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者的基本信念

出版时间:2002-6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南怀瑾  页数:232  
Tag标签:无  

前言

  一趟绚丽多彩的佛学之旅华靖(北京大学物理系硕士)  复旦大学的一套南氏国学讲记,一时间引起了大陆各高等院校中学生们对祖国传统文化重新审视的热潮,南怀瑾的名字被大学生频频的谈论,其谈论的次数可能快逼近了中学生们对影视明星的谈论次数。  这不能不算一个奇迹,因为严格的讲,南氏的儒学著作只能算是正统儒学研究的边缘论述。虽然承袭了清代国学大师们的儒释道三家通学的风骨,南氏的最大兴趣点显然是在于他的佛学研究。并且在众家的研究中,是明显有着其独特风格的一支。这一套讲录则非常完备地再现了南氏的独特风格,是欲求真正了解南怀瑾的人所不可放过的一套书。  在《一个学佛者的基本信念》中南氏的风格不由得让人感觉到,他欲求在国学研究的框架里加入自然科学的研究态度。自然科学理论本身再美丽或巧妙,都不能影响实验数据作为最终真理之声的绝对地位。这种实验的最高地位,被南氏引入到了佛学的研究中,他提倡身体力行的研究态度,认为佛学研究中不能缺少在自身身体上的研究。从而由此论点为出发,洋洋洒洒为我们揭开了一次令人眼花缭乱的佛学之旅。文章的主线是普贤菩萨十大行愿,他是佛家修行的入门宝典,同时也是佛弟子应该贯穿一生的修行准则。《普贤行愿品》何以有这么高的地位呢?在南氏的侃侃讲述下,你可以感觉到,原本仅仅只是华丽的文字,一个个生动地活了过来,于是乎观诵《普贤行愿品》变成了一件如此有趣的事情,本人忍不住来回数十次,仍然意犹未尽。相信你一定不愿意错过这么有趣的一趟人生经历。  而《定慧初修》则可以算是南氏以自我实践为本写下的一份实验报告,报告中详细地记录了实验的方法、手段。不能不说南氏是对自我学说的最佳支持者。书中除了南氏自己的多年禅修实证经验,同时还有他的老师袁焕仙先生对于禅观等法门的简介。何谓禅宗的修观,参话头,如何修净土宗的念佛观佛法门,都有很好的揭示,并且对大家关心的禅净双修,提出了自己的调和意见。  众所周知,南氏擅长讲述一个个迷人的小故事,而就在你感叹南氏博学的国学功底的时候后,他已经通过他的小故事妥帖地表达了所欲表达的意见。在《药师经的济世观》中南氏一如既往地向大家讲述着一个个精彩的小故事,而这次他所要表达的意思则是“盲目的信仰就是迷信”。虽然南氏自己说他演讲的对象是出家人,但是我们不妨把这本讲演录看成是一大堆实验数据报告后的理论总结。不过如果将他看成是佛教学子的日常生活的百科全书,我觉得也并不过分,从此更让我们体会到了药师经内容的博大,因为所有的内容都是以解释药师经铺衬展开的。南氏在讲解的缘起一章里,说药师经的文字只要认识字的人都看得懂,但是其中真正的意义,学问最好的知识分子根本就没看懂过。如此语句的挑战,相信很多知识分子都会忍不住诱惑来看一看,南氏到底在书里面说了什么?不得不承认,南氏的讲解的确非常精彩。读过南氏《论语别裁》的读者,一定会对南氏所提出来的反正统论语解释,忍不住拍案叫好,本来学术之声就不应该让一个声音独大。各家言说,精彩纷呈,才是我们渴望看到的画面。所以不管大家是不是都赞成南氏的意见解释,他解释的精彩还是应该得到公认的。而对他的解释是正评价还是负评价,相信读完这本书的有心人,一定会有你自己独到的见地。  三本书一气呵成,同时不失分立性。每一本都可以独自拿来阅读,甚至每本书的每一个小节,每一个小故事都可以拿来独自阅读。作为一个人品上可以得到公认的人,当南氏给你讲述着那些他自己亲自经历的玄奇经历的时候,真的会激起人们很大的好奇心。相信在读到南氏二十八天不吃食物的辟谷经历的详细报告时,你一定会对自己那个身体的潜力感到极大的好奇。南氏的记录又是这么的详细,从他如何从每餐三碗饭的饭量,慢慢的把饭量减到一碗,然后是一口,最后是减到三颗花生,又如何用茶解馋,直到全然断绝,全都一一描写了下来,而断食后的身心体验也有详细陈述。告诉大家最难克服的其实是自己想吃饭的习气,当一旦过了第三天的极限,精神竟然会变得越来越好。在书里南氏同时也记录了一个不知道辟谷方法的学生,也学他辟谷,最后进了医院的事实,原来辟谷也是要讲究方法的!那么那个方法又是什么呢?书里类似的小故事还很多。不能不承认,南氏的很多读者都是被南氏的这些有趣小故事吸引过来的。总之这一套讲记可以称得上是南氏将儒学研究的功底,结合科学实验的态度,用在佛学追求上的一份精彩纷呈的系统报告。有人褒,有人贬,这正是南氏欲给我们带来的一家之言!  在中国一谈到宗教,仿佛立即会让人联想到了牛鬼蛇神,这实在是一个非常大的误会!当代的西方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人,往往被人等同于一个不道德的人。以至于信仰马列主义的社会主义国家,被大多数西方国家的老百姓下意识视成可怕的妖魔,最终被那些有目的的政客彻底地误导。更进一步,对于确实存在的数亿的宗教信徒,我们如果避而不谈,实在是有点不太明智,与其让一些邪教来占领信仰的地盘,不如让那些正规的经过几百年的历史考验的教派合理地发展起来。所以能如此正大光明的来探讨宗教问题,实在是这套书非常大的贡献。  2002年12月于燕园

