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竞争力研究

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张涛  页数:152  

前言

  库兹涅茨(Kuznets,1955)认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收入分配会呈现倒U形状。他认为工业化早期大量工人进入城市的现代工业部门,居民收入差距开始拉大;随着更多的工人进入城市,农村传统行业的工人份额下降,即使现代和传统部门存在收入差异,但是城市将拥有更多的工人份额,总体上的收入差距开始下降。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伴随着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1978-2004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3倍,年均增长率9.4%;人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6 倍,平均每年增长8.1%;贫富差距也不断扩大,基尼系数从1985年的O.33上升至2001年的O4 5(WIDER,2007),经济增长的成果并未普惠民众。从1978-2007年,用收入法计算,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从49.66%下降到39.7 4%,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在初次分配中,美国的劳动报酬占GDP的份额大约为50%~60%,其他主要国家劳动报酬占GDP的份额也在50%以上,可见我国的劳动份额相对较低。调整收入分配,提高劳动收入已经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  《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竞争力研究》试图通过对一些特征事实的梳理来分析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竞争力(生产和出口的结构变化)的相互关系。在第一章,我们从历史的视角梳理和分析了经济发展过程中均收入分配的特征事实。我们注意到,在19世纪资本份额的上升和利润在国民收入中比重的上升有直接的关系,而20世纪初劳动份额的上升和工资在国民收入中比重的上升有关。人力资本对增长的重要性,也意味着在收入分配中,发生了倾向于劳动的变化。在发展过程中,经济结构不断演变,制造业份额逐渐下降,服务业比重上升。

内容概要

《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竞争力研究》是教育部985项目复旦大学“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的研究成果之一。《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竞争力研究》试图通过对一些特征事实的梳理来分析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竞争力的相互关系。经过理论与实证的分析,《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竞争力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如果政府能够提供充足的公共品,尤其是教育、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品,这不仅在最适宜的时机提供了人力资本积累的机会,而且避免了因机会不平等引起的不公平感所导致的事后再分配的必要。事前的公共品供给是最小效率损失的政策选择,公共支出应更多地致力于公共品的供给,使改革中的最少受惠者获得最多的市场机会,而非选择事后消极的再分配政策。《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竞争力研究》适合大专院校经济、管理类师生以及经济爱好者作为参考读物使用。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收入分配:历史的视角 1.1 前言 1.2 工业化、资本份额上升与收入不平等 1.3 劳动收入份额上升与收入不平等下降 1.4 收入不平等的再上升 1.5 总结第二章 收入分配与技术创新 2.1 市场规模效应与价格效应 2.2 市场规模效应及现期利润积累 2.3 市场规模效应及产品扩散 2.4 弱知识产权与价格效应 2.5 收入分配与母国市场规模效应第三章 资本深化、劳动收入份额与消费需求 3.1 前言 3.2 资本深化与产业非均衡增长 3.3 信贷政策与轻重工业发展 3.4 产业重工业化对就业和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 3.5 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对消费的影响 3.6 总结和政策建议第四章 中西部发展、地区竞争与东部产业升级 4.1 地区差距现状 4.2 低技能劳动力聚集与产业升级阻滞 4.3 产业升级阻滞的影响 4.4 中西部发展与东部产业升级第五章 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和竞争力:中国和印度比较 5.1 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中国和印度的比较 5.2 经济增长模式与国际竞争力 5.3 总结第六章 发展过程中的收入分配和竞争力:韩国和中国台湾的经验 6.1 经济增长和收入差距缩小能否兼得? 6.2 韩国和中国台湾产业结构动态变化及其竞争力的分析 6.3 韩国、中国台湾产业升级对中国大陆的启示第七章 公共品供给、公平感与收入分配 7.1 公共支出的效率比较 7.2 公共品供给与公平感 7.3 公共品供给、社会流动与收入分配程度 7.4 总结附录国际贸易与工资差距研究的综述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韩国和中国台湾同属小型开放经济,依靠扩大出口就可以实现经济起飞,完成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事实上韩国和中国台湾在这一时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中国大陆的情况与之不同,是一个大国经济,有10多亿劳动力,大部分从事农业生产,人力资本水平较低,就业形势严峻,短期内实现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转变是不现实的。但是,韩国和中国台湾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缩小收入差距的某些经验仍然可资借鉴。  目前,我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关键阶段,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要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全民,缩小收入差距尤其是城乡收入差距是其中的重要方面。通过研究韩国和中国台湾的案例,我们认为政府在这方面可以大有作为。  首先,努力创造机会均等的社会环境。财富再分配之所以可以起作用,在于它使得行为人拥有均等的机会,但是纯粹的财富再分配在目前条件下实行的困难较大。因此,应综合利用再分配、就业、信贷等政策,提高国民从事经济活动时的机会公平程度,这不仅可以缓解社会矛盾,而且可以改变整个社会实物或人力资本的分布,具有长期缩小收入差距的效果。  其次,发挥劳动力丰富的比较优势,鼓励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同时加快推进城市化,以城市化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以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提高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的速度和规模,加速就业结构的转变,压缩收入差距扩大的阶段。  再次,大力普及基础教育,重视受教育机会的公平性;大力发展在职培训,使劳动力能够适应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需要。对低收人群体来说,人力资本是其最重要的资产,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可以有效地减少贫困,缩小收入差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公平程度显著提高,教育基尼系数由1978年的O.57降低到2003年的O.2 7,但是教育的区域不平等和城乡不平等现象比较严重,不利于缩小区域收入差距和城乡收入差距(张长征等,2006)。  最后,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提高农村的生产率和人力资本水平,为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进人非农产业做好准备。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竞争力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还是很值得一看的!
  •   成体系!好书
  •   看了很有启发,觉得以后还可以借鉴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