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出版时间:2002-7-1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唐贤兴  页数:413  
Tag标签:无  

前言

唐贤兴博士等编写的《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一书,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出发,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从三十年战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300多年时间国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脉络。古代中世纪当然也有国际关系,但从全球角度看,那时主要是地区性的交往,各大洲之间的联系是松散的,称不上真正的国际关系。全球性国际关系的形成是从资本主义时代开始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由于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国际关系随着全球化脚步由欧洲向全世界扩张,终于形成了一个囊括全球的国际关系体系。真正的国际关系体系是从近代开始的。

内容概要

本书比较系统地阐述了1648-1945年以来近现代国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以国际关系体系的演变为线索,把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的演变划分为威斯特伐里亚体系、维也纳体系、俾斯麦体系、一战前的两极体系和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的雅尔塔体系等几个阶段史论结合,对每个体系的基本内容、本质特征、主要矛盾、大国关系的变化以及国际关系基本力量的分化组合等进行了剖析本书的叙述和分析详略得当,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逻辑连贯,在已有的国际关系史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国际关系史中的一些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了独到的分析和评价   本书适宜于作为高等院校国际政治、政治学、外交学及其他相关专业的国际关系史教材

作者简介

唐贤兴,1968年3月生,浙江嵊州人1989年获中山大学历史学学士学位1993年和1997年获得复旦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兼复旦大学俄罗斯与东欧研究中心主任助理目前主要从事国际关系理论、俄罗斯问题与中俄关系、近现代国际关系史、近现代

书籍目录

序前言第一章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与欧洲国际关系  第一节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形成    一、17世纪初的欧洲各国    二、“三十年战争“    三、《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  第二节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争夺海上霸权的斗争    一、欧洲国家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态度    二、共和国与护国主期间英国的对外关系(1649-1658)    三、斯图亚特王朝复辟与光荣革命时期英国的对外关系(1660—1688)  第三节 法国争夺大陆霸权与欧洲国家的反法斗争    一、《比利牛斯条约》    二、路易十四对“天然疆界”的追求    三、奥土战争    四、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与《乌得勒支和约》  第四节 18世纪列强争夺欧洲及殖民地霸权的斗争    一、俄国的扩张与北方大战    二、普鲁士的崛起与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    三、七年战争    四、两次俄土战争第二章 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国际关系  第一节 美国独立战争与国际关系    一、独立战争的爆发与欧洲各国的态度    二、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与胜利后的外交  第二节 法国大革命与欧洲国际关系    一、法国大革命对欧洲各国的震动与遭致的干涉    二、俄、普、奥第二、第三次瓜分波兰    三、督政府时期法国对外关系  第三节 拿破仑帝国时期的国际关系    一、拿破仑的霸权图谋与欧洲的失衡    二、拿破仑帝国的崩溃    三、拿破仑对外政策评价第三章 维也纳体系的建立与瓦解  第一节 维也纳体系的建立    一、维也纳会议    二、《神圣同盟条约》    三、《四国同盟条约》    四、对维也纳会议及其体系的评价  第二节 维也纳体系的最初运转(梅特湦时代)  第三节 维也纳体系的危机    一、欧洲列强对拉美独立运动的不同反应与门罗宣言    二、欧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    三、东方问题的凸现  第四节 维也纳体系的瓦解    一、1848年欧洲革命    二、克里米亚战争第四章 德意志的统一和俾斯麦体系  第一节 意大利的统—    一、意大利统一运动的兴起    二、普隆比埃协定和法、撒、奥战争    三、对中意大利的归并    四、对南意的归并和意大利王国的建立    五、意大利的最终统一  第二节 德意志的统—    一、19世纪中叶的普鲁士    二、丹麦战争    三、普奥战争    四、普法战争和德意志帝国的建立  第三节 俾斯麦体系的建立    一、1873年三皇联盟    二、东方问题的再起与俄土战争    三、1879年德奥同盟    四、1881年三皇同盟    五、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  第四节 俾斯麦体系的调整与瓦解    一、保加利亚危机和三皇同盟的终结    二、法德关系危机和1887年《三国同盟续约》    三、两次《地中海协定》和《再保险条约》    四、德国的外交“新路线”与法俄同盟的建立第五章 美日的崛起与帝国主义瓜分殖民地的斗争  第一节 欧洲列强早期瓜分殖民地的斗争    一、列强对非洲的瓜分    二、列强角逐中近东    三、列强入侵亚洲  第二节 美国的崛起    一、门罗主义(1823).    二、美国内战    三、美国在拉丁美洲的扩张  第三节 日本的崛起    一、日本的“开国与明治维新    二、在亚洲的侵略活动  第四节 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斗争    一、美国的扩张    二、英国的扩张    三、日本的进一步扩张第六章 欧洲列强的重新组合与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第一节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一、英德同盟谈判的失败    二、英法协定    三、英俄协定  第二节 一战前的国际危机与局部战争    一、列强的军备竞赛和海牙国际和平会议    二、第一次和第二次摩洛哥危机    三、波斯尼亚危机    四、第一次和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第三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一、列强的力量对比和矛盾激化    二、萨拉热窝事件    三、七月危机  第四节 大战期间的战争与外交斗争    一、交战国争取盟邦的斗争    二、战争的推进和交战国的和平攻势    三、远东局势    四、美国的参战  第五节 俄国革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局    一、十月革命与《布列斯特和约》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总结:性质及影响第七章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第一节 战胜国对战后世界“新秩序”的设想    一、战争对各协约国力量的影响    二、威尔逊的“十四点”纲领  第二节 巴黎和会与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一、巴黎和会的召开及列强在和会上的争夺    二、《凡尔赛和约》    三、国际制度的实验:国际联盟的建立    四、凡尔赛体系的实质及其矛盾    五、美国拒绝《凡尔赛和约》  第三节 华盛顿会议和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一、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二、《四国条约》    三、《五国海军条》    四、《九国公约》    五、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内部矛盾第八章 德国问题与欧洲安全  第一节 德国赔款问题    一、列强在德国赔款问题上的分歧    二、鲁尔危机.    三、《道威斯计划》    四、《杨格计划》    五、胡佛《缓债宣言》与洛桑会议  第二节 欧洲安全问题    一、欧洲安全保障问题的提出    二、《洛迦诺公约》    三、国际联盟的裁军活动    四、《非战公约》    五、《伦敦海军公约》  第三节 20世纪20年代苏联对外关系的发展    一、苏俄粉碎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    二、热那亚国际经济会议    三、《拉巴洛协定》    四、苏俄对华政策与1924年《中苏协定》    五、资本主义国家承认苏联的高潮第九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民族解放与民族独立运动  第一节 中东地区的民族独立运动    一、土耳其民族解放战争    二、北非地区民族解放和民族独立运动    三、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和发展  第二节 中国及其周边地区的民族解放斗争    一、中国反帝革命运动    二、朝鲜民族解放斗争    三、印度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  第三节 拉丁美洲人民的反美斗争    一、墨西哥维护国家资源的斗争    二、美国武装干涉尼加拉瓜    三、泛美会议第十章 全球性资本主义危机对国际秩序的冲击  ……第十一章 法西斯侵略扩张加深与各国的对策第十二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国际秩序的重大变革后记

