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学与跨文化研究

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丁尔苏  页数:168  字数:17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丁尔苏编著的《符号学与跨文化研究》上编专门论述索绪尔、皮尔士、叶姆斯列夫、巴尔特等现代符号学史上应该提及的重量级人物。除了理论探索之外,收入上编的还有几篇应用性文章,它们是“皮尔士符号理论与汉字分类”、“论诗性逻辑”、“重建隐喻与文化的联系”和“神话制作及其社会/心理功用”。
《符号学与跨文化研究》下编所含的论文同样可以归入“理论研究”与“批评实践”这两大类。前面四篇文章分别讨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文化相对论、审美判断标准和文学经典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学术立场或倾向,余下的是对中、外文学作品和文化现象的具体分析。两类文章加在一起,构成所谓“跨文化研究”,或者叫“中、西文化研究”。

作者简介

丁尔苏,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博士,曾执教于苏州大学和北京大学,现任香港岭南大学英文系教授。学术成果包括:《超越本体》、《语言的符号性》、《现代悲剧》(译著)、Parallels,
Interactions, Illuminations: Traversing Chinese and Western
Theories of the
Sign,主要研究领域为比较文学、文学理论、符号学。曾担任加拿大《符号学书评》杂志编委和副主编(1997-2000)、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理事(2000-2004),在欧美多家国际学术刊物发表英文论文数十篇。

书籍目录

序言
上编 符号研究:理论与实践
符号学研究:中国与西方
符号学的性质及研究对象
解构理论之症结谈
皮尔士的三元符号模式
皮尔士符号理论与汉字分类
论“诗性逻辑”
重建隐喻与文化的联系
弗莱“象征理论”的符号学解读
神话制作及其社会—心理功用
下编 文化沟通:中国与西方
当代西方文学研究与马克思主义理论
“无法沟通”的神话:文化相对论的符号学批判
康德的幽灵:哈贝马斯美学思想述评
经典形成的跨文化研究
对“他者”的挪用:英国文学中关于中国的相反观念
悲情与炫耀:华人移民文学中相反的叙事策略
前现代—现代转型的文学再现
文学市场与叙事策略:高行健个例分析
英文教育东渐之动因种种
作为符号资本的“人文精神”
甜蜜的暴力——雷蒙·威廉斯《现代悲剧》译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然而,在坚持上述立场的同时,解构理论本身也陷入了似是而非的矛盾状况。声称文本中的符号无休止的相互嬉戏,不可能呈现任何稳定的意义,这本身就传达了一个非常明确的主张,因而也违背了作品的原始状态。德里达对埃德加。艾伦。坡《失窃的信件》的论述充分说明了解构理论所面临的困境。在此之前,拉康曾分析过这部作品。他把坡的作品看成是一个关于能指的寓言,认为该寓言所展示的是一个弗洛伊德的命题,即主体是由符号系统建构而成的。德里达指责拉康使用了形而上的参照框架——弗洛伊德的思想体系,从而忽略了文本的真实状态——符号的游戏、指称的漂浮和意义的离散。不难看出,拉康与德里达的分歧产生于他们对能指的不同看法。前者认为它对应于某种终极真理(生殖/逻各斯中心主义);后者将它看成无休无止的符号游戏(不确定性)。这一实例的讽刺性在于,德里达责备拉康框住了坡的作品,但“他自己也不可避免地框住了拉康的‘研究班讲稿’”。解构主义理论显然有问题,但仅仅指出这一点还不够,更重要的是知道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众所周知,解构理论在很大程度上与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有关。不少学者以为前者已经突破了后者的理论框架,因而称之为“后结构主义”。

编辑推荐

《符号学与跨文化研究》为当代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文库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符号学与跨文化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条)

 
 

  •   本书的作者是符号学研究方面较为有名的学者,他将符号学与跨文化研究相结合,读后给人很多启迪。
  •   这本书,我个人喜欢在它的用符号学来观察跨文化这个话题。对于喜欢符号学的童鞋,建议买来一读。
  •   是大家风范,文字深入浅出
  •   看完了,感觉没有想象中知识含量多,稍感遗憾
  •   字体不怎么清楚,看久了眼睛累。。
  •   上篇内容比较实用,逻辑严谨,可看出作者的学术积累。
  •   内容〉书本质量很薄,内容充实,覆盖面广,略杂。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