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游仙文化

出版时间:2005-9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汪涌豪  页数:34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国游仙文化》综合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彼此消长,特别是作为本土化宗教的道教之于古代中国人的深刻影响,对传统游仙文化从观念形成到表现形态,做了深入细致的论述。对社会各阶层在接受他道思想和游仙活动中所体现出的生活理想和生命诉求,以及这种理想诉求背后所蕴蓄的精神价值,也给予了准确生动的畅明。最后,在与西方宗教的横向比较中,进一步凸现了这种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在积极和消极两个方向上对中国人人生趣味和文化精神的深刻影响。全书融事理剖析和义理发明于一体,简切而不失丰蔚,在增进人们对光怪陆离的宗教事相的了解的同时,也使之获得有关中国文化整体特征和价值取向方面更全面准确的知识。

作者简介

  汪涌家,浙江镇海人。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现为该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兼治古代哲学与史学。著有《中国古典美学风骨论》(1994年)、《范畴论》(1999年)、《当代视界中的文论传统》(2003年)、《批评的考究》(2003年)和《中国游侠史》(中文本2001年、日译本2004年)、《游侠人格》(大陆版1996年.台湾版1997年)等八种,主编有四卷本《中国诗学》(1999年)等三种。曾获得中国图书奖和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多项。  俞灏敏,浙江镇海人。复旦大学中文系硕士,现为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汉魏六朝文学的研究,亦颇涉猎释、道之书。曾编著《浪漫的中国人》等书,发表论文数十篇。

书籍目录

序引言第一章 游仙观念的历史形成第一节 昆仑、蓬莱与神仙第二节 长生久视之道第三节 仙与道的融合第二章 游仙活动的宗教形态第一节 神仙理论的构建第二节 营造神仙世界第三节 道术的张扬第三章 帝王的梦想第一节 万寿无疆与万代一把第二节 权欲、物欲与性欲第三节 荒唐的代价第四章 主人的归趣第一节 羽化登仙般的逍遥第二节 闭门修道与隐逸林泉第三节 仙风道骨的韵质追求第五章 道教徒的沉迷第一节 洞天福地话访仙第二节 养气炼丹与修仙法术第三节 书符念咒的求仙秘诀第六章 游仙文化的意义探寻第一节 生命追求的幻境折射第二节 取任于儒释文化的融通第三节 生命宗教的辉光结语主要参考书目后记再版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节 昆仑、蓬莱与神仙  至少在中国人的深层意识中,谁都想做个神仙。常言道“好死不如赖活  ”,而神仙是不死的,又活得最好,最能享受生命的永久快乐,所以“快活  如神仙”、“赛过活神仙”之类的俗语得到人普遍的认同。对这一点,域外  人颇难理解,因为他们的神祗都是高高在上庄严肃穆的,只有天国的圣光,  却无凡间的快乐。  这种观念早在两干多年前就渗透到了中国人的内心,在欲望的刺激下,  一批专谋长生不死之术的方士出现了,他们被后世称为“神仙家”,东汉的  班固视其与医家一类,同为“生生之具”,并进而概括道:  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求于其外者也。  聊以荡意平心,同生死之域,而无怵惕于胸中。①这是关于神仙观念的  最早定义。  在这个定义中,“神仙”是作为一个整一的概念使用的。但严格地说来  ,“神”与“仙”两者本有区别,神是指不同于人类的灵威,一种绝对的超  越性存在,如天神;而仙则指靠修炼获得超人能力及永恒生命的入,也就是  说,他要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转化成超越性的存在。  当然,神有永恒的生命,仙有超凡的神通,在超越性存在这一点上,两  者非常相似,所以又可通用,如《史记·封禅书》载方士公孙卿对汉武帝言  :“仙人可见,而上往常遽,以故不见。今陛下可为观,如缑城,置脯枣,  神人宜可致也。且仙人好楼居。”这里的“神人”就是仙人。在日常用语中  ,“神”与“仙”也常常连用为一词,由凡登仙的八仙是神仙,永住天宫的  玉皇也是神仙。然而追求超越与永恒的总是人,在这个意义上使用“神仙”  一词,重点每每落在“仙”字上,后来葛洪撰《神仙传》,所传皆为历代登  仙之人;道教流传“神仙思想”,也有称之为仙学的。因此要追溯中国神仙  观念的渊源,就得从“仙”的概念人手。  “仙”字本作“□”,《说文解字》段注解作“升高”,加上人字旁,  便有“长生□去”之意。如《庄子·天地》谓圣人“千岁厌世,去而上□”  ,即尽天年之寿而升天物化。转化为名词,指长寿升天之人。这里实际上包  含了如下两个观念:  一是灵魂永生。在周民族生活的陕原以西,流行着人死火化的习俗,如  《墨子·节葬下》就明确记载:“秦之西有仪渠之国者,其亲戚死,聚柴薪  而焚之,薰上,谓之登遐。”①《吕氏春秋·义赏篇》也有类似记载:“氐  羌之民,其虏也,不忧其系累,而忧其死不焚也。”火化是为了让灵魂驾着  青烟上升,在天国得到永生。那个时候,人们受原始宗教意识的支配,对此  深信不疑,而且非常的虔诚,他们最担忧的莫过于死后尸体得不到火化,灵  魂上不了天国。  一是祈求长寿。我们知道,人类最初的生存环境是相当恶劣的,生命时  时刻刻受到洪水猛兽的威胁。出于本能,先民们在劳作实践中不断摸索生存  之道,基于其时人的生命大多短促的现实,同时萌发了祈求长寿的意识,并  在诗歌中表达了他们的心声,如在《诗经》中就常常可以看到“以祈黄□”  、“黄□无疆”之类的祝愿②。黄,指黄发;□,即年老,据古人的说法,  “人少则发黑,老则白,白久则黄”⑧,故黄□就是长寿的意思。

编辑推荐

  中国古代游仙文化的观念来源及宗教形态究竟是怎样的?不同阶层的社会人群,其游仙活动又有什么特点?作为参与传统文化建成的一个重要成分,作为一种以宗教形态出现的现实的生命活动,旨在超越与永恒的游仙文化,其根本的意义和价值又在哪里?本书所探讨的,正是中国历史上这一富有浪漫色彩,且带有荒诞成分,涉及社会各色人等的特殊文化现象  ——游仙文化。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游仙文化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