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生死书

出版时间:2011-4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索甲仁波切  页数:419  字数:310000  译者:郑振煌  
Tag标签:无  

前言

  自序  索甲仁波切  西藏是我的故乡。在我六个月大的时候,就进入我的上师蒋扬·钦哲·秋吉·罗卓(Jamyang Khyentse Chokyi Lodro)位于康省的寺庙。我们西藏人有一个殊胜的传统,就是寻找过世大师的转世灵童。他们的年纪很小,必须接受特殊的训练教育,准备日后成为老师。我被命名为索甲,虽然后来我的上师才认出我是拖顿·索甲(Terton Sogyal)的转世。我的前世是一位名闻遐迩的修行人,他是十三世Guru喇嘛的上师,也是蒋扬钦哲仁波切的一位老师。  就西藏人来说,我的上师蒋扬钦哲算是高个儿,站在人群中总是比别人高出一个头。他满头银发,剪得短短的;慈颜善目,幽默风趣;耳朵丰满,有如佛陀。但他最吸引人的地方,并不是这些,而是他在扬眉瞬目和优雅举止之间,流露出的智慧和高贵。他的声音浑厚迷人,开示时,头稍后倾,法音潺潺而出,美如诗篇。虽然他法相庄严,却平易近人。  蒋扬钦哲增长了我的生命,也启发了这本书。他的前世,改变了西藏的佛教修行。在西藏,光靠转世的头衔是不够的,唯有学问和修行才能赢得尊敬。他闭关多年,相传有许多神奇的感应。他学富五车,证悟高深,就像一部智慧的百科全书,什么疑难杂症都考不倒他。西藏的修行宗派很多,大家却公认他是一切教法的权威大宗师。对任何认识或听过他的人来说,他就是西藏佛教的化身,就是修行圆满具足的鲜活例子。  我的上师曾经告诉过我,他的志业要由我来继续,而事实上他也视我如子。我在工作上所能做到的。以及所能接触到的听众,我觉得都是出自他给我的加持力。我早期的记忆都和他有关。我生长在他的氛围里,我的童年完全受他影响。他就像我的父亲一般,有求必应。师母也就是我的姑妈康卓·慈玲·秋珑(Khandro Tsering Chodron)经常对我说:“仁波切可能忙着,不要烦他。”但我总是粘着他,他也高兴我跟前跟后。我一直问他问题,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回答。我很顽皮,除了我的老师,谁也管不了我。每当他们要打我的时候,我就跑到上师背后,爬上他的法座,谁也不敢越雷池一步了。我蹲在那儿,志得意满,他只是一迳地哈哈大笑。后来有一天,我的老师私下向他们说明,为了我好,不应该让我继续野下去。因此,下一次当我再逃到他背后藏身时,我的老师就走进房间,向我的上师三顶礼之后,把我拖了出来。我当时想,多奇怪啊!为什么他不怕我的上师呢?  蒋扬钦哲通常都住在他前世住的房间,就在那儿,他的前世看到瑞相,并发动十九世纪横扫西藏东部的文化和修行复兴运动。那个房间很殊胜,并不特别大,却有神奇的气氛,满屋子供奉着神像、图画和书籍。他们称之为“诸佛的天堂”、“灌顶的房间”。如果我对西藏还有什么印象的话,就是那个房间。我的上师坐在木质皮套的矮凳子上,我就坐在他的身旁。如果不是他钵内的东西,我是不肯吃的。隔壁的小卧房有一个阳台,但总是很黑,墙角放一个小火炉,炉上的茶壶镇日烧着开水。我通常都是睡在上师床脚边的小床上。他在念咒时拨动念珠的滴答声,是我终生难忘的。当我上床睡觉后,他就坐在那儿修行;第二天早晨我一睁开眼睛,他早就醒来了,还是坐在那儿修行,不断地加持。当我睁开眼睛看到他的时候,心中就洋溢着温暖、幸福的感觉。他就是有这种安详的气质。  我长大之后,蒋扬钦哲就要我主持仪式,他只负责领导唱诵。在他传授教法和灌顶时,我全都在场。但我所记得的,与其说是细节,倒不如说是整个气氛。对我来说,他就是佛,这种印象在我心中永不动摇。其他每个人也都这么认为。在他传授灌顶的时候,弟子都全神贯注,几乎不敢看他的脸。有些人甚至看到他化现前世或各种佛菩萨的形象。每个人都称他为仁波切(Rinpoche),意为尊贵者,这是对上师的尊称。有他出现的场合,其他的老师就不会被这么称呼。他的出现感人至深,让许多人感动得称呼他为“本初佛”(the Primordial Buddha)。  如果没有遇到我的上师蒋扬钦哲,我知道我会完全不同。他充满温馨、智慧和慈悲,体现佛法的神圣真理,让佛法落实于生活,生机盎然。每当我与别人分享上师的气氛时,他们都深有同感。那么,蒋扬钦哲又给了我什么启示呢?就是对佛法不可动摇的信心,以及对于上师无比重要的信念。如果我有什么见解的话,我知道都是得自于他,这种恩德我永远也回报不了,却可传递给别人。  我在西藏度过青少年时期,我看到蒋扬钦哲在群众中散发他的爱心,尤其是在引导临终者和亡者的时候。西藏的喇嘛,不仅是精神上的老师,也是智者、法师、医师和精神治疗师,帮助病人和临终者。后来,我就从《中阴闻教得度》(Tibetan Bookofthe Dead)的相关教法中,学习引导临终者和亡者的特殊技巧。但有关死(和生)的课程,我学到最多的,还是来自于观察上师如何以无限的慈悲、智慧和了解来引导临终者。  但愿本书能够将他的一些伟大智慧和慈悲传达给世界,也希望读者能够透过本书感受到他的智慧心的现前,而与他建立一个亲近的关系。

内容概要

  希望每个人不畏惧死,也不畏惧活;
   希望每个人死得安详,死亡时能够得到最有智慧、最慈悲澄明的关怀;
   希望每个人透过心性和真相的彻悟,找到终极的快乐。

作者简介

索甲仁波切(Sogyal Rinpoche)
生于西藏,由20世纪最受尊敬的上师蒋扬钦哲仁波切养育成人,后被上师认出是托顿·索甲(十三世达赖喇嘛和蒋扬钦哲的上师)的转世。
1971年至英国剑桥大学专修比较宗教学,1974年开始弘扬佛法。三十多年间,足迹遍及全球。由于思路清晰、功底扎实、谈吐从容幽默,他的传法深受信众的欢迎,被誉为“参透佛法精髓的上师”,并成为许多国家的佛学中心与佛教团体的负责人或指导者。
《西藏生死书》将藏传佛法智慧与当今议题及修行训练相结合,超越宗教与文化的阻碍,直指本心,为繁杂的现代世界提供了一套理解生命要义的方便法门。

书籍目录

第一篇 生
第一章 在死亡的镜子中
第二章 无常
第三章 反省与改变
第四章 心性
第五章 把心带回家
第六章 演化、业与轮回
第七章 中阴与其他实相
第八章 第一世:自然中阴
第九章 精神之路
第十章 心要
第二篇 临终
第十一章 对临终关怀者的叮咛
第十二章 慈悲:如意宝珠
第十三章 给临终者的精神帮助
第十四章 临终修习
第十五章 死亡的过程
第三篇 死亡与重生
第十六章 基础地
第十七章 内在的光芒
第十八掌 受生中阴
第十九章 亡者超荐
第二十章 濒死经验:上天堂的阶梯?
第四篇 结论
第二十一章 共通的历程
第二十二章 和平的仆人

