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有效性研究

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张丹华,顾晓英 主编  页数:298  

前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究竟怎么上好“思政课”,这是一个从上到下一直在不断思考探究的问题,也经历了一个长期摸索的过程。长期以来上海大学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钱伟长校长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指导性意见。“98方案”实施过程中,上海大学在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和师资培养上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和努力,曾引起上海乃至全国的关注,成为上海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品牌。学校“思政课”教师勇于探索、注重实效的生动事例被新华社、《文汇报》、《解放日报》、上海电视台等各大新闻媒体多次报道。在上海大学“思政课”的教师队伍中,涌现出一批国家级和上海市级的师德标兵和上海市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04年6月7日《文汇报》刊登的《“两课”也有追星族——记上海大学“思政课”改革》一文在沪上引起广泛关注,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许多其他高校的师生纷纷前来观摩听课。  在上海高校中,上海大学最早启动“05方案”。根据中央文件精神、中共上海市委和市科教党委的战略部署,学校党委明确基本理念,继承和发扬“98方案”的优良传统,扎实落实新教材,着重提高教学有效性。同时采取四方面措施,力争在落实“05方案”中再造辉煌。  首先,建立健全和改进“思政课”的领导体制和激励机制。上海大学成立“思政课”领导小组,由校党委专门分管宣传的副书记任组长,分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分管教学人事工作的校领导任副组长,学校各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切实从领导体制和各项保障上加强大学生“思政课”建设。

内容概要

本书为高校“概论”课的经验介绍型专著。“概论”课长期以来在课程本身的重要性和授课有效性这两方面的矛盾中苦苦探索建设与改革之路,怎样才能让老师教得轻松有效,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数位经验丰富并在“概论”课的授课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受学生热烈追捧的教师从理论和实践两大方面为高校同类课程教师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授课心得与方法借鉴。  本书首先明确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内涵,为全书论述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然后从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对“项链模式”的思考、网络论坛的应用等多个方面为老师们上好“概论”课出谋划策,介绍自己的成功经验。最后附上具体教案与案例这两大版块的多个详细实例,生动鲜活,很有时代性,极富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张丹华,女,1965年4月出生,辽宁省丹东人。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上海大学中俄问题比较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市社会科学普及研究会副会长。
  1995—1996年为国家教委公派赴俄普通访问学者,2005—2006年为国家教委公派赴俄高级访问学者。独著两部:《技术创新战略的理性思考与模式选择》(2005年)和《中外公民道德教育研究》(2007年)。独立发表《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概况综述》、《苏俄思想政治教育变迁及困境分析》、《邓小平理论的现代化视野分析》、《技术与社会关系的理性思考》等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上海市精品课程“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独立主持国家教委“九五”人文社会课题和上海市教育科学课题各一项,参与完成国家、省市级课题多项。

书籍目录

序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现实把握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历史必然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的解读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逻辑关联  第二章 “概论”课的历史演变与教学有效性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及其教学的历史形态 第二节 “概论”课的当代沿革与现实定位 第三节 现代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理论依据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逻辑关联第三章 “概论”课教学有效性论域的基本要素建构 第一节 “概论”课有效性教师的行为特征 第二节 “概论”课内容的有效意蕴 第三节 当代大学生思想动态的现实把握 第四节 “概论”课有效性教学实践第四章 多媒体课件在“概论”课有效性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第一节 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客观基础 第二节 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基本思路 第三节 关于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有效应用的理论思考第五章 “项链模式”在“概论”课有效性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 第一节 “项链模式”在“概论”课有效性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项链模式”在“概论”课有效性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第三节 关于“项链模式”在“概论”课有效性教学中运用的几点理论思考第六章 问题探究式教学在“概论”课有效性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第一节 问题探究式教学在有效性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问题探究式教学在有效性教学中的实践模式 第三节 关于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有效性教学中应用的理论思考第七章 网络论坛互动在“概论”课有效性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第一节 “概论”课网络论坛互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二节 “概论”课网络论坛互动状况及实效分析 第三节 关于网络论坛互动在有效性教学中应用的理论思考第八章 实践性教学在“概论”课有效性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第一节 实践性教学在有效性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实践性教学在有效性教学中的实践模式 第三节 关于实践性教学在有效性教学中应用的理论思考附录一 教案汇编附录二 案例汇编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现实把握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是为适应新形势下高等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需要而设置的,在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中处于核心位置,它在提高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正确认识肩负的历史使命以及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等方面担负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历史规律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厘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的相互关联,有助于正确理解“概论”课的教学本质。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历史必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就其本性、可能性与总的趋势而言,完全适用于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和社会主义运动。但马克思主义在何地何时发挥作用,以及发挥作用的大小,则取决于它满足这个国家实践需要的程度。邓小平指出:“如何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各个时期的具体情况相结合,这是一个需要不断解决的问题。”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主要是它既符合中国社会历史进步的要求,而中国近代社会也具备了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主客观条件。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有效性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高水平,大作品!
  •   有理论,可作教学参考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