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哲学

出版时间:2004-08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周林东  页数:255  
Tag标签:无  

前言

我们跨入了21世纪。展望新世纪哲学的发展前景,一个重要的趋势就是哲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这将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哲学转向的一大特征。哲学交叉学科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组新兴学科群,它包括经济哲学、政治哲学、文化哲学、历史哲学、社会哲学、宗教哲学、道德哲学、法哲学、人生哲学、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生态哲学、心理哲学、语言哲学、逻辑哲学、艺术哲学、管理哲学等学科分支。21世纪是以问题为中心的世纪,恐怖袭击、两极分化、知识经济这些复杂的问题使近代以来传统的学科分类无能为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越来越要求学科交叉,哲学交叉学科正是代表了这一国际、国内哲学发展的最新趋势。1996年,复旦大学哲学系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我们研究了国内外28所大学哲学系课程设置,发现交叉学科是国外大学普遍开设的课程,而在国内则几乎是空白。尤其是牛津大学哲学系的课程设置,对我们触动很大。牛津大学哲学系有七个交叉方向,包括哲学与生理、哲学与宗教、哲学与现代语言、哲学与数学,但是学生选择最多的是哲学与政治、经济,选择这一方向的占全体学生的一半以上。也就是说,当代最重大的交叉是哲学与政治、哲学与经济的交叉,这正突现了哲学在解决政治与经济问题上的重要性。

内容概要

科学哲学是当代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同时又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哲学学科。国外许多大学都开设这样的课程,供文理科学生选修,我国也不例外。目前国内的科学哲学出版物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属于科学哲学史性质,另一类就是科学哲学概论。本书的最大特点就是史论结合,基本上吸收了以上两类的研   究成果,并且有所发展和创新。作者力图避免重复同类出版物的写法,以全新面貌展示国内外科学哲学的研究成果。   本书内容包括科学哲学的学科性质、历史发展、基本论题和相关论题四大部分,大体上囊括了广义和狭义两种科学哲学的主要内容。当然,本书仍以狭义的科学哲学为主,在这方面参照了国外高校的同类教科书或读物,注意吸收他人长处。  本书可供国内高校作为教学用书。另外,本书在写法上既照顾到专业水平,又考虑到一般读者的需要,尽可能做到通俗化,尤其是在文理沟通方面作了一定的尝试和探索。