章节摘录

  第一次接触死亡的经验,是在我七岁左右。那时候,我们准备离开东部高原前往西藏中部。我的上师有一位侍者名叫桑腾(Samten),他是一位很好的出家人,在我童年时代很疼我。他的脸明亮、圆润而丰满,随时都会开颜而笑。因为他很随和,所以是寺庙中最受欢迎的人。我的上师每一天都会开示佛法、传授灌顶、领导修行、主持法会。每天终了后,我都会召集同伴做些小表演,模仿早上的一切。桑腾总会拿我的上师在早上穿过的长袍借给我,从来没有拒绝过。  后来,桑腾突然病倒了,病情立即恶化。我们不得不延迟出发。随后的两个星期令我终生难忘。死亡的臭味像乌云般笼罩着一切,我一想起那段日子,就不期然闻到那股味道。整座寺庙弥漫在死亡的阴影下,可是,一点也没有恐怖的气氛;有我的上师在,桑腾的死就显得特别有意义,变成我们每个人的课程。  在我上师驻锡的小寺里,桑腾就躺在靠窗的床上。我知道他即将不久人世。我不时走进那个房间,坐在他旁边,他已经不能说话了,他的脸变得憔悴而干瘪,让我大为吃惊。我很明白他就要离我们而去,再也看不到他了。我感到非常悲伤孤独。桑腾死得很艰苦,我们随时可以听得到他极力挣扎的呼吸声,也可以闻得出他的肉体正在腐坏。整个寺庙鸦雀无声,只剩下他的呼吸声。一切注意力都集中在桑腾身上。虽然桑腾的死把他折磨得很痛苦,但我们看得出他内心很平静,对自己也充满信心。最先我无法解释这一点,但后来我知道了它的来源:他的信仰,他的训练,还有我的上师就在身边。虽然我感到悲伤,但我知道只要我的上师出现,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为他能够帮助桑腾解脱。后来我才知道,每一个修行人都梦想在他上师面前去世的福报,让上师引导他走过死亡。  在蒋扬钦哲引导桑腾宁静地走向死亡时,他对桑腾开示他正在经过的每个过程。我的上师知识精确,信心充满,和平安详,令我惊讶不已。只要上师在场,即使是最焦虑不安的人,也可以从他安详的信心中获得保证。现在,蒋扬钦哲正在告诉我们,他对于死亡丝毫不恐惧,这并不是说他对死亡看得很草率;他经常告诉我们他怕死,警告我们不要幼稚或自满地对待死。然而,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的上师在面对死亡时,能够这么镇定、从容、有条不紊而又出奇的无忧无虑?那个问题让我着迷不已,也教我神往不已。  桑腾的死震撼着我。七岁时,我第一次看到我正在接受训练的那个传统竟然这么法力无边,我开始了解修行的目的何在。修行让桑腾接受死亡,也让他清晰地了解痛苦是一个精深、自然的净化过程的一部分。修行让我的上师对于死亡了若指掌,知道如何正确地引导人通过死亡。  在桑腾圆寂后,我们就启程前往西藏首府拉萨,费时三个月,那是一段辛苦的马背旅程。从那儿我们继续前往藏中和藏南朝圣,这些地方都是第七世纪以来把佛教传入西藏的圣贤、国王和学者的圣地。我的上师是西藏传统许多上师的化身,声誉崇隆,因此所到之处,都受到热烈的接待。  我对那次旅程极感兴奋,美丽的回忆仍然萦绕脑际。西藏人起得很早,为着能充分使用自然的光线。天一黑我们就上床,破晓前我们就起床;当第一道曙光照临前,背负行李的牦牛就出来了。大伙儿拆下帐篷,最后才拆除厨房和我上师的帐篷。斥侯先行,寻找良好的扎营地点,中午左右我们就停下来扎营休息。我喜欢在河边扎营,倾听潺潺的流水声,或坐在帐篷里,听着雨点拍打篷顶的声音。我们的队伍不大,总共只有二十个帐篷。白天我骑在金黄色的骏马上,紧挨着我的上师。路上,他不停地开示、说故事、修行,并特别为我设计修行法门。有一天,当我们快到扬卓曹(Yamdrok Tso)圣湖时,远远看到从湖面反射出碧玉般的光芒,队伍中的另一位喇嘛左顿(Lama Tseten),又面临死亡的威胁。  喇嘛左顿的死,又给我另一个强烈的教训。他是我师母的老师,师母迄今仍然健在。许多人认为她是西藏最有修行的女性。对我来说,她是一位隐形的上师,和蔼可亲,恭敬虔诚。喇嘛左顿身材魁梧,就像大家的爷爷。他六十几岁了,很高,头发灰白,流露出丝毫不矫柔做作的绅士风度。他也是禅定功夫很深的修行人,只要一靠近他,就会觉得安详庄严。有时候他会骂我,我也会怕他,但即使在偶然的严肃时刻,他也从来没有失去他的热情。  喇嘛左顿的死很特别。虽然附近就有一间寺庙,他却拒绝去,他说他不想留下一具尸体让他们清理。因此,我们照往常一样地扎营,围成圈圈搭起帐篷。喇嘛左顿由师母护理和照顾,因为他是她的老师。当他突然叫她过来的时候,帐篷内只有她和我两个人在场。他对师母有一个窝心的称呼,称她“阿咪”,在他家乡话的意思是“我的孩子”。“阿咪,”他温柔地说,“过来。事情就要发生了。我没有其他的话可以送给你,你还是老样子,有你在身旁我就高兴。你要像过去一般地伺候你的先生。”  她当下就转身往外跑,但被他拉住袖子。“你要去哪儿?”他问。“我要去请仁波切。”她回答。“不要烦他,没有必要。”他微笑着。“我与上师之间,是没有距离的。”话刚说完,他凝视天空,就过去了,师母挣脱身,跑出帐篷,叫我的上师。我愣在那儿,动弹不得、  我很惊讶,竟然有人那么信心满满地凝视死亡的脸。喇嘛左顿大可以请来他的喇嘛帮助他——这是每个人多么期待的事——但他却一点也不需要。现在,我知道个中原因了:他的心中早就证得上师的现前。蒋扬钦哲与他同在,就在他的心中,没有一秒钟他觉得离开上师。  师母真的把蒋扬钦哲找来了。他弓身进入帐篷的样子,我仍然记忆犹新。他看了一下喇嘛左顿的脸,盯着他的眼睛,咯咯笑了起来。他一向叫他“拉根”、“老喇嘛”。这是他热情的表示。“拉根,”他说,“不要停在那个境界了!”我现在明白,他看出喇嘛左顿正在修习一种特殊的禅定法门,把他自己的心性和真理的虚空融合为一。“这是你知道的,拉根,当你做这种修行的时候,偶尔会有障碍产生。来!让我引导你。”  当时我惊呆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如果不是我亲眼目睹的话,我绝对不会相信。喇嘛左顿竟然复活了!我的上师就坐在他的身边,带着他修完颇瓦法(phowa),引导他在临终前的神识走过死亡。颇瓦法有多种修法,他当时所使用的方法,最后是由上师诵三遍的“阿”字母。当我的上师诵出第一个“阿”字时,我们可以听见喇嘛左顿跟着他大声念,第二声比较微弱,第三次发不出声,他就走了。  桑腾的死,教我修行的目的;喇嘛左顿的死,教我像他这种能力的修行人,经常在他们活着时隐藏他们的非凡特质。事实上,有时候它们仅在死亡的那一刻出现一次。即使那时候我还是小孩子,我已经知道桑腾的死和喇嘛左顿的死截然不同;我知道差别在于一个是终身修行的好出家人,另一个是体证比较多的修行人。桑腾以平凡的方式死去,虽然痛苦却充满信心;喇嘛左顿的死,则展示了他的来去自如。  在喇嘛左顿的丧礼举行后不久,我们就住进扬卓的寺庙。像平常一样,我还是睡在上师的旁边,我记得那个晚上我睁大着眼睛看酥油灯的影子在墙壁上晃动。其他人都已经呼呼大睡了,只有我彻夜难眠,哭了一整个晚上。我躺在那儿,想着死亡和我自己的死,在我的悲伤当中,慢慢浮现出一种深沉的接受,一旦接受死亡的事实,我就决心把一生奉献在修行上。  因此,在我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面对死亡,探索死亡的含义。那时候,我从来也想象不出到底还有多少种死亡将接着发生。失去家人和我自己所拥有的每一样东西,就是一种死亡。我家姓卡藏(Lakar Tsang),一直是西藏最富有的家族。自从第十四世纪以来,我家是护持佛教最力的望族,护持佛法,协助大师推动弘法工作。  最令我心碎的死亡不久就发生了——那是我的上师蒋扬钦哲的死亡。失去他,我觉得我已经失去生存的基础。  ……

媒体关注与评论

  《西藏生死书》针对生死问题提供许多法门和答案,其背后便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上师。本书自始至终都是他们的声音,他们的智慧,他们透过了悟心性所建构的慈悲世界的愿景。  ——索甲仁波切  一个宗教,除了要对生命赋予最神圣的尊严外,还要对死亡给予最终极的关怀。佛法的特质表现有通达生死一如、解脱轮回痛苦的智慧上,更表现在“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的慈悲上。在翻译的过程中,每一个章节,每一段文字都让我感动不已,它揭开生死真相的真、度尽一切众生的善、流畅优雅律动的美,使它堪为人人必读必受持的经典。  ——郑振煌  说到生死学跟临终关怀,就不能够不谈最近二十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在这个领域里面影响最大的一部书,这部书就是《西藏生死书》。即便你不相信轮回的说法,也一点也不妨碍这本书,它仍然是一本可读的书。  ——梁文道  这是我最爱的一本书,从1998年发现至今,它已经整整陪了我8年的时间,我看了10遍,每一次都是从第一页开始读起,很认真地一个字一个字地看。这是可以陪我一辈子的书。  ——陈坤  《西藏生死书》教人们如何学会面对死亡:生中最大的恐惧莫过于对死亡的恐惧,但死亡是无论任何人都必须面对的;死亡并不仅仅指自己死亡的那一瞬间,更重要的内容是如何面对死亡这一现象。  ——潘石屹  《西藏生死书》是一部字字珠玑、直指人心的书。诚如作者所言,身心健康的最佳药物是活得安详、放下我执,借由精神的修行,活出真正的自在与喜悦。  ——吴伯雄

编辑推荐

  ★值得终生阅读的庄严之书!  ★当代最伟大的心灵巨著!  ★繁体版连续加印超过500次,30多种语言震撼全球!  ★令几百万读者大彻大悟的不朽经典!  ★一部足可参透生死、令人大彻大悟的“千年之书”!  ★唯有懂得死亡,才能懂得生命的真谛!  ★与《西藏度亡经》并称两大不朽的藏地经典!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西藏生死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54条)