内容概要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原是唐代般若译的《华严经》四下卷中的最后一卷,因其文理俱优,切于日用,译后不久,便函独成一经,广为流传。经中主要讲述了普贤菩萨的十大行愿,佛教寺院中每日引磬唱诵的《普贤菩萨十大愿》即源于此。本书是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有关《普贤行愿品》的讲记。作者以通俗的口语,对该经的趣大意,特别是一般人不易读懂的偈颂作了别开生面的讲解,并附列了有关行愿方面的各种资料。本书中的基本信念即是指行愿而言的。
本书以通俗的口语,对该经的宗趣大意,特别是一般人不易读懂的偈颂作了别开生面的讲解,并附列了有关“行愿”(修行与大愿)方面的各种资料。书名中的“基本信念”即是指“行愿”而言的。

作者简介

南怀瑾,华夏智业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南怀瑾先生1917年生于浙江温州乐清。自幼接受传统私塾的严格教育,及至少年时期,已遍读诸子百家,兼及拳术、剑道等各种功夫。同时苦心研习文学书法,诗词曲赋,天文历法诸学,并深得其精要。  青年时代,正值抗战军兴。南怀瑾先生毅然辞亲远游,曾任教于中央军校,又入华西坝金陵大学,研究社会福利学,以其服务社会大众。其时,每逢假日闲暇,胤以芒鞋竹杖,遍历名山大川,寻访高僧奇士。复于青城山灵严寺,有缘结识名重一时的川北禅宗大师袁焕仙先生,遂拜门墙,竟毅然辞去中央军校教官之职,追随袁先生左右,潜心研修佛学。1943年入峨眉山大坪寺闭关修持,闭关三年间,遍阅《大藏经》万万卷,印证个人修持所得,遂至终身受益无穷。1945年,远走康藏,参访密宗各派,得到贡嘎活佛等多位著名活佛、高僧的真传,佛法修持更为精湛,得到白教、黄教、红教、花教等各教派的印证,被承认为密宗上师。

