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斯尔雷的对欧政策

出版时间:2012-12  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  作者:霍特  页数:210  

内容概要

  《南开政治学丛书:卡斯尔雷的对欧政策(1812-1822)》18、19世纪之交,作为拥有制海权的岛国外交大臣,卡斯尔雷是英国历史上最具欧洲色彩的伟大政治家,具有同时代的英国人当中没有的广阔的欧洲观和世界观。卡斯尔雷出生于爱尔兰的贵族家庭,早年在爱尔兰议会供职,曾担任爱尔兰总督的秘书。1798年,爱尔兰爆发反英起义,他执行英国首相小皮特的命令,将爱尔兰议会并人英国议会,并从此供职于英国政府。1802年,他担任殖民事务督察委员会主席,1807年改任陆军大臣。1809年,因与时任外交大臣的坎宁决斗,卡斯尔雷被迫辞职。1812年2月,卡斯尔雷复出就任英国外交大臣。卡斯尔雷不同于他的同僚和国人是因为他具有良好的意识能力,愿意考虑其他人的观点,愿意使英国的政策适应欧洲的现实和需要。卡斯尔雷不仅显示出良好的意识和克制,而且显然对欧洲感兴趣,愿意倾听他们和与他们工作。1812—1813年的形势是如此飘忽不定,以至一步的失招就可能使拿破仑挽救他的制度。因此关键是卡斯尔雷的1814年1月的大陆之行。卡斯尔雷以机智圆通、临事镇静的本领,在弥合分歧方面创造了奇迹。他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结果就是卡斯尔雷艰辛和耐心寻求的普遍同盟条约最终实现了”。1814年3月9日,四大国签订了《肖蒙条约》,日期倒填为3月1日。他们很快地认识到它是欧洲新秩序的基础。“肖蒙是非凡的英国成就,为胜利和平和战后安全奠定了基础。”肖蒙会议后,形势如卡斯尔雷所希望的那样发展。波旁王朝得以复辟,并签订了温和的第一次巴黎和约。在伦敦会议上,卡斯尔雷又悄悄地以对英国和欧洲有利的方式解决了许多难题。在维也纳会议上,卡斯尔雷直接违背了训令,积极投身于重建欧洲均势的谈判中。在关键时刻的果敢表明了一位政治家的负责任的观念:机会一旦失去就无法挽回。重建了欧洲均势。“胜利的前提是全力以赴,而稳定的前提是自我约束。”百日事变后,他成为克制的主要倡导者之一,阻止了“绝对安全”的诱惑。再次与法国缔结了温和的和约,保持了四国同盟,建立了欧洲协调,为战后大国合作管理欧洲秩序奠定了基础。在1818年的亚琛会议上,卡斯尔雷说服了不愿把英国卷入会议制度中去的自己的同胞,挫败了沙皇建立团结同盟的方案。会议找到了解决欧洲政治紧迫问题的方法。撤出了占领军,法国履行了条约并加入大国协调。亚琛会议证明了会议外交的有效性,消除了彼此间的误解,再次展现了良好的愿望不言自明的益处。卡斯尔雷充满信心地表示:“我真的觉得,这是欧洲政治中的一种新发现,一下子消除了外交方面模糊人们眼界的那些陈腐的污垢……使各大国的协商富有成效,几乎像处理一个国家的事务那样单纯。”1820年的西班牙革命爆发时,他联合其他大国,抵制了沙皇对同盟的解释,促使他们放弃了干涉计划。然而,意大利革命使俄奥走到一起,结果造成了干涉。卡斯尔雷强烈抨击这种政策。是他第一个明确表示英国反对将同盟用于这种目的的立场。希腊革命的发生使英奥恢复了合作,联合制止沙皇干涉希腊的企图。虽然希腊人的遭遇令人同情,但帮助他们会导致欧洲的混乱。沙皇最终退缩了,和平得以拯救。当卡斯尔雷准备参加维罗纳会议时,他已经有了一个解决西班牙、南美革命和希腊的综合方案。然而长期的过度紧张工作使他心力憔悴,导致精神错乱而自杀。由于其政敌和自由主义作家的长期诋毁,卡斯尔雷蒙受了不白之冤。他的政策非常高明,但超出本国人民的经验太远,不能得到举国拥护。因此,政治家必须是教育家;他必须填补本国人民的经验和自己的预见之间、本国的传统和其未来之间的鸿沟。卡斯尔雷的性格不能博取公众对他政策的支持。虽然他创立的“会议制度”归于失败,但这种在处理国际事务时的协商精神为处理近代国际关系提出了可供探索的新思路。

