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广播电视新闻学

出版时间:2001-3-1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张骏德  页数:38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复旦大学出版社推出的“复旦博学”品教材系列中《新闻与传播》系列(新世纪版)中的一本。      本书研究、阐述了广播电视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特殊规律与工作原则,以及广播电视新闻工作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它以中外广播电视业的飞速发展为研究参照系,从新世纪考虑,将理论研究的科学性、前瞻性与实践性、可操作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尤其在有线电视传播、卫星电视传播、网络传播以及法制化管理等方面,成果瞩目。本书还总结了我国广播电视新闻改革的经验,揭示了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本书加强了广播电视新闻学的学科建设,充实了新闻传播院系的诸多专业课程内容,除可作为本科、研究生的教材或参考教材外,还可供自学考试及广播电视工作者、宣传工作者进修、提高之用。

作者简介

张骏德,1942年3月生,上海嘉定人。1964年7月复旦大学新闻系(五年制)毕业留校任教,现为复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开设课程有《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评论》、《广播电视概论》、《电视采访》、《广播电视新闻写作》、《广播电视专题研究》(研究生课)、《新

书籍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规律与工作原则   第一节 新闻规律   第二节 广播电视新闻的特殊规律   第三节 广播电视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第二章 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符号    第一节 广播电视新闻的符号系统    第二节 广播新闻的传播符号    第三节 电视新闻的传播符号    第四节 电视新闻的声画关系 第三章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简史    第一节 旧中国的广播电台    第二节 革命根据地的广播电台    第三节 新中国的广播电视事业 第四章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与科技原理(上)    第一节 彩色电视基础知识    第二节 电视摄像机    第三节 磁带录像机    第四节 线性编辑和非线性编辑 第五章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与科技原理(下)    第五节 视频特技切换台   第六节 调音台   第七节 字幕机第六章 广播电视新闻业务(上)   第一节 录音采访与摄像采访    第二节 广播新闻写作的特殊要求    第三节 录音通讯写作的基本技法   第四节 电视新闻报道词写作第七章 广播电视新闻业务(下)   第五节 电视新闻专题片报道词写作    第六节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第七节 电视新闻编辑第八章 电视纪录片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人类生存之镜—— 纪录片本体   第二节 观念与价值—— 纪录片定义   第三节 虚构与非虚构的分野—— 纪录片创作第九章 节目主持人(上)   第一节 节目主持人的传播学意义   第二节 节目主持人的模式化进程   第三节 电视节目的人格化主持   第四节 传播自我——主持与播音的分野第十章 节目主持人(下)   第五节 节目主持人的社会学特质   第六节 节目主持人的美学特征   第七节 主持文化   第八节 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   第九节 专门化不等于专业化——节目主持人理论的误区 第十一章 有线电视   第一节 有线电视的定义与发展模式   第二节 有线电视的优势和崛起原因   第三节 中国有线电视的发展历程   第四节 中国有线电视的现状与发展之路   第五节 中国有线电视如何走出“无线化”套路第十二章 卫星电视   第一节 卫星电视的兴起   第二节 世界卫星电视的发展概况   第三节 我国卫星电视的发展概况   第四节 卫星电视和国际传播秩序第十三章 因特网技术与广播电视    第一节 因特网的特点与功能   第二节 因特网的发展简史   第三节 因特网对广播电视业的影响   第四节 因特网与广播电视业务   第五节 独立的因特网新闻媒体   附录: 广播电视媒体地址速查第十四章 广播电视事业的法制化管理(上)   第一节 广播电视事业管理的政策、法规体系    第二节 广播电视管理法规的规范内容   第三节 我国广播电视管理的主要法规——《广播电视管理条例》   第四节 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设立第十五章 广播电视事业的法制化管理(下)   第五节 政府对广播电视传播的调控   第六节 广播电视节目的管理与规范   第七节 广播电视事业管理的法制化进程    第八节 关于广播电视事业管理法制化的思考第十六章 广播电视新闻改革   第一节 东方广播电台与中国广播改革   第二节 上海电视事业的竞争与革新   第三节 电视新闻内容与形式的改革 第十七章 广播电视发展趋势   第一节 发挥广播热线电话的优势   第二节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    第三节 广播电视深度报道   第四节 信息产业集团化趋势及其他 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三节 电视新闻的传播符号电视新闻的传播符号,除了与广播新闻的传播符号相同的有声语言、音响、音乐等符号外,还有屏幕文字语言与造型符号两大类。一、屏幕文字语言电视屏幕上出现的文字语言有两种,一种是画内文字,另一种是屏幕文字。画内文字是指摄像的画面内(图像中)带有的文字,如会议横幅与标语等,这类文字带有新闻要素,有的画龙点睛,突出图像的主旨,在摄像采访中要注意完整拍摄下来,防止因不完整而产生语义歪曲。屏幕文字是指根据新闻内容需要,在后期制作时叠加到屏幕上去的文字。屏幕文字语言主要指后一种文字。屏幕文字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四类:第一类是标题式或提要式字幕,即在图像边幅上打上一行或两行字幕,或点题或提要;第二类是插入式行进式字幕,为了播报即时发生的重大新闻,又不打乱原有的电视新闻节目播送,可在屏幕下方穿插一行行进式的字幕,采用一句话新闻或几句话新闻(简讯)形式播报重大新闻;第三类是整屏文字阅读式字幕,整个屏幕展示一版文字稿,稍长的稿子逐渐向上移动,类似缓缓向上的整版报纸;第四类是注释式字幕,配合图像上人物谈话而打上去的同步注释字幕。电视屏幕文字的传播功能与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视、听、读三位一体,加深了信息记忆深度电视新闻视听结合已经具备记忆优势,又加上了阅读文字的感知通道,加深了记忆深度。有的新闻学者在进行信息接受能力研究时指出:阅读文字能记住10%,收听语言能记住20%,观看图画能记住30%,边听边看能记住50%。