书籍目录

上篇: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记
下篇:心闻洞十方,当然获圆通
附录一:普贤菩萨的行愿
大方广佛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佛说观普贤菩行法经
法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
楞严经普贤菩萨心闻法门
附录二诸佛菩萨的行愿
东方药师琉璃光如来十二大愿
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
大智文殊菩萨十大愿
大悲观世音菩萨圆通法门与三十二应身
大愿地藏王菩萨之圣德大愿
附录三 发大心文

章节摘录

书摘    所以,我们现在还只是在这修行的道路过程中而已,为了证得无上菩提而努力,发愿与释迦牟尼佛修行时一样,生生世世在六道轮回中上求下化,这就是“一切趣中成宿命”。如果在六道轮回中来来往往时,不敢作牛、作马,你还是个顶天立地的大乘行者吗?千万要如此学佛发愿,“一切趣中”,六道五趣包括天、人、阿修罗等一切趣中,都有佛菩萨转生示现的教化。佛菩萨所济度的不只我们人而已,所以我们要赶快发愿修菩萨行,转到“一切趣中成宿命”,这样最后才能圆满佛果。    谈到宿命,宿命之根和种子,是不会掉失的,就像你们起初学佛,不管是真是假,生生世世下来,最后总是会发心出家精进修行的。这就是阿赖耶藏识中,有这学佛的宿命种子存在,没有这种宿命的善根,你要他信佛,他是死也不干的,不可能走上这条成佛之路。那么学佛又为何要在六趣中轮转呢?因为在六道中轮转、精进,能够面对种种苦难,磨炼菩萨百忍不隳的心态,长养解脱烦恼的智慧,或就重重济世利生的殊胜功德,转得愈深,堕得愈深,福德智慧的成就愈大。但这种堕落是菩萨的堕落,乃秉承普贤大行的慈悲愿力而来,与一般主夫贪求五欲,作业造罪的堕落不可同等而喻。所以所谓“一切趣中成宿命”,是就我们发无上菩提心,在无余趣中修道行道而言。学佛要修到在六道任何一道中,都晓得出家修持净戒。出家小一定当和尚,和尚只对人道的出家而说,一切趣中都有发心出家的有情。狗道也有狗出家的,像一位同学家中,有条狗生了一场大病,他求大悲咒水治好了它,病愈后,便不再吃荤,这也是一种出家,是心出家,企求跳离畜牲道之苦的初步发心。这就是“一切趣中成宿命,常得出家修净戒”。    那么,既然出家讲求的是心,为何我们又要有身的形式出家呢?这是为了在某个修道过程,免除情爱欲的拖累,专心进修;同时也为了佛的正法,需要有人示现正式的名份角色来住持传续。出家修持净戒,包括了比丘、比丘尼、菩萨、三昧耶等显密戒律,而其终极的核心是“菩提心戒”。我们现在讲的《普贤行愿品》正可以作为它的具体表征,行得普贤行便能做到“无垢、无破、无穿漏”的境界,心中没有一个垢秽的念头,并且一切心行“无破、无穿漏”。譬如烦恼生起,就是有破漏,有所遗憾。孔子的门生子夏说:“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这是子夏论为人处事的方便谈法,还是有渗漏之处。“大德不逾闲”,根本性的伦理道德不要越轨超过范围,至于一些无伤大雅的小毛病就原谅一点没关系,一般人道中的标准也只能如此。其实要做到“大德不逾闲”也颇不容易。而“无垢、无破、无穿漏”的漏尽通境界,在生命修养的层次而言,乃是臻于没有一点空隙,极严密庄严的地步,一点小小的戒行都自然而然合于本份,没有丝毫不如法的差错。