章节摘录

2.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兼奥地利国王查理六世因没有男性继承人,为了避免出现像西班牙王位问题那样的局面,他于1713年就发布了“国本诏书”。诏书规定,如果他死后哈布斯堡王室无男嗣继承人,除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称号外,奥地利王位由其长女玛丽亚·特蕾西亚继承。诏书颁布后,得到了各诸侯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的承认并签字。但是,1740年查理六世去世后,事情起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先是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不顾他父亲承认的诺言,提出割让西里西亚作为承认玛丽亚,特蕾西亚王位的条件,否则就反对她的继承权。与此同时,与哈布斯堡家族有血缘关系的巴伐利亚、萨克森选侯也对玛丽亚的权利提出异议,要求继承王位。面对这些发难,玛丽亚·特蕾西亚毅然宣布决不让步。她说:“虽然我是一个可怜的女王,但有一颗男人的心。” 当时的国际形势是不利于玛丽亚的。德意志帝国内的与继承王位无关的诸侯国对事态的发展多持冷淡态度;法国奉行传统的反哈布斯堡家族的政策,玛丽亚的困境正好提供了分裂和削弱对手的机会;西班牙、巴伐利亚、萨克森和撒丁王国都支持普鲁士的无理要求。俄国的安娜沙皇与奥地利交好,却不幸正在此关键时刻去世。为了同法国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和商业霸权,英国和荷兰站到了奥地利一边。但他们在战争中给奥地利的实际援助很少。战争中,英法的敌对使其他一切冲突都相形见绌。因此,这场战争实际上也是英法两国争夺欧洲和殖民地霸权的斗争。 1740年12月,普鲁士派兵占领了西里西亚。接着,巴伐利亚、萨克森和西班牙也向奥地利发动了进攻。玛丽亚,特蕾西亚针对敌人的汹汹进攻,采取了积极的内外政策,对内实行改革安抚少数民族,赢得了匈牙利贵族和已被占领的波希米亚的支持,对外则主动联合英国,得到英国的财政帮助和俄国的道义支援。奥军在战场上由被动变为主动,摆脱了初期的危险局面。这时反奥联盟中反而出现了矛盾,由于萨克森对西里西亚部分领土的要求,促使普鲁士与奥地利达成密约:奥地利放弃下西里西亚,普鲁士同意停战。但不久,密约墨迹未干,普鲁士又背信弃义,于1741年11月重新发起了进攻。因奥军在停战期间得到休整,普鲁士的这次进攻没有收获,反而一些原先占领的地盘又被奥军收复。不久,不甘心失败的普鲁士卷土重来,而且提出要奥地利割让波希米亚的要求。女王拒绝了他的勒索。此次普军进展顺利,奥军接连失败。在英国出面调停下,普奥双方举行了谈判,签订《柏林和约》。奥地利放弃西里西 ……