 
 

  •    ★值得终生阅读的庄严之书!
      ★当代最伟大的心灵巨著!
      ★繁体版连续加印超过500次,30多种语言震撼全球!
      ★令几百万读者大彻大悟的不朽经典!
      ★一部足可参透生死、令人大彻大悟的“千年之书”!
      ★唯有懂得死亡,才能懂得生命的真谛!
      ★与《西藏度亡经》并称两大不朽的藏地经典!
    内容简介
      希望每个人不畏惧死,也不畏惧活;
       希望每个人死得安详,死亡时能够得到最有智慧、最慈悲澄明的关怀;
       希望每个人透过心性和真相的彻悟,找到终极的快乐。
  •     ★值得终生阅读的庄严之书!
      ★当代最伟大的心灵巨著!
      ★繁体版连续加印超过500次,30多种语言震撼全球!
      ★令几百万读者大彻大悟的不朽经典!
      ★一部足可参透生死、令人大彻大悟的“千年之书”!
      ★唯有懂得死亡,才能懂得生命的真谛!
      ★与《西藏度亡经》并称两大不朽的藏地经典!
  •   帮同学买的,老师推荐。希望每个人不畏惧死,也不畏惧活;
    希望每个人死得安详,死亡时能够得到最有智慧、最慈悲澄明的关怀;
    希望每个人透过心性和真相的彻悟,找到终极的快乐。
    《西藏生死书》针对生死问题提供许多法门和答案,其背后便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上师。本书自始至终都是他们的声音,他们的智慧,他们透过了悟心性所建构的慈悲世界的愿景。
    ——索甲仁波切
    在翻译的过程中,每一个章节、每一段文字都让我感动不已,它揭开生死真相的真、度尽一切众生的善、流畅优秀律动的美,堪为人人必读必受持的经典。 ——郑振煌
  •   值得终生阅读的庄严之书!
    当代最伟大的心灵巨著!
    大彻大悟的不朽经典!
    一部足可参透生死、令人大彻大悟的“千年之书”!
    唯有懂得死亡,才能懂得生命的真谛!
  •   值得终生阅读的庄严之书!当代最伟大的心灵巨著!大彻大悟的不朽经典!一部足可参透生死、令人大彻大悟的“千年之书”!唯有懂得死亡,才能懂得生命的真谛!
  •   《西藏生死书》将藏传佛法智慧与当今议题及修行训练相结合,超越宗教与文化的阻碍,直指本心,为繁杂的现代世界提供了一套理解生命要义的方便法门。
  •   昨天,朋友突然问我:“你是不是被水淹过?”问题很突然,我就说:“何以这样问?”她说我面部有颗特殊的“痣”,被水淹是我命中注定的。这种被验证的所谓的命中注定的问题,我还是第一次遇到,确实,我曾经有两次落水,一次是被一头牛挤落到水中,一次是与朋友玩跳水(高处跳入深水坑里,自动浮出水面),前一次是同伴救起,后一次是同伴帮助浮水和靠岸。
    小时候,我相信有鬼神、有仙界、有地狱,有阴间与阳间,有前世与今生。村里若有老人去世,便称“白喜事”,这是人生的正常终了。若是夭折之人,则会得到“此乃前世欠下的债,注定要在今世还”之类的劝慰,一般就是“夭折者的家人前世欠下夭折者孽债,今世他(夭折者)是来要债的,现在债已偿清(数年的养育就是还债),他就该去投生转世了”。还有一种叫“人死复生”(《西藏生死书》称回阳人)的现象,据长辈们说(虽然我不曾见过,但我判断是真的),村里曾有两例,人已死去,在做法事时,却突然醒来,后来还安安稳稳地活上几年。这种解释一般都是“死期未到,错勾了生死薄”或者“在前往地府或其他地方的路上,遇到了自己的已死的亲人,被亲人骂了回来”。这三种死亡的现象,基本上都是这样的解释,人死后,基本不会以医学的逻辑来解释和安慰生者和告慰死者。
    后来,我渐渐相信人死归于无,“唯物论”成了主导,我不再相信鬼神阴阳。但似乎这只是一种不稳定的判断和表现,因为尽管已经不再以为生死阴阳的存在,但夜里或者碰触到什么事端的时候,还是很自然的联想到阴阳、生死、业报、轮回、转世之类。所谓“无神论”是不稳定的,是不彻底的。
    “唯物论”摇摇摆摆,也生活了这些年。前段时间,一位朋友问我,是不是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此,要求太高,我万万不敢沾这份光。但是,我倒觉得到一个地方,无论是东部都市,还是西部小镇,或是水边小城,都是对这个地方的了解,无论工业化的复制多么普遍,某些相异之处始终还是存在。后来,一位朋友约我什么时候去西藏,我没有确切的计划,但既然他有这个动机,得防着他某一天就叫着一起去了。于是便想了解一下所谓的西藏,在当当网输入“西藏”,便看到了《西藏生死书》。买这本书纯属冲动,我刚开始以为是介绍西藏地区的葬礼习俗,便下单购买。在阅读之后,非其然也。书本的主旨就是修行以面对死亡,让死亡成为一件安详和自然的事。
    之所以有比较深刻的感受,可能是因为书中对死的诸多观点与生活在故乡时那种对死亡的解释,不能说两方面的解释相契合,也不能说相左或不搭边。作者是藏传佛教的忠诚信徒和修行人,而故乡的那种解释似乎与宗教无关,因为我们没有佛教、道教的概念,更多的是巫。但无论怎样的不同,对生死的解释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可以对话,就像读完后对书中生死解释某种程度上的认可。
    上个月有位培训师给我们上课,他举了一个例子。曾经有一位刚毕业的女孩,一天跑到他的办公室,突发奇问:“经理,你说人为什么要活着?!”他笑了一下,说:“我给你张干净的白纸,假设你在此刻就死去,你的家人、你的朋友围绕着你的身体,你希望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他把话说完就出去了,让这位女孩在办公室里写着自己死去那一天的情景。经理三十分钟后回到办公室,看到女孩把白纸写得满满的。经理看了一下那张写得满满的纸,然后又给了她一张干净的白纸,说:“假设你现在就死去,以现在的全部现实为基础,你认为你的家人、你的朋友会说什么、会做什么,悉数写下。”经理说完又出去了,她继续在桌边写着自己死亡的故事。过了半小时,经理回来,但这一次她的纸张上面写得很少,她说:“我实在想不到他们会说什么、做什么,可能我死了就死了,就这么简单,实现不了我希望的那些情景和评价。”培训师举这个例,目的是告诫——生当有所为。
    从另一个角度,这位女孩并没有做好死去的准备,尽管发出“为什么活着”的疑问,但同样不能回答“为什么不活着”的问题。
    很多保险公司都会打亲情牌,“先生,我知道你身体健康,工作稳定,完全不怕风险的来临。但是,只是假设,只是假设,假设你今晚去见一个朋友,但回不来了,那你的家人该怎么办,你可曾想过这个问题,你回不回来对你没什么根本的影响,但生者呢?”很多保险推销员就是这样推出自己“人生意外险”险种,获得佣金和业绩。
    培训师的案例,保险推销员的说服,都直接指向死亡,而且是“咔”一声断掉的死亡。死亡不可避免,意外不能预知,我们能做的就是减小风险,避免可能的意外和伤害。当无力回天时,伤害、死亡,就像小时候的那些解释一样,归于宗教予以安慰,这是为生者寻找生和生得更好的力量。普遍的认为,死亡的最大受伤者是生者,就像壮年的死去可能意味着家庭经济支柱和生者未来生活的变故,导致生者在这个世界的“不愉快”。尽管如此,但对那种淡定和超然面对死亡或正在死亡的人(如同《西藏生死书》所举的,藏东的红卫兵将一位老主持绑在一匹马上,逮捕回营,老主持在路上,唱了红卫兵听不懂的歌曲,然后静静的闭上眼睛,歌声很和缓,眼睛也闭得很自然,一切就像啥也没发生一样),始终油然生敬。
    如果说修行,对没有宗教的人来说就太扯了。不过,我倒觉得调整一些生活方式是可以带来一些不同的体验的。我上个月的西医体验结果是一切正常,但是据中医的理论,我是该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了,改变一种生活方式是不容易的,不是因为戒毒一样的难受,而是习性的惯性存在,往往会给自己寻找借口或很自然的忘记。但当切实去做,向善的方面行动的时候,就在这个过程中,会问自己过去怎么就不会想到享受这种生活,既愉快又健康,何乐而不为呢?
    不谈修行,不求证悟,但应该认真对待自己的生存和死亡。不说获得宗教的超然,但当那一刻来临时,能够轻轻呼吸,然后停止,最后遁去,想必不为过。

