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选集(第五卷)

出版时间:2003-12  出版社:复旦大学  作者:南怀瑾  页数:609  
Tag标签:无  

前言

《南怀瑾选集》出版缘起南怀瑾先生是一位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学者。1918年生于浙江温州乐清县的一户书香门第之家,现年85岁。他幼蒙庭训,少习诸子百家之学。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时值青年的南怀瑾投笔从戎,跃马于西南边陲。尔后返蜀,执教于当时的中央军校、金陵大学。他资禀超脱,不为物羁,每逢假日闲暇,辄以芒鞋竹杖,遍历名山大川,访求高僧奇士。曾隐遁于峨眉山大坪寺,闭关三年,通读卷帙浩瀚的《大藏经》。旋走康藏,参访密宗大德,对藏传佛教的各派学说均有精深的研究。离藏以后,转赴昆明,初讲学于云南大学,后任教于四川大学。抗战胜利后,回到家乡。不久归隐于杭州天竺山、江西庐山,潜心治学。去台湾以后,..

内容概要

  佛教起源于印度,自汉末传入我国以来,成了中国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是以先秦道家为思想渊源,吸收、融合其他理论和修持方法,而逐渐形成的我国本土的宗教。禅宗,是中国佛教的一大宗派,独特的禅宗理论和修持风格,曾对世人的价值取向、思想情感和思维方式以深刻的影响。本书收录了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的《禅海蠡测》《禅话》《中国佛教发展史略》《中国道教发展史略》四部著作,通俗易懂,简明扼要。
  禅宗,初创于北魏,盛行于唐宋独特的禅宗理论和修持风格,曾对世人的价值取向、思想情感和思维方式以深刻的影响,以至于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不了解禅宗,也就不了解中国佛教的特质,也无法了解千百年流传下来的许许多多的文化艺术作品的思想内涵本书是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亲笔撰作的一部禅宗研究著作作者通过纵向的叙述和横向的比较,对禅宗的演变、宗旨、传授和修行实践,禅宗与净土宗、密宗、丹道、理学和西方哲学的异同等,作了分门别类的论述,提出了不少独到的见识.
禅宗,是中国佛教的一大宗派,独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曾对古代社会的朝野人士,尤其是士大夫阶层产生了极为深广的影响,使之与中国思想文化史结下了不解之缘。研究禅宗的形成、发展和演化,探求它在各个时期的特点,也因此而成了学术研究领域的一大课题。本书是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早期禅宗的人物和史事的著作。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甚便初学者阅读。
佛教起源于印度。自汉末传入我国以来,它植根、繁衍、发展、演化,并且绵延至今,成了中国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原名《中国佛教发展史略述》,是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撰写的一部佛教史著作。全书分为五章,对古代印度的社会与宗教;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汉代至清代佛教的兴衰变迁;二十世纪中国佛教的现状与思考;以及亚洲和欧美各国的佛教概况等,作了简明扼要的叙述。书末所附的《禅宗丛林制度与中国社会》,乃是研究佛教丛林制度的由来、内容及其社会影响的重要文章,颇具价值。
道教是以先秦道家为思想渊源,吸收、融合其他理论和修持方法,而逐渐形成的我国本土的宗教。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曾对古代的政治、经济、哲学、文学、天文、历算、医学、地理、物理、化学,以及民俗、艺术等产生过广泛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之一。本书是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撰写的一部道教史著作。全书分为八章,对道教的学术渊源,道教的建立、成长、扩张和演变,道教的流派、人物与经典,帝王与道教的关系,以及道教的研究情况等,作了简练系统的叙述。书未还附有道教资料和《道藏》介绍,可资参考。