作者简介

游汝杰,1941年生,温州人,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国际中国语言学会理事,现为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理事、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社会语言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方言学和社会语言学。出版专著十余种,主要有:《方言与中国文化》(主著)、《汉语方言学导论》、《中国文化语言引论》、《西洋传教士汉语方言学著作书目考述》、《上海市区方言志》(语法部分)。发表论文数十篇,刊于《中国语文》、《方言》、《民族语文》等。先后执教的课程有:社会语言学、现代汉语研究、汉语方言学、汉藏语系概要、专业英语、语音学等。曾获九项省部级以上优秀学术成果奖,其中主要有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语言学家奖、全国高等学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术著作一等奖。并先后多次到欧美、日本、港台访问或讲学。邹嘉彦,“二战”期间出生,祖籍广东佛山。早年就读于上海、香港与新加坡,大学期间主修数学与物理,后获哈佛大学语言学硕士、加州大学语言学博士学位。现任香港城市大学语言学与亚洲语言学讲座教授、语言资讯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执教的课程主要有社会语言学、粤语方言学。近年在社会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等领域有深入研究,专著有《汉语与华人社会》、《语言接触论集》(均与游汝杰合作)等。参与主编的《中国语言地图集》 1999年曾获中国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一等奖。先后在法国国家高等人文科学院、美国加州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日本亚非文化语言研究所、北京大学等任研究员、客座教授,并曾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陈六使客座教授、厦门大学南强讲座员,现为《中国语文》、《语言研究》、《国际中国语言学评论》、《自然言语处理》(日本)、《中文计算语言学期刊》(台湾)、《国际东方语言电脑学报》(新加坡)等书刊编委。社会兼职有中文信息学会(中国)理事、中文电脑学会(美国)会长、香港语言学会创会会长等;2004年为亚洲自然语言处理联会创会会长、中国社会语言学会顾问等。并于2001年荣膺比利时皇家科学院海外院士。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什么是科学哲学  一、作为认识论的科学哲学  二、作为一种哲学理想的科学哲学  三、作为一门学科的科学哲学 第二节 科学哲学研究什么  一、科学的整体和部分  二、科学的理论和实践  三、科学的基础和合理性 第三节 怎样研究科学哲学  一、结合科学史研究科学哲学  二、把科学哲学置于哲学史背景中来研究  三、从与外界的相互作用中来考察科学 第四节 为什么要研究科学哲学  一、科学哲学是近现代西方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应包含科学哲学  三、高科技时代需要科学哲学第二章 科学哲学的历史 第一节 科学哲学起源于对真理的研究  一、科学-哲学的分裂和西方哲学的“认识论转向”  二、确定性的寻求:从笛卡儿到康德  三、科学主义的先声  四、认识论的困境 第二节 现代科学哲学的兴起  一、逻辑主义和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  二、科学静力学:罗素、维特根斯坦和逻辑经验主义  三、归纳逻辑的研究  四、知识论的困难 第三节 科学哲学的“后现代”发展趋势  一、非正统的科学哲学和西方哲学的“解释学转向”  二、科学动力学:波普尔和历史主义  三、科学发展的合理性  四、科学哲学向何处去第三章 科学哲学的基本论题 第一节 科学的分界  一、分界问题的提出  二、分界的方法和标准  三、分界问题的复杂性  四、批判伪科学,保护新科学 第二节 科学的发现  一、科学发现的性质  二、科学发现的过程  三、科学发现的逻辑研究  四、科学创造的心理学机制 第三节 科学的结构  一、科学理论的语言结构  二、科学理论的逻辑结构  三、“单理论”式科学结构的缺陷  四、各种“多理论”式的科学结构 第四节 科学的说明  一、理想的说明模型及其逻辑  二、说明和预言  三、覆盖律模型的困难  四、其他的说明模型 第五节 科学的评价  一、科学评价的逻辑  二、归纳评价的概率  三、归纳评价的“悼论”  四、评价层次和评价标准  五、科学评价和科学史 第六节 科学的发展  一、科学目标与科学进步  二、科学合理性与科学实在论  三、科学发展的模式分析  四、科学史和编史方法论第四章 科学哲学的相关论题 第一节 科学与哲学  一、先天主义和科学主义  二、形而上学和科学哲学  三、科学的理性和科学家的“宗教感”  四、解释学的循环和科学的统— 第二节 科学与社会  一、科学革命和社会革命  二、科学和意识形态  三、科学与反科学 第三节 科学与价值  一、科学的认识价值  二、科学的伦理价值  三、科学的审美价值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一、科学的整体和部分科学是科学哲学的研究对象。但是,在这里,“科学”只是一个普遍的抽象。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从事这种抽象的科学研究的科学家。凡是科学家都是从事具体的科学研究,例如从事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或天文学等等具体的科学分支学科的研究。同样,严格地说,也不存在“科学”这样抽象的东西,它只存在于人们的思维中,而客观存在的只是一些不断产生出来的和处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的具体科学,例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等。再说,科学哲学迄今所涉及的“科学”还只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称(不包括思维科学),而后两者仍然是抽象的概念。这两大门类的科学都可以分别列举出一长串的“成员”名单。跟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可以统称为自然科学一样,社会科学实则是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和历史学等的总称。那么,科学哲学究竟是以科学的整体为研究对象,还是以科学的部分为研究对象呢?事实上,目前两种情况都存在。以科学的整体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哲学,叫做普遍的科学哲学,或科学哲学通论。以科学的部分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哲学,则叫做特殊的科学哲学,或科学哲学各论。长期以来,普遍的科学哲学唱主角,而特殊的科学哲学一直处在配角地位,颇受冷遇。

