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发展史略

出版时间:1996-08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南怀瑾  页数:216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国佛教发展史略述》,顾名思义,当然偏重于一般报道性质,现在把它分列为五章来叙述,具体的篇章节目,另如目录所具。我的意思,要了解佛教的起源,必须要对释迦牟尼以前印度传统的文化,有一简单的认识。犹如佛教所说:“法不孤起”,任何一个圣人教主,他的学术思想的产生,必然有它的前因后果,决不会凭空而来的,所以首先要述说印度的宗教哲学思想。第二,对于教主释迦牟尼的生平,尽量从比较客观的观点,作学术性的介绍。因为宗教气味太浓,有时会使人熏得头昏脑胀,大有吃不消之感。第三,凡关于佛教的传播,和现代世界佛教活动的情形,大概有两个要点:(一)就地区而言,偏重在亚洲方面。其余因为临时缺乏可靠资料,恕未详细道及。(二)就人事和时间而言,只写到一九四九年的前后,目前的情况,都已如所周知,而且也未到定论的阶段。总之,人世间难以逆料者是事,善于变化者是人,所以对于目前的人事,只有留待他日历史的定评了。

内容概要

佛教起源于印度。自汉末传入我国以来,它植根、繁衍、发展、演化,并且绵延至今,成了中国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原名《中国佛教发展史略述》,是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撰写的一部佛教史著作。全书分为五章,对古代印度的社会与宗教;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汉代至清代佛教的兴衰变迁;二十世纪中国佛教的现状与思考;以及亚洲和欧美各国的佛教概况等,作了简明扼要的叙述。书末所附的《禅宗丛林制度与中国社会》,乃是研究佛教丛林制度的由来、内容及其社会影响的重要文章,颇具价值。

作者简介

南怀瑾,华夏智业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南怀瑾先生1917年生于浙江温州乐清。自幼接受传统私塾的严格教育,及至少年时期,已遍读诸子百家,兼及拳术、剑道等各种功夫。同时苦心研习文学书法,诗词曲赋,天文历法诸学,并深得其精要。  青年时代,正值抗战军兴。南怀瑾先生毅然辞亲远游,曾任教于中央军校,又入华西坝金陵大学,研究社会福利学,以其服务社会大众。其时,每逢假日闲暇,胤以芒鞋竹杖,遍历名山大川,寻访高僧奇士。复于青城山灵严寺,有缘结识名重一时的川北禅宗大师袁焕仙先生,遂拜门墙,竟毅然辞去中央军校教官之职,追随袁先生左右,潜心研修佛学。1943年入峨眉山大坪寺闭关修持,闭关三年间,遍阅《大藏经》万万卷,印证个人修持所得,遂至终身受益无穷。1945年,远走康藏,参访密宗各派,得到贡嘎活佛等多位著名活佛、高僧的真传,佛法修持更为精湛,得到白教、黄教、红教、花教等各教派的印证,被承认为密宗上师。

书籍目录

引言
第一章 佛教与印度固有文化的关系
 第一节 印度文化的发展
  一、印度文化的背景
  二、印度上古文化的宗教哲学
 第二节 各派哲学的兴起
  一、六派哲学与宗教的后先辉映
  二、佛教的产生与外道的异同
  结论
第二章 教主释迦牟尼的事迹
 第一节 释迦牟尼的家世
  一、薄王业而不为的大丈夫
  二、生卒年代
  三、族系传统
  四、生有自来的神异传说
  五、允文允武的天生神童
  六、悲天悯人的至性至情
 第二节 出家与悟道
  一、逃世入山求道的太子
  二、遍学各派道法
  三、雪山林下苦行
  四、豁然顿悟而成佛道
 第三节 教化创建的情形
  一、开始教化及其主要弟子
  二、说法的情况与说法的时地
  三、佛经的结集与部派的分化
  结论
第三章 中国佛教的传播
 第一节 佛教初传的情形
  一、阿育王前后的佛教
  二、佛教传入中国的初期——汉末三国时期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
  四、净土宗的创建
  五、鸠摩罗什与僧肇
  六、道生与涅槃佛性
 第二节 佛教的鼎盛时期
  一、隋唐时期的佛教
  二、宋元明清的佛教
  结论
第四章 二十世纪的中国佛教
 第一节 清代以来佛教的衰败
  一、宗派的没落
  二、师僧和寺院的变质
 第二节 清末民初佛教的复兴运动
  一、中国佛学的复兴
  二、中国佛教的演变
  结论
第五章 世界各国的佛教
 第一节 亚洲的佛教
  一、韩国
  二、日本
  三、缅甸
  四、泰国
  五、越南
  六、东南亚其他各地
 第二节 欧美的佛教
  一、英国
  二、德国
  三、法国
  四、美国
  五、俄国
  结论
附录:禅宗丛林制度与中国社会
 引言
 佛教原始制度的简介
 禅宗丛林制度的由来
 丛林制度
  一、丛林的规范
  二、丛林的风规
  三、丛林以修持为中心的禅堂
  四、丛林清规的遗范
 丛林与宗法社会
 丛林与中国文化
 丛林与帮会社会
 结论
南怀瑾先生著述目录