作者简介

南怀瑾,华夏智业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南怀瑾先生1917年生于浙江温州乐清。自幼接受传统私塾的严格教育,及至少年时期,已遍读诸子百家,兼及拳术、剑道等各种功夫。同时苦心研习文学书法,诗词曲赋,天文历法诸学,并深得其精要。  青年时代,正值抗战军兴。南怀瑾先生毅然辞亲远游,曾任教于中央军校,又入华西坝金陵大学,研究社会福利学,以其服务社会大众。其时,每逢假日闲暇,胤以芒鞋竹杖,遍历名山大川,寻访高僧奇士。复于青城山灵严寺,有缘结识名重一时的川北禅宗大师袁焕仙先生,遂拜门墙,竟毅然辞去中央军校教官之职,追随袁先生左右,潜心研修佛学。1943年入峨眉山大坪寺闭关修持,闭关三年间,遍阅《大藏经》万万卷,印证个人修持所得,遂至终身受益无穷。1945年,远走康藏,参访密宗各派,得到贡嘎活佛等多位著名活佛、高僧的真传,佛法修持更为精湛,得到白教、黄教、红教、花教等各教派的印证,被承认为密宗上师。

书籍目录

禅海蠡测??
出版说明?
初版自序?
二版自序?
禅宗之演变?
印度原来情形
中国初期情形
唐宋间之发展
元明清之趋向
与中国文化因缘
对佛教之功绩?
禅宗之宗旨?
公案语录
机锋转语
证悟知解
祖师禅与如来禅
三关与顿渐
闭关与打七
宗师授受
参话头?
神通妙用
幻境相似神通之错误
正定所发之通明
生死之间
中阴身略述
临命终时?
中阴身缘起
生死决疑?
了生脱死?
醒与梦?
禅宗与教理
由教入禅?
禅须通教?
禅宗与禅定
禅定之学
禅宗与禅定之间
禅宗与净土
净土究竟论
禅宗究竟论
禅净双修调和论
禅宗与密宗
西藏佛学渊源
西藏佛法之崛起
西藏后期佛法及派系
西藏之显教
西藏之密法
藏密之特点?
显密优劣之商榷
禅宗与丹道
……
禅宗与理学
心物一元之佛法概论
佛法与西洋哲学
修定与参禅法要