后记

《当代广播电视新闻学》一书是“复旦大学本科教学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项目中的一个成果,科研时间从1998年9月至2000年6月,参加撰稿的有:张骏德教授、博士生导师(绪论,第一、二、三、六、七、十六、十七章,后记),吕新雨副教授、博士(第八章),叶昌前讲师、硕士(第九、十章,第十一章第五节),杨敏工程师(第四、五章),赵民讲师、硕士(第十四、十五章),张越硕士(第十一章第一至四节)、应中迪硕士(第十二章)、廖卫民硕士(第十三章),胡嗣珑助理实验师参与了实验操作。本科研项目立项时,申请人在“本研究的立项依据与目标”中这样填写:“‘广播电视新闻学理论与实践’项目是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广播电视专业的教学与科研的重点项目。目前,世界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猛,已进入网络传播的阶段。而同类的教学、科研成果严重脱离实践,滞后于实践。尤其在有线电视传播、卫星电视传播、网络传播以及法制化管理等方面缺乏系统研究。因此,本项目研究旨在加强广播电视新闻学学科建设,并弥补一些原有的空白点。”本书基本上总结了科研项目成果,加强了广播电视新闻传播规律的研究,将广播电视新闻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从新世纪考虑,将理论研究的科学性、前瞻性与实践性、可操作性有机结合起来。本书还在探索规律、研究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同时,总结当前广播电视新闻改革经验,并揭示我国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本书同时加强了本科广播电视专业的课程建设,充实了《广播电视新闻学》、《纪录片理论与实践》、《节目主持》、《电视新闻采访》、《广播电视写作》、《广播电视技术基础》等课程内容;本书也可作为研究生课程《广播电视专题研究》的参考教材。

编辑推荐

《新闻与传播学系列教材•当代广播电视新闻学》加强了广播电视新闻学的学科建设,充实了新闻传播院系的诸多专业课程内容,除可作为本科、研究生的教材或参考教材外,还可供自学考试及广播电视工作者、宣传工作者进修、提高之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当代广播电视新闻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7条)

 
 

  •   这本书基本上都看了一遍了,感觉还不错,不过里面确实还有些内容需要增加,比如说广播的改革,该书只写了“东广”的改革,提到了“广东珠江广播电台的改革,却没有提及北京广播电台的改革。希望张教授能把它补充完整!!我是因为要考研,学校规定要考这本书,所以才稍微的留意了些该书的章节!!
  •   复旦考研的参考书~质量不错
  •   质量很好。很满意
  •   书有点旧,不过能在这里找到还是挺兴奋的,难找的说啊!
  •   理论的书籍总是让人看得比较累
  •   为考研而买。应该是正版,可是印刷质量没其他几本好,有点像高级盗版。
  •   书太老了,上个世纪写的,2000年版。尽管它在印刷标记上模糊了一下,让你误认为是新版,但是看看后记啥的,2000年左右编完了就没改过版。14年了啊,再加上写完了交稿校对出版的2年左右的周期,我看这书都能进博物馆了。可是上课还是拿这个做指定教材,我拿到教师用书翻了翻,各章节写的乱七八糟,重点的不重点,陪衬的不陪衬,吕新雨那章纪录尤其写的天马行空,虽然很不错,但是对于本科生而言几乎不知所言……
  •   没怎么看,不过看出版社该是不错
  •   质量好,没有什么印刷的错误,就像是真的教材一样
  •   考研用书,权威全面。
  •   等书的日子实在是太漫长了,在拿到书的时候,发现书的装订不是很好,纸质太差,还有破损的情况,有点失望!!
  •   挺好的书,可以买看看。
  •   这本书还没有仔细看,不过从目录上来看,应该还不错的吧。
  •   正版书,特别有用的工具书
  •   书很好,赞一个,买到挺便宜的
  •   应该不错,看完再评论
  •   送货速度不错。。。但是书也有点折,可能是包装是弄得,希望下次好点。。。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