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概论教学指导

出版时间:2003-6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作者:徐刚  页数:266  

前言

  结合近几年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程教学经验,我们认为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缺乏应有的知识背景,对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及其形成缺乏基本的感性认识,更缺乏理性认识,这一点在理工科院校更为明显;第二,在方法上不知怎么学,对教材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以及各部分到底应掌握什么不甚了解,更难以从体系上完整地、准确地把握毛泽东思想,这些使得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很大的盲目性;第三,与原先的中国革命史课程相比,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程教材更强调内容的理论性和理论的系统性,但在联系实际和对现实的分析方面明显不足,如果课程教学仅局限在教材范围内,不免将导致课程教学流于单纯的理论说教,缺乏现实性;第四,由于课程本科教学与考研要求在实际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学生在考研复习过程中缺乏相应的辅助材料,随着考研学生的大量增加,如何使课程本科教学与考研相衔接也是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以上,为了尽可能解决上述问题,促使我们决定编写《毛泽东思想概论教学指导》一书。  编写工作紧紧围绕教育部2003年新颁发的《毛泽东思想概论本科教育教学大纲》要求,并兼顾政治理论课考研大纲;立足于基本理论、基本观点的理解和识记,使之真正起到同步辅助课堂教学的作用,立足于从体系上完整地、准确地把握毛泽东思想;同时着眼于考研的实战需要,使之真正成为考研学生的好帮手。与《毛泽东思想概论》教材相适应,《毛泽东思想概论教学指导》共分七章,各章在体例上包括教学目的,基本内容,经典论述,重点、难点问题分析,综合练习五部分;综合练习在题型上也考虑到了近年来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课科目常考题型(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辨析题、分析论述题)。  参加本书编写的作者均为安徽工业大学文法学院长期从事毛泽东思想概论教学与研究工作的老师。其中,第一章、第四章、第七章由徐刚撰稿;第二章、第三章由白建民撰稿;第五章、第六章由梁华府撰稿。全书的统稿工作由徐刚和白建民完成。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安徽工业大学领导、教务处、文法学院的大力支持,并吸取了近年来毛泽东思想研究领域的新成果,参考了有关文章、著作、教材和相关辅导材料,在此向支持本书出版的领导、教学管理部门及被引用成果、书籍、文章的原创者和原作者们一并致谢。  由于时间紧,加上自身学术水平、教学经验有限,书中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03年11月10日  于安徽工业大学

内容概要

  《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配套教材:毛泽东思想概论教学指导》围绕2003年教育部新颁发的《毛泽东思想概论本科教育教学大纲》要求和学生考研的需要,多角度、全方位地介绍了毛泽东思想的内涵及其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理论体系、活的灵魂以及毛泽东思想关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重点、难点突出,覆盖面广,既有原汁原味的经典论述,又有深入浅出的理论分析,并吸收了近年来一些与毛泽东思想有关的最新论述和理论概括,内容翔实、资料丰富。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1.1 教学目的1.2 基本内容1.3 经典论述1.4 重点、难点问题分析1.5 综合练习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2.1 教学目的2.2 基本内容2.3 经典论述2.4 重点、难点问题分析2.5 综合练习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3.1 教学目的3.2 基本内容3.3 经典论述3.4 重点、难点问题分析3.5 综合练习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4.1 教学目的4.2 基本内容4.3 经典论述4.4 重点、难点问题分析4.5 综合练习第五章 社会主义若干重大理论问题的探索成果5.1 教学目的5.2 基本内容5.3 经典论述5.4 重点、难点问题分析5.5 综合练习第六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6.1 教学目的6.2 基本内容6.3 经典论述6.4 重点、难点问题分析6.5 综合练习第七章 掌握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7.1 教学目的7.2 基本内容7.3 经典论述7.4 重点、难点问题分析7.5 综合练习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书摘    事实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创救国救民的道路。    正在这时,一九一七年和一九一九年,俄国和中国发生了两件大事,这就是俄国的十月革命和中国的五四运动。十月革命的隆隆炮声,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先进理论。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国工人阶级作为先进的社会力量崭露头角,同时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为新思想新理论在中国的传播打开了道路。一九二一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从此,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身上。中国革命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001年7月1日,《求是)2001年第13期。第3页)    一个政党的纲领就是一面旗帜。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中,我们党既有每个阶段的基本纲领即最低纲领,也有确定长远奋斗目标的最高纲领。我们是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同上,第13页)    眄  中国共产党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之中。党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提。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创造性地完成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2002年11月8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2年11月第1版,第55页)    2.4重点、难点问题分析    一、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矛盾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了如下两个方面的变化:        第一,中国由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第一次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国家主权受到侵犯,成为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开端。割让香港,中国的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关税协定、片面的最惠国待遇、领事裁判权等规定,使中国的主权受到侵犯;中国开始受到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冲击,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应地。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西方列强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一步控制清政府,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起来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中日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为帝国主义向中国进行资本输出敞开了大门,外国列强争相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巨大的战争赔款,迫使中国多次大笔举借外债,列强通过投资和政治贷款,进一步操纵中国的财政经济命脉,并掀起了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的狂潮,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主权几乎丧失干净,帝国主义完全控制了清政府,清政府完全成了“洋人的朝廷”,中国成为形式上独立而实际上被多个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    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是为了把中国变成自己的殖民地。主要由于中国人民的英勇反抗,使得帝国主义势力无法直接统治中国;同时也由于帝国主义各国争夺中国的矛盾无法妥协,使得他们不可能真正实现瓜分中国。这样,他们才对中国实行了保全主义政策,通过在中国的代理人对中国实行问接的统治。把中国变成了半殖民地。    第二,中国由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变为半封建社会。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下,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产生了资本主义因素。19世纪60年代,在洋务运动中,中国出现了一批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工业,19世纪70年代,一部分买办、商人和地主、官僚投资于新式工业,中国开始有了民族资本主义性质的工矿企业;甲午战争以后,特别是到20世纪一二十年代,由于辛亥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但由于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始终未能得到顺利发展并在中国社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中国,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封建的剥削制度依然占统治地位。中国未能发展成为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而长期停滞在半封建状态。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绝不是要帮助中国的发展,使中国富强起来,而是要把中国在经济上变成它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廉价原料的供应地,使中国永远受其控制和掠夺,在政治上成为他们的附庸。它在阻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方面的作用远远大于它的刺激方面的作用。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政治和军事的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已经同帝国主义狼狈为奸,相互勾结,成为帝国主义统治、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    第三,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加速了中国封建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已经不是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不但依然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着明显的优势。    第四,民族资本主义有某些发展,并在中国政治、经济的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但是它的力量是软弱的,并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第五,由于中国是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或半统治下,由于中国实际上处于长期的不统一状态,又由于中国的土地广大,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第六,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破产以致大批破产,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    2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上述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是由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矛盾错综复杂,既有外部的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在争夺中国问题上引起的相互间的矛盾,又有内部的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反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等等。当然,在这众多的矛盾中,必然有起主导作用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腐朽统治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总根源,“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些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就是中国特殊的国情。“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是“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根据”。    二、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是相互关联着的。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要彻底改变民族遭侵略、被奴役,人民受剥削和压迫的地位和状况,是要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改变旧的生产关系;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地位和状况,是要充分发展以现代工业为主的社会生产力,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前一任务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前一个历史任务实际上从鸦片战争以来就开始了。    近代中国革命是民族危机深重和社会矛盾尖锐化的必然产物。鸦片战争后,列强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腐朽统治,使中国社会发展受到严重束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这两对社会矛盾空前激化,为革命创造了条件。……