禅海蠡测剩语
禅话??
中国佛教发展史略
中国道教发展史略
南怀瑾先生著述目录

章节摘录

书摘    禅宗之宗旨    佛法十宗,各有教典可据,依教奉行,可证果地。唯禅门一宗,既不据于教典,又无轨则可循,摒弃文字,壁立万仞,如一个铁馒头,叫人无下嘴处。诸方浩浩,商榷宗旨者,终如寒潭月影,捞搋无踪。虽然如此,而其文彩亦自然而彰,如旃檀刻佛,惟妙惟肖矣。宗旨之难言既若此,今欲强言之,亦若佛头著粪,罪过无比。尝言此事必至臻“手挥五弦,目送飞鸿”之妙,方有少分相应。否则,如在“冰凌上走,剑刃上行”,一有放浪,即丧身失命矣。    宗门之始,即灵山会上,世尊拈花,迦叶微笑,滴髓一脉,永传慧命。言其理则,佛说三藏十二分教,皆为所依。推其极致,则一字不立,扬眉瞬目,已是第二义事矣。故佛说一大藏教,如僧繇画龙,鳞甲爪角毕俱,栩栩欲动。宗门工夫,则如双睛一点,立即破壁飞去。故灵山一会,世尊以不说而说,尊者以不听而听,无上甚深之旨,尽在默然中矣。        今世学者,有言禅宗者,极尽幽默讥讽之能事,例如谓:“打即不打,不打即打。”是禅门之宗旨。噫!是何言欤!若认此为禅宗者,譬如有一盲人,问人曰:白色者何状?答曰:如白雪之白。盲人又曰:白雪又是何状?曰:如白马之白。盲人复曰:白马何状?曰:如白鹅之白。盲人再曰:白鹅何状?答者无奈,取盲人之手比画之曰:白鹅者,其头颈细长而能伸曲,有两翼,其鸣也呷呷然。盲人乃日:汝何不早说?如此,我已知乎所谓白者,颈细而长,有两翼,其鸣呷呷。客之所谓禅宗者,亦犹是耳!安可相与论禅?昔闻某教授论禅曰:禅宗乃冥想之极则耳。因笑谓曰:公之论禅,犹村里小儿,论庙堂中事,何能不作门外语哉!    达摩东来,传吾佛心宗以外,并付《楞伽经》以印心。但此经非禅宗独据之内典,大乘各宗亦祖述之。理赅三藏,微妙幽深。《楞伽经》云:“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然则,佛之心毕竟如何?恐虽析须弥以为笔,蘸四大海水以为墨,尽大地微尘以为舌,亦难以言语文字明之矣。既不可明,自然无门可人此心法之宗,只此千回万转,无路可通,无门可人,即可人得此门。一弹指间,开见弥勒楼阁,即有无数无量之弥勒,一一弥勒各坐宝阁中,重重无尽,放大宝光,转妙法轮。故佛曰:“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又曰:“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既不可说,又不可妄想执著,皆是无门可人。即此无门,是为法门。无以明之,且画其影曰:“满地江湖难放棹,渔郎何得下金钩?”兹简禅宗古德之略言宗旨者如次:    达摩祖师渭神光曰:“内传法印,以契证心。外付袈裟,以定宗旨。”    三祖僧璨作《信心铭》有曰:“真如法界,无他无自。要急相应,惟言不二。不二皆同,无不包容。十方智者,皆人此宗。”    印宗法师问六祖惠能:“黄梅咐嘱,如何指授?”祖曰:“指授即无,唯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宗曰:“何不论禅定解脱?”祖曰:“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又曰:“无二之性,即是佛性。”又立无念为宗。复曰:“无者,无二相,无诸尘劳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且引经明无念之旨曰:“善能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黄檗禅师曰:“我此禅宗,从上相承以来,不会教人求知求解,只云学道,早属接引之辞。然道亦不可学,情存学解,却是迷道。道无方所,名大乘心。此心不在内外中间,实无方所。第一不得作知解。只是说汝如今情量处,情量若尽,心无方所,此道天真,本无名字。”    初期禅师之言宗旨者,大抵如此。有曰:灵山会上,佛告迦叶:“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法门。”此之数语,即为心宗禅门之宗旨。持此说者,约分二途。其一谓:“正法眼藏”一句,即为全提。而且着重在“眼藏”二字,若能将此双眼,藏于无相实相之境,则涅盘妙心自然现前。并取密宗之“看光”、“观空”,及习用之“回光反照”等用工之事相法门为证。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然法执深固,如灵龟扫迹,愈扫而迹愈彰,于直指心性之门,不觉愈驰愈远,终至向外驰求,不自知其落于窠臼。岂吾佛心宗之旨乎?玄沙禅师曰;“西天外道,人得八万劫定,凝神寂静,闭目藏睛,灰身灭智,劫数满后,不免轮回。盖为道眼不明,生死根源不破。”其二谓:此之数句,非关用工之相事,乃标至理而明宗。所谓“正法眼藏”者,乃称佛之正法,只有此心法为正。眼者,如人有目之为至尊至贵。藏者,若如来藏性之无尽无际。质言之,如其云此为无上第一正统,别无遗蕴。然而“涅盘妙心,实相无相”之说,岂纯为言理?须知理极即事,事显其理。只如此说,了无实义;岂吾佛亦说口头禅,作门面语乎?诚然,此之数语,于心宗要旨,已开其门。悟之者,是则全是,非则全非。若不明见此心,洞达法性,皆为堕负之言耳。故后之禅门大德,舍此不言,唯以“麻三斤”、“庭前柏树子”等句,全提正印,要君自肯。