以此标准而言,要修得了无漏果,才能算是真正守戒,也才算是真正出家。    我们若能随时安住佛制的道德净戒中,则可真实体会出寒山诗“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那种心行如明月般无垢、无破、无穿漏,昼夜恒常清净无瑕的现量境界。如现在你们修准提法,心观月轮上崦字,二六时中,刹刹那那毫不丢失,在绵密的观照中,一点念头来就化开,任何杂想无隙可乘。月轮上崦字之观想,如果有一时不在,便属渗漏,如果掉了半天,才再想到提起观回,这便早就漏光了!问问你们自己,像现在修法,一天漏了多少呢?好像是随时都在漏丹中,对不对?唉!要努力啊!要真正“无垢、无破、无穿漏”,才是常随佛学的出家行。    天龙夜叉鸠盘荼,乃至人与非人等,    所有一切众生语,悉以诸音而说法。    上面一偈讲出家行,现在则讲人世行。“天龙夜叉鸠盘茶”,天是忉利以上欲界、色界、五色界诸天,龙是指龙神,夜义则属修罗道之一,介于天道与人道之间,勉强叫说是一种勇健怒目能飞腾空中的大力鬼,但并非鬼道众生,另外,鸠盘荼为一种啖人精气之鬼,以上四者加上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喉罗伽,总称天龙八部,这些佛学的普通常识大家应该晓得,在此不赘述。那么谈到人世行,则三界六道中,各类众生的语言都要通达。这是最初步,而我们呢?人道中各国语言都学不好,怎么还谈得上其他,更谈不到为了宣扬佛道而“悉以诸音而说法”了。    讲到这些,表面上与行愿品无啥牵连,其实很有关系。尤其我一再强调的念诵法更与《行愿晶》息息相关。我再婆婆妈妈地讲一次,早上容易昏沉的时候,法器的敲打应快些、密集些,念声也要大些,如此精神振作,妄想减少。念时要回转来听自己的音声,不是听别人的,一觉昏沉赶紧张眼,密集大声地念,念到相当快时,便自然由开口念诵转为金刚念诵,心气慢慢就自然合一了。金刚念诵是唇齿之动轻微,而以舌根弹动,当很平静时,慢慢地念,但不能太慢,太慢就成唱诵了。又开口念诵眼宜睁开,与外界自然之光融成一片光明,化为无相光,身心俱忘。现在佛前供了七盏照世明灯,光辉柔和安详,张开眼念是很好的。    另外关于“唱诵”,每句最后一个字音之拉长,在这字音的平、上、去、人音节之内,以舌头去弹动,人声的气是往内部下沉,吸气进来,不往外散。念得如法,喉咙自开,而且因耳通气海,耳根自然向内反闻自性,不往外驰求,心气合一,夫复何难?!得止得定,早晚成办。唱诵修好了,气息深长微细,睡时无呼吸声,此即龟息,若一躺床上入睡,人便呼呼大响,那是身心不调,业气粗重之人。以道家精气神而言,观想是炼神,念诵是修气,端容正坐为炼精,精、气、神层层升华调和,身心气质自然转化,所以三业专精的话,成就便快。你们下座后,要把这些念诵原理细细品味,融会贯通,好处不可言喻。上戒下德老和尚的唱诵很标准,你们叮以向他学,重要在于“调子”是固定的,要学正确;而“腔”因各国各地乃至各人环境、背景都不同,可以因人而异。朱博士有一卷印度人以现代音乐配唱的六字大明咒,非常动人,一听,身心皆忘,俗虑烦恼消失无踪,所以唱诵之功德不可轻忽。有日寸你们独自修持,在夜深人静时刻,心中有很大的烦恼感慨,不妨在佛前一站,一首诗、一个偈子,唱完了它,烦恼没了,万缘也就放下了。一切戏舞咏曼、诗词歌赋都是给人调节身心用的,古代祖师及一些行者,诗词都作得很好,一面借供调心,一面方便说法,虽是戏论,也是功德。    