章节摘录

  第三章中国佛教的传播  第一节佛教初传的情形  一、阿育王前后的佛教  释迦牟尼自创建佛学的教化以来,如推开经典上纯粹宗教性的记述之外,但从事理的衡裁以求史案的解答,对于当时佛教传播的实况与其势力范围,或者佛陀影响所及,可能拥有的地区与人数,那是很难确断的。我们可以认定,当他住世,和示寂后的一、二百年间,佛教传播所及的区间范围大致是:北到喜马拉雅山的南麓,如尼泊尔等地;南至频阇山脉;西至摩头罗;东到鸯伽国。大致不出中印度与东印度之间,尚未超过恒河流域以外。但是亲受佛陀教化的,大约在数万人上下,这就古代印度人口数字的比例来讲,可谓声势浩大,足够轰动一时的了。

编辑推荐

  作者和原出版单位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授权,将老古1991年第3版改为今名,校订出版,以供研究。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佛教发展史略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7条)

 
 

  •   这本书读完有一年了吧?今天又翻出读书笔记来看了看,发现最近一次的笔记整理也已经是在半年以前了。
    唉!我是越来越懒了,也越来越发现自己水平不够了,以至于迟迟没有动笔。
    现在回想起来,南先生的书确实不一样。
    有哪些不一样呢?其一,别人写中国佛教史,那就是佛教的中国史;南先生讲中国佛教史,则是先讲明佛教在古印度的产生背景、形成过程、发展历史和思想特点、基本方法、日常生活等,很是为学生们和读者们着想。其二,别人写中国佛教史,会写佛教丰富中国文化;南先生讲中国佛教史,不仅写佛教丰富中国文化,更写中国成就佛教。其三,别人写中国佛教史,会用现代历史学的观点和方法去质疑、去考据、去裁剪佛教的中国史;南先生讲中国佛教史,则是很重视佛教的某些传说(注意,不是全部),并会分析这些传说,找出这些传说的意义所在。
    在这里我想重点说一说为什么是中国成就了佛教。
    我们知道,今天的南亚,佛教的诞生地尼泊尔和印度已经普遍信奉印度教,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克什米尔地区和群岛小国马尔代夫普遍信奉伊斯兰教,佛教仅流传于在文化上主要受中国西藏影响的内陆小小山国锡金和不丹以及印度洋上的小小岛国斯里兰卡。
    而且,古印度文明到现在还有延续吗?没有!古印度的文化典籍到现在还有保留吗?没有!古印度有文字历史吗?没有!那么,是谁为佛教保留了典籍和历史?是中国!是谁为佛教延续并发展了文化?是中国!
    可能有很多人会对此不以为然。什么呀?!人家缅甸和泰国的佛教是国教呢,他们国家的男子出家当和尚就跟我们必须上学一样。
    诸位啊,程朱理学在明清两代也是取得了绝对权威、绝对统治的地位,但这对于儒学的发展甚至生存有一点儿好处吗?
    还有,且不说古印度文化传入中国之时中国文化传入古印度的问题,也不说中印文化交流开始于何时的问题,我们只是想一想,佛教(佛学)传入中国之后有没有吸收中国文化的养分呢?其实,最早领会佛学的,多数是道家(注意,不是道教)人物。而且,在思想上,佛家与道家、儒家等诸子百家一直在相互启发、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在组织上,佛教与道教以及其他中国社会组织也一直在相互借鉴、共同完善。事实上,当马祖道一禅师和百丈怀海禅师师徒创建丛林制度和百丈清规之后,来自古印度的佛教,就已经成为中国佛教了。
    列位请看,在中国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上,经常迎面走来“结伴而行”的“一僧一道”。
    最后,记一些我的疑惑和印刷质量问题吧。
    在第2页,南先生讲“中印度为温带气候……因地近温热带……”,好像有点儿问题吧?在我所接触的地理学资料上,印度大部分是热带季风气候啊。并且,由于北边青藏高原的的影响,南亚与同纬度的其他地方相比平均温度要高一些呢。南先生所说的中印度到底是哪个范围呢?德干高原吗?德干高原也不高啊。
    第123页,南先生讲“明初,李成桂又灭了王氏的新罗,称国号为朝鲜”,李成桂灭的是高丽而不是新罗吧?
    第134页,南先生讲“东南亚其他各地,先期的佛教,原以斯里兰卡、爪哇与苏门答腊为最盛”,斯里兰卡我们原先称之为锡兰,是属于南亚地区的一个岛国。
    第153页,南先生讲“族长虽由一族中辈分最高的出任”,好像不太对吧?族长不是由一族中的嫡长子出任吗?
    第39页,“由人至于生天成佛,为神为主”,这里的“生”应该是“升”吧?
    第159页,“……虽然不一定都是修习头陀行的”,这个“行的”应该是“行者”吧?
    第186页,“戒公便说:‘那个买生姜的汉子去得。’”,从上下文看,这个“买”应该是“卖”。
    最令人不能接受的是,这本书的字体都不一样,在一种“主流”的字体中,会没有规律的突然出现一整页的另外一种字体——这可不一定是盗版书,多年前我曾经订过外交部出版的半月刊《世界知识》,那个错字和错误更多,字体、标点和分行分段更乱。
  •   中午看完了南怀瑾著述的《中国佛教发展史略》。脉络清晰明了,对于佛教有了一个框架式的了解,有收获。禅宗是佛教的一个宗派,它以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宗旨。“心即是佛”,它是叫人们明白觉悟自己的身心性命之体用,所谓本来面目,道在目前,就在寻常日用之间并不是向外求得的。
  •   南怀瑾先生撰写的一部佛教史著作,既了解了佛教,也了解了历史
  •   这是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撰写的一部佛教史著作,与他的其他著作一样,作者能深入浅出地夹叙夹议,读他的书,既学了历史,又长了见识,值得一读。
  •   大师就是大师,南老对儒释道三教九流,研究极深,真是累生累世修来的智慧,佛教对中华文化影响甚大,必须了解。