所谓“鸳鸯绣出从君看,不把金针度与人。”诚为大机大用,无上慈悲;否则,终日说禅论道,论理则细析玄微,行证则妄心庞杂,乌足以语乎此。    自马祖以后,参宗之徒,皆以究问“祖师西来意”为尚。此之所称祖师,即指达摩初祖而言。问“祖师西来意”,即与问“佛法大意”是同一目的。若明乎祖师西来意旨,宗门心法之要,可以释然自得。而诸禅师之答此问者,咸以一无义味语句,令彼自参。此非故弄玄虚,神秘莫测。如语人宝藏在彼,不指方向,仅示一锁钥之形,由当人自制自寻,必须历尽万苦干辛,一旦豁然觅得,方知原是自家故物。苟不历尽此中艰苦,纵饶辩若悬河,义穷渊海,仍是承虚接响,终至流为口头禅。故曰:“莫将闲学解,埋没祖师心。”    迨乎百丈临济以后,五家宗派兴盛。如临济有三玄三要、四料简、棒喝等机要,各标一门宗旨,称为纲宗。学者透不得纲宗,终似“透网金鳞犹滞水”,“猿猴化去尾难逃”。不能透脱般若,法身难圆。有曰:纲宗之兴,实为禅门病态,举一赅万,若佛之言教,祖师之开示,无一而非纲宗,何待别立纲宗,岂非头上安头之举?殊不知禅宗至唐宋间,天下善知识如林,大匠处处皆是,“言前荐得,终是滞壳迷封,句后精通,犹复触途成滞。”禅门活法,至此已成死语。故诸家宗祖,不得不别标心法,以勘验学人,锤炼其知见。云居戒禅师有言曰:    中阴身略述    佛法基本,在说明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可畏,故所期在了生脱死,而修解脱道。三世者,指过去、现在、未来之时间言。六道者,指分段生死之种类言。而空间则无量无边,涵在其中矣。今论死生之际,为便于说明,使易于了解,顺现实人生由生而至于老死,首先说明死之现状与过程。夫人之由生而至于死,古人谓之大事。致死之由,约为二类:一、顺天年而老死。二、遭意外而暴亡。前者谓之善终,后者谓之横折。兹分述其情状。    临命终时    临命终时,经谓先由地大分离,所谓地大,即筋、骨、肢体等生理固体之机能。此时临终之人,必感觉身体之骨节四肢,初如重物下压,痛楚难言,或麻木不仁,渐失其知觉运用之功能。眼之瞳孔放大,耳之听觉渐失,视目前物,或分裂为二为多,或大而为小,小而为大,渐离渐远。耳边之声,虽近如远,或骤闻崩裂之巨声,极为惊怖,此即地大分离现状。然如业命未断,犹可为医药所强支,如业命临断,则非医药所能为力矣。次则水大分离,所谓水大者,即血、汗、涕、唾、便、溺等。此时身发冷汗,或任意便溺,一切知觉已渐丧失;或闻波涛巨浪汹涌之声。再次,乃火大与风大分离。所谓火者,即身中暖热。风者,即呼吸气息。此之二者,相依为命。息之所在,热亦随之,气息一断,暖热顿消,发生冷觉,或感风骤寒生,异常檩悸。火大分离时,与气息同时消失。常言所谓人在命终时,叹出最后一口气,全身之热力亦失。死之情状,约略如此。    中阴身缘起    唯死者,神识至临死一刹那间,其与躯体之关系,有如遗蜕者然。觉一切痛苦消失,轻快安乐无比。但如石火电光,刹那即逝,完全人于不知不觉死寂之境。忽尔如梦初觉,如醉方醒,有如梦中身之存在。一切见、闻、觉、知,皆历历如故。闻人之哭泣呼号,或自发回忆感觉,乃知吾身已死。虽亦如人之有声音笑貌,但非生人所可感知,此即所谓中阴身,亦有称为中有身者,即俗所谓人死为鬼之鬼身也。所谓中有者,即舍此而未人彼,中间存在之身,乃意识所生也。经云:由死寂境而至中阴身之生起,约人间时计一昼夜。有云:约人世三日又半,或四日。此中时间之长短,殆无一定之计数。而由临终死寂境至中阴身生起阶段,其中有几种现象:当此之时,忽有一道强烈之光明现前,其光非如世间日月电灯等可比,其强度甚大,晃耀至烈。当此光明现前时,必生起一极度恐怖之感觉,由此感觉,复人于一昏迷状态,经时不久。如素习佛法,或平生修持于戒定慧之力有成就者,认知一切色象之光明现前,皆如定中所习见之自性所生幻想光明。一念灵明照了,迅断念力之流,寂然人此光明本体之无相定中,即可顿断生死。然去究竟菩提、无上之果,尚不可以道里计。但常人之中阴身,未有不随此强烈之光明而旋转者。或有于此种光明照耀之中,回忆生前或往世所为善恶等事,一如世间之影戏然,则于此中自起理性之审判,随业转身矣。然此所述,犹为平生修善道,或稍具定力现象。如为通常之人,当临终各种痛苦恐怖之现象发生时,意识完全慌乱,或奔驰逃逸,即受他道之轮转。如遇险峻之峭壁,或见各种颜色之境象,俯视莫穷其底,偶一不慎,即坠于中,即人三恶道之轮回中矣。堕白色峭壁者,生于天趣。红色者,生于饿鬼趣。黑色者,生于地狱趣。或谓此之三色道,即由于贪、嗔、痴三业力之所感。又或现五种光明径道,如平生修习有素者,此时现前,即知了别。如白色光径,乃导人天道者。如烟雾光径,乃导人地狱道者。黄色光径,乃导人人道者。红色光径,乃导人饿鬼道者。绿色光径,乃导人阿修罗(魔)道者。此外,尚有其他种种现象,亦常发生,如见强烈之巨光,夹杂无边之火焰,喷射炽烈。或见闻中有极可怖之狂风暴雨,交迫而至。或出现狰狞丑恶之鬼物,来相攫啖。或见地狱境相中,阎罗恶鬼,惨刑迫害。或见种种极可怖恶之地狱现相,一生恐惧、避免之情,即不期然而随业往生。如堕湖中,水面有雁类游行者,即生“东胜神洲”。若湖岸有牛啮草而食者,即生“西牛贺洲”。若岸际有马啮草者,即生“北俱卢洲”。若见有房舍,其中有男女正行房事者,即生“南赡部洲”。若见天宫辉煌庄严,喜爱而人者,即得生天趣矣。凡此之类,皆根于自心三世业力所现,随因缘业力而生(具如经说)。    ……