    2011年9月24日19:00:00
  •   精神的旅程是一种持续学习和净化的旅程。当你知道这一点,就会变得谦虚。西藏有句著名的谚语:“不要把了解误以为是证悟,不要把证悟误以为是解脱。”希望每个人不畏惧死,也不畏惧活; 希望每个人死得安详,死亡时能够得到最有智慧、最慈悲澄明的关怀; 希望每个人透过心性和真相的彻悟,找到终极的快乐。
  •   西藏生死书(藏传佛教生死观,当代最伟大生死学巨著,值得终生阅读的庄严之书),死每个人都必须了解,才能真正的活;好书,值得拥有!
  •   希望每个人不畏惧死,也不畏惧活;
       希望每个人死得安详,死亡时能够得到最有智慧、最慈悲澄明的关怀;
       希望每个人透过心性和真相的彻悟,找到终极的快乐。
  •   死是令人恐惧的,因为只要活着,只少我们会感知,有所控制,但死后万事皆空,肉体、意识,一切进入一个黑洞。别说是活着时候的快乐、幸福,就算是活着的痛苦也都没了。好死不如赖活着,这是简单朴实的总结。
    没有几个人愿意死,自杀的人,也许实在活不起了。
    人们总是讳“死”莫深,大人会告诫小孩不要胡八道“死”。生活当中带“4”的车牌号、电话号都被人视为不吉利。买房、住宾馆都要避开“4”,“4”谐死也。
    死是恐怖的,死也是不洁的,死是晦气。凡是死人用过的东西,住过、去过的地方都是晦气所在。
    然而,每一个人都清楚知道,生与死是人生的两件大事,有生必有死,这是自然规律。大限已到,无人可逃。
    季羡林晚年住院其间,一位国家领导人去看望他,问他是主义还是宗教先消亡?季老说,如果解决不了死的问题,恐怕还是主义先消亡吧。
    出生是人生的起点,死是终点。
    没有几个人得以善终——在没有痛苦或死的感受当中死去,大部分在承受着肉体痛苦和死的恐惧当中离开了人间。也许,这是人们不愿谈及死的根源。
    活着的时候,好好活着,别想那终究的不快——死。死时的痛苦很快就会过去。这也是一种宗教情绪。
    在一个物质化、快餐化的现代社会,“死”更没有人愿意提起,“死”不关我。关于将死或是死,也许只有将死或是死人自己或是家人关心。将死、死之人的肉体与精神,没有被这个文明社会以应有的尊重和关爱。
    《西藏生死书》以一个藏传佛教徒的慈悲,关爱临终之人。它是智慧之书,让死变得如同生,快乐、简单、幸福、充满希望。
    如果你是佛教徒,在这里你可以找到证悟法门。如果你是将死之人,可以自我安抚,如果你有慧根,可在此得到解脱,免于轮回的沉沦。如果你是死者的亲属,可以在此,利用书中的善巧,帮助死都走的安详。
    如果你什么都不是,在这里你的心可以被安顿。过度的物欲追求,终究是对生的伤害。更高层次的追求,那怕是物欲上的高级享受,终究要体验到精神上。这些安顿,对治我们焦灼不安的心灵。
  •   将藏传佛法智慧与当今议题及修行训练相结合,超越宗教与文化的阻碍,直指本心,为繁杂的现代世界提供了一套理解生命要义的方便的法门。
  •   零零碎碎的时间,翻看了些时日。往往在临睡前。书中讲到的慈悲心观修,我有深刻的体验。有机缘去寺院参加禅修,其中之一的课程就是慈悲心观修。我对一切有宗教信仰的人,都心存敬畏。因为约略的接触过善知识的指引。《西藏生死书》是藏传佛教的一位上师写的。其中之于死亡的描述,对于丧亲之痛的开示,我觉得受用。无论他人与外界如何争议写书的人,但只要这本书有能打动你的地方,那就足以说明,这算得上是本好书。不妨每晚入梦之前,细细品读,总归是有好处。喜欢这本书,愿你们也喜欢,也愿我们都能有机会听闻佛法。
  •   早就有留意这本书了,是欣频在书单上推荐的,但苦于一直没有中文版,现在当当一有我立即购买了。书名为西藏生死书,但作者并不是一个久居西藏的人,他出生于西藏,幼年在西藏,之后一直是在西方研修并弘扬佛法,这本书是他90年代用英文写给西方人看的,很多灵性修为的书籍都有提到这本书。
    其实此书并没有想象中难懂,从昨天收到书后用了一夜一半日的时间粗略读完,虽然之前不懂什么叫中阴,也没听过《中阴闻教得度》,但也在当中收获不少,人们一般都违忌谈死亡,不敢面对死亡,然而死是迟早的事,它不该令人沮丧,也不该令人兴奋,它只是生命的事实。在灯下安静的读它,许多段落值得慢慢品味,书名是生死,读它的人却收获如何好好的生,很多生活中可以运用的所谓佛语中的方便法门。即使不能立即有立竿见影的在生活中解脱,但至少得到片刻的心安。
  •   揭开死亡的神秘面纱,破解轮回与解脱的生命密码, 生为何事来?死往何处去?他为繁复的现代世界发展出一套解说西藏佛法要义的方法。将西藏智慧与当今议题相结合,超越种族、宗教、文化与心理的障碍,直指本心。《谨以本书献给活着、正在面临死亡或已经去世的一切众生。目前正在度过临终过程的众生,愿他们的死亡安详、无痛苦、无恐惧。(摘抄)
  •   孔夫子曰,未知生焉知死,诚然,做一个高尚的人无论于人于己都是最佳选择,而在此之上,如果能够通达生命的本源岂非更加圆满究竟?未知生焉知死,其实,不妨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知道了死自然就知道了生。藏传佛教在当今物欲横流,人类精神极度萎靡的社会中,无疑像一颗太阳一样,给于人类心灵上的温暖,而最具有代表性的著作便是此书了,索甲仁波切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解释了佛法中对于生死这个人类终极问题的答案,我相信,每个人读过之后都能够或多或少找到自己生命本源的信息,而对生死有个全新的认识和了解。
  •   藏传佛教生死观,当代最伟大生死学巨著,值得终生阅读的庄严之书
  •   不懂佛学,只是早就得知这是一本广受推荐的奇书,令很多人受益匪浅。
    一页页翻阅,发现这本书中能令人凝神思索的段落很多。
    一点小改变,便是向冲淡平和迈进的一步。

    1、人类的所有精神导师都告诉我们同一件事:活在地球上的目的,就是与我们基本的、证悟的自性结合。
    “国王”派遣我们来到这个陌生的、黑暗的国度,其任务就是证悟和体现我们的真实存有。
    也就是说,每个人来到世间,都有一件特定的事呀完成,那就是他的目的。

    我想,这特定的事,就是《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所说的“每个人的天命”。

    2、人们对于死亡的态度,或者恐惧避之唯恐不及,或者坦然直到最后一刻,但不管怎样,大多数人都认为死亡是终点,是戛然而止的无尽黑夜,于是肆无忌惮不计长远拼命掠夺、沉浸于物质、只管眼下。
    我从《西藏生死书》得到的启示是:死是又一次生的开始,人们不妨探索来生的可能性。
    转世轮回姑且不论,这种对于生死的看法,无疑会令人多一些积极与通透。并非人死即如灯灭,不必厌世消极。对于众多没有信仰的现代人,这种想法不失为一剂良药。不是宗教令信徒产生的那种敬畏之心,却足以产生同样良好的效果。
  •   今年夏天5月底从川藏线去西藏,在拉萨呆了2个月,然后从滇藏线去了丽江,然后从香格里拉返回到川藏线的理瑭,8月10号回到成都。

    虽然现在的西藏越来越商业化,但是很多藏民身上仍然保留着原有文化的那种纯朴。川藏滇藏线上搭车都是极其常见的了,游客私家车、运货的大卡车、面包车,甚至拉菜的三轮车,没有搭不到车的。有很多司机都愿意无偿搭送背包客一截。

    拉萨新城区与内地城市别无两样,但是老城区的布达拉宫和大照寺仍然是背包客寻找精神之旅的重要聚集地。东措、平措青年旅馆,还有暮野驴舍,住在男女混住的10人间,白天在大昭寺广场晒太阳,晚上去布达拉宫绕一圈散步,和沿途或者青年旅馆认识的朋友一起出去吃一顿,或者去小酒吧听乐队弹奏歌曲,这都别有一番风味。

    这一趟旅行,短短三个月时间,可以认识很多人,听到许多真实的故事。每个人都有他的烦恼、迷茫,他出行的理由,他正在寻找的东西。。。

    一趟开阔眼界的背包搭车旅行。它改变了我的价值观,原来放弃“忙忙碌碌”的生活教条,选择“放慢生活节奏”的生活方式,与灵魂同一,倾听心的声音。若果静下心去感受宇宙,你会发现,你之前在城市苦心经营的学历、钱途都是渺小得不值得追求。

