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软肋

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浙江大学  作者:张程  页数:248  字数:223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再强大的帝国,也有掩饰不了的弱点。不要以为盟约代表的都是平等与承诺,很多时候,它是强者颐指气使的施舍,是弱者苟且偷安的让步。在政治利益的交锋中,只有刀光剑影、铁马兵戈才是最真实的。中国历史上的不平等盟约,暴露出各个帝国的软肋,薄弱的外交,不择手段的进取,讳莫如深的屈从,且听本书为你一一道来。

作者简介

张程,浙江临海人。年龄不到三十,其间二十载寒窗苦读,先后获得北大国际政治学学士和外交学硕士学位:现居北京,忝身出版社编辑行列。平时写稿自娱之余。卖文补贴家用。有《中国人本色》、《昙花王朝》、《三国大外交》、《禅让》、《夺宫》、《剑锋春秋》、《脆弱的繁华》、《江山的来历》、《血凝》和《给历史把脉》等图书在外叫卖。

书籍目录

弭兵会议:霸权下苍白的和平
和约薄如纸
鄢陵大战
弭兵会盟
和平就是长期停战
鸿沟之盟:卑鄙者的遮羞布
点子大王陈平
项羽不是个好领导
大兵遇见流氓
背盟者的胜利
白登之围:无奈的和亲
这个冬天特别冷
白登山上的七天七夜
和亲队伍上路了
澶渊之盟:制度性顽疾的代价
叛将王继忠
辽军是老虎
拿什么拯救澶州
买卖和平
海上之盟:机会变成了灾难
敌营传来好消息
童贯那两把刷子
“代为收复”
小动作,大灾难
绍兴和议:来自内部的敌人
宋高宗的心病
兵权是个大问题
政坛无小事
和谈在前,恶战在后
岳飞死了
南京条约:“千古未有之变局"
鸦片来了!
口岸,口岸
好皇帝道光和坏大臣们
外交是什么?
伊犁条约:虎口夺食,很难
侵略者接踵而来
崇厚干的好事
大清公使曾纪泽
虎口夺食
辛丑条约:迈入沉沦的深渊
轰轰烈烈练拳去
北京发生了什么?
八国联军在中国
李鸿章又签卖国条约
二十一条:弱国的艰难抵.抗
袁世凯与日本的新仇旧恨
幕后新闻战
日本让步了
国耻纪念日
后记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钟仪不久就被释放,回到楚国。他如实向楚共王转达了晋国想与楚国交好的意愿,并进一步建议两国罢战休兵。楚共王的心态也一和晋景公一样,欣然采纳了钟仪的意见,决定与晋国修好。晋楚两国开始来往交流、释放囚徒,关系出现了转机。横亘在南北之间多年的坚冰开始出现消融的迹象……我们有必要对当时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作一下梳理。如果把国际舞台比作弱肉强食的草原,那么强大的晋国就是一只来自北方的狼,从晋文公开始就横扫华北地区,灭国数十,降服国家无数。当晋国的战车越过黄河南下的时候,它遇到了南方大国楚国的迎头痛击。楚国也是一只恶狼,占领了南方广袤的土地,对中原地区虎视眈眈。在城濮,晋楚两国直杀得血流满地、尸横遍野,结果互有胜负,谁也没能征服对方。