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转型

出版时间:2012-7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牛光夏  页数:273  字数:243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牛光夏编著的《融合、转型——电视新闻传播新论》一书立足于当前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从电视传播的现状入手,着重探讨电视新闻传播在数字化时代的应变之道,即电视新闻传播如何转型以适应数字化生存。
《融合、转型——电视新闻传播新论》指出未来的电视必然是基于有线或无线移动互联为基础的网络化电视,由于受众主体地位的提升,传统新闻定义受到挑战,呈现出泛化与实用主义,新闻价值观念将要被重构。未来的电视新闻传播会以自由、开放、互动、个性化为基本特征,呈现出更加人性化的发展趋势。由此必然带来电视新闻传播理念由宣讲意识向对话意识转向、由传者控制的单向线性传播变为开放互动的非线性传播、由同质化的广播转向个性化的自由选择、由固定时长的有限播出转为深度、广度兼备的多维链接。还从语言形态的整合、传播渠道的整合,以及信源的整合三个方面探讨了融合语境下电视新闻传播的整合策略。在此基础上本书进一步探讨处于转型期中国的电视新闻传播话语表达的转型,提出在电视新闻传播实践的话语表达层面要淡化宣教色彩、彰显专业精神,实现由宣传型向新闻型转变,发出自己的声音,确立本土化定位与全球化视野相统一的传播要义。

作者简介

牛光夏,祖籍山东,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电视新闻方向博士,美国南加州大学访问学者,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会员。现为山东艺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新闻传播及纪录片方向的研究。

