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重新解释历史

出版时间:2011-7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吴思  页数:31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作者经过长期的研究与探索,试图构建一种不同以往的、新的分析与解释中国历史的框架。本书得以充分展示作者的这种努力。
  作者整理、编排多年来媒体访谈录近30篇,并按内容及内在的逻辑顺序将其分为五个板块:第一板块《概念与框架:创造理论好比盖房子》揭示作者构建整个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及基本概念,这些概念包括元规则、潜规则、血酬定律、官家主义及血酬史观等;第二部分《研究方法:读史好比看下棋》着重介绍与阐释作者长期研究历史的方法;第三部分《观念版图的融合》借对传统儒家价值观及老子的潜心研究,深入阐明自己的历史观与方法论;第四部分《从历史看现实》,通过对现实社会中发生的黑窑事件、黑社会、官职交易的“历史解读”,进一步发表自己的立场与观点;第五部分《个人经历与研究兴趣》则回顾自己的亲身经历及研究兴趣,交代作者长期从事理论研究的历史渊源。五个板块的内容浑然一体,环环相扣,构成一个整体,体现作者独特而丰富的精神世界及其魅力。

作者简介

吴思,1957年生于北京,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现任《炎黄春秋》杂志总编辑,出版著作有《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入选“30年30本书”)、《血酬定律——中国历史中的生存游戏》(入选“21世纪前10年影响中国图书榜”)等。

书籍目录

自序
一、概念与框架:创造理论好比盖房子
1、理论的地基要打到单细胞生物
2、元规则理论的根基
3、从潜规则到血酬定律再到元规则
4、官家主义这个词
5、官家主义和血酬史观
6、建构血酬史观
7、重建对中国历史的理解
8、基本概念出了问题
9、命名是认识世界的手段
10、历史与公正计算
二、研究方法:读史好比看下棋
1、局观历史
2、规则本身就是博弈的结果
3、拆解人间对局:潜规则的系列概念
4、历史对局的终极法则
5、我的写法就是解局之法
三、观念版图的融合
1、老子曲线
2、儒家与自由主义是可能调和的
3、《中庸》可以和自由主义接轨
4、谎言的成本和收益
5、我对几个基本概念及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四、从历史看现实
1、黑窑事件与地霸秩序
2、黑社会是怎样挣钱的
3、掠夺性策略的利益关系
4、官职交易的三种规则
5、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社会进化
五、个人经历与研究兴趣
1、我的心病与我的写作
2、研究苹果掉下来的道理
3、理论创造源于绝望
4、重建世界观的心路历程