  •   佛教起源于印度,昌盛于华夏,名扬于四海。佛教能在东土一花五叶,其必定有其历史因素,喜欢佛教史的必须会对这本书感兴趣。
  •   中国佛教发展史略,了解佛教,读一读
  •   《中国佛教发展史略》了解佛教历史很有帮助。
  •   可以系统了解从古印宗教对佛教的发展脉络,以及佛教在中国是如何与中国文化结合并进一步发展壮大的。
  •   看了一些佛教发展史的书,但南老的书是要参考滴。
  •   大家的书籍 对于佛教在我国的发展 我们必须有所了解 书很薄 但是花不多长时间就可以读完 信息量很大 价格便宜 物有所值
  •   薄薄的一本书把佛教的发展史简略的说清楚
  •   讲佛教发展史最简介但最实用的小册子!
  •   了解佛教发展史
  •   南师的著述通俗易懂,简明扼要地把佛教的历史勾勒了出来!
  •   大师的著作,站在不一样的视角,看待佛教。了解佛教的历史、发展。
  •   简明扼要,线索清晰,南怀瑾先生真是饱读诗书之人
  •   读过道教的,更要看看佛教的
  •   对中国佛教有了概要的了解
  •   更深入得了解了佛教和佛学
  •   了解了佛教发展的历史,虽然断断续续,但是还是坚持看完
  •   南师的佛教普及知识
  •   不错的书,帮助了解佛教的历史渊源,有时间慢慢看
  •   崇拜并怀念南怀瑾先生。买了他很多书。知识渊博、见解独到,使读者收益颇丰。
  •   想要了解佛教的人,不妨读一下
  •   大体构建了佛教发展的框架。对于佛教发展的历程可以有一个总览式的了解。
  •   初步了解了佛教的发展及相关分支
  •   想了解佛教起源不错的书
  •   了解佛教很好的书,值得推荐
  •   了解佛教的一本好书。
  •   了解佛教的一本好书,简单易懂~
  •   南怀瑾老师对于佛法有着非常精深的研究,其对佛法的解读令人读后有拨云见雾之感,实为指点迷津之作。
  •   南怀瑾大师的书给予我们的启发非常大
  •   南怀瑾的书,没的说,经典
  •   老妈喜欢南怀瑾的作品,入手全套送她,内容还是很不错的
  •   南怀瑾老师的讲解脉络清晰,很好懂。谢谢。
  •   讲中国佛教史的书很多,不知道读谁的好,最终还是选择了南师的书,因为他圆寂后出现了金刚舌,说明真实不虚。
  •   我用一天的时间看了一遍,过几天再看第二遍,南大师的文章深入浅出,好
  •   给老爸买的,据说内容不错,不仅有中国的部分,还有在印度的起源
  •   南先生的书值得一读
  •   看看中国宗教发展历史。
  •   对中国历史和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
  •   佛学应读的书
  •   南师的书总是不错的,比较全面,能学到知识
  •   逻辑很清晰,论述很准确、客观。大师的著作,好。
  •   可与太虚讲佛学的参照下
  •   不像另外几本怀师的书,口语化感觉明显(很多都是讲堂上整理出的),这本却偏讲义一点,还好说的比较全,书不是很厚,但细看内容不少
  •   把她当作一本历史书来读
  •   小小一本书 囊括了一段历史
    不错 值得一读
  •   南师是一代大家,书不错
  •   南大师的书,我也非常喜欢,学识渊博,非一般作家所能及。
  •   大爱,但是因为之前买不全,这次一次性购全了南师的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因为做为阅读版本,所以这套最合适。建议大家买书前有时间去图书馆走走看看,选好了版本再回来买。另外一套南师表面不错的珍藏版不建议买,内部纸质就是普通阅读的薄白纸,不适合珍藏。
  •   南师的书,精华!
  •   南师的书,本本都值得看。这是买了收藏的。
  •   南师的书一如既往的透彻
  •   大师的书,一直不错
  •   很好的一本书,读完后对整个佛家的发展的认识有了一个脉络。
  •   南大师的每一本书都值得好好品味
  •   学到很多知识,南老师留下的瑰宝
  •   印刷比较差,内容比较简单,文如其名,史略
  •   南师的书写的不错。
  •   国学大师之作
  •   条理清楚,思路明了。不愧为大师
  •   名人的著作,深入、细心、阅读、学习。
  •   很好,很有必要买的书,就是内容少了点,有点简约。
  •   刚刚拿到,是正版,字体不小,读来很舒服,等仔细读后再追评!
  •   字体较大,读起来不累。
  •   不用说,南老师的书。。。
  •   南老的书都很好,想看很久了
  •   刚收到南老的书 未及翻阅 希望收获良多
  •   扫盲书,值得推荐.
  •   书还不错,只是自己太浅薄,还在学习中.
  •   很清晰,简洁,与内容,值得一看
  •   内容浅显,适合入门
  •   一直想找的一本书,终于如愿了。
  •   名家大作!
  •   南怀瑾先生撰写的一部佛教史著作,与他的其他著作一样,作者能深入浅出地夹叙夹议,读他的书,既学了历史,又长了见识,值得一读。
  •   这书强烈推荐通俗易懂!
  •   博学众长
  •   中国佛教发展史略
  •   大家的书,受益匪浅
  •   十分经典的一本书
  •      无论佛道,在其诞生发展过程中总免不了被误解被神化,所以那些历史,宏观的去看一看即可,真要细细研究就没那个必要了。如同章太炎曾说过哲学要以直观自得内证于心求进步,对我来说,宗教也应如此,而不应该是光嘴上利害,看似利害,满嘴引用而已。
       历史本来就是人看的而不是讲的,古人云:一部十七史从何处讲起。我想所有的历史都是如此吧,所不同的是,知晓那些曾经的宗教发展会对我们修行做一个宏观上的指点罢了。如果只是了解一下过程的话,也就失去了史的意义了。
  •     书里说要真正理解佛法必须了解与其相关的背景,甚至是同时的外道,否则单从佛经本身去理解,很有可能反而堕入外道。这种说法很有启发。
  •     之前去过很多的寺庙,最有名的应该是峨眉山和西安法门寺了,可是对寺庙旅游一直不感兴趣,觉得它们都差不多,尤其不爱听那些故事,世俗得很。
      
