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导论

出版时间:2010-10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熊学亮  页数:185  
Tag标签:无  

前言

  本书是在作者近二十年来给复旦大学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上语言学课的经验基础上写成的,编写原则是通俗易懂和深入浅出。现在市场上同类书籍较多,基本上大同小异,对语音、文字、句法等语言学就平面上的细节按部就班地进行描述。本书虽然也是语言学概论性书籍,却具有自身的特色:比如,在介绍语言学基本概念时,本书的做法不是面面俱到,而是采纳“点击式”的精细描述方式,放弃面上的包罗万象,避免大篇幅的语音、文字罗列。在介绍语音的特征时,不是像很多同类书籍那样大量罗列语音和语音特征,而是对比较有代表性的语音举两到三例进行深度分析和解释,介绍这些语音与系统内其他语音的有机关联,并用蕴含的方式限制来描述语音特征的数量。这样读者在掌握这些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分析和描述本书中未加涉及的其他语音。调查研究表明,语言学类书籍的读者很少细读书中的语音和文字部分,因此本书的设想是,如果读者要学习语音的一般知识,那么本书中提供的内容已经足够;如果读者对语音产生兴趣打算进一步学习或研究语音,那么本书语音分析技能的介绍,可以事半功倍地把他们导入后期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在文字、句法、语义、语用等方面,本书亦采用相同的编撰策略。  在介绍语言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本书适度引入了当代认知语义学的若干观点,作者认为这是学习语义学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本书相应的部分,作者还对致使、双宾、被动等句法语义界面现象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纳入了作者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这些都是当代语言学的研究热点和比较前沿的课题,把这些内容适当地放入语言学导论书籍内,并非是企图向研究倾斜或提高本书的专著性,而是帮助读者开拓视野、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书中有关部分还涉及英汉对比思考,此举也是为了让读者能了解不同语言之间的共性和个性以及在相关的语言表层现象背后的深层运作机理。我把这些当成“点缀性”思考,可供语言学研究生、语言教师、对语言学感兴趣的人士、语言研究人员等人群参考、借鉴和评判。

内容概要

  《复旦博学语言学系列:语言学导论》是高等院校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基础课教材,是复旦大学重点课程建设的教材之一。《复旦博学语言学系列:语言学导论》系统地介绍了语音、词汇、句法、语义、语用方面的基础知识,取材包括当代语言学最主要、最典型的内容,并适度佐以作者在认知语言学、语义句法界面等方面的思考。《复旦博学语言学系列:语言学导论》的写法新颖,在语音、形态、词汇、句法、语义方面不是采取传统的“面面俱到”的做法,而是用抛砖引玉的描述方式,在每个语言学范畴内对最有代表性的内容,进行“点击式”的精细讨论。比如在分析语音时,仅对【p】等几个最有代表性的语音进行描述,这样做看起来放弃了面上的包罗万象,但是读者可以在弄懂最基本的语音操作的基础上,运用同样的方法去分析和理解其他语音。在词汇、句法等其他语言学描写范畴内,作者也采取相同的描述方式。这种避开宽度注重深度的写法,能达到节约篇幅和事半功倍的交流和学习效果。《复旦博学语言学系列:语言学导论》的另一大特色,是用简练的语言,通过“类比”等有趣的方式,深入浅出地介绍相对较为抽象的语言学基本概念,这在《复旦博学语言学系列:语言学导论》书稿的先期运用中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此外,《复旦博学语言学系列:语言学导论》的内容虽源于英语语言学教学,但是对英语现象描述的方法同样适合于对汉语现象的描述,为了扩大读者面和提高教学和理解效果,《复旦博学语言学系列:语言学导论》的工作语言选择了中文。  由于作者所负责的上海市精品课程《复旦博学语言学系列:语言学导论》这些年来一直对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和其他院系的大批学生开放,教学实践证明《复旦博学语言学系列:语言学导论》适合于外语专业和非外语专业的其他所有学生。《复旦博学语言学系列:语言学导论》除了介绍语言学的基本知识外,还在一定程度上恰如其分地纳入了作者个人的思辨和研究成分,从而给使用《复旦博学语言学系列:语言学导论》的读者留下了思考和回旋的余地。因此,《复旦博学语言学系列:语言学导论》既可以作为语言学初学者的入门学习材料,亦可供语言学研究生、语言学教师及对语言学感兴趣的人借鉴,对语言研究人员和其他学科亦有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熊学亮,1991年获文学博士学位,1995年破格晋升教授职称,1997年被聘为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现为二级教授,任复旦大学外国语言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外国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博士点学科带头人。担任《现代外语》、《外语学刊》、《外语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等学术杂志的编委,兼任中国语用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副会长等职。早期研究英语传统语法,后转向生成语言学理论。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从事话语分析研究。获博士学位后,将研究范围扩大至语用学、跨文化交际学、认知语用学、功能语言学、理论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交叉和跨学科领域。迄今在英语教学、传统语法、生成语言学、话语分析、语用学、跨文化交际学、认知语用学、功能语言学、理论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领域内已发表论文200余篇,已出版著作15种。独立承担了《英汉指称对比研究》、《语用推理研究》、《语言信息处理研究.》等国家社科、国家教育部、上海社科、上海教委等科研课题15项。