章节摘录

版权页:理论的地基要打到单细胞生物访谈者:郑雄时间:2009年1月6日我们的信仰问题,其实是人类历史上的病灶引发的访谈者:吴老师,我先给你念一段话。北大的钱理群老师几年前有篇《矛盾和困惑中的写作》。这篇文章里,钱老师说:“我发现,对大至国家、民族、社会的现代化道路,具体到自己专业范围的文学的现代性,我都只能说‘不’——我拒绝、否定什么,例如我无法认同我们曾经有过的现代化模式,及其相应的文学模式,我也不愿全盘照搬西方的现代化模式及其相应的文学模式;但我却无法说出我到底‘要’什么,我追求、肯定什么。径直说,我没有属于自己的哲学观、历史观,也没有自己的文学观、文学史观。因此,我无法形成,至少是在短期内无法形成对于20世纪中国文学的属于我自己的、稳定的、具有解释力的总体把握与判断,我自己的价值理想就是一片混乱。我不过是在矛盾与困惑中,勉力写作而已。这并不只是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实在是因为90年代中国与世界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变化太大了,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太复杂了,而且我们对这一切太缺乏思想准备了,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是在为自己80年代的单纯付出代价。”钱老师的这段话您怎么看?吴思:总体上这种描述我赞成。他说的大概是一代人的感觉:过去非常清晰的世界观、人生观、历史观、文艺观,现在崩溃了。崩溃之后,新的价值体系没有建立起来,所以,思想深处一片混乱。我觉得,从1978年前后开始一直到现在,情况可能一直是这样的。不过,我跟钱老师有几点不一样。第一点是,他说,为自己80年代的单纯付出代价,我觉得说短了。源头不是在80年代,而是更早——我们一直都在付出代价。我们曾经走过一段弯路,先走错了路,走不下去了,改革开放就开始转向。回头一看,原来建立的那套主张、观念、理论体系全部崩溃,我们的世界观随之崩溃。看起来,似乎是中国人付出了差不多三十年的代价。其实如果再往远处说有更广更深的背景。世界范围内,从19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开始,全体知识分子开始“向左转”,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导的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蒸蒸日上”,资本主义世界感到一种强大的威胁,直到前苏联解体以后,从1990年代开始,重新接着自由主义往前走。人类绕了一个大圈。普京说,苏联走了一条大弯路。我们呢,也是在为人类的一段历史付出代价,为全人类的天真付出代价。第二点不同是,钱老师说无法形成自己的判断。我一直在试图形成自己的判断。钱老师说,对过去的那些东西,他知道在什么地方说“不”。其实,知道在什么地方说“不”,本身也是有建设性的。原来的不行,就想建立新的,感觉对就走下去,一旦走偏了,感觉不对了,就会探索新的方向。他其实还是肯定了一些东西——否定之中包含了肯定。他在不断地否定,否定完了一圈,中间留下的那个空挡可能就是需要肯定的东西。我们现在就可以说一说中间的那个空挡是什么。文学观我说不清楚,但历史观我觉得是可以说点什么的。也就是说,在旧的历史观崩溃的时候,新的历史观的地基打在哪儿,几根柱子,几根房梁,先盖起一两层,最后可能到七八层,我觉得基本上可以看出来。我觉得我能说到十之六七。访谈者:我知道,您现在正在做的工作,就是要搭起这个新的历史观的基本构架。那么,如果我们把钱老师的这个说法作为一种当今社会的精神现象,你觉得这个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我们知识准备上有问题,还是因为我们的生活经验不够?吴思:不是知识准备的问题。没有经验,根本就谈不上知识。如果连基本的经验都没有就更谈不上。人类从原初走到工业文明,发展出资本主义,然后出现经济危机,等等,这都是史无前例的事;按照前苏联或者说斯大林的模式搞社会主义建设,搞现代化,又是全人类都没有的经验。斯大林在前面走,毛泽东在后面跟。他觉得自己能走得更好一点。他有的地方的确要好一点,至少在搞人民公社的时候不像前苏联似的那么稀里哗啦。但是后面紧接着他就出了更大的问题——大跃进……这一系列的事请,都是在缺乏前人经验的情况下前进的,所以知识准备这个要求就没法说。你不能说是知识准备不足,因为知识是准备不出来的。没做过的嘛,没有那段历史经验到哪里去学那种知识?只能摸索着走。所以,我觉得不是知识准备不足的问题。我们还能看到,斯大林他们并不认为自己知识不足,他们觉得真理在握,掌握了历史规律,根本不容反对,显现出极端的自负。那么,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面对历史上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无论是谦虚还是自负,都应该允许试错和调整,如果不允许争论,让自负的掌权者一条道走到黑,这才是大问题,而且是中国和俄罗斯历史上的致命之病。于是,核心问题是:我们的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都是人类历史上的病灶引发的。

编辑推荐

《我想重新解释历史:吴思访谈录》作者吴思经过长期的研究与探索,试图构建一种不同以往的、新的分析与解释中国历史的框架。《我想重新解释历史:吴思访谈录》得以充分展示作者的这种努力。全书内容浑然一体,环环相扣,构成一个整体,体现作者独特而丰富的精神世界及其魅力。潜规则、血驯定律、官家主义、元规则……暴力最强者说了算,等这些看清楚了,你再看历史,就跟庖丁解牛似的,目无全牛,都是关节,一刀下去,哗啦就开。——吴思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我想重新解释历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62条)

 
 

