梁启超的经济面向

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赖建诚  页数:33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梁启超的著述非常多,所涵盖的题材相当宽广,但有一个面向是至今尚未被充分探索的,那就是他的经济论述。在梁启超的全集里,经济论述所占的比例不高,只是作为他议论众多时事的一环;但他对某些经济问题曾下功夫深入研究过,尤其关注币制改革和财政制度。梁启超的文笔犀利活泼,老少咸宜;他所论述的主题,大都具有时事性与政策建议的意涵,很能引起当时读者的关注。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项特性也是负面的:环境一变、时间一过,这些问题的意义就随风而逝(“能动人”但“不能留人”)。一个世纪之后,本书作者重读梁启超的经济论著,得到三个观感:文笔方面情绪高张,内容方面动人听闻,手法方面自我矛盾。  作者简介:    赖建诚,1952年生,巴黎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博士(1982),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者(1992-1993)。台湾清华大学经济系教授,专攻经济史、经济思想史。     学术著作:《近代中国的合作经济运动:1912-1949》(1990)、Adam Smith across Nations:Translations and Reception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2000,Oxford UP,主编)、《亚当·斯密与严复:(国富论)与中国》(2002)、Braudel's Historiography Reconsidered(2004)、《梁启超的经济面向》(2006)、《边镇粮饷:明代中后期的边防经费与国家财政危机,1531-1602》(2008)。半学术性的文集:《重商主义的窘境》(1992)、《年鉴学派管窥》(译著,1996,2003)、《绿野仙踪与中国》(1998)、《西洋经济史的趣味》(2008)。译有雷蒙·阿隆《入戏的观众》(1987,1992,2000,2006)、西蒙·波娃《波娃的告别:与沙特的对话》(2002,2006)、《波娃的告别:再见,沙特!》(2002,2006)。