书籍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数字时代电视新闻的生存环境与状态
第一节 数字化生存:媒介变局的根本动因
一、新技术带来新媒体的崛起
二、传统媒体的数字化征程
三、竞争与融合:数字时代媒介生态环境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弱化与求变:电视新闻的生存现状
一、电视媒体与电视新闻的生存现状
二、新媒体的现实问题
三、电视与新媒体的必然融合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理解网络化电视
第一节 电视的网络化发展
一、不再是电视
二、仍然是电视
三、 无所不在的电视
四、 在路上的中国数字电视和三网融合
第二节 网络化电视再造声觉空间
一、何谓声觉空间
二、网络化电视对声觉空间的再创造
三、网络化电视的去中介化及其两面性
四、赛博空间的虚拟社区
第三节 电视与互联网络的杂交能量
一、媒介杂交催生新的节 目形态
二、非集中化与新视频时代
三、赛博空间中的“全景化信息”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数字时代电视新闻传播理念的转型
第一节 以人为本——电视新闻传播的人性化进程
一、媒介演进的人性化趋势
二、电视新闻传播的人性化进程
第二节 泛化传播—— 新闻价值体系的重构
一、挑战传统新闻定义
二、网络化电视新闻的泛化与实用性转向
三、新闻价值观的二元复合
第三节 电视新闻传播理念向受众导向转型
一、由宣讲意识向对话意识转向
二、由传者控制的单向线性传播变为开放互动的非线性传播
三、由同质化的广播转向个性化的自由选择
四、由固定时长的有限播出转为深度、广度兼备的多维链接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媒介融合语境下电视新闻传播的整合策略
第一节 语言形态的整合
一、充分发挥口头语言的生命力
二、书面语言形态地位依然巩固
三、现代技术丰富了视觉语言形态
第二节 传播渠道的整合
一、传统媒体间的联动
二、取道新媒体
第三节 信源的整合
一、内部信息资源的整合
二、整合其他媒体的信源
三、对民众原创视频的整合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媒介融合语境下电视新闻传播的话语表达
第一节 由宣传型到新闻型的转变
一、由《新闻联播》变脸看新闻与宣传
二、转变语态、时政新闻民生化
三、凸显现场,致力于新闻服务
第二节 紧跟时代发出自己的声音
一、当前电视新闻媒体的时代背景
二、改进舆论监督,强化新闻评论
三、全球化视野与本土化定位
本章小结
结束语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11月16日,一位名为“攀枝花xydz”的网友就发现周正龙所拍老虎与自家墙上一张《老虎卧瀑图》年画中的老虎姿态、斑纹都极为相似,他通过山东网友“小鱼啵啵啵”上传了老虎年画,以较为确凿的证据质疑周正龙所拍华南虎为纸老虎,使这场争论走向白热化。 一位网名叫“19楼”的网友则亲自到年画老虎的出版商——浙江义乌威斯特彩印包装厂厂长骆光临处采访拍摄,这段视频被央视《社会纪录》用于其12月7日播出的节目——《风景画中的老虎》中。因公益诉讼而知名的青年法律学者郝劲松也卷入其中,他选择以司法途径追查“真相”,在博客中记录了自己的起诉过程。而国内各大网站都专门制作了关于华南虎事件的专题,如腾讯网的《华南虎新闻手册(2007)》、新华网的《“虎照事件”全程追踪》、人民网的《华南虎事件始末追踪》、新浪的《华南虎照片疑云》、搜狐的《真假华南虎》、华商网的《华南虎口水战》,全程关注这一大众热议的事件。 网络的质疑之声有增无减,网民自发的证伪活动刺激了更多的网民加入进来,促进了事态的进一步扩大。网上的种种争论和信息,成为报纸、电视、电台的信息来源和进一步采访加工的素材,有意无意之间已经直接或间接加入了传统媒体的传播链条之中。而传统媒体在虚拟网络对真相不懈探求的影响下,也抓住了这一吸引眼球的公众事件,跟踪报道事件进展,追问事件真相。来自网络上民间舆论的呼声也引起了《人民日报》和央视《新闻调查》、《新闻三十分》、《360°》等权威媒体、品牌栏目的关注,在观望之后它们终于也参与到对此事的报道中来,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如《人民日报》发表《人民时评:“华南虎事件”让谁蒙羞》,CCTV《新闻调查》则推出了很有力度的深度报道《虎照疑云》,香港的凤凰卫视和台湾的年代电视台也从各自视角报道了这一事件。 2008年6月29日,华南虎照作假事件尘埃落定,此案涉及的十三名人员分别受到不同程度的处分。 在这一历时半年多、举国上下广泛关注的事件中,电视等传统媒体与网络处于一种相互启发、彼此利用的融合、互动状态。网友们迅速提出的疑点和举证,被传统媒体的记者在参考、采访、调查中不断发现疑点,发表新闻或评论,在采访中抛给事件当事人,再把当事人的回答见诸媒体为公众知晓。而网络即就此进行新一轮的讨论,并再次汇聚民间的证据与声音。如此循环,逐步推动来自各方的信息在各个媒体平台中集纳,并使事件走向真相大白的结局。

编辑推荐

《融合、转型:电视新闻传播新论》主要以麦克卢汉和保罗·莱文森的媒介理论为基础,结合当下大量网络传播个案和电视新闻传播的实例进行论证,对媒介融合语境下电视新闻传播的转型进行了分析和预测,指出网络化是数字时代电视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的电视必然是基于有线或无线移动互联为基础的网络化电视,未来的电视新闻传播会以自由、开放、互动、个性化为基本特征,呈现出更加人性化的发展趋势。 《融合、转型:电视新闻传播新论》对数字时代电视新闻的生存环境与状态进行了全面分析,以探求引发媒介变局的根本动因作为基点,指出数字化生存是造成媒介巨变的技术力量,弱化与求变是电视新闻的生存现状,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是必然结果与发展趋势。同时对未来基于有线或无线移动互联网的网络化电视做了前瞻性展望,阐释了网络化电视对声觉空间的再创造,描绘了电视与互联网络的杂交将要给电视带来的一系列新变化。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融合、转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内容较充实,对当下的传媒生态有到位的理解,有创新
  •   观点较新,有指导作用。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