  •   总有些文字让我们拍案,总有些语言总我们耳目一新,也总有些感情让我们泪流满面。历史告诉我们的不仅是他们生活的年代和方式,但告诉了我们人心。 黄仁宇把水烧到了80℃,吴思则把水烧到了100℃!潜规则、血酬定律、官家主义、元规则……暴力最强者说了算,等这些看清楚了,你再来看历史,就跟庖丁解牛似的,目无全牛,全是关节,一刀下去,哗啦就开。从《潜规则》到《我想重新解释历史》,看吴思如何沸腾历史!
    潜规则、血驯定律、官家主义、元规则……暴力最强者说了算,等这些看清楚了,你再看历史,就跟庖丁解牛似的,目无全牛,都是关节,一刀下去,哗啦就开。作者经过长期的研究与探索,试图构建一种不同以往的、新的分析与解释中国历史的框架。本书得以充分展示作者的这种努力。
      作者整理、编排多年来媒体访谈录近30篇,并按内容及内在的逻辑顺序将其分为五个板块:第一板块《概念与框架:创造理论好比盖房子》揭示作者构建整个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及基本概念,这些概念包括元规则、潜规则、血酬定律、官家主义及血酬史观等;第二部分《研究方法:读史好比看下棋》着重介绍与阐释作者长期研究历史的方法;第三部分《观念版图的融合》借对传统儒家价值观及老子的潜心研究,深入阐明自己的历史观与方法论;第四部分《从历史看现实》,通过对现实社会中发生的黑窑事件、黑社会、官职交易的“历史解读”,进一步发表自己的立场与观点;第五部分《个人经历与研究兴趣》则回顾自己的亲身经历及研究兴趣,交代作者长期从事理论研究的历史渊源。五个板块的内容浑然一体,环环相扣,构成一个整体,体现作者独特而丰富的精神世界及其魅力。
  •   吴思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学者,在读者中很有影响。她经过长期的研究与探索,试图构建一种不同以往的、新的分析与解释中国历史的框架。本书按内容及内在的逻辑顺序将其分为五个板块:第一板块《概念与框架:创造理论好比盖房子》揭示作者构建整个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及基本概念,这些概念包括元规则、潜规则、血酬定律、官家主义及血酬史观等;第二部分《研究方法:读史好比看下棋》着重介绍与阐释作者长期研究历史的方法;第三部分《观念版图的融合》借对传统儒家价值观及老子的潜心研究,深入阐明自己的历史观与方法论;第四部分《从历史看现实》,通过对现实社会中发生的黑窑事件、黑社会、官职交易的“历史解读”,进一步发表自己的立场与观点;第五部分《个人经历与研究兴趣》则回顾自己的亲身经历及研究兴趣,交代作者长期从事理论研究的历史渊源。五个板块的内容浑然一体,环环相扣,构成一个整体,体现作者独特而丰富的精神世界及其魅力。一本难得的好书,值得一读。
  •   阅读《余英时访谈录》时,我曾有过这样的感觉:“要概略了解一位学者主要的学术观点及治学心得,阅读相关的访谈大概是一个捷径。因为访谈者必然大处作眼,直击要害,受访者亦必然尽力概括凝练,要言不烦。”再读吴思访谈录结集《我想重新解释历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版),更加深了这样的印象。 吴思1957年生于北京,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曾任《农民日报》、《桥》等报章杂志的记者及编辑,现任《炎黄春秋》杂志社副社长。著有《陈永贵:毛泽东的农民》、《潜规则》、《血酬定律》等书。《潜规则》与《血酬定律》自出版以来一直高居各大书城销售排行榜之列。而“潜规则”、“血酬定律”及“官家主义”等概念均属其个人新创,尤其“潜规则”已成近年来大陆最流行的词汇之一。可知他是一位特立独行的思想者、研究者,有着宏观、深邃的视野和眼光,更有着超出侪辈的理论创新能力,是可以进入思想史、学术史的学者。 这本访谈录,搜集了他从2003年到2010年间接受媒体访谈的29篇文字。按内容相关分为五个专题:“观念与框架:创造理论好比盖房子”、“研究方法:读史好比看下棋”、“观念版图的融合”、“从历史看现实”、“个人经历与研究兴趣”。这些文字发表之初,即曾引起关注甚至争议,在中国当今思想界引发了或大或小的波澜。此次结集出版,经过了重新修订组合,对重复的内容,尽可能删繁就简,以便读者阅读。 吴思为什么会连续提出若干新的概念,他提出这些概念基于怎样的思考和研究过程,这些概念对重新认识中国历史、并借以观察中国现实有怎样的作用,他的思想发展历程又是怎样的?这一系列问题,均可以从这本访谈录中找到答案。 通过阅读可以知道,吴思的思考,是从当初担任农村基层干部时学大寨失败开始的。通过思考,认识到公有制度无法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大寨那样的典型只能是个例,而无法大量复制(这方面的经历及认识转变,笔者亦有类似过程)。由此进入历史领域,并最终完成了思想的蜕变。因为他是用其完全个性化的方式阅读和思考,而不是学究式的治学(笔者对此类治学者绝无贬义),因而能见人之所未见,对历史上长期、大量存在的事实及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无法用现有概念表达的,就试图创造新的概念来表述。 吴思认为自己工作的意义是“重新理解中国历史,重建对中国历史的解释。”(页80)这实在是一个宏大而艰巨的任务。他现在已经为此做了很多工作,用他自己的话说,计划盖六层楼,已经完成了四层。我们衷心祝愿他能完成这一使命。因为当今中国确有创建的思想者的确是凤毛麟角。 2013年5月10日读毕
  •   我从书中认识到的主要观点:1、潜规则:合法伤害权 2、元规则:暴力最强者说了算 3、血酬定律:生命有价,全是计算 4:官家主义:历史自秦汉分段,秦汉后为官家主义,改革开放以后为资本社会主义5:自由与经济繁荣成正比,但也要计算个度

    我有意见的两点:1、中国现在的社会中农民依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所以小农官家社会的叫法没有必要改变,资本,并不是主要的 2、既然元规则是暴力最强者说了算,那么计算这个东西就显得不那么重要,血酬定律就站不稳脚跟,这说明吴思的历史研究到最后陷入了形而上学,简单粗暴 3、不系统不全面的历史知识让吴思在许多地方把问题人为简化,老是搞什么一言以蔽之的游戏总是难以服人 4、理论和概念是很有助于人们认识事物的,但是文字语言等艺术总是无可避免地陷入因式废义,用概念去套历史的陷阱,特别是当你创造出一个好的概念时,难免护犊心切,想让它能括住的历史圈尽量的广,可是到最后,括死了

    读这本书时我的进步:1、突破完美读书法,开始用哪里有用看里,该快看就快看,该慢看就慢看,希望这种方法早日运用成熟 2、对历史的认识更加透彻了,有了一个基本的历史研究观点:研究后人说的历史二历史三而心中不留痕迹,马上要去看第一手的史料,待到那时,我要创造自己的历史观 3、必须要做几年真正的农民,我才会真正了解中国的历史,在那之前,吴思与我辈都在回避,都是逃兵。

  •   吴思的书不用说了,是干货,绝对有真材实料、真情实感的。从《潜规则》到《血酬定律》,无不如此!