后记

本书稿能出版,对于我本人具有双重意义。首先是为自己从事18年的科学哲学教学工作做了一个书面总结。其次是借此寄托自己对师友们的怀念和想念之情。“科学哲学”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哲学界引进的一门新学科。复旦大学哲学系也是当时全国较早开设这门课程的单位之一。记得我所拥有的第一本科学哲学资料还是我的导师陈硅如教授(已故)送的。这门课程的开创者是我的同门学长陈维杭先生(在美国),最早的教学大纲就是由他主持制订的。1985年,他离开复旦后,我才开始正式接手这门课。其间也曾打算编写出一本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哲学》教材(后因故未能实现)。为此,收集过不少中外文图书,并承美国波士顿大学Robert cohen教授和日本东洋大学永井成男教授等赠送有关的英、日文资料,对我了解国外的教学内容和框架颇有参考价值。本书虽然篇幅不大,但所费精力却不少。从构思到动笔写,将近耗去二年多时间。说实话,在今天写此书,比在十多年前写,要困难得多。今天可供比较的书很多,一不留神,就会重复他人说过的话。这对我来说是很大的精神负担。我在阅读他人著作时难免有这样的感觉。当然,我自知并不高明,要想有所超越,真是勉为其难了。为此,我给自己定了两个目标:一是要把书写成新面孔。水平可能不高,但毕竟是花了功夫。二是要写得像科学哲学的书,亦即要用科学哲学的语言讨论科学哲学的问题,决不轻易把相近学科的内容拉来凑数。

媒体关注与评论

后记本书稿能出版,对于我本人具有双重意义。首先是为自己从事18年的科学哲学教学工作做了一个书面总结。其次是借此寄托自己对师友们的怀念和想念之情。“科学哲学”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哲学界引进的一门新学科。复旦大学哲学系也是当时全国较早开设这门课程的单位之一。记得我所拥有的第一本科学哲学资料还是我的导师陈珪如教授(已故)送的。这门课程的开创者是我的同门学长陈维杭先生(在芙国),最早的教学大纲就是由他主持制订的。1985年,他离开复旦后,我才开始正式接手这门课,其间也曾打算编写出一本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哲学》教材(后因故未能实现)。为此,收集过不少中外文图书,并承关国波士顿大学Robert Cohen教授和日本东洋大学永井成男教授等赠送有关的英、日文资料,对我了解国外的教学内容和框架颇有参考价值。    本书虽然篇幅不大,但所费精力却不少。从构思到动笔写,将近耗去二年多时间。说实话,在今天写此书,比在十多年前写,要困难得多。今天可供比较的书很多,一不留神,就会重复他人说过的话。这对我来说是很大的精神负担。我在阅读他人著作时难免有这样的感觉。当然,我自知并不高明,要想有所超越,真是勉为其难了。为此,我给自己定了两个目标:一是要把书写成新面孔,水平可能不高,但毕竟是花了功夫。二是要写得像科学哲学的书,亦即要用科学哲学的语言讨论科学哲学的问题,决不轻易把相近学科的内容拉来凑数。    考虑到一般的读者,本书必须写得通俗易懂。但在内容安排上,还足考虑到以保证学科的完整性为主,对所选论题都经过严格筛选,例如,科学哲学的六个基本论题,都是在反复对照,权衡轻重之后才圈定的?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大量中外文著作,它们的作者和书名有些在书中列出,但仍有未能一一列出者。在采用他人劳动成果时,我也尽可能注明出处。当然,我基本上还是按自己的理解来写的。我的写作目标是否达到,还有待读者评判。    最后,我谨向在书中被我直接或间接引用过的作者(包括书中未注明的)表示感谢和敬意。    周林东    2004年3月于复旦大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科学哲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0条)

 
 

  •   这本书突出了交叉学科的特点,值得一读,还是有启发的
  •   研究生课程的教材,非常好
  •   不错,物有所值
  •   帮老师买的,应该不错
  •   同学说不错,封皮完好,印刷精致,值得购买。
  •   书买了好久了,才评论,很不错,值得购买。
  •   一直对科学哲学不太明白, 最近学了一些,收获还可以。科学哲学是有必要存在的,建议一些课学哲学家多出一些好书,否则太难懂没人看,本书结构合理,读着还行,但有些地方绕口,读不过去。
  •   可作为概论类阅读。
  •   RT,所以我还得看完了再评价,现在主要是觉得字排的太密集……
  •   书很好,但卓越却或太少,怎么也买到!!!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