这下苦了夹在晋楚之间的中小国家。郑、陈、宋、鲁、卫、蔡、许等几十个国家成了一群可怜的绵羊。他们要追随晋楚两国作战,为晋楚提供附佣兵、后勤补给,要按时向晋楚两国进贡,遇到节日或者两国君主生日还要跑去磕头祝贺。如果仅仅是唯霸国马首是瞻,那还好说,只要放下尊严、舍弃部分利益就可以了。问题是,霸国有两个,到底要唯谁的马首是瞻呢?中原各国开始是做墙头草,看谁的力量强就投入谁的怀抱。晋国战胜了,大家就呼啦啦地向晋国送礼道贺;过几天楚国反败为胜了,大家又集体转向祝贺楚国战胜晋国。晋国和楚国很烦这样,干脆撇下对手,集中全力进攻中小国家。征战的结果是晋楚两国大致划定了势力范围,某些国家固定地依附晋国,某些国家固定地依附楚国,还有一些国家因为晋楚双方势力相当而得以保留下来、苟延残喘。势力范围划定了,可小国的日子一点都没好过。因为他们照样要两边进贡,两边赔笑,稍有伺候不周,晋楚的大军就兵临城下来问罪了。中原各国孝敬两大霸国的财富高达各自国家财赋收入的三成以上,诸侯大臣们还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揣摩霸国心理上,于国于民都是苦不堪言。晋国和楚国也不想这样,无休止的敌对让他们也苦不堪言。从综合国力上来讲,楚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而且和东方次等大国齐国关系相对密切,在战争中略占优势。晋国在领土、人口等硬指标上处于劣势,又深受国内权力斗争的困扰。在外交上,和晋国交好的西方次等大国秦国对中原事务态度超脱,给不了晋国多少帮助。春秋后期,在实力均势难以改变的情况下,晋国接受了从楚国逃出来的申公巫臣的建议:联吴制楚。这是一张好牌,巫臣自告奋勇出使吴国后,与吴国一拍即合,立即实现了晋国、吴国的联合。巫臣还带了一队晋军去吴国传授射箭、驾车、列阵等军事技术,原先善于水战的吴军由此学会了车战,军队面貌大为改观。吴军的力量增长很快,公元前550年,晋嫁女于吴。双方通过婚姻进一步加强了联络,晋国就开始怂恿吴国攻打楚国。吴国先将进攻的矛头对准楚国的附庸巢国(今安徽巢县)、徐国(安徽泗县西北)。取得一系列小胜后,吴军攻入了楚国领土,闹得楚军来回奔波。楚军在战场上“一岁七奔命”。“蛮夷属于楚者,吴尽取之”,一些属于楚国的小国都被吴国夺去。吴国开始强大,与中原诸侯交往。此后近70年间,吴楚先后发生过十次大规模的战争。在这十次战争中,吴军全胜六次,楚军全胜一次,互有胜负三次。楚国受到了极大的牵制。晋国也很够朋友,出兵配合吴国的进攻。晋军攻打附庸楚国的蔡国,还俘虏了沈国国君。晋国和楚国围绕着晋国和吴国之间的交通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公元前583年,晋国会合诸侯军队讨伐郯国(今山东郯城),开辟了通往吴国的道路。不料第二年,楚国攻占莒国首都,又重新截断了晋国和吴国的交通。战争是要巨额投入的,霸国地位是要天价成本来维持的,尽管有从小国盘剥来的金钱物资,持续的战争投入还是妨碍了晋楚两国的发展。到春秋后期,内外压力迫使两国都希望坐下来谈判。P004-005