    本书前面几个部分,是对吴思采访的笔录,读后可以增强对《潜》和《血》的理解,同时也能消除一些误解。

    后面部分是吴思正在研究的部分文章的汇编,就是往中国思想观念史方面靠了。

    我记得费孝通先生讲过一段很经典的话,大体的意思是这样的:

    他说在中国传统的小农社会里,是个熟人社会,因此,道德约束是有效的,比如你要是在村里做什么坏事,你就会受到谴责,甚至在村里呆不下去;而到了工商业社会,道德就靠不住了,因为大城市里,是个生人社会,你完全可以骗完张三唬老李,这个时候就非得要靠法制才行。

    易中天教授从另外的角度讲过同样的道理:就是中国传统的,尤其是儒家的那套道德,放在私人领域没有问题,放在公共领域,常常是错的。

    实际上,五四运动就是打破了中国社会的道德理想主义,建立的是唯科学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什么东西,一沾上科学,就是神圣的,绝对正确的,受了点教育的人,潜意识里可能想到的就是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而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新启蒙”思想运动,可以说,是打破了唯科学主义的迷信。但由于心照不宣恶原因,这场运动失败了。本来这场运动是想建立人文主义、人道主义、民主主义的价值体系。但令当年的思想先锋做梦都没想到的可能是,中国旧的价值体系破碎之后,继之而起的却是以新儒家和新“左”为代表的新权威主义,尽管思想界有所谓的新左派与自由主义的大论战之说,但实际上,中国的自由主义的影响在民间,影响微乎其微。年轻一代是拜金主义、消费主义、功利主义的信守者。

    价值体系的破碎,并不仅仅是人们个人精神苦闷、空虚的问题,真正的问题是,缺乏价值体系统领的国家,社会迟早要分裂。而中国作为一个类似于德、日的文化民族主义的国家(区别于英、美宪政国家,即对国家的认同建立在契约之上,而不是建立在文化认同之上),这个问题的严重程度尤为剧烈。

    因此,对于国家层面来说,今天最可怕的事,其实是社会分裂。

    德国哲学家康德毕生精力就是花在这个问题上,他想为人类的道德找到安放的位置;日本其实对传统文化的保留比中国好得多,包括韩国、中国台湾都是如此。

    我们缺的是什么?缺的是公共空间的建立和其秩序的建立,这个东西,在中国的传统里没有!如果说有的话,就是吴思先生讲的“潜规则”和“血酬定律”。可以说,中国社会一直就不大的公共空间里,统治的法则就是“潜规则”和“血酬定律”。

    我们往往对亲人是一套,对朋友是一套,对所谓外人是一套;我们也往往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对上面一套,对下面一套。