书籍目录

导论 O.1论文题目及其界定 0.2论文的基本研究方法 O.3关于卡斯尔雷与其对欧政策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0.4论文的准备、已取得的初步进展与可能的贡献 第1章近代英国国家外交传统的形成 1.1路易十四称霸图谋的失败与英国世界性权势的兴起 1.2英国海外权势的第一轮巅峰 1.3美国独立与英国世界优势的严重危机 第2章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英国外交卡斯尔雷的特殊贡献 2.1法国大革命与英国大陆政策的转变:中立到干涉(1789—1793年初) 2.2英国与反法同盟(1793—1812) 2.3卡斯尔雷与英国外交的转变(1812—1814) 第3章维也纳体系的构建:超越均势 3.1第一次巴黎和约与伦敦会议——西欧的重建 3.2维也纳会议——中东欧的重建 3.3第二次巴黎条约与战后国际机制的建立 第4章欧洲协调的运行——从顺利到阻力 4.1亚琛会议 4.2第一波自由主义/民族主义运动与特洛波一莱巴赫会议 第5章东方问题 5.1希腊起义 5.2近东危机的升级与卡斯尔雷的东方政策 5.3卡斯尔雷的逝世及其后果 结语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此时,奥地利强烈怀疑沙皇的真正目的是吞并整个波兰,而让普鲁士取得萨克森作为补偿。维也纳警告柏林“如果波兰问题悬而未决,我们会冒从拿破仑的奴役转为亚历山大的奴役的危险”。如果奥普两国放弃其波兰领土,给予两国的补偿会影响未来整个德意志和意大利疆界的划分。梅特涅派遣韦森贝格到伦敦去见卡斯尔雷。3月29日,奥国代表到达伦敦。4月9日,卡斯尔雷通知奥国代表,和平的希望已全部落空,因为法国的统治者已经宣布“所有强行并入法兰西帝国的领土都不能作为谈判的对象,奥皇陛下的善良意图就不可能指望通过谈判而实现。当法国的统治者发出了挑衅性的宣言之后,应请奥皇陛下考虑:欧洲大国为了共同利益与荣誉而一致行动的时刻,岂非已经到来。要为他们的国家获得名副其实的和平,他们必须重新考虑建立欧洲的均势”。最后,英国政府拒绝参与这项必然会削弱和干扰俄普两国努力的谈判。社会舆论也越来越强烈地反对奥地利。两者互不信任的根源在于对和平有不同的理解,英国想要大陆国家尤其是中欧国家帮助打败法国并控制它,英国能够在欧洲腾出手来,在海外维持霸权。奥国希望大陆两霸权——俄法后撤,让中欧独立,为此它希望绕过英国,忽视其在欧洲的特殊利益,为了大陆的全面和平,英国在殖民地和制海权上应作出让步。奥地利建议双方自愿退回到各自疆界,法退到莱茵河,俄退到维斯杜拉河,同意由独立的中欧把双方分开,在北欧、瑞士、低地国家和意大利的问题上,梅特涅态度模糊,他实质上是劝说欧洲两个侧翼大国自愿后撤,允许一个独立的欧洲中心把他们分开,劝说或强迫英国与奥持同一个立场,同时忽视甚至反对英国在欧洲战争中的目标。为了加强与普鲁士的联系,卡斯尔雷派遣其弟查理·斯图尔特出任驻普大使。奥国代表也到卡利什去会见亚力山大,遭到拒绝。然而,奥地利的调停更多的取决于法国的态度,奥地利调停是需要一个强大的法国对抗俄国,在两者之间维护一个独立中立的中欧,奥地利要求为了欧洲的和平,应迫使英国对法国作出让步,拿破仑的政策是拒绝作出所有实质的让步。 在这两个地方得到的回答是一样的:如果拿破仑坚决不做任何一点让步,那就让战争来解决问题。1813年初,拿破仑对于这件事情的反抗,就是进行新的征兵。1813年5月2日,拿破仑在吕岑取得了胜利,盟军被迫往易北河后撤。普王心情沮丧地说:“如果我们开始后撤,我们不仅要越过易北河,还将越过维斯杜拉河,如此下去,我会认为自己又一次到了梅默尔。”

编辑推荐

《卡斯尔雷的对欧政策(1812-1822)》编著者霍特。卡斯尔雷是十八、十九世纪之交英国历史上最具欧洲色彩的著名政治家,具有同时代英国人所没有的广阔的欧洲观和世界观。1812年出任英国外交大臣后,他与俄、普、奥三国重建了欧洲均势,建立了欧洲协调,为拿破仑战争后大国合作管理欧洲秩序的确立奠定了基础,也为处理近代国际关系提供了可供探索的新思路。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卡斯尔雷的对欧政策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