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名家词赏析(上下)

出版时间:2006-9  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  作者:叶嘉莹  页数:40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这一系列的唐宋名家词赏析,原是作者近年来在各地讲课时的一些录音,后来由听讲者根据录音带整理出来的文稿。因为讲课的场所不同,时间不同,对象不同,所以每篇文稿的长短详略也有所不同,不过却大体上是可以成为一个系列的。温庭筠至欧阳修几家,是1982年作者在成都四川大学的讲课录音;柳永一篇是1981年在天津南开大学的讲课录音;苏轼、秦观、周邦彦三家,是1984年在加拿大讲课的录音与1986年我在南开大学讲课的录音的合并整理。

书籍目录

上册叙论温庭筠第一讲第二讲第三讲韦庄第一讲第二讲冯延巳第一讲第二讲李煜第一讲第二讲第三讲晏殊第一讲第二讲欧阳修第一讲第二讲秦观第一讲第二讲第三讲第四讲下册柳永苏轼第一讲第二讲第三讲第四讲第五讲第六讲第七讲第八讲第九讲第十讲周邦彦第一讲第二讲第三讲第四讲第五讲第六讲第七讲第八讲后记

章节摘录

  上册  温庭筠  第一讲  现在我们要回过头来讲,为什么本来在歌筵酒席间并无严肃深刻之思想情意的歌词后来会引起人们比兴寄托的联想呢?温、韦、冯、李这四位词人的作品就正代表着词这个文学形式第一阶段的演变,也就是从歌筵酒席间空泛柔靡的歌词是怎样转变为可以传达隐约深微的情意,可以引起人比兴寄托之联想的作品的。  第一位重要的作者是温飞卿,先看他的两首《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水精帘里玻璃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对于温词的评价,有两个极端的现象。像常州词派就非常推尊温词,比之于屈子的《离骚》,也有的人则非常贬低温词,《栩庄漫记》的作者李冰若就说温飞卿词“浪费丽字”,“扦格”“晦涩”(请参看《迦陵论词丛稿》),王国维也认为温词仅是精丽而已,没有张惠言所谓的托喻。我认为造成对温词评价如此悬殊的原因是因为他的词中表现的意境有一种特质,也就是文学艺术传达手法上的几点特质。温词有几点特色,一是标举精美的名物,“小山重叠金明灭”、“水精帘里玻璃枕”都属此类,而在所标举的精美名物之间又不作仔细明白的主观上的叙写,这样就使人觉得它不连贯,难以引起直接的理解和感发。不像韦庄的词“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之作直接的说明,然而温飞卿词使人推尊却也正由于此。我们刚才说,诗的写作有比兴两种方法,比兴是心与物之间结合的两种关系。司马迁《史记·屈贾列传》说屈原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屈原的内心是芳洁美好的,所以他称颂的事物也是芳洁美好的。

编辑推荐

  温庭筠至欧阳修几家,是1982年作者在成都四川大学的讲课录音;柳永一篇是1981年在天津南开大学的讲课录音;苏轼、秦观、周邦彦三家,是1984年在加拿大讲课的录音与1986年我在南开大学讲课的录音的合并整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唐宋名家词赏析(上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叶老对苏的评价很好,很有现实意义。人的一生难免会遭受一些挫折。越大看苏的词越有启迪。特别是定风波那首,一提起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的气度便浮现在脑海中。一个旷达的胸怀便使苏的人格魅力大增。“天下有很多事情,你紧张并不能使它有所改变,你只是白白地紧张而已。所以在你自己的心理之中要有一种--从宗教来说是一种定力,从道德来说是一种守持。”叶老写的多好。
  •      华夏五千年文明,诗歌的发展可以说,自人类出现就已经开始了。最早可记的当属西周至春秋的诗三百。也就是后来西汉时期被儒家尊之的典籍“诗经”。
       如今社会繁华有声,对于生存在这个宇宙的我们,难免会触及到朦胧意识里的一种美。这就是诗歌艺术,有些甚至是非理性的思维,其实我们都明白,身在自然,因自然会产生种种的情愫。这不奇怪。但是,如果你是个有着文学造诣的人,是个能用简洁凝练的文字来抒发心情的人。那么,请你加入我们的一个小天地“铭诗阁”。qq群;111520209。来共同探讨和寻觅诗词知识。以悟诗词人生,用最真诚的心声和聚一处交流心得。
       在进“铭诗阁”之前,有一个简单的要求,就是,你要懂得诗词写作技巧。如乐府诗体,近体诗体,现代诗体,散文诗体。以上必须要懂一种诗体的技巧。
      
      
      