    就目前世界范围内来说,公共空间的社会秩序,除了宪政法制、自由民主,还没有谁有更好的法子。

    包括所谓台湾民主乱象,所谓东南亚民主乱象,其实都不是民主本身的问题,而是公共空间的秩序依然建立在他们那些地区原先的“潜规则”之上罢了。

  •   吴思先生是天才式的人物,他创造的许多新概念如元规则、潜规则、血酬定律、官家主义及血酬史观等深深地影响了我。本书所述观点,颠覆了我原来的许多观念,读后令人深思。
  •   一、民力伸展与历史主动性
      去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面世,雾散云开。人们看到了新鲜的语言,解放的思想,开放的政策,可观的2020年愿景,还可以看到历史的主动精神。
      顺着历史的脉络看去,中国民间的经济力量和社会活力,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初步得到解放,一路勤勉戒惧,自强不息,如今龙跃在渊,正在做腾飞的准备。在这个过程中,虽有曲折反复,中共中央大体顺应了历史潮流,一再发挥出历史的主动性。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确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目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建设法治中国。
      这些新说法意味着什么?所谓市场,就是社会主体之间的契约关系:遵守规则,平等竞争,互利共赢。所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是平等契约关系在政治领域的延伸:这里不再有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只有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和需求方。治理现代化的提法表明,上层建筑正在有意识地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按照平等契约的原则改造自身。这种目标的确立,再次显示了历史的主动性。
      二、公民的作用
      《决定》得到了广泛赞誉,但也有不少人怀疑能否真正落实,改革能否成功。
      《决定》在开头和结尾处,两次强调了人民是改革的主体,要求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首创精神。这就是说,改革成功与否,取决于官民双方的努力。多一分耕耘,多一分收获,公民的努力程度,与改革成就的大小成正比。中共中央也作出承诺,建立社会参与机制,鼓励大胆探索,宽容改革失误。
      现代治理和传统统治的最大区别,就是社会和公民的参与,即所谓公共治理。《决定》把现代治理作为改革的总目标,治理体系自然要向社会和公民开放,这是一个过程,也是一套现代化程度的衡量指标。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公民做什么?可能建立何种机制?遇到阻力如何应对?
      三、公民做什么
      从公民角度细读《决定》,六十条内容,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都有即将打开的空间,以及相应的权利义务。
      在经济领域,民间资本已经跃跃欲试,盯住空间,计算利益,评估风险。《决定》承诺: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有人统计过,《决定》中出现了21个“允许”,而且都在经济领域。
      回想改革开放之初,1980年,中共中央发布了以“可以、也可以”著称的75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表示“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比起“允许”来,“可以”的口气颇为勉强,但口子一开,大包干如洪水开闸,一泻千里,数年之间,中国农村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是改革开放历史上官民互动大获成功的典范。
      历史经验表明,中国民间,只要给自由,给空间,就会有竞争,有发展,有繁荣。真所谓给点阳光就灿烂。问题在于,既有壁垒的背后存在既得利益,还有保护这种利益的思想观念。如何破除阻力,以更加公正的规则调整权利和利益,这就进入了上层建筑领域。
      那么,在上层建筑领域,在走向现代化的治理体系中,公民可以做什么?
      第一,在权力监督层面积极可为。
      《决定》承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决定》要求:推进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并且提出推行新提任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制度试点。
      领导干部公布财产,民间呼吁已久,如今准备在新提任的干部范围内进行试点了,而且公开事项大于财产领域。面对这些进步,面对公开的信息,如果公民不关心,不了解,不行使监督的权利,民主和舆论监督机制就是空的。
      但愿公民踊跃参与监督权力。个人参与,有组织地参与,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知识出知识。
      权力尚未公开信息,公民应该继续促进公开。权力公开了信息,公民不仅应该关心,还应该有人核实,有人评论,发现问题有人举报。对于政府及各个部门的权力行使状况,最好还要有精确量化的评分,长期跟踪打分。《决定》承诺改变考核评价体系,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科技创新、安全生产、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等指标的权重,这些分门别类的考核评价有相当强的专业性,由谁来做?大学可做,媒体可做,社会组织也可做。如果政府向社会购买评价服务,自然很好。政府自我评价,公民社会也应该跟踪核实。如果公民关心的范围超出上述门类,不妨主动建立指标,主动搜集信息,主动考核评价。
      这种类型的公民组织已经存在,可惜数量不多,影响不大。媒体作为公民社会最重要的组织之一,可以与相关公民或公民组织合作,既关注那些公开的信息,也关注公民的参与行为,共同探索建立舆论监督机制。
      第二,在人大和政协领域积极可为。
      《决定》承诺完善人大工作机制,通过座谈、听证、评估、公布法律草案等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通过询问、质询、特定问题调查、备案审查等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人大将通过建立健全代表联络机构、网络平台等形式,密切人民代表同人民群众联系。
      既然人大准备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作为公民,就应该发表自己的意见。既然人大代表准备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作为公民,就应该主动表达各种关切,并且与官方共同探索建立表达关切的制度化渠道。
