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

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谢天振  页数:30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上编着重探讨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以及比较文学教学与教材建设问题,下编集中于译介学研究,包括对翻译文学、翻译文学史以及对当代中外译学理论的探讨。这些论文比较清晰地勾勒出了《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作者谢天振近三十年来的学术研究轨迹,也比较集中且具体地展示了《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作者在比较文学与译介学两大研究领域一些原创性学术观点提出的过程。同时,这些论文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内比较文学界的“翻译转向”和翻译学界的“文化转向”的研究态势。

作者简介

谢天振,现任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翻译研究所所长、比较文学暨翻译学博士生导师、教授。兼任《中国比较文学》主编、《东方翻译》副主编、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暨翻译研究会会长、上海市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中国译协理事兼翻译理论与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同时受聘为复旦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暨南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四川大学、四川外语学院等校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主要著作有:《译介学》、《翻译研究新视野》、《译介学导论》、《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史(1898—1949)》(主编)、《中国20世纪外国文学翻译史》(合著),个人论文集《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台湾版),年度翻译文学作品集《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翻译文学卷》(主编,已出9本),以及译著《比较文学概论》等。

书籍目录

代序:我与比较文学
上编
中国比较文学:危机与转机
从比较文学到比较文化
——对当代国际比较文学研究趋势的思考
面对西方比较文学界的大争论
启迪与冲击
——论翻译研究的最新进展与比较文学的学科困惑
重申文学性
——对新世纪中国比较文学发展的思考
论文学的世界性因素和影响研究
——关于“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世界性因素”命题及相关讨论
研究生教学:期待比较文学系列教材
强强联手,规范比较文学的学科建设
正视矛盾,保证学科的健康发展
比较文学:理论、界限和研究方法
对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几点思考
论比较文学的翻译转向
译介学: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新视野
下编
为“弃儿”寻找归宿
——翻译在文学史中的地位
翻译文学——争取承认的文学
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
误译:不同文化的误解与误释
翻译:文化意象的失落与歪曲
建立中国译学研究的文艺学派
文学翻译:一种跨文化的创造性叛逆
中国翻译文学史:实践与理论
作者本意和本文本意
——解释学理论与翻译研究
国内翻译界在翻译研究和翻译理论认识上的误区
译者的诞生与原作者的“死亡”
多元系统理论:翻译研究领域的拓展
当代西方翻译研究的三大突破和两大转向
论译学观念现代化
并非空白的十年
——关于中国“文革”时期的外国文学翻译
翻译本体研究与翻译研究本体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因此,对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写作一定要严格把关。而且,指导研究生撰写学位论文的过程正是确立研究生学术规范意识的最好时机。我有一个不合时宜的想法。我常想,如果说从前的科举考试写文章讲究八股的话,那么我们如今撰写学位论文其实也有一个“八股”,也就是学位论文撰写的程式。我觉得我们应该强调每一篇学位论文必须在一开头就对该课题此前的研究状况有一个交代,也即所谓的课题史,或者说得更具体些,就是对所要论证的问题的提出有一个历史的梳理。我曾经有过一个研究生,她想写一篇比较中美女作家的论文,但是她对此前这个课题别人的研究却一无所知,只是随意地找了一两个中国女作家和美国女作家进行所谓的比较研究。这样的研究显然是不会成功的。后来,她改换了其他课题。我还读到过一篇学位论文,该文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三位女作家进行了专门的研究。论文其实写得很不错,但是有一个不足,即没有交代论文为何单单选择这三位女作家进行研究以及此前人们对这三位女作家的研究历史。然而,这一不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却是“致命的”,因为你的研究价值只有通过对该课题的历史的梳理才能突显出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们的研究,其实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向前的一点推进。然而,缺少了课题史的铺垫,读者如何才能知道哪些是你这篇论文特有的创见和突破呢?没有了课题史的阐述,论文的研究价值显然要大打折扣。我同意孟华教授的意见,有些问题,如果前人已经解决了,就没有必要再去做。而要知道哪些问题前人已经解决、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这都需要对有关课题进行历史的梳理。因此,课题史应该是学位论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编辑推荐

《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为当代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文库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