于一毛端极微中,出现三世庄严刹,    十方尘刹诸毛端,我皆深入而严净。    所有未来照世灯,成道转法悟群有,    究竟佛事示涅盘,我皆往诣而亲近。    “于一毛端极微中,出现三世庄严刹”,处处皆是佛法,古德云:“青青翠竹悉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一毛端极微中含藏三世如来的庄严宝刹,大家相信吗?只要心念一动,任何景象皆可显现,一个念头可观想成一座高山,此即芥子纳须弥。这里所言一毛端是最小的吗?——还不是。这一念最小,随时在第六意识中,这么一提,庄严佛刹即时观成,能如此学佛才算上路。像西方极乐世界、东方药师佛国等等,一念之间就要观起来,尤其标榜学密者,更应作到。观不观得起,牵涉到慧力与业力的问题,切莫观不起来,就说本来一切空。这不是空,是懒,是无能。须观得起来,而后再空掉它,这就对了。    学佛的人,不但要能观得“于一毛端极微中,出现三世庄严刹”,还要做到“十方尘刹诸毛端,我皆深入而严净”。等于说修持真得利,不但白天明明了了,晚上梦中也能够作主,梦中知道作梦,可以不梦,而梦中照梦,重重无尽法界,一层一层在一念之间都普现出来。并且六根可以并用,不相妨碍,一念可起多种相反的功用而彼此圆融无阻。“于一毛端极微中,出现三世庄严刹,十方尘刹诸毛端”都能“我皆深入而严净”,这道理在“心包太虚”、“一切唯心”、“即用即体”、“大而无外,小而无内”上。严净是庄严清净诸佛国土,不但理上懂得,要事上修到才行。    今天再给你们讲瑜伽念诵的道理,要搞清楚,好好体会。现在静下来的时候,并不是叫你参禅。“心闻洞十方”,进入这三个昧,就不是初心了。假使能够人,当然获圆通。文殊菩萨已经说得很清楚,问你自己,云何获圆通?大家正在修学,想证得菩提,就要细心参究。观音法门从耳根人,到了普贤法门,亦同耳根有关连,闻声在心,这一旨要已透露了《楞严经》是无上的密宗。    你看佛说法五处放光,五次放光每次不同。你念诵的音声只要打通那一轮,都能体会到个中道理的。不要说我坐在这里,心空一念就好了,万缘不起,那是大昏沉;即使做到完全“空”了,也不过是小乘的果位,因为你那个空还是意识现量的一个境界。那么,我说“有”呢?也是意识现量的境界。所以永嘉禅师告诉过我们:“弃有着空病亦然,还如避溺而投火。”因此古人再三告诫我们修行的道理:“宁可着有如须弥山,不可落空如芥子许。”一落了空,转身很难。    所谓金刚念诵如此——唇齿不动,音声、气脉在里面念,完全融在一片音声气海里,这个里面就是指你的色壳子。所以用不着修气脉,气脉自然都震开了。但是我们念诵不在求气脉震开,在求专一得止,与“都摄六根,净念木相继”,是一样的道理。不是在那里穷叫唤,我听到你们只在那里吵吵嚷嚷,不是念诵。现在再来念几遍试试看,看你们懂了没有?    今天好你有一点听懂了。注意呀!我在场不在场都如此修法,没有不成就的,功德自然圆,自然可以证得菩提。刚才你们自己也听到了,已经不同了,不是吗?不过你们还没有完全上路。不完全上路,散乱昏沉便依然如故,这个四大业报之身也就没办法转化。    要知道这样一口气、一口气的念诵,嘴巴不会发干的,稍微有点感冒,这样一念,出身汗就好了,都化掉了。精神不好的,待精气神一充满,当然好了。乃至肠胃不通也会走通了,心脏不好也会打通了,肺部不清也能清理了,这些都是附带的功能,目的不在医病。    ……