后记

本书的写作开始于2000年9月,是在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现在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的前身)的朱明权教授和颜声毅教授直接推动下进行的。为适应当时国际政治系基础课程的调整和设置,两位教授建议要编写出一本适合本科生教学用的“近现代国际关系史”教材。在朱明权教授和颜声毅教授的关心和指导下,由唐贤兴同志拟定了第一份写作提纲。10月份,两位教授召集拟参与写作的同志,分别就写作提纲中的近代部分和现代部分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并提出了系统的指导性修改意见。随后,六位参与写作的作者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并进行了写作分工。于迎丽撰写第一和第七章,张爽撰写第二和第十一章,卜翔国撰写第三和第九章,钟振明撰写第四和第八章,何英莺撰写第五和第十章,唐贤兴撰写前言、第六和第十二章。其中,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八和第十章的一些节和目的内容,由唐贤兴作了必要的补充和调整。张爽参与了初统工作,全书最后由唐贤兴统稿,并统一了全书的格式。本书的写作,自始至终是在朱明权教授和颜声毅教授的指导、关心和督促下进行的,他们长期从事国际关系史和国际关系理论的教学与研究。为我们撰写这本书,他们不但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设性意见,还无私地贡献了他们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当然,本书中因作者自身能力问题而难免出现的错误,自然应由编写者和主编来承担。本书在很多方面引用和反映了国际关系史研究中比较公认的研究成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本书涉及的国际关系时间跨度大,写作篇幅又小,因此难免挂一漏万,只能突出重点进行素描。

媒体关注与评论

序唐贤兴博士等编写的《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一书,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出发。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从三十年战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300多年时间国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脉络。古代中世纪当然也有国际关系,但从全球角度看,那时主要是地区性的交往,各大洲之间的联系是松散的?称不上真正的国际关系。全球性国际关系的形成是从资本主义时代开始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由于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国际关系随着全球化脚步由欧洲向全世界扩张,终于形成了一个囊括全球的国际关系体系。真正的国际关系体系是从近代开始的。三十年战争正处于封建时代与资本主义时代交替的阶段。这次战争的背景较为复杂,战争的影响也相当深远。因此,从三十年战争作为近代国际关系的起点是适当的。    本书以国际关系体系的演变为基本线索,对近现代的国际关系进行描述分析。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前后经历300多年,时间跨度大,涉及面很广,千头万绪,如果不围绕一根主线,就会显得杂乱无章。该书扣紧国际体系的发展变化,从三十年战争后的威斯特伐里亚体系→拿破仑战争后的维也纳体系→德意志帝国兴起后的俾斯麦结盟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两极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雅尔塔体系,对每个体系的基本内容、本质特征、主要矛盾、大国关系的变化以及国际关系基本力量的分化组合等进行剖析。这是本书的一个明显特点。    能够借鉴和运用有关政治学和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成果来对国际关系进行分析,做到史论结合而不是纯粹的历史叙述?这是该书的又一个特点:除了运用国际体系理论对近现代国际关系的体系演变进行较为细致的分析外,作者们还把均势理论的分析和运用贯穿于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的描述中,尤其是在分析战争与和平、大国争霸与斗争、军备竞赛与国家安全等方面的内容时,对均势政策与理论模型作了作者自己的评价。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一些基本假设和命题,作者也在具体的分析中作了评述。近现代国际关系史是大国争霸、霸权更替的历史,在分析这一历史演变时,作者运用相关的大囤政治发展理论,对各大国的兴衰和霸权更替的内外条件进行了剖析,并总结相应的经验教训。这对今天我们反对霸权主义,倡导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该书还注意研究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影响。在分析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时,特别是法西斯产生的根源时,都强调经济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并从外交、对外政策、国际斗争的角度分析国际经济关系对国际关系的影响。虽然,在近现代,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同政治、军事和外交因素相比还处于次要的地位,与今天经济、科技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不可同日而语。但经济因素仍然是近现代国际关系变化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该书作者查阅了大量中外文资料。吸收了许多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有一些自己独特的见解。当然,该书也存在一些缺点与不足,其中一个明显不足是第一手原始资料用得不多。同时,有些部分分析还略嫌不够深入。相信在再版时会有所改进。从总体上说,作为一本教科书?这是一本详略得当、层次分明、史论结合、逻辑连贯的好书。了解昨天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今天。今天国际关系发生的重大事件大都能从过去找到它的根源。学习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可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把今天的问题处理得更好。相信《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的出版对开拓学生的视野,促进创新思维能起到积极作用。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颜声毅                          2002年5月于复旦大学

编辑推荐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适宜于作为高等院校国际政治、政治学、外交学及其他相关专业的国际关系史教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条)

 
 

  •   不全是枯燥的史实叙述 而是史论结合 适合世界史基础欠佳的同学入门国关史
  •   不错不错 就是作为考试书目 有点。。。
  •   包装平整,质量不错,纸张够厚
  •   this book is just so so
  •   感觉封面旧旧的~~不过里面还可以,内容也不错
  •   我们国际关系学院的同学推荐我买的这本书,史论结合,很适合初学者。
  •   历史教材的风格就是这样,没有什么细节和描述性的东西一板一眼的如果不是专业性的需要的话建议还是《大外交》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