  •      定风波 苏 轼
       序: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 ,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为什么狼狈呢?因为首先他的心就被雨给打乱了
       “这第一句就写得很好,很有哲理性。……所以在你自己的心理之中要有一种——从宗教来说是一种定力,从道德来说是一种持守。这是很重要的一点。……无论是在大自然的风雨之中,还是在人生的风雨之中,都需要一份定力和持守,才能站稳脚步,不改变你自己的品格和修养。……在这第一句里,‘穿’和‘打’两个字把打击的力量写得那么强,但是‘莫听’两个字就把它们全都否定了,这就是一种定力和持守。
       “好,既然不听那‘穿林打叶声’,那么难道就站在那里挨打?……有许多事情看起来很相似,但只差那么一点点就完全不同。超脱是好的,麻木就是不好的。你可以不在乎外界的打击,但是你麻木迟钝地站在那里挨打就不对了。所以苏轼接着就说‘何妨吟啸且徐行’。‘何妨’写得多么潇洒,他说,我选择的路我仍然要走下去,而且我过去怎么走现在还怎么走。……‘莫听’,是说在精神心理上首先就不能被挫败。所以,这两句表面上写的是途中遇雨,但实际上是写他面对人生中的打击与摧伤时所表现的一种境界。……苏东坡就不是,任何打击和摧伤加在他的身上始终没有把他打败。他晚年被贬到海南,还写出了‘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这样的句子。这就是苏东坡!
       “所谓‘吟啸’是吟诗唱歌。为什么吟诗唱歌呢?那代表一种赏玩的心情。一个人要训练自己在心情上留有一个空闲的馀裕。你不但不能被外界的环境打倒,而且你还能够观察,能够欣赏,能够体会。……人不只是在顺利的环境之中才能完成自己;在困难的环境之中,也一样能够完成自己。这里边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一种赏玩的馀裕。虽然是在艰苦患难之中,但是你能保持一种赏玩的心情,那么你就能够有所获得。……如果我们不提宗教,只从哲学修养这一方面来讲,那就是说,假如你真的有一种对哲理的了悟,那么万事都会相互效力,使你无论在什么环境中都能得到益处。苏东坡就差不多达到这样的境界。在这首词里,他说的只是下雨这么一件小小的事情,却从中悟出了这么多的哲理。
       “我的老师……其中有这样两句:‘知足更励前,知止以不止。’……苏东坡说:‘我虽然没有马,但是我有竹杖,还有芒鞋。我觉得它们很轻快,比骑马舒适。’这就是所谓‘知足’。而他后面说‘谁怕?’就是‘励前’,是在知足之中的励前。就是说,不需要欲望的满足,不必等待条件,你也依然能够向前。苏东坡现在没有马,也没有雨具,但是他在风吹雨打之中依然吟啸徐行,走自己的路。……‘一蓑烟雨’是说整个蓑衣都在烟雨之中,实际上也就是说他的全身都在风吹雨打之中了。他说,我就像那渔夫一样,在风吹雨打之中也要出去,任凭我的一生遇到多少风吹雨打,我都不怕。——写到这里,他写的已经是人生的风雨了。
       “我的老师说过,要用出世的心情,去做入世的事业。……怀有不追求世俗利禄的出世的心情,而能够作出入世的事业,这样的人才真正的伟大。……所以你要想了解苏东坡,就先得了解他这种修养的境界。这首《定风波》表面上写的是下雨,实际上就有一种人生哲理的象征。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料峭春风’有一种寒冷的感觉;……可是,‘料峭春风’并不是一件坏事情。‘微冷’,说得很好,人在醒觉之后,会有一点儿冷的感觉。但后边他说得更好——‘山头斜照却相迎’,‘相迎’两个字用得非常好。当你经过了风雨,感到寒冷的时候,忽然间一抬头,看到了山头那西斜的太阳,心中马上升起一种亲切和温暖的感觉。这话很难讲,但在人生之中确实有这样一种体会。在这个时候,你就知道下雨之后终究会晴,你就对人生有了一个比较彻底的人是,所以在微冷的醒觉之中就有了亲切温暖的感觉。……那么,通过苏东坡的这么多首诗和词,我们也可以找到他的一个基本的修养之所在,那就是‘山头斜照却相迎’——一种通观。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他说,我回头看一看我过去所来的地方,穿林打叶,雨打风吹,那不是很萧瑟很凄凉吗?这实际上是指他平生所经受的那些打击和苦难。他说,我现在悠然自在地走我自己的路,走向我自己所追求的那个目的地,在我的心中,既没有风雨,也没有晴天。就是说,他现在已经超脱于风雨阴晴之上了。‘风雨’和‘晴’指的是什么?‘风雨’是打击,是一种不幸;‘晴’是温暖,是幸。有的人把打击和不幸看开了,对温暖和幸福却不能看开,那也不对。‘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意思是,无论打击和不幸也好,无论是温暖和幸福也好,对我的心都没有干扰,都不能转移和改变我。风雨是外来的,我还是我;晴朗也是外来的,我也还是我。现在,他已经不只是通观,而且有了一种超然的旷观。惟其如此,苏东坡在晚年才能够达到一种很高的修养,写出‘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这样的句子来。《定风波》虽然只是一首小词,但是他写出了很丰富的对人生的体会。”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