媒体关注与评论

前言结合近几年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程教学经验,我们认为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缺乏应有的知识背景,对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及其形成缺乏基本的感性认识,更缺乏理性认识,这一点在理工科院校更为明显;第二,在方法上不知怎么学,对教材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以及各部分到底应掌握什么不甚了解,更难以从体系上完整地、准确地把握毛泽东思想,这些使得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很大的盲目性;第三,与原先的中国革命史课程相比,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程教材更强调内容的理论性和理论的系统性,但在联系实际和对现实的分析方面明显不足,如果课程教学仅局限在教材范围内,不免将导致课程教学流于单纯的理论说教,缺乏现实性;第四,由于课程本科教学与考研要求在实际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学生在考研复习过程中缺乏相应的辅助材料,随着考研学生的大量增加,如何使课程本科教学与考研相衔接也是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以上,为了尽可能解决上述问题,促使我们决定编写《毛泽东思想概论教学指导》一书。编写工作紧紧围绕教育部2003年新颁发的《毛泽东思想概论本科教育教学大纲》要求,并兼顾政治理论课考研大纲;立足于基本理论、基本观点的理解和识记,使之真正起到同步辅助课堂教学的作用,立足于从体系上完整地、准确地把握毛泽东思想;同时着眼于考研的实战需要,使之真正成为考研学生的好帮手。与《毛泽东思想概论》教材相适应,《毛泽东思想概论教学指导》共分七章,各章在体例上包括教学目的,基本内容,经典论述,重点、难点问题分析,综合练习五部分;综合练习在题型上也考虑到了近年来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课科目常考题型(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辨析题、分析论述题)。参加本书编写的作者均为安徽工业大学文法学院长期从事毛泽东思想概论教学与研究工作的老师。其中,第一章、第四章、第七章由徐刚撰稿;第二章、第三章由白建民撰稿;第五章、第六章由梁华府撰稿。全书的统稿工作由徐刚和白建民完成。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安徽工业大学领导、教务处、文法学院的大力支持,并吸取了近年来毛泽东思想研究领域的新成果,参考了有关文章、著作、教材和相关辅导材料,在此向支持本书出版的领导、教学管理部门及被引用成果、书籍、文章的原创者和原作者们一并致谢。由于时间紧,加上自身学术水平、教学经验有限,书中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编 者2003年11月10日于安徽工业大学

编辑推荐

本书把握住了这门课的性质与特点,突出‘论’的特色,理论性很强,对毛泽东思想的独创性的贡献阐述得全面、深刻。其重要特点是贯彻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是阐明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毛泽东思想的一脉相承,二是阐明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怎样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本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毛泽东思想概论教学指导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