    生活应该怎么过,读一下《西藏生死书》,“无常”会告诉你,你应该选择的方向。





    看完这本书发现,这才是真正的佛学,这种佛学不同于你能在庙子里看到了那些和尚口里叨念的经文,不同于你上香捐钱时光头和尚给你传的“做好事进天堂”。一向反感佛教迷信的我,也不得不为藏传佛教拍手叫好!《西》不是一本宗教书,它是一本帮你寻找出路的书!
  •   早就注意这本书了,看了一些书评,都说很不错!于是决定买来看看。当之无愧是“当代最伟大生死学巨著,值得终生阅读的庄严之书”!里面有索甲仁波切修习的心得,还讲了一些修行的方法。身虽在闹市,然心可以在山林!
  •   这本书最初定位的受众,应该是西方初步接触佛教修行的普通人,所以旁征博引、浅近自然,毫无教门的狭隘。与那些以为藏着掖着才是所谓密宗的萤火微光相比,真是有如日月辉耀般地温暖。不过当知道作者是“利美运动”的伟大先驱----蒋扬钦哲旺波大师亲手带大的,也就不奇怪了。
    读完了这本书,也让人更加钦服于佛陀的大智慧,更加坚定了向佛之心。希望自己今生能有幸亲近像蒋扬钦哲仁波切这样的上师,指导弟子早得证悟,有能力将佛陀的般若之光回向人间。
  •   本书是伟大的生死巨著,不仅是有关死亡和临终的 理论性描述,还提供了、具体实践的方法。   本书可以说是西藏版的《神曲》,如果但丁不是信奉基督的诗人,而是潜研佛学的居士,那么他留传后世的,可能就不是神游天堂与地狱的见闻,而是论述因果轮回的《西藏生死书》了。本书无疑是当代伟大的生死学巨著,一本实用的临终关怀手册;它提供给读者的,不仅是有关死亡和临终的理论性描述,尤为可贵的它还提供了具体实践的方法。它认为死亡只是另一期生命的开始,是反映生命整体意义的一面镜子。书中,深入讨论了如何认识生命的真义,如何接受死亡,以及如何帮助临终者和亡者。
  •   这本索甲仁布钦著的《西藏生死书》能在全球受到热烈欢迎,必然有其原因。正如书中评论:“这本书活似一位上师”针对生死问题提供了很多法门和答案。 而这份开示,让我们了悟的是生之境界。力荐!
  •   今下午拿到书就迫不及待地阅读起来,真的是值得终生阅读的庄严之书。死亡既不会令人沮丧,也不会令人兴奋,它只是生命的事实。充分了解关于死亡和临终真相的意义,把生和死看成一体,死亡只是生命另一章的开始。死亡是反映生命整体意义的一面镜子。西藏著名诗人密勒日巴尊者如是说:“我的宗教是生----死---------无悔。”在当当买书无数,这是我第一次写书评,看来这本书真的是打动了我,建议爱书之人都来买一本反复阅读。
  •   刚看完,充满智慧和慈悲的书。从中体悟到博大精深的佛法。不同于以往接触的说法,由于作者更接近西方,对现代文明体会颇深,个人认为教法也易为现代人接受,尤其是本书的主题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忽略、同时是无论谁都必须面对的死亡。也可以理解到所谓的密宗、净土、禅宗等都是相同的,其中的施受法我认为比较适合在念佛时修,可以试试。最后要顶礼索甲仁波切,上师的伟大开示让我终生受用不尽!
  •   一个宗教,除了要对生命赋予最神圣的尊严外,还要对死亡给予最终极的关怀。佛法的特质表现有通达生死一如、解脱轮回痛苦的智慧上,更表现在“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的慈悲上。在翻译的过程中,每一个章节,每一段文字都让我感动不已,它揭开生死真相的真、度尽一切众生的善、流畅优雅律动的美,使它堪为人人必读必受持的经典。
  •   非常好的一本书,讲述生命的轮回的过程,尤其对于佛学爱好者来说的确不错。从各种文化背景里诠释生命的意义,存在的价值以及该怎样面对死亡,不管是不是信仰佛教的人都能从中获益,具有极高的文学内涵和哲学意义。里面引用了许多西藏的谚语,很有嚼劲,耐人寻味。从藏传佛教的观点上看:中阴阶段是息息相关的实体:生、临终和死亡、死后、转世,不管从哪个科学角度看都无法完美而完整的叙述生命的整个流程,但是这本书却让很多无神论的人相信有来世的存在,如何面对死亡,正确认识死亡,接受死亡,接纳死亡,延伸到整个宇宙的意境。我非常震撼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感受,也许这本书会彻底改变你的人生观,思想理念,尤其对于当今社会而言。物欲横流,浮躁,贫富差异大,种种问题困扰着许多人,这本书既可以满足你对于死亡的理念认知,又可以潜移默化的改变固有的传统思想,个人觉得很赞!
  •   人的一生不断面临选择,唯独两样:生,死。
    生已是过去,死却在未来,成为迷雾。
    但对于死亡,仍有两件事情是明确的:其一,我们总有一天会死;其二,我们不知何时或如何死。
    推来推去,生命的现在格外值得珍惜。

    读完,发现这本书虽名为生死书,实为如何安详生活的书。
    或许这么说也有偏颇,因为关于中阴、轮回、濒死经验我都是抱着好奇的心态看的,只是对于心与心性,临终关怀等细细看来,也颇有触动。
    里面的很多句子值得细品,也值得在生活中实践(或许这就是佛语中的方便法门?)

    “我们被分割成许多不同的部分,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不知道应该认同或相信自己的哪一部分。这么多矛盾的声音、指挥和感觉争相控制我们的内心,让我们觉得自己散置各处,没有留在家里。
    把你的心带回家,然后放下,放松。”

    “一切都可以用来成就禅修。一个微笑,地下通道的一张脸,从水泥路的裂缝中开出的一朵小花,一块悬挂在商店橱窗的美丽布料,阳光映照窗台花盆的样子。随时发现美或优雅的足迹,随时保持清醒,对于‘在寂静中发出的讯息’,献上每一份喜悦。”
    “成佛并非变成全能的精神超人,而是终于成为真正的人。”

    ps.看到有人评论作者,不禁想说:枉读此书——好即收,不好即丢,读自己的书,悟个人的性,容与恕,自有公断。
  •   这本书能受到全球的欢迎早在意料之中,它把藏传佛法智慧与当今议题相互结合,超越宗教与文化的阻碍,直指本心。值得收藏。
  •   首先书是正品,这点没说的,可以担保。其次,我是本着对生命的感悟和探究的心态看这本书的,这也是一本帮助大家了解生命的真相,回答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些关于生命本质和归宿问题的一本书,我相信只有它告诉了我们这些,才会流传下来,被大家认同,里面讲的内容自然是超越了一般的书,因为涉及到生死、无常,并不是只有信奉佛教才可以看,每个人都有了解生命真相的权利不是吗?所以看的时候不必抱有成见,佛法,宗教,都是从另一种角度来看待生命罢了,很干净,很纯粹。最后,我希望看到这本书的读者,不要犹豫,看这本书来净化心灵吧。
  •   西藏生死书是本初学佛学人看的书,让人了解藏传佛教生死观,语言流畅,小故事令人感动,特别好,我喜欢。
  •   很久以前的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到独自在深不可测的混沌里。四周是一片未知的但是似乎涌动着无数可怕东西的黑暗。
    一直在黑暗中走,不知道会去往哪里,怀着深深的恐惧和迷茫。
    就这样走着,忽然看到一线光。
    心里狂喜。光线越来越强。原来,竟是一个光明的出口。
    那个时候,在梦里几乎高兴得哭出来。
    过去很久了,新的混沌和黑暗不在梦里,而是来到现实中。
    这样也很久了,就忽然看到这样一本书。
    西藏生死书。第一感觉,这是一个很宏大的书名。细细读下来,再一次有了找到光明出口的感觉,喜悦溢满心底,想要流泪。它不愧这个书名。
    一直在思索关于生存与死亡,却一直没有答案。
    一直想要自己躁动的心在红尘中安静下来,却总是做不到。
    一直想要让自己不害怕死亡,可是那看起来好像不可能。
    一直告诉自己,在最坏的境遇里也要活得快乐,可是这几乎是谬谈。
    一直想要在失去身边人的时候,安慰自己和他人不要害怕失去,可那怎么可能。
    直到读到这本书。
    一字一字打入心里,一句一句抚慰心灵。
    如果说真的有醍醐这种东西,那它就算吧。
    醍醐灌顶,通体清明。真的看到了,也真的得到了,真正的安宁和快乐。
    从此,喜欢活,也不害怕死;珍惜拥有,也不害怕失去。
    写得有点多,唯一有点遗憾的是,是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希望有人可以来分享这份喜悦。
  •   书是一个著名的西藏喇嘛写的,写出了人的生死轮回,体现了藏传佛教的生死观。看后还是很受启发的。用书中的话说,现在人都不相信有前世,也不相信有来世,所以尽情挥霍今世。但是,看不见来世就能否认有来世、能另行投胎转化吗?恐怕不能。就像最初人们不知道有美洲大陆,等发现了才知道,也不知道地球是围着太阳转的,还以为地球是方的,太阳围着地球转呢。所以,不知道的东西,或者说没有发现的东西,并不一定就不存在,最好带着尊重的姿态去观察。本人也不是信佛的,以前也觉得很不以为然。不过现在觉得还是谦虚一下为好,对不知道的也就不瞎说,采取尊重的态度,或许还能从中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呢。不管怎么说,现在科学发展了,人们往往更向外求,以身外之物来衡量自身的价值,却感到压力越来越大,心理问题越来越多。也许是该向内看的时候了,多反思一下自己的内心,找一找自己真正想要的,才能真正找到快乐和幸福。
  •   非常非常好,是一本颠覆人的观念的奇书。
    但是,如果你对佛教了解甚少地话,建议先看宗萨蒋杨钦哲仁波切的《正见》,这是一本关于佛教的入门读物。否则,你会被《西藏生死书》吓着的。
  •   西藏生死书,藏传佛教生死观。观后此书,开智慧就好。生是大事,死亦是大事!南无阿弥陀佛!但愿:同生西方极乐世界,同生净土,同缘种智,愿离娑婆,欣求极乐!
  •   一个人活在世上,究竟应该怎样活?《西藏生死书》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心灵启迪。最近几年,我开始接触一些佛教类的书籍,如南怀谨、净空法师等高僧大德的著作,或多或少对佛学知识了解了一些皮毛。佛是导引人的心灵走向平和、宁静彼岸的船儿。藏传佛教的要义亦如是。读毕《西藏生死书》,不少过去朦朦胧胧、说不准确的些许感触,渐渐地看清了,明白了。因果如是。接触到佛缘,真的不知是几世修来的福份。珍惜现时,珍爱身边的一切,其是就是珍惜、珍爱自己。原本——修福就是修自身。
  •   曾经听过莲花生大师《西藏度亡经》,我以为是这本经的翻译,买来才知道是错了。看宗教书,自然要站在宗教的角度上,唯心论还是唯物论是不能作为前提的。毕竟中国传统的儒教无法解救、解释生与死,尤其对于死的认知是有限的。这本书站在藏传佛教的角度说的生死之书。可以开阔视野……推荐……
  •   《西藏生死书》非常的值得一看,之前非常细致的读了一遍电子书。
    这的确是本值得收藏的书,人生的每个阶段读了大约都会有不同的感悟。
    生死是个大问题,我以为,能对死亡若有所思的人,是会去努力的过好每一天。死亡不是终结,活着也不是开始,正如庄子所言:“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如何做人,如何心存责任心,如果我们明白世事无常,世界上没有一个事物是单独存在的,我们会心身慈悲。“亚马逊河一个大树被砍,巴黎的空气就要受到影响。”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宇宙众生产生影响,因此,慎言慎行。