编辑推荐

在中国一谈到宗教,仿佛立即会让人联想到了牛鬼蛇神,这实在是一个非常大的误会!当代的西方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人,往往被人等同于一个不道德的人。以至于信仰马列主义的社会主义国家,被大多数西方国家的老百姓下意识视成可怕的妖魔,最终被那些有目的的政客彻底地误导。更进一步,对于确实存在的数亿的宗教信徒,我们如果避而不谈,实在是有点不太明智,与其让一些邪教来占领信仰的地盘,不如让那些正规的经过几百年的历史考验的教派合理地发展起来。所以能如此正大光明的来探讨宗教问题,实在是《学佛者的基本信念》非常大的贡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学佛者的基本信念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25条)

 
 

  •   引自本书“首先提到修学一切佛法的基础-普贤菩萨行愿品,这是学佛学道最关键的信念所在,我们的心量要以普贤菩萨广赅无尽三千大千世界虚空般的行愿力为榜样,方是真修行人,才是真佛子。”
  •   南怀瑾先生对于《普贤菩萨行愿品》的讲解,深入简出
  •   南师对普贤菩萨行愿品+准提咒修法的系统诠释 赞叹!
  •   虽然标题 是“基本”信念,最基本的,也是最根本的。。。这就是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现社会这么多学佛修道者,可有真正去实践这个最基本的信念的呢?
  •   以普贤菩萨行愿品为主进行讲解的。
  •   学佛就是见、行合一,要入普贤大士的行愿。
  •   南师学佛就是从准提和普贤行愿开始,悟得进自有入处
  •   普贤菩萨行愿品
  •   修准提法必读之书,行普贤行愿必读之书。
  •   普贤即普现,十大愿是学佛总动源!强力推荐大家闻思修本书!
  •   这本书是南师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愿所有学佛者能读到。字字珠玑,珍宝遍地,看师兄有眼光否。渐修评论。
  •   其中讲述了如何行愿,发心如何
  •   信愿行,缺一不可。
  •   《学佛者的基本信念》是一本实用的修行手册,很值得每一个学佛的人用心好好研读。希望有缘的人都用心将书中所讲的方法落实到日常的修行中去
  •   南怀瑾先生 这一生的老师! 书的质量很好! 但是 复旦大学出版社的校对做的不好! 读者都明白 ,认真的读 还是有错字的~~~
  •   一直都觉得南师的书是人生难得一见的好作品,已经阅读基本了,可以说其中的思想和精神已深深影响着我自己的生活。这本《学佛者的基本信念》我每天都会读一些,每每读的时候,整个身心都感到非常安详和快乐。感觉难以言表,大家可以试一下。
  •   一代宗师圆满此生 愿南师乘愿再来
  •   听人说南怀瑾很厉害的,非常想百度,所以还没看,应该不错。
  •   不错,南怀瑾的作品,研究佛学,净化思想。
  •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看了南师的书会让人学会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有信仰的人!
  •   南怀瑾老师的著作,自然是好得不得了的,没什么好说了,一个字:赞!
  •   喜欢南怀瑾老师的书,很有收获。
  •   喜欢南怀瑾老先生的书
  •   佛者,觉也。佛度心苦,修的是平常心,——天道学佛,学的是什么?修行,修行修的又是什么?也许只有心,清凉了,日子才会过得清凉起来。
  •   内容是南大师叙述后整理的,看起来还行好像在身边听。有些看不明白,慢慢看。
    装帧印刷都行。
  •   最近很忙,先让家人去看,大概翻了翻,觉得对于想提高自我修养的人来讲是有一定指导意义的,并不是非得出家的人才需要学佛,佛的大智大慧,需要每一个人去领悟!南老的论述像拉家常,但是让人感觉很通俗,值得拜读一下!
  •   这本书确实很不错,和当当上网友的评价一样。但还是有些看不懂的地方,或许是我的境界还不到吧。但已经感觉挺好的了。对于对佛学感兴趣的人,建议可以买看看,将受益匪浅的。
  •   长大后的信仰,寻着路子走在学佛道路上,只为清静人生
  •   没有信念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学佛者也必须找到基本的信念。阿弥陀佛。
  •   学佛者的基本信念学佛者的基本信念
  •   学佛者的基本信念,让我深受启发。不错不错。