      在当代改革史上,民众通常是问题的提出者、改革的首倡者。不过,这些改革呼声能否发挥作用,只能听天由命。现在,公民的提议和意见,有望通过网络平台,通过人大代表联络民众的机构,进入制度化渠道了。这些渠道何时建立,是否畅通,人大代表了解社会关切之后是否积极回应,公民及其组织应该紧紧盯住。
      一般公民最关切什么问题?钱。控制财政税收和支出,审核预算,这是民主的核心功能。《决定》承诺,人大准备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审核重点是预算的支出和政策。这是一个重大的承诺,也是相当复杂艰巨的工作。我们不能指望一步到位,但公民和他们的代表应该特别关注相关动作和信息,仔细研究预算,和有关专家和公民组织一起研究讨论。中国现在就有这样的公民和组织,希望这样的公民和组织多起来,并且得到媒体更多的关注。关注公民最重要的关切,紧紧把住预算关口的人民代表,才是真正称职的代表。
    黄顺兴在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公开发表反对意见
      试想一下,在未来七年里,将近三千名全国人大代表,如果每年有十分之一哪怕百分之一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一次,向有关部门质询,问支出,问政策,问民众关切的重大问题,那将是什么样的场景?代表步步追问,高官小心回答解释的场面,以前只在有关海外的电视节目中出现过。这类场景,即使以温和得多的形式在中国出现,人大的最高权力,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就能看出一点样子了。我国现有五级人大代表总数超过300万,来自民间的代表即使只有100万,真正称职者哪怕只有百分之一,民主监督的场面也相当壮观。
      如果人大代表积极有为,公民或公民组织可以发挥配合作用,提供建议,提供材料,甚至发动或购买民意调查,精确有序地表达民意。如果人大代表不作为,公民可以监督代表,评议代表,给他们打分,公布他们的得分。韩国和台湾已有这样的公民组织。
      有了公民的积极参与,可以预期,建立联系选民渠道并尽力为选民服务的代表,将会得到高分。如果他们继续当选的概率较高,逐渐形成优胜劣汰的格局,对人大的发展方向必有重大影响。
  •   这是一本访谈录,介绍了吴思的思想理论框架,更为理论、体系地阐述了他的血酬定律和潜规则,包括暴力最强者说了算。因此,要了解吴思,这本书就为你打开了一扇窗。
  •   很早就读过吴思写的潜规则和血酬定律,可以看出作者深厚的理论功底和独特的精神世界,让我们从另外的视角去反思一些问题……
  •   潜规则、血酬定律,吴思的历史是厚重的历史。虽然是潜规则,也比没有规则好;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潜规则终将转化为显规则。
  •   书不错,封面设计很有意境,印刷质量也不错。吴思的书很耐看,看完《潜规则》和《血酬定律》后,茅塞顿开。看历史的眼光和层次都有很在提高。
  •   喜欢吴思对于历史的一种深邃反思这种反思从他的言语中透露出来访谈的形式虽然有其局限性但也不失为一种表达的方式其中对于像官家主义、潜规则、元规则的解释个人觉得很好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我们应该从历史中更多去反思~~总之有思考有深度有内涵
  •   读完此书,从书中可以了解,吴思主要思想《潜规则》、《血酬定律》的形成与发展脉络,看吴思思想体系的形成,也是一件乐趣。实际上,在中国当前这套教育体制下,不脑残的人几乎是不存在的,但如何从脑残中走出来,需要自悟和多读书。当然还需要休闲——人如果没有空闲,就没有思考,我就是在三年的休息中从脑残教育中走出来的。
  •   吴思总结归纳出潜规则和血酬定律,一语道破了当权者获得政权后的心态,老子当年可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拼出来的江山,凭什么要我变革,凭什么要我改变!
  •   看过《血酬定律》和《潜规则》再来看这本书,对吴思的思想理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   个人是比较喜欢吴思的书,无论是血酬定律还是潜规则。他的书的观点可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我不太喜欢那种阐述数据的方式。当时看到是新书,买来还没看,但是还是对它有所期望
  •   吴思无疑是对中国文化观察最为深刻的人士之一,其所揭露出的种种正是我们千年来所奉行的,但无人将其摆上台面。说的和做的相互分离并行不悖正是我们一贯的传统,如何解读“说”、”做”,自然需要非凡的功力。对于一个初涉社会的人来讲,吴思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血淋淋的世界,弱肉强食、暴力最强、潜规则等,皆是触目惊心。当然,这也让我们对现实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不用自己再亲身体验品尝血的教训,也不再幼稚可笑,反而可借鉴与此。因为,这些规则通行几千年,自是有其合理之处,如果无法抗击,那就只有融入进去。所以,最为可悲的就在于此,明明知道这些规则是“潜”的,是应该抛弃的,但我们却人人都如此,还美其名曰历来如此。难道历来如此的就对么?究竟该如何解决这些潜规则,吴思先生给出了答案。
  •   看了吴思的潜规则和血酬定律,太精彩了,终于又看到新作品了
  •   我想重新解释历史:吴思访谈录 ,版本很好,内容简洁明了,物有所值。。。。
  •   有奇想妙论,最佳处为 吴思概述自身 思想之转变,
    购 此书 可明 潜规则、血酬 两书之要以
    且据 轶事,可供遣玩
  •   我想重新解释历史:吴思访谈录 我想重新解释历史:吴思访谈录
  •   我想重新解释历史:吴思访谈录
  •   看了很久还没有看完,整体来说,就像作者自己说的,还有点摸不清主线。不过作者从几个最基本的“规则”和“定律”出发,试图构建一个新的历史观的格局的想法。很让人鼓舞。
    每读一段都要思索一下,我们大家所被教授的历史观,人生观,真的很让人绝望啊。。
  •   在去云南的路上读这本书,一边感受着中国历史的风云,官家主义这个新名词带来的思索,一边欣赏云南的自然美景,森林温泉,仿佛之间明白了历史即现实的道理,释去了心中多年的疑问,中国现状并非独有,而是历史不断重现。读史可以解焦虑,可以静己心,以后要多读书,读好书。
    吴思是我尊敬的学者,是真正的中国知识分子,他的冷静、智慧,追求理想的信念,淡漠物质生活的活法,当今已不多见。
    以史为鉴,愿更多的人读史书。
  •   吴思先生的思想很有深度,其创造的很多新概念很有本土气息。只有用具有本土特色的概念去研究本国历史,才能让历史学回归本土,才能解决本国的历史问题。
  •   吴思的访谈录。很多访谈内容,尤其是关于“官家主义”的内容,很有思想启发性。当然,也有一些文章,一厢情愿的意味很重的,例如关于中国人文精神重建的议论。总之,值得一读。
  •   吴思先生冷峻犀利的思想和他的政治历史观的确能够从“利害计算”的角度深刻的解读中国过去和现代发生的政治历史社会人事,本书有的访谈十分精彩,能够挖掘出吴思先生对于社会问题深刻的见解,值得喜爱历史并关注政治的人士精读!
  •   这本书的一些内容、观点在血酬、潜规则书中已有体现。
  •   曾经看过吴思的血酬定律,现在重温他的作品,很有体会
  •   看腐败问题看得让人大快人心!历史如此,现今不也是如此吗?吴思说得很好,不愧是“潜规则”之父!强烈推荐~~
  •   如你和我一樣, 都喜歡"潛規則"、"血酬定律".
    這本書你不會錯過.