书籍目录

语言学术语的汉英对照第一章 走近语言第一节 交际第二节 正常人类语言的主要特性一、任意性二、双重性三、可学性四、置换性第二章 语音第一节 语音学一、语音特征二、冗余特征第二节 音系学一、音位二、变音三、互补分布四、自由变体五、最小对立体六、区别特征七、音系规则第三章 形态学第一节 自由形位和依附形位第二节 派生形位和屈折形位第三节 语素和变素第四节 形位的定义第五节 形位、字和词第四章 句法学第一节 结构分析第二节 成分分析法第三节 构式第四节 语义在成分分析中的作用第五节 生成语法一、概述二、标准理论2.1短语结构规则2.2词库和词项插入2.3语义解释2.4句法转换三、生成句法中的语义位置四、x加标语法五、生成语法的性质第六节 构式语法一、再访构式二、增效构式与非增效构式第五章 语义学第一节 概述一、从意义到语义二、意义的哲学思考2.1命名说2.2概念说2.3行为说2.4心智说三、语义学在语言学中的位置第二节 词汇的意义一、词语的价值二、词义的外延2.1系统价值2.2指称三、词义的内涵3.1词义分解3.1.1反义3.1.2同义3.1.3多义3.1.4复语和矛盾3.2义素矩阵3.2.1蕴含3.2.2义素冗余3.2.3选择限制3.3词义内涵拓扑3.4基本范畴3.5原型3.6词义的理想化第三节 语句的语义一、语义组构二、命题三、语义蕴含四、语义先设4.1蕴含动词触发的先设4.2存在先设4.3先设的消失4.4先设的投射4.5硬先设分析第四节 语义和句法的关系一、义元格式二、句法结构变换与义元调整三、句法和语义的互动四、致使语义和致使表达第六章 语用学第一节 言语行为第二节 会话含义第三节 间接言语行为第四节 礼貌原则一、范畴辐射二、文化的共性和个性第五节 话语的关联性一、认知语境二、共有的认知环境三、显义和隐义四、语境是变项五、逻辑推理第六节 词义的常规扩展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语言习得(acquisition)和语言学习(1earning)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前者指的是儿童通过有限的语言暴露而自动获取语言知识的过程,后者指的是人通过主动学习而得到的语言知识,且多半指的是从语法和词汇开始的外语学习。语言习得通常发生在发育之前,而语言学习通常发生在发育之后,此时大脑两半球的分工已经形成。无论出身背景如何,儿童习得的语言就是他所生活的那个环境中所用的语言,中国儿童在美国可以习得纯正的美式英语,英国儿童也可以在中国的自然语言环境内习得纯正的汉语。  假如把大脑两半球的分工以及人的发育时段定位在12岁左右,在此之后似乎不再存在语言习得的情况。比如把一个12岁以后的中国人放到德国的德语环境中,不进行具体的词汇语法学习,他不大会通过与德国人接触直接习得德语。  然而,12岁前的孩童的语言和方言的习得情况就相对比较复杂,原因是此前的孩童可能会与一种以上的语言或方言发生接触,比如在多语种家庭,或者中国小孩很早开始学习英语,此时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的分水岭可能不会泾渭分明。  语言习得涉及人的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语言学导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