后记

谢谢大家阅读本书。就像伟大的艺术家在他生活的时代难以得到承认一样,外交操作常常需要长时间的“冷却”后才能进行相对全面正确的观察。外交就像是权力金字塔顶的方砖、政治皇冠上的明珠。它一方面纠结着一个国家国内政治的所有资源、考虑和目标,一方面又要和另一国的政治资源、考虑和目标迎头相撞,在进裂出来的火花中纵横捭阖、内外沟通、上下运作,明的暗的一起上,文攻武斗一个也少不了,然后才能得出一个结果。外人关注最多的只是外交的结果,殊不知结果背后隐含着数不清的争斗和权谋。外交结果固然重要,之前的铺垫和运作更重要,也更吸引人。每个光鲜的外交活动背后都不离开外交人员甚至国内人员成倍的默默付出。也许有的时候,努力付出并不一定能达到目的,最后的结果不尽如人意。更遗憾的是,即便是当事人也不能说清楚外交过程中的弯弯绕绕。而这就是外交的魅力所在。我是外交学专业毕业的。在学校里,许多西方归来的老师努力将“外交”归入到“科学”的范畴,尽量用各种理论去解释它、预测它。在实践里,更多的人相信,“外交”不是物理化学,是不能用概念、规律和逻辑推导去准确掌握的,它更多的是一门“艺术”。既然是艺术,想把它解剖得一清二楚就非常困难了。正因为如此,对外交事件的考察需要延迟进行——等待尘埃落定,等待盟约的执行反馈。历史学家们仿佛有一个心照不宣的惯例:不讨论发生不到50年的历史事件。因为50年的时间不足以让一个人跳出考察对象的影响和当时的社会大环境,进行冷静客观和公正的考察。而外交事件牵涉的方面和内容更多,要考察一个外交事件,50年还远远不够,似乎应该至少隔出100年的时段。好在,中国古代的外交和那些战争、盟约已经距离我们千百年时光了。我们可以站在遥远的历史长河的终点,依托层层叠加的资料和前人研究,进行冷静全面的分析了。本书就是这么一本讲述中国古代盟约及其外交过程的通俗历史读物。从最早的春秋时代的诸侯交聘开始,一直到晚清时期令人扼腕痛惜的不平等条约,中国历史上签订了许多盟约。有诸侯国和诸侯国之间、割据王朝和割据王朝之间的,也有中国和外国签订的。虽然古代盟约和现代意义上的条约不同,但他们背后的外交操作和交易的原则是相同的。比如:任何一个盟约,都是各种外交合力的结果,不以我们的好恶为转移;实力是外交最大的筹码,力量均衡才有谈判、才有和平、才有盟约。如果一方能够用蛮力彻底击垮另一方,获取更大的好处,它是不会坐到谈判桌前的;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往往是盟约外交的部分内容,我们需要先用拂尘掸去尘埃再拿着放大镜细细考察——本书就做了部分这方面的努力……古代盟约还有一些不同于现代条约的特性,比如:古代盟约的产生往往是在大战之后,打得精疲力竭的各方为了巩固战争的成果缔结了各种盟约(最典型的莫如春秋时期的诸侯大会、澶渊之盟、南京条约的签订等等),而现代条约的产生时机越来越广泛了;个人在古代盟约的产生中的地位很重要(例如岳飞的光芒就盖过了绍兴和议),而现代外交制度对条约产生和执行所起的作用远远大于个人……本书选择了十个中国历史上的著名盟约,分析他们的产生和外交操作过程,希望能带给读者一个愉悦而有收获的阅读。本书在创作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研究成果和资料。我在附录的《参考文献》中做了“坦白交代”。需要说明的是,周一良、邓广铭、唐长孺、李学勤等名家编的《中国历史通览》(东方出版中心1994年1月版)一书是本书全局性的参考资料。春秋弭兵会议部分是对我出版的《剑锋春秋》(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8年2月)一书的一个总结。我研究生阶段开始做中国古代外交的研究,写过两本古代外交的通俗历史书《三国大外交》(重庆出版社2007年5月)和《剑锋春秋》。此书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前两本书的延续。本书在写作过程中还引用了一些网络文章,主要有:南方网胡为雄的《袁昶、许景澄之死》一文,星岛环球网上林华国的《1900年进攻外国使馆的主力是清军而非义和团》一文,网络上流传甚广、署名北明的《八国联军中的美国》一文。其他没有直接参考或者之前阅读过对写作有所帮助的文章和资料还有许多,恕不一一列举。我不是科班出身,在史料的选裁、观点的提炼方面难免存在差错,希望各位读者多多包涵、不吝赐教。我对本书的内容错误承担所有责任。对于作者而言,任何一部作品都是遗憾的产物。本书的出版要特别感谢浙江大学出版社的编辑陈丽霞、谢焕两位老师。他们的肯定、鼓励和辛勤工作是本书最终出版的重要力量。同时。我也要感谢浙大出版社所有为本书的编辑、制作、出版、印刷、发行付出劳动的同行们。此外,我要感谢为本书慷慨推荐的蔡元元、云岩涛、张玉霞各位编辑。最后,我要衷心感谢唐琳娜,谢谢她对我写作的支持。本书的许多观点都深受她的启发。谢谢大家!张程 2009年7月于朝阳水南庄

编辑推荐

《帝国软肋:中国脆弱的十个瞬间》编辑推荐:从最早的春秋时代的诸侯交聘开始,一直到晚清时期令人扼腕痛惜的不平等条约,中国历史上签订了许多盟约。有诸侯国和诸侯国之间、割据王朝和割据王朝之间的,也有中国和外国签订的。虽然古代盟约和现代意义上的条约不同,但他们背后的外交操作和交易的原则是相同的。《帝国软肋:中国脆弱的十个瞬间》就做了部分这方面的努力……古代盟约还有一些不同于现代条约的特性,比如:古代盟约的产生往往是在大战之后,打得精疲力竭的各方为了巩固战争的成果缔结了各种盟约(最典型的莫如春秋时期的诸侯大会、澶渊之盟、南京条约的签订等等),而现代条约的产生时机越来越广泛了;个人在古代盟约的产生中的地位很重要(例如岳飞的光芒就盖过了绍兴和议),而现代外交制度对条约产生和执行所起的作用远远大于个人……《帝国软肋:中国脆弱的十个瞬间》选择了十个中国历史上的著名盟约,分析他们的产生和外交操作过程,希望能带给读者一个愉悦而有收获的阅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帝国软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