    作者說了其中一個重點, 就是弱者要不給強者欺壓, 給弱者反抗能力是最有效的方法. 其它人幫不了大忙.
  •   吴思访谈录,从全新的角度理解历史,值得多次拜读
  •   这是继潜规则和血稠之后第三本吴思的书,希望能够让人满意
  •   是探访我没看过吴思以前书,所以看这本不是很好,最好先看看他的 血酬 和他其他的书
  •   以前读过吴思的几本书潜规则,血仇定律,收获好大。感到一下子成熟了许多。对人生,社会的深思。
  •   吴思老师通过一个个精辟的概念,展示了历史的本来面目。而这些都是我们在教科书里不会学到的。
  •   吴思是我尊敬的学者,他的观点帮助我了解历史,构建今天的生活有很大帮助
  •   谁都有迷茫的时候,但是吴思使用趋利避害来解构历史,收益与付出的比值决定了人的行动方向。而价格不能长期背离价值。
  •   这书是访谈类的文章,好处是直截了当的讲出了吴思的观念,不好的地方就是,访谈总会有内容重复的地方。对了解吴思的观念很有用,对我来讲,了解作者的思路、想法,比读作者的作品更重要。所以我觉得这本书还是值得一读的。
  •   吴思先生的书都看过,当然是新版本的,据说老版本的好,但是没有看过。把历史扒皮抽筋的总结出得东西,虽然看起来让人沮丧和沉重,但是一个有几千年历史的民族不可能都是好的文化和传统,有点脏东西也无妨,关键是要看清。正所谓“不干不净吃了没病”。于民族肌体无大碍,那就这样吧。
  •   精辟入里,值得一读。吴思的讲法让人看了畅快淋漓!顺便推荐一下《潜规则2(修订版)》,那个也很不错~~
  •   吴思老师是一位难得的,负责任的学者。他真正做到了以古鉴今,将历史的得失与当下社会现象对比论证,希理民族和国家借古辨今,少走弯路,实现民主强国向夙愿。文如其人,国之栋梁。
  •   吴思每本书都令人敬佩,这本访谈录也一样。有创造性才能成大师。吴思不仅有大慈悲心,还有创造力,在当下实属难能可贵。他给自己的定位也很特别。推荐此书。
  •   吴思的访谈录。确实不错!能用史学方法看透世间百态。
  •   吴思先生的这本书我是在每天下班的地铁中读的,里面很多阐述是真挚的,是洞穿的,最主要是勇敢的。 吴先生的论点也引发了我的很多相关的思考,比如究竟是什么造成了暴力,我们总是探讨暴力最强者,但是否是因为某个社会生产力局部的过剩,导致了腐败和暴力侵占的动因呢?我是学经济的,我的个人理解,第三产业在某些层面上也是导致暴力侵占的一个成因。服务业与人类惰性养成之间的关系需要捋清,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暴力侵占的问题。试问一个生产力总是与第一、第二产业的需要配比和谐的社会,又怎么会产生如此的暴力侵占问题呢? 因此,我认为从根本上是要及时着陆,让生产力水平向着负方向,也就配合一二产业以及人民基本生活需要的标准去运动。当钱已经变成了商品的时候,刹车是很难的。这就需要调整,让以钱和服务去生产钱的方式在整个的经济结构中以一个合适的量去存在。不给暴力侵占提供过多的动因和弹药。经济产生的问题,需要经济自己来解决,解铃还须系铃人。这是我的个人感觉。 不过吴先生所提出的民主监督力提升的办法一样是很真切的,拜读!
  •   吴思老师的访谈录,能更好更全面地理解他的思想
  •   通过拜读此访谈录,确实对社会发展有了新看法,血酬定律,很有深度。
  •   以前真不怎么考虑吴思的说,也是机缘巧合之下看了,然后买了书,发现从新的角度解读历史,有耳目一些的感觉……
  •   吴思,真的要写的话,非得长文以述之,这里我不展开了。最早见到他的《潜规则》时,那书还没热卖了,过后未久即遭禁矣。本书,即便爱屋及乌也罢,亦值。
  •   历史本来就是赤裸裸来,赤裸裸去的,怎么样发现其行走的规律,需要沉得住气得,下得了劲的学者们抽丝剥茧的进行分析,我喜欢吴思的作品
  •   血酬定律 就是暴力政治 但是您很委婉啊 呵呵
  •   吴思是狠人,他整出来的故事老让人大吃一惊,却不得不认同。因为一是他潜心寻找事实,二是有一套经济学的逻辑思考;三是一种老辣的文字槃若。
  •   读过潜规则,在读访谈录,更了解了潜规则。
  •   吴思历史大家@!@!@!