    我逛了好久买买到,很多书店都没有,看到当当有货就立即买下了。
  •   这是本看了以后,让我感动无数次的书,被仁波切的质朴的语言感动的泪水涟涟。以前对汉传佛教了解的相对多一点,对于藏传佛教的密宗,只有片面的认识。
    自从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深切的感受到,佛陀的伟大,因为在原则和根本上,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没有区别,只是法门的形式不一样而已。
    全书充满了慈悲的氛围,让我从另一个角度去认识佛教,认识到佛陀的无上智慧。
    真的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看到这本书,这样,对于生命,我们的理解就会完全不同,而对于生离死别,对于生命的结束,会以另外一种乐观的心态去全新面对!
  •   当代最伟大生死学巨著,值得终生阅读的庄严之书,恰如其分的评价。
  •   会看《西藏生死书》是因为看了林夕先生的《原来你非不快乐》,林夕先生多次提到《西》对其启发和影响深远。同时我也知道《西》是藏传佛教的经典,因此《西》极大引起我兴趣。《西》是一本叫人领悟生死,寻找自性,修行自性的书;也教人面对人生,面对生活,是一本很好的让人读后有如如沐春风的经典,我非常喜欢!也非常感激有这个缘分让我接触这本书!
  •   很有質感的一本書,这是我第一次写书评,看来这本书真的是打动了我,建议爱书之人都来买一本反复阅读。书不错,虽然没有看完,但是值得认真去读,很有道理。《西藏生死书》教人们如何学会面对死亡,死是一种哲学,死是一种宗教,死是一种文学,死是一种境界。本书教给我们如何参悟生死。
  •   这本书是每一个对生命有思考的人都应该去读一读的书,是每一个对死亡存在着恐惧的人都应该去看一看的书。每个人对他的“生”都没有主动选择权,对“死”充满了未知的不解和恐惧,那是因为我们的所知局限了我们。《西藏生死书》清清楚楚地阐述了生和死的实相,以及我们该如何正确对待死亡,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   孔子曾对学生说:“不知生,焉知死。”读罢本书,您会有“不知死,焉知生”的感慨,对于现代的大多数人而言,唯物的“人死如灯灭”几乎被认定是科学的判断,然而,就在上个世纪西方的心理诊疗中若干次的发现“轮回”,于是少数出于对人类未来的深切关注和同情的研究人员鼓起勇气将相关资料披露出来,以求唤醒人类对生命深刻而完整的认知。
    通俗的说,本书就是直白的告诉我们死后的必考题,你若想成绩优异,只有平日多加练习,这样才会从容镇定的赶赴考场,然后以优异的成绩更上一层楼(世俗间如人生的每一次跨越,但这里则指生命的彻底解脱)。
    对于对生命有着无限探索精神的人,一气看完是不难的,但是不管怎样,这是一本不要半途而废的书,因为它对您的生命太有意义。
    在这本书之前,还有一本《中阴闻教得度》(又名《西藏度亡经》)是西藏莲华生大师的力作,前后衔接看,会使知识体系更加完备。
    如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天下知识若干门类,这类才是人人当懂的常识,遗憾只有少数善根福德具足的人才对此类书籍笃信不移。
    愿天下更多的人机缘快速成熟,有缘得见本书的内容!
    南无十方三世一切佛!
  •   希望每个人死得安详,死亡时能够得到最有智慧、最慈悲澄明的关怀;
  •   首先吸引我的是它的书名“西藏生死书”,真的好特别!刚开始以为这是本些些民间的恐怖故事,原来是写佛教的生死观。生命是人类的一个永恒而神圣的话题,至今我还没有找到真正关于生命的解析。希望在这本书里可以让我领悟更多……
  •   每个人都脱离不了生死。生,我们已经来了;死,在未知的前面等着我们。既然无法逃避,为什么不积极面对。《西藏生死书》教会我们如何认识死亡,获得新生。很值得一看。
  •   藏传佛教生死观,当代最伟大生死学巨著
  •   可能是个人品位不同吧,我喜欢看泛黄的旧纸页的书,拿在手里感觉像经过了时间的考验,被岁月风干的经典。所以我更喜欢95版本,译作《西藏生死之书》,而且有索甲仁波切的上师的照片。这本书名少了一个字,感觉就不不太一样。但无法掩盖其内容的经典~~~~值得一看。
  •   就像上面讲的,这是一本伟大的生死学巨著,值得终生阅读的庄严之书,我看得很有感悟呢。反正是一本很值得我看了又看,加之收藏的经典了。
  •   很喜欢史铁生的一句话——不知死,安知生?而这部书,正好教会我们怎么正对死亡。一个人,只有真正的了解什么是死,死的意义是什么,才能更好地活着。《西藏生死书》,是一本超越宗教局限性的书籍,一本教我们认知死亡的书。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也许应该更多的去照看我们精神世界。这本书值得一读。书的纸张很好,整体感觉很好。
  •   西藏生死书,引领我们直面人生,直面生死。是值得终生阅读的庄严之书。
  •   我们无从记忆生命刚开始的种种,如何的珍惜生命保护自己,占据了大部分我们的生死教育。死亡的教育我们认知的少儿少着,一想到死亡很多人恐慌,生与死是平等,在不同的时空里共存的两者。这本书超出了生与死的教育,是一种人生态度的传承宣扬。这本书是我从陈坤的《突然走到了西藏》中看到的,佛学的伟大。
  •   西藏生死书(藏传佛教生死观,当..”
  •   昨晚,和朋友在院子的长椅上坐着聊天,一直在聊人读书的重要性。这个话题其实是从小就一直听到的,一直跟朋友探讨,读书究竟读出来的是什么?
    在我们已经经过的人生和岁月里,见过形形色色的人,各种各样的言行举止,有时就不禁感叹,人,是要多读书的,读得广泛,更要读得深入。很多时候,读书=学习科学文化,结果就有很多在科学文化上颇有成绩,却在思想层面浅得让人扼腕的人。
    这一个说得有些普通甚至有些俗气的道理,其实读书为的是明理,这是道的层面,而科学文化等知识却是用的层面。
    可能很多时候我们拿起一本书,因为他的专业性或者专门性,我们没法全然读懂,符合人的认知的无限性。但是这书读来必有能化而用之的东西。
    就好比我买这本《西藏生死书》,书名绝对能引起你的遐思,“死生亦大矣”,这是一本探讨人生终极问题的书,或许他阐释的角度,思维的路线与并不懂藏密的人不同。然而这里边的思考的结晶,全然在普通俗世之人也很受用,它给我们这些当代人的教诲:

    我们的生活似乎在代替我们过日子,生活本身具有的奇异冲力让我们晕头转向;到最后,我们会感觉生命毫无选择余地,丝毫无法做主。

    虽然我们一直认为,如果放下的话,就会一无所有,但生命本身却再三透露相反的讯息:放下才是通往真正自由的道路。

    为了拥有更多的财物,我们拼命追求享受,最后沦为它们的奴隶,只为掩饰我们对于无常的恐惧。我们的时间和精力被消磨殆尽,只为了维持虚假的事物。我们唯一的人生目标,就变成要确保每一件事情安全可靠。

    ……
    读一本好书,究竟要读出些什么?不妨翻开《西藏生死书》看看,跟藏密、宗教信仰可以无关,可以不考虑,只读出于你最为重要的部分 。我想,那就是一本好书。





  •   偶然间在朋友的书橱翻到这部书,借来一读,2整天快读,总感觉意犹未尽。由此,赶紧到当当网购买一本,私藏。
    不鼓动所有人都去信佛,也不鼓动所有人都一定得有信仰,但,信仰的力量很强大。
    生死,是该理性思考?还是该恐之惧之?读完西藏生死书,突然明白了很多道理。
    不知该如何表述心里的感受,希望有缘之人,也可以静心阅读,一定会有所收获。
  •   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我却想说,未知死,焉知生。只有勇敢面对死亡,思考死亡,才能够很好的生活,有意义的度过每一天。死亡是每个人的必修课。看了西藏生死书,变得不再惧怕死亡。另人宁静和提升的书籍,很有养分。
  •   很不错的书,翟鸿燊老师的弟子强力推荐,从藏传佛教对人的生死的看法,是震撼心灵的励志巨著。超级值得一看。
  •   内容丰富,深奥,教导人们如何直面人生,如何思考生命,如何善待生死,富有哲理。这使人想起蒙田随笔中那些经典。其将佛法智慧与当今的诸多社会现象及修行训练结合起来叙述,又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本书装帧设计精美,值得收藏。
  •   自从09年去了一次西藏,心就留在了那里,佛法对人心的荡涤在西藏体现得淋漓尽致。回到浮躁的城市中,希望一本生死书能带来心灵的宁静。
  •   佛教讲修行,人道是修行最好时光,然而佛法难闻,高僧难遇,世面所遇鱼目混珠,自己看书又常误入歧途,。佛教讲死后托生前的中阴身,一般佛教讲生死主要是重视中阴身时期,这本书也不例外,但是这本书高明在于讲究平时的功德和修为,所以是目前生死书方面最接近佛教观点的,最有利于众生的书!当当网,不错,我是几年的老顾客,VIP用户,不过配送过程中经常是上下册只给一册情况,实在郁闷!
  •   我是想看完书后再评价,所以评价晚了。从禅定、轮回开始,慢慢介绍人世生死,谆谆告诫人们不要惧死,生的意义在于更好的修行,为下世轮回做准备。深入浅出,介绍很多生时的修练法门,讲诉不少关于轮回与死亡后的不少例子,不是故弄玄虚的一本务实的书,值得购买。
  •   辗转几天终于收到了这本《西藏生死书》,还没来得及翻看,单是西藏+生死这几个字就足以吸引眼球。
    如今灾难不断,地震、海啸、核危机、战争,让渺小的人类越来越胆战心惊。焦虑、迷茫,堕落、疯狂,活着的意义,死亡的意义,找不到一个出口,在激流猛进的漩涡里,苦役似乎没有穷尽。

    沉重得让人害怕,又给人希望的命题,这么厚,估计要放在枕边,没晚夜深人静时,捧起来静静阅读,慢慢体悟。

    不求看破生死,只求给自己的心和命找一个出口。
  •   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必须会经历到死亡, 这是无法回避的事情,在生的时候为死亡做些准备,对临终者给予关怀,这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在《西藏生死书》中可以寻到答案!
  •   大红色+西藏+生死,这本书很吸引眼球啊。每次去书店总会不经意间看到。
    公司有一佛教徒,受他的感染,开始对宗教的心灵力量感兴趣。
    希望在这个浮躁的世界中,通过接触宗教的精神找到一些内心的平静,和生命的光亮。
  •   向死而生。同儒教传统不语怪力乱神相反,藏传佛教的真髓就是面对死亡。这本书使人受益匪浅之处就在这里,改变了我们习惯的审视人生的视角,生死轮回的无限世界里的人生此刻,到底是应如何面对,从这本书里可以找到应有的勇气与智慧。
  •   这书我还没有看完,但不掩这是一本好书的事实。对于藏传佛教的兴趣,买了这本书,事关生死,值得参透!
  •   以前从未接触过藏传佛教,我本身也是个俗人,没有信仰。看着索甲仁波切对修行理念的阐述,让我很向往,希望也有如此的一位上师可以引导我证悟。俗人被俗事缠身,挣扎在这个充满欲念的世界中,真的很痛苦。虽然我依然没有信仰,但是起码,我不再会为“死”而痛彻心扉,我相信那些逝去的人,都获得了救赎。
  •   忙为心死,现代人已经渐渐忘却了和自己的心灵对话,忘了自然赋予我们的权利,就是如何驾驭我们的心,如何安定我们的心,尤其在面对死亡的问题上,我们太过仓促,当无常来到,方才后悔莫及。此书以索甲仁波切自身的经历,结合佛教殊胜的法门智慧,为我们开启了奥秘的生死大门。
  •   一本让人“放下”的书,等了许多年,许多年。
    终于有了一个正经版本(版本很好,精装,内文纸也很好)。
    对密宗总是不太懂,对藏传佛教总是不懂,对“中阴”等等也总是不懂,
    但字里行间的大悲之音,它慢慢说着生死的光芒,
    总能照耀各种愁思忧虑的心怀。

    在尘世忧怒悲欢之间,在尘事所有荣华富贵与低贱冻馁之间,
    在心中所有恐惧与惊喜之间,死亡是唯一确定的事情。
    对这唯一确定的事情,人为何会恐惧?
    人为什么会害怕死亡呢?

    大总是不是把死亡当作避之唯恐不及的事,就是把死亡当作会自己解决的事。
    所以两者都会痛苦恐惧。
    事实上,死亡并非终点,只是一个节点,甚至是另一段征途的起点。
    人为什么要害怕死亡呢?

    已有的一切,富贵,荣誉,名声,权力,甚至爱情,
    都生生攥在手里,不愿松开。
    不敢松开。
    因为一旦放手,就怕一无所有,成了孤魂野鬼。
    hi,鬼魂有何值得悲伤?有何可值忧郁?有何值得恐惧?
    读到深夜,见〈人生无章〉,默然,悲伤,又心有所悟,又释然,然后安然睡去……
    我走上街,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我掉了进去。我迷失了……我绝望了。这不是我的错,费了好大的劲才爬出来。

    2.我走上同一条街。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我假装没看到,还是掉了进去。我不能相信我居然会掉在同样的地方。但这不是我的错。我还是花了很长的时间才爬出来。

    3.我走上同一条街。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我看到它在那儿,但还是掉了进去……这是一种习气。我的眼睛张开着,我知道我在哪儿。这是我的错。我立刻爬了出来。

    4.我走上同一条街,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我绕道而过。

    5.我走上另一条街。

    当豁然开朗的一刻,
    当攥紧的手终于松开的时候,
    当心头终于放下的一刻,
    我是否是终于“走上了另一条街”的时候?

  •   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就把书给看完了,觉得还不错,一部关于生与死的书,讲述用藏传佛教的生死观,让人怎么从容的面对死亡,死亡不可怕,人们觉得可怕的是对于死亡的未知,人死后不是就结束了,死后还会有轮回以及受生等等
  •   关于此书的内容网上有很多全面的介绍,读者可以找来仔细看看--绝对可以陪伴一生的书。通过作者的佛教体验和智慧,你会对生命、生死有全面的、豁达的、智慧的认识,从而藉此帮助自己,帮助你的亲人,帮助你的朋友,帮助其他所有有缘得到你帮助的人,坦然从容地、有尊严地走过人生的旅程。