  •   南老是真修实证者,看他的书令人手不忍释卷,聆听智者的教诲,才能认识真正的传统文化!
  •   佛,重要的是在心,学佛,会使一个人有心更清澈。
  •   本书让人看过后就知自己在干什么,咋干。可以以此找同道共修。
  •   南大师的书,对学初学佛者很值一读,定有诸多启发。
  •   经典的佛学加上南师精辟的讲解,读起来有一种畅快淋漓的感觉!
  •   学佛人应当看得一本书,非常喜欢
  •   非常好的修证书,希望当当网能够进台湾老古出版社的书。
  •   通俗易懂 受益无穷
  •   需要静下来读,并且要抛开对佛教的成见,才能生起正确的观念
  •   选集中有,单行本单独买,确实值得反复阅读,前提是皈依佛法僧。
  •   信仰。感谢南公法布施…
  •   书的内容通俗易懂 南老的书 值得一读
  •   对初接触佛学的人很有帮助!
  •   通俗易懂,值得每个人慢慢品读。另外字体够大但不稀松很适合上了年纪的人阅读。
  •   经典必看,虽然读起来很费劲,很多东西不了解,适合对佛学有一定认识的朋友
  •   本书浅显易懂,简明扼要的将学佛者的心理做了解读,对初学者很有益!
  •   一本很好的学佛知识书!
  •   较好的学佛入门书 值得阅读
  •   为了正确学佛法,指导方向的好书!
  •   学到很多,这是随心修行
  •   学点佛学的基本知识,有好处。
  •   只有洞察生命真正奥秘的人才能够讲出这样的言语!!值得一生品味!!一生领悟和学习!!
  •   学佛入门必看
  •   对修身养性又有一定的帮助,学佛者必读。
  •   不学佛也可以看看养心
  •   对学佛的还算不错
  •   读了有醍醐灌顶的感觉,感恩南师的智慧与慈悲。
  •   只买对的,不买贵的。这书是法布施,出书的人有功德!
  •   对我这样一个初学佛者,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   有了南师的指引就象在黑暗中突然看见了指明灯,希望大家看了后都有同感,都有收获.
  •   难得有闲时在上班时能翻翻南老的书,读了他的诗与人生这一小文,便决定再买几本南老写的书。南老的书值得一读再读而再读,一次比一次喜欢。
  •   书很好,正版,内容还没有仔细读
  •   南老师的书,每每读到,总是受益匪浅,人生的航标灯。
  •   写的很精彩,在买,送人,让大家沉淀下来
  •   很适合初学的人认真学习
  •   学会做人,才学会做事,做事先做人,儒道释是文化瑰宝,文章乃大家所作!
  •   书是好书,但有些难懂,可能正是象南怀谨大师书中说的,自己体会!
  •   读则有益
  •   南大师在睿智幽默中让我们学习知识
  •   南师的好书,拜读中!
  •   给老妈买的书,她看得挺认真,只是,她的佛缘咋就那么难培养呢~
  •   对于做人和修行都有帮助。
  •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
  •   鉴于大家都佛学都是模模糊糊,所以先买个打基础,了解基本的
  •   南师是位真正的明师
  •   非常好的入门学习资料!值得推荐!
  •   适合初学佛者阅读
  •   内容丰富,佛理较深奥,需要静心细读,慢慢感悟。
  •   南师的书,看了一部分,值得细看。
  •   喜欢南师的书,非常好,谢谢南师。
  •   怀师的书,是老师推荐的,他的书都很好
  •   南师的书,每本都值得学习.印刷很好,大出版社的书还是有保证的。
  •   书不错!服务也不错!
  •   就像一个好老师
  •   南师的经典,无需过多解释。
  •   南师的书籍,就是复旦出版的物美价廉。
  •   喜欢南师那种说故事式的风格。把经书说的这么生动。也喜欢这样的单行本,方便携带,方便随时阅读。阿弥陀佛。
  •   书真的很好我喜欢作者,也喜欢当当给了我买书的好平台让我买到及时,方便,便宜,谢谢!
  •   基本中的基本
  •   才两天就到了,很满意,以后就在当当买了,服务也很好。
  •   感谢当当网的服务,作为大客户希望的到跟多关注和支持!
  •   非常满意,服务也非常好
  •   本书是已故南怀谨老师的教诲,当细研力行。
  •   这本书关注了很久,趁活动赶紧买了。
  •   这本书是我买来送给奶奶的,她说很好,很喜欢,那我当然也高兴,很喜欢啦!!!
  •   才几元的书,但是信息量大得不得了。只能说性价比超过吧。
  •   书还没来得及细读,很期待。
  •   第一次在这买书,不错,挺好
  •   南老师的书我非常受用。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