  •   再次聆听吴思老师对历史的看法,一定很有收获!
  •   吴思写历史的书,都值得好好看。
  •   自从清朝开始,当政者就很喜欢修改历史,而且是很卑鄙很龌龊的修改历史。吴思真的很不错。书也很好。
  •   继血酬理论后的有一本好书!
  •   选作教材,不错的东东,一册在手,了解中国历史的潜规则
  •   吴思的书,看看怎么思,也代表一个时代的历史观吧
  •   吴思老师的书,还有撒多介绍的么,这可是他正儿八经的新作品,把这几年他的一些杂文整理了出来,看清楚了就下手,读了不吃亏。
  •   历史不只有潜规则,还有其他
  •   可以作为对吴思思想的一种解读。
  •   吴思用的词语有一穿透时空的解释力,启发人更深层的思考。
  •   看完吴思,你会对当下的中国万状,
    有另一种解读和认识。
  •   看完之后,历史确实需要重新在大脑中构建了
  •   读读吴先生有关“官家主义”的概念,会大有裨益的。这和我一向认为中国人的信仰是权力崇拜(或拜权力教)有相通之处,因此我读到吴先生的官家主义,感受也就很深。
  •   吴思先生可以说是我们这个时代思想和知识的一位提供者。真正的大家是不需要靠洋洋大作著作等身来装饰的,读了吴思的著作,才会真正了解什么是创新思想和创新知识。
  •   吴思的书值得细看,会为你提供核心的分析事物的方法
  •   不能说这个世界谁能真正客观的去评断一件事,但至少,吴思的这本提供了一个较为客观的衡量标准。我不能说这个男人的语言是冷冰冰的,也许外界看来确实如此,但对我而言,至少这个人是真实的,比起很多假道学,真没品的人而言,我甚至觉的他是可亲的。
  •   更深入的理解一个作者的思路和内在脉络。
  •   各个角度看历史。也许会重塑一个历史观。留待细细品读。
  •   吴思的独特视角,值得一看。
  •   读了吴思的几本书,收获颇大。感到一下子成熟了许多。
  •   吴思先生是当今少有的真正的史家,他的治学方法跟其他学者不同,少了些学院气,但更加耐读耐看。
  •   读这本就如同与一个思想深刻的人畅谈历史,畅谈历史的多面,看看教科书中没有记载的历史,看看我们正常认识背后的历史.
    历史究竟是什么样的,大概我们每个人心中的都不是一样的
    千人心中就有一千零一种历史.
    可以说,真正的历史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   吴思的书有新意,出一本买一本,连他主编的<炎黄春秋>杂志一期不少地阅读收藏,真乃精神大餐.
  •   吴思的思想沉淀之余,有文采有机锋
  •   吴思的书,基本都是有思想的,值得品读
  •   读吴思的书有点醍醐灌顶的感觉。。。。
  •   吴思的书还是可读的
  •   透彻的分析,丝丝入扣的解读。原来历史也可以这样读。写出了历史的真相。让我们以史为鉴。
  •   吴思的书都要看,看过了会对这个社会会有更深的了解
  •   读此书,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想知道“潜规则”是怎么来的吗?快读读吧
  •   看清历史与现实,走向正确之路
  •   翻阅历史,沉重有加。刚日读经,柔日读史。
  •   写得不错,是对历史的另一种解读
  •   这类书都还可以,吴思的书可以好好看看。
  •   吴思的杂文集,非常喜欢他的文笔,犀利又发人深思!
  •   吴思一如既往的深刻独到。
  •   支持吴思,支持炎黄春秋!支持公知!
  •   非常非常好。吴思先生的书
  •   吴思的书每本必买。。。
  •   比较喜欢吴思的文章。
  •   吴思的书收了几本看
  •   我值得拥有的书,著名的出版社和吴思的深邃。
  •   这是一本不错的书,可以更全面的了解吴思先生。
  •   吴思的书都是精品
  •   吴思先生,我觉得应该是哲学家,窥见了中国人的秘密。大智慧。影响时代的学者。
  •   吴思的书还是很值得看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