    作者是一位有智慧的佛教修行者,字里行间流动充满宁静舒缓的智慧,语言流畅显白,是从心底流出来的智慧之音。如果你能读英文,英文原版更能让你体会到这一点。译本省去了达赖喇嘛的前言以及术后的四个Appendix。
  •   终于看完了《西藏生死书》,尽管花费我大量的时间,但是我还是不得不说这是一本可以改变人的生死观的好书。至少现在,我相信了人是有前世和下一世的,而且不能只是活在今生今世,这一世所做的所有事情应该要为下一世负责。读完此书,使我深信人的死亡过程不再是让人感到十分恐惧,死亡只是人的一个阶段,是很正常的,而且我们应该要关注临终者,给予他们爱和帮助,以使他们走得安心。
  •   修行佛法的目的就是为了了生死,而这本书恰好是详述了西藏人如何了生死的一本好书。
  •   《西藏生死书》是一本宗教与科学交会的书,索甲在书中引述了科学家对“生”的看法:“每一个次原子的互动,都包含原来粒子的毁灭和新粒子的产生。次原子世界不断在生灭,质量变成能量,能量变成质量。稍纵即逝的形状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了,创造一种永无尽期、永远创新的实体。”索甲并告戒要学会放下:“学习生活就是学习放下,害怕放下是害怕生活,当能放下时,看待事物的方式就会改变,越深刻,越宽广。”
  •   想标题的时候,脑子里只有“治愈系”这一个词...这本书一直放在桌子旁,每周都会抽出一个上午读它,因为真的觉得这本书的字里行间有一种给人安慰的力量,受到这种力量的感染,会觉得内心很安详。我们一直觉得死亡是一切负面情绪的代名词,因为死亡让人悲伤痛苦,让人觉得人生和命运都很残酷,所以在看书之前我一直抱着看热闹的态度读它,但是后来我终于知道有些高人(修习藏密和藏传佛教的人),他们可以超脱于生死之外啊(羡慕...)。个人很喜欢这本书。
  •   西藏生死书,揭示的不仅仅是西藏人的生死,还揭示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死。
    我们每一个人,越来越不敢正视自己的生死,逃避并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相反,当我们真正面对死亡的时候,我们不一定能够坦然面对。当我们真正了解生死,也许我没就没有什么畏惧的。
    当今世界的人们就如同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代人一样,肆无忌惮的对大自然进行掠夺,最终我们也将受到大自然对我们的反馈。
  •   藏传佛教上师以自己亲身经历为线索,以平常人、平常心的角度和朴实无华的语言阐述了生死轮回的概念。非常值得阅读。
    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
  •   索甲仁波切是这本书是非常值得一读再度的好书。让你了解藏传佛教的生死观,了悟生死无常的真正含义。
  •   ★《西藏生死书》教人们如何学会面对死亡:生中最大的恐惧莫过于对死亡的恐惧,但死亡是无论任何人都必须面对的;死亡并不仅仅指自己死亡的那一瞬间,更重要的内容是如何面对死亡这一现象
  •   为何而生?生存有何意义?我从那里来?将往那里去?
    这些都是我们生存在这个世界的人一直在追求的,但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及答案,对与错,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或大家都认同的结论。不管如何,有一点都会发生我们身上的,就是死亡。活一百岁或更长,到现在为止,我们都逃避不了死亡。
    死亡代表你在人世间所拥有的一切都随之消失,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的凡人所认为的名与利,故谁能说自己不惧怕死亡,我可大胆说一声,不可能。活的时候,你谈得怎样海阔天空,真到了你下一秒钟就要离开之时,我看谁都会表现出留下来的意愿。这没有什么可笑或可悲的,毕竟我们都是凡人,凡人就应该具备凡人的弱点。
    要不惧怕死亡就要真正懂得生命。有生必有死,这是自然规律,是无法改变的。要死而无憾,首先就要好好珍惜生命。佛法难闻,人身难得。你试想一想,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多么不容易。小时,父母怕你生病长不大;上学又担心你学业;毕业后又害怕找不到工作;在社会又怕你学坏,故我们这个生命多么不容易。何谓懂得生命?做好自己本分工作,关心自己、家人、朋友,做事情一定要认真,不能马虎了事,得过且过。我们不要谈大道理,先从自己身边的事做起,从小事做起,不要认为小事情就不值得做。
  •   《西藏生死书》让人敢于直视死亡,重新面对和思考人生,看清楚生命的本质。
  •   在忙忙碌碌的世界里,我们的脚步越来越快,可也越来越不快乐。
    物资迷住了我们的眼睛和内心,我们追求的越多,失去的更多,早已不快乐。
    这本书让我们参透生死,让我们能在繁忙的生活中放慢自己的脚步,作为心灵的丛书,来自大师终日参透佛学的语言和境地,与现代的心理学所写出的心灵鸡汤之类的书籍是有根本区别的。
    大师的书从根本上让我们参透生命,以至更好的利用生命。心灵鸡汤让我们暂时的忘却生活,可是放下书本迎来的确实更为残酷的现实。
    强烈的推荐此书
  •   藏传佛教对于生死的看法,比那个前世今生要深刻的多,宣扬了佛法的智慧
  •   西藏生死书,本身是一本讲述生命真谛的书籍,告诉你宇宙人生的真理,对人生生畏,对生命生畏,对因果生畏。望所有人对此书都能悟到自己的本心
  •   本书实为生死之密钥——领受藏传佛法甚深智慧和广大行愿的索加仁波切,生动向世人揭示了生死的秘密和解脱的奥义——生死之谜由此而破,解脱之门由此而开。能遇之者稀有,能得之者尤为稀有;能得之者稀有,能阅之者尤为稀有;能阅之者稀有,能知之者尤为稀有;能知之者稀有,能行之者最为稀有难得。
  •   只记得某次看陈坤的访问得知他被一本叫做《生死之书》的读物感动了十年之久,于是就抱着好奇的心态买下了这本书,还在拜读中,书本包装很精致,剥掉红色的外衣,是那种摸起来质地很好的厚厚的硬壳壳,上面淡淡的刻着《西藏生死书》几字,似乎是很值得收藏的感觉。刚开始读第一章节,隐约觉得这本书会给我带来关于生与死的全新的价值观。。。期待中!
  •   这是一本能够让人沉静的书,描写流畅,值得阅读,也能很好的了解西藏的文化,佛教生死观念。
  •   这本书是我看过的这类型书中唯一一本个人觉得值得珍藏的书,以前看过的佛教书都只是看看,《西藏生死书》让我兴起了珍藏和研究的念头,很值得珍藏,
  •   信生死,信轮回,信来生,把希望寄托于来生,把当下的苦难当做修行乃至快乐,我想这就是西藏生死书给我的体会。
  •   直面死亡 获得更多生存下去的力量
    与本书有关的还有另两本,一本叫西藏渡亡经,一本叫印度生死书。可以一起看。
  •   强烈推荐这本书!小学,中学,大学教我们各种知识技能文化,却从未教过我们生与死,所有生灵必经生死,人生最重要的课程!!!只有懂得生命是多么脆弱的人,才知道生命有多可贵。认真看待生命和死亡!
  •   在北京修密宗的朋友家看到这本书,仅来得及读了开头部分,便网上购买了。结果人还没回到家,书就送到了。生此万般困惑之世,我们唯一能够把握的东西,就是自己的的死,连生都不能。所以我接受本书作者索甲仁波切上师的劝告:从现在起就学习如何懂得并对学会正确对待死亡。
  •   西藏生死书,是一本很值得当代年轻人阅读的一本书,意义非常深,值得学习!!
  •   这是一个浮躁的季节,周围的人忙着自己的未来,出国考研找工作,疲于奔命。
    谁谁谁推免去了清华,谁谁谁运气奇佳进了500强薪水可观,谁谁谁又拿了雅思托福GRE高分施施然接到了名校OFFER。
    饶是再淡定无争的人,也是会思量自己的明天吧,在哪里,做什么,和谁一起。
    这是每个人摆脱不掉的宿命和轨迹。
    心里无端烦躁了许久,终于决定在纷繁冗杂的事务中抽出时间来读一读书,寻找片刻的宁静。

    当时只一眼,就喜欢上了这本书的封面,鲜红,炽烈,正如我所想要追求的生活。
    某日朋友无意间翻到扉页,惊讶于“愿此书能成为生者、濒临死亡者与亡者的解脱指南。”“愿此书能对所有读者有所益助,并引领他们迈向证悟的旅程。”
    我笑,并不多言,没有煎熬的人,不懂得什么是解脱。

    书中所述的藏传佛教的种种修行与业果,我是不大明白的。即使略知一二,也是将信将疑的。
    我暂且把修行认为是修心,这样就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
    那些生老病死灾变祸福,皆是心灵的飞升,过去了,就懂了,躲开了,还会再遇,再躲,再遇,纠缠一生。

    数年后,所有人,殊途同归。那又何苦现在焦心苦虑?
    虽有梦想是要不懈追求的,但要知道,追错了东西,是大大的失误。
    这并不是说要忍受一切,不反驳不回击,只是强调,在陷入困境的时候,要放低争强好胜要面子的心,淡然一些,顺其自然,雾会散的更快,也会看清楚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应该怎样追逐。

    全书还未看完,还剩两篇。总的来说,纸张,印刷,字体,行距,排版,都很好,无可挑剔。
  •   每天读一点,细细品味,深奥又耐人寻味。庄严的生死巨著!值得终生阅读。
  •   家中有人过世,难过之余,重温西藏生死书。了解死亡,以及如何正确面对死亡。如何做好临终关怀
  •   这两本书我是头脑发热买的,不过确实书的质量不错。当时的想法是:盗墓值得珍藏;而西藏生死书对我来说比较神秘,怀着一颗膜拜的心,想了解一下神秘的灵魂世界。
  •   生死轮回,西藏人的死亡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人活在世,不过是不同的皮囊,真正不变的是灵魂。
  •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是在学校的图书馆,书中有关于西藏历史的介绍,藏传佛教的介绍,很多的人生哲理,确实是值得珍藏的一本书,所以毫不犹豫的买了珍藏。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