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与中国考古学

出版时间:2009-5  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  作者:徐玲  页数:365  字数:291000  

内容概要

本书笔者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查阅大量与民国时期考古学相关的著述、回忆录、信函、日记、报刊杂志、档案以及田野发掘报告等史料,重新探讨留学生作为整体学术力量,在中国考古学从书斋到田野的近代转型过程中的学术思想和学术成就。全文由绪论、正文、结语及附录四大部分组成。其中正文部分主要探讨了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学科渊源,留学出身考古学者群体的形成,留学生与民国时期考古学的体制化建设,留学生构建中国近代考古学理论的尝试以及留学生与本土考古学者比较研究。   文章的研究对象是一个特殊的专业社群,透过这个专业社群在民国时期的具体考古学学术和活动来审视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发展历史,能够给予中国考古学史研究一个全新的视角。

作者简介

徐玲,河南南阳人。1991-1995年在南开大学历史系学习,获历史学学士学位。毕业后任教于河南大学历史系。2004年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08年获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职于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及博物馆学系,主要从事考古及博物馆学史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已发表《民国时

书籍目录

导言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基本概念界定    三、研究现状回顾    四、全文框架与主要研究方法第一章  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学科渊源  第一节  中国金石学的发展及清末民初的嬗变  第二节  西方考古学的兴起及发展    一、欧洲考古学的发展历程    二、美国考古学的兴起  第三节  西方考古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一、早期传播的学术背景    二、清末民初中国学者对西方考古学知识的传播第二章  留学出身考古学者群体的形成  第一节  留学出身考古学者群体构成    一、以考古学知识传播为主的群体及其贡献    二、参与考古实践活动的留学生群体特点  第二节  国外学习情形  第三节  留学前的学习情形和回国任职情况分析    一、留学前的学习情形    二、回国任职情况分析第三章  留学生与民国时期考古学的体制化建设  第一节  留学生与考古学学术机构的创建    一、民国时期的考古学学术重镇——史语所考古组    二、留学生创办的其他考古学学术机构及其成就  第二节  留学生与考古学学术团体的形成    一、民国时期考古学学术团体概况    二、中央与地方合组考古学学术团体的典范——河南古迹研究会  第三节  留学生与考古学学术成果的发表    一、留学生创办的主要考古学刊物及其特点    二、留学生考古学著述特点  第四节  留学生与民国时期的考古学教育    一、留学生与高校考古学课程的开设    二、留学生与考古工地人才训练第四章  留学生构建中国近代考古学理论的尝试  第一节  走向田野的艰难起步    一、民国时期的田野考古环境    二、留学生对田野考古的倡导力行  第二节  近代考古学方法、理论的探索    一、田野发掘方法的探索    二、“三叠层理论”的产生与考古地层学理论的中国化  第三节  李济的考古人类学思想    一、李济由人类学到考古学的学术历程    二、李济对考古人类学方法的运用    三、李济考古人类学方法的得与失第五章  留学生与本土考古学者比较研究  第一节  民国时期本土考古学者群体分析    一、人员构成特点    二、主要学者的学术理念及其转变——理论、方法上的创新与过渡  第二节  两大学术群体不同的学术取向    一、民国时期考古学界的新与旧    二、不同的学术取向:以考古学概念差异为中心的考察  第三节  考古学学术权威的移替与近代考古学方法的被接受    一、考古学学术权威的移替    二、近代考古学方法的被接受结语主要征引文献附录一  民国时期考古学大事记(1912~1949)附录二  译名对照表附录三  《山西南部汾河流域考古调查》    《西阴村史前的遗存》附录四  《现代考古学与殷墟考古》附录五  《古物保存法》及其施行细则后记

章节摘录

《哈佛研究生杂志》上登出,不久又被《中国留学生月刊》转发。当时,罗素正在修订其Problems of China(《中国问题》)一书,读到李济的论文,“从中看到了许多有启发性的见解”,随即作了大段的征引。罗素此举使李济一下子出了名。1923年,李济以”theFormation of Chinese people:an Anthropological:Inquiry”(《中国民族的形成》)一文,获得博士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位人类学博士。李济之后进入哈佛大学人类学研究所的梁思永,广东新会人,为梁启超之次子。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留美预备班,同年公费赴美留学,进入哈佛大学研究院主修考古学,1930年获得哈佛大学考古学硕士学位。1930年回国后参加史语所考古组工作,在主持安阳后冈遗址发掘时,第一次从地层学上判定仰韶、龙山和商文化的相对年代问题,提出“三叠层理论”,解决了中国考古学上的一个关键问题,使西方考古地层学开始了中国化。因此被称之为“中国科学考古第一人”。留学期间,巧合的是梁思永与李济师从过同一位导师——狄更森。因为留学时间与研究方向的不同,梁思永在考古学学习方面比李济更加专业,所学课程中考古学所占的比例更大,但限于资料的缺失,无法深入分析。从梁思永与其父及李济的通信中,可以了解到梁思永在美国留学期间参加过多次考古发掘实践,1927年他参加了由基德尔主持的著名的派克斯遗址发掘。

后记

此书是在我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在即将出版之时,回想论文写作过程的点点滴滴,感触颇多。从论文选题到修改出版,整个过程我都受着我的业师李喜所先生的严格而悉心的指导,先生的道德文章和达观处事方式都对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此我首先想对先生表达我深深的谢意。2004年,承蒙先生不弃收我于门下,使我得以再回母校继续学习。选题时先生结合我有过考古学学习的背景指导我选定留学生与民国时期的考古学为毕业选题。写作中,每遇困难,先生就会热心指点,从资料搜集到论文框架搭建先生都一一严格把关。可以说没有先生的严格要求与耐心指导,愚钝的我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论文写作。中国社会科学院郑大华研究员,吉林大学宝成关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谢俊美教授、天津师范大学田涛教授和天津社会科学院张利民研究员,对论文进行了评审。郑大华研究员、田涛教授,南开大学元青教授、侯杰教授、李喜所教授,组成了论文答辩委员会。评审专家和答辩委员会成员都对论文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在此表示感谢。论文写作期间我还得到了我硕士导师李振宏教授、郑慧生教授以及大学时老师梁吉生教授、刘毅教授的无私帮助,郑州大学韩国河教授在工作上给予我很大的关照,在此向这些长者致谢。

编辑推荐

《留学生与中国考古学》由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留学生与中国考古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内容比较老旧,但还是有些东西可以思考的
  •   中国是一个史学发达的国家,然而,我们在考古学理论方面一直都走在西方国家的后面,也正是这些留学生开创了中国考古学的新视野,我们应该铭记他们的历史功绩。
  •   又是一本好书。未及仔细阅读,粗翻之后,已感觉不错。谢谢作者把这段历史展示出来,该书应该对今天所谓的留学生们有所震撼,这就是半个世纪之前的中国留学生的素质、抱负以及可贵的爱国之心,后者恰恰是那些80、90后留学生所不具备的,虽然你们所受爱国主义教育并不少,不客气的说,早被你们抛到太平洋了去了。能指望他们学成后为祖国服务吗?也难怪,他们的经济来源多是父母的支持,有的甚至是不义之财。不给洋人白白送去巨额财富,已是万幸。上帝保佑他们。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