      这次去海南没有去南山寺,不仅仅是为了昂贵的门票,更是因为我知道那种新建的佛寺纵使名声再大也不会有多少内涵。
      
      
      看这本书完全是为了扫盲,看过之后也确实有所收获,但仍然觉得写得不够好。
      
      所谓“史略”,自然应该是普及型的书籍,但本书没有对佛教的宗旨和意味进行较准确和深刻的阐述。
      
      另外,本书逻辑性不强,讲述较为跳跃,对中国佛教的传承变化过程写得不够系统,没有提到各个重要宗派的本质区别,几个重要转折也没有很明确的提及,耽于一些细枝末节的叙述,例如讲了很多不重要的欧美佛教情况。
      
      当然,还是了解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甚至是有点令人吃惊的事实。
      
      ·印度在佛教诞生以前已经有很多思想萌芽了,有些甚至很先进很唯物,复杂的各种世界观促使释迦牟尼去修行思考。
      
      ·佛教一开始是无神论或者说泛神论,唐朝以前,禅堂中央是没有佛像的,后来才浅浅供奉起佛祖。
      
      ·从林制度是佛教在中国的重要转折和进步,它改变了僧人靠乞讨为生的状况,为佛教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   楼主所说的寺庙,只能称作景点。真正的寺庙,并非为旅游而存在,也许还有待楼主去探寻一番。
  •   跟楼主有同感,如果要按这个题目就应该是普及性的读物,但是读了之后,大部分还是很迷糊,逻辑性不强,倒是丛林制度讲得蛮详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