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科学奖与科学精神

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顾家山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9-08出版)  作者:顾家山 编  页数:267  

前言

诺贝尔奖是远方的灯塔,它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诺贝尔奖是坚实的台阶,它孕育着科学创新的力量;诺贝尔奖是一面旗帜,它激励着青年学子的梦想。从1901年诺贝尔奖创立到2008年,全部六个奖项已有800多入获奖;其中三项科学奖获奖总人数已达525人,占总获奖人数的67%左右。诺贝尔科学奖作为举世公认的卓越的科学成就的象征,它记录了一百多年来重大的科研成果,反映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光辉历程,而且20世纪以来,科技创新的大格局一直被诺贝尔奖所引领。那些曾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成就,确实推动了社会生产和人类文明在20世纪的巨大进步,它为现代科学技术的重大成就勾画了一个轮廓。量子论及原子结构和基本粒子的发现,核酸分子结构遗传密码的破译,以耗散结构理论等为代表的复杂性科学的创立,都无不包括在诺贝尔科学奖获奖范围之内。同时,诺贝尔科学奖也引导了20世纪科学技术的重大发现与发明。1901年伦琴因发现X射线及对X射线研究成果而获奖,1918年普朗克因提出量子假说、为量子论诞生所作出的奠基性贡献而获奖,1922年玻尔因在原子结构和原子辐射方面的研究成果而获奖,1932年海森堡因创立量子力学中的矩阵方程、提出“测不准原则”而获奖,1933年薛定谔因提出量子力学的波动方程、对原子物理学作出的重大贡献而获奖,1962年沃森和克里克因提出DNA结构模型而获奖,1969年盖尔曼因发现基本粒子分类和相互作用、提出“夸克模型”而获奖,1977年普里戈金因提出“耗散结构理论”而获奖,1980年伯格因完成脱氧核糖核酸分子重组、创立现代基因工程技术而获奖等,这些都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除对科学发展的影响外,随着现代科技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产生的日益广泛和深远的影响,诺贝尔科学奖,已成为科学发展的一种奖项和一种激励机制,它不仅是对科学家本人或科学共同体的评价尺度,而且日益成为评价一个国家科学研究水平的尺度,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一种国家荣誉的象征,更重要的是诺贝尔科学奖展示了现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基本趋势,突现了全世界科学界公认的科学精神。诺贝尔科学奖一百多年来的历史,给我们以诸多的启示和教益。在21世纪,中国不仅需要诺贝尔奖的科技成果推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而且需要弘扬诺贝尔和诺贝尔奖得主所实践的科学精神,把握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内容概要

  《诺贝尔科学奖与科学精神》以诺贝尔科学奖为引领,在让读者感受到诺贝尔科学奖的巨大社会影响及其对科学发展的推动力量的同时,通过对诺贝尔奖得主的教育经历与人生历程的阐述,使读者从中学会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实践,如何去把握自己的人生轨迹与方向。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我国科学研究历程的回顾、现状的分析以及未来的展望,让读者真实地把握我国科学研究的成果与力量,激发读者的爱国激情,树立为祖国科学研究事业而拼搏奋斗的人生志向。  《诺贝尔科学奖与科学精神》集趣味性与思想性为一体,力求使读者从中获得借鉴,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培养其科学意识,激发其科学精神。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阿尔弗雷德?伯哈德?诺贝尔因为他的一份遗嘱让整个20世纪的科学发展突飞猛进,更让20世纪的许多科学巨人登上了辉煌的诺贝尔奖领奖台。今天,回顾一百多年来诺贝尔奖的颁发历程,人们通过诺贝尔科学奖看到了主导科学发展的力量,人们更是从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成长看到了科学发展的希望。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诺贝尔与诺贝尔科学奖第一节 诺贝尔努力拼搏的一生一、艰难的成才之路二、艰苦的创业历程三、执着的人生追求第二节 诺贝尔奖与诺贝尔科学奖一、诺贝尔奖的由来二、诺贝尔科学奖的评选机构三、诺贝尔科学奖的评选过程第三节 百年诺贝尔科学奖的历史回顾一、百年诺贝尔科学奖的统计与分析二、百年诺贝尔科学奖的回顾与启迪第二章 科学研究的发展历程第一节 科学的起源与发展一、科学的涵义二、科学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三、现代科学发展的特点第二节 科学研究与科技进步一、什么是科学研究二、科学研究的职业化进程三、科学研究促进科技进步第三节 科学发展与科技伦理一、科技伦理的提出二、科技伦理的基本范畴三、科学发展与科技伦理第三章 诺贝尔奖得主的大学时代第一节 大学——诺贝尔奖得主成功的起点一、大学——诺贝尔奖得主成功的原动力二、不同的目标,共同的奋斗历程三、不同的生活,共同的追求四、诺贝尔奖得主大学生活背后的思考第二节 透析“诺贝尔奖大学”的教育环境一、“诺贝尔奖大学”及其教育理念二、名校之“名”与科学之实三、不同的教育模式,共同的科学追求第三节 诺贝尔奖得主的大学生活及其启示一、顺应时代需求,成就创新人才二、奠定扎实基础,勇攀科学高峰三、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成就自我第四章 诺贝尔奖得主的成长历程第一节 诺贝尔奖得主成功经历的群体分析一、诺贝尔奖得主科学道路的共同经历二、诺贝尔奖得主的知识、能力结构分析三、诺贝尔奖得主的成长与教育四、诺贝尔奖得主的人格魅力与道德典范第二节 诺贝尔奖得主的成功法则一、立志,诺贝尔奖得主成功的前提二、合作,诺贝尔奖得主成功的群体经验三、求实,诺贝尔奖得主成功的基石四、坚持,诺贝尔奖得主成功的坚实保障五、创新,诺贝尔奖得主成功的关键第三节 诺贝尔奖得主的成功经历及其借鉴意义一、自信以自立,厚积而薄发二、让兴趣成为最好的老师三、在实践中寻求真理四、天道酬勤是永恒的定律五、勇于质疑,敢于创新第五章 诺贝尔科学奖成果对社会的影响第一节 诺贝尔科学奖成果与科技创新一、诺贝尔科学奖成果成为科技进步的指向标二、诺贝尔科学奖成果与基础科学的发展三、诺贝尔科学奖成果与技术创新四、诺贝尔科学奖成果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第二节 诺贝尔科学奖成果与社会进步一、诺贝尔科学奖成果加快了社会物质文明的步伐二、诺贝尔科学奖成果优化了人类的生存状况三、诺贝尔科学奖成果间接推动社会的变革第三节 诺贝尔科学奖成果与人类精神追求一、诺贝尔科学奖成果激发了人们的科学研究热情二、诺贝尔科学奖成果展现了求真务实的价值取向三、诺贝尔科学奖成果激励了人们拼搏奋斗的人生理想第六章 诺贝尔科学奖与科学精神第一节 科学精神的基本内涵一、什么是科学精神二、科学精神的基本内涵第二节 诺贝尔奖得主与科学精神一、科学思想:突出创新精神二、科学方法:有机统一的理论思维和实证精神三、科