书籍目录

1  综观概述  1.1  论述表析  1.2  研究文献  1.3  综述与摘要2  币制改革  2.1  虚金本位  2.2  推行国币  2.3  英雄试剑  2.4  结论  2.5  附论:格里森法则3  财税与预算  3.1  晚清状况  3.2  财政改革  3.3  预算论衡  3.4  实际状况  3.5  财政总长  3.6  局限与评价  3.7  附论:中国的财政学4  外债与内债  4.1  背景与结构  4.2  外债平议  4.3  公债政策  4.4  回顾省思5  工商实业  5.1  基本态度  5.2  美国的托拉斯6  社会主义与土地国有论  6.1  时空环境  6.2  社会主义经济路线  6.3  土地国有论  6.4  评比与结论  6.5  延伸讨论7  散论五则  7.1  衰败惊乱  7.2  外资利弊  7.3  生计博议  7.4  银行制度  7.5  论关税权8  管子的国家经济观  8.1  管子评传  8.2  基本立场  8.3  奖励生产  8.4  均节消费  8.5  调剂分配  8.6  财政政策  8.7  国际经济政策  8.8  综合评论  8.9  附论:《王荆公》9  古代币材  9.1  贝币  9.2  龟币  9.3  皮币  9.4  布帛币  9.5  禽畜币  9.6  器具币  9.7  珠玉  9.8  结语10  先秦田制  10.1  贡  10.2  助  10.3  彻  10.4  “初税亩”与“用田赋”  10.5  孟子的井地方案  10.6  综述与结语11  中西经济学说史。  11.1  墨子的经济见解  11.2  西洋经济思想史评介12  讨论与省思  12.1  知识来源  12.2  经济见解  12.3  与严复对比参考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1 综观概述梁启超的著述非常多,所涵盖的题材也相当宽广;研究梁氏的相关著作,从20世纪10年代到现在一直没断过,但有一个面向是至今尚未充分探索的,那就是他的经济论述。原因很简单:文史学界的研究者,对这个面向有专业上的隔阂,而经济学家投入思想史研究的人很少,就算是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界,对这个题材的研究也还不够深入。本章第1.1节析述梁(本书为了方便叙述,以下将“梁启超”简称为“梁”;其他人名作相同处理——编注)所发表过的经济论述,我用两个表格来呈现:表1.1是依这67篇文章发表的时间顺序排列,说明它们在《饮冰室合集》内的位置,以及各篇的主旨概要;表1.2把这些文章依题材分成7类主题,用以彰显梁对这7个题材的注重程度。第1.2节解说与梁启超研究相关的文献,以及目前学界对梁的经济论述,有哪些研究成果可以参阅。第1.3节说明本书的写作方法,并摘述各章的主要结构与内容。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梁启超的经济面向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我曾在之前的各种评论里反复提到一个观点,那就是经济思想史在中国的研究体系里始终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而在当代,在这个“三不管”地界能够做得有声有色,甚至可以说维护了这门学问的学术声誉的,绝对非赖建诚教授莫属。
      是的,近几年,赖教授出了几本相当有意思的小书,前面我已经评论过《严复与亚当斯密》,那是一个相当有趣的提问,这一本对梁启超的研究,又适足以和严复的研究相参看,可以得到很多有趣的图景,后文亦将申述。
      任公一代风流人物,百年来养活学者无数。他的经济思想,诚然不如他的史学与政治行动那样引人注目,但以他曾短暂担任财政总长,便不能不很早引起史学研究的注意。因此,这样的研究如何能出新意,其实和严复研究面临同样的问题。(赖氏对严复的研究还要更困难一些,毕竟梁氏的经济思想还不是梁启超研究的聚焦点,而国富论毫无疑问是严复研究的聚焦处。)
      赖氏的研究方法,和他在严复研究中的方法类同,即版本/文献梳理+经济学分析。这其实也是一般历史学者的做法,赖氏则是胜在有好的经济学背景,所以对于经济类史料的分析,其一是较比透彻,其二是不易为当时人之言论所迷惑,于分析时无所立足。但是在梁启超研究中,他在严复研究中所习用的那套方法,显然没有获得至少同等效力的成功。
      是著依据梁氏的留存文献,与政治行动,将梁氏的经济思想分为几类来讨论:币制改革、财税与预算、外债与内债、工商实业、社会主义与土地国有论、散论五则、管子的国家经济观、古代币材、先秦田制、中西经济学说史。
      赖氏对严复研究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其一,版本的比较展现了思想的漂流及其嬗变;其二,无论对于斯密文本或者严复文本,赖氏都是在做“经济学家间的对话”,而对于一般史家来说,斯密和严复只能是“待考据的史料”。这种方法能够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1、斯密是一个复杂的经济学文本;2、严复是一个复杂翻译文本。
      梁启超文献恐怕不具备这样的特点。在赖氏研究梁启超时,能够感觉到他仍然试图展开“经济学家间的对话”,他逐条分析了梁氏发表的各种经济政策言论,又配合当时的经济背景,如世界的金本位转换来分析这些言论的经济学意义。无奈梁氏本非经济学家,他那些文章,绝大部分是报章体或时政体,也就是说,贯穿这些文字的脉络,不是梁可能存在的经济学学理,而是梁对具体时局的认识。这样,梁氏散落各处的经济问题观念(很难称为经济思想),是难以用“经济学”的概念串起来的。
      对于这一点,赖氏有很清醒的认识。他在书的最后一章,对比了严复与梁启超(再次可见严复研究的成功对他有多么重要意义)。他最后说:
      简言之,从命题的趣味度、世界性的对话度、具体技术问题的挑战度来看,在分析梁的经济论述时,会感受到这是比较简易的题材,较无智识的兴味,或甚至是“咀嚼无复余味”。
      会这样评价任公的,其人物研究史上怕绝无仅有吧!
      生物学和医学研究里,都有阳性结果和阴性结果的说法。如果做一个不精确的归纳的话,可以说所谓阳性结果就是实验材料对给定因素(变量)发生到可观测的反应/变化,阴性结果则是没有。对于赖氏的研究方法来说,梁启超的个案恐怕就是一个阴性结果的研究。他试图与任公做“经济学家间的对话”,任公则没有回应。难得的是赖氏在结论中相当坦率地承认了这一点,这份态度是要学习的,如我辈到这种境地肯定要扯一些“复杂性”、“微妙”、“时代脉络”之类的鬼话了。
      最后,也还是要再多鬼扯一句,阴性结果,研究者多不喜欢,因为那是不能发paper的,不过,遇到大高手,也许阴性结果也有它的妙用。
  •   哈哈哈哈。好有趣。赖公有趣,评的也有趣。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