媒体关注与评论

二版自序时轮劫浊,物欲攫人,举世纷纭,钝置心法,况禅道深邃,克证难期;余以默契宿因,嗜痂个事,觅衣珠于壮岁,虑魔焰之张狂,故不辞饶舌,缀拾斯文。然投滴巨壑,吹毫太虚,沉沉无补时艰,复将廿载。顷者,莘莘学子,惊顾域外之谈禅,攘攘士林,欲振堕绪,再请重铸斯编,冀复燃灯暗室;固知旧铅新椠,尽同梦里尘劳。唼响撩虚,等是狂思玄辩,禅非言说,旨绝文词,拈花微笑,能仁已自多余,渡海传衣,少室徒添渗漏,五家七派,无非自碎家珍,万别千差,透澈何劳竖指,斯编之作,为无为,何有于我哉?    一九七三年仲夏    南怀瑾再序于台北

编辑推荐

该书出版于2003年。复旦大学出版社为满足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的需要,经作者和原出版单位授权,将南怀瑾先生的这些著述汇编成十卷,精装印行。在书中,南怀瑾用"经史合参"的方法,讲解儒释道三教名典,旁征博引,拈提古今,蕴意深邃,生动幽默,在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深受海峡两岸各层次读者的喜爱。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南怀瑾选集(第五卷)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4条)

 
 

  •   喜欢南怀瑾先生的书,对于佛教和道教有兴趣,但又完全不了解,这本可以很好地了解佛教 和道教的发展历史.
  •   正在慢慢读,通过对该书的阅读,了解了佛教及道教的历史发展过程!
  •   之前淘的一套这个版本的,就剩这本没有,想从奇人南老师的角度了解佛教和道教史。
  •   买来收藏先,主要是想看看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历史
  •   南怀瑾的书喜欢静静的看,手边放一怀茶.古今中外.无奇不有.博古通今......不过买了全套的.还真没有时间全部读完.只好慢慢的看喽.如果有喜欢杂文的买来看是很不错的选择.
  •   南怀瑾的全集因以前没买齐这次补的,他的书都值得收藏
  •   南怀瑾选集值得一看
  •   我一直都很爱看南怀瑾的书。
  •   值得读读,南怀瑾老先生的文字,养心。
  •   对佛教的初步了解,获益匪浅
  •   第一位评论者写得很好!先生的书我觉得可以推荐给中学生读,以引起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我会推荐给我外甥女看的。
  •   喜欢中国文化的,南怀谨的书一定要收藏
  •   单独地读过第一卷之后,决定一口气买下南老的这一套书。笔记式的记录,全面而朴实,看起来轻松的同时又知道了很多的道理,很好!
  •   佛门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发带角还光阴苦短,看书要紧
  •   虽然没有看,但很期待,大师的东西一定好好拜读,加上佛学的博大精深,一定妙不可言。
  •   南老的书没说的,看看很有益处,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了解我们传统国学的魅力,五星级推荐~~
  •   南师著作必读
  •   晦涩的学术问题用极为通俗的语言娓娓道来,一字一句之间透露着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
  •   买了他一系列的书,不得不说相当的,大家都应该多看看,也算是修养身心了
  •   大师的经典书籍,需要仔细研读
  •   慢慢研究,有兴趣
  •   非常好,很感动。就是纸张的质量还有点差,不过要是好的话,估计会更贵的
  •   非常喜欢。南师的书都是经典
  •   很好的书,南老的书是物超所值的
  •   这书载满智慧,无法用言语表达,只有自己去领悟、体会
  •   南师的书都还不错南师的书都还不错
  •   看难师的书是享受!
  •   书是正版,但在邮寄过程中书瘠都压坏了,退货按你们的要求又很麻烦。求求你们了能否包装好一点,找一个好一点的快件公司??谢谢。
  •   经典书,很喜欢
  •   好书,收藏修身值得
  •   很不错,只是对有些东西还是一知半解。
  •   南师高见,受益匪浅
  •   文字比较多,很有知识量。
  •   当当发货的人都是傻X吗 发过来的时候书角都坏了
  •   看这套书也是犹豫了很久,最终没有扛住诱惑,但确实值得拥有。
  •   难老师的书我都看
  •   这一系列经典啊
  •   丰富的内容集锦,感谢南老师!
  •   包装很好,很耐看!!!
  •   学习 揣摩
  •   南老的集子不用说了啊
  •   这款商品不错,老公喜欢看。
  •   书的内容没的说,但是字太小,建议买复旦的分开书名的版本,清晰和字迹大,方便阅读
  •   内容挺好,正版书很少有错别字~这个值得信赖,只不过纸质比较差劲,没以前版本的纸质好~能满足日常要求,爱惜一些也就好了~
  •   两本书同一个包裹到的,保护得都不错。不过这本书封面有些皱,看样子应该是背挤压或者勒的。但是里面是没多大问题
  •   该书很经典。
  •   开券有益
  •   老爸喜欢看,达到目的了。
  •   书很好,可是看封面的颜色,书脊处颜色退得厉害,在仓库里放久了??
  •   南大师作品,正在逐渐收集全套
  •   经典著作,满意
  •   这本书,一直没看过。
  •   nanhuanjin
  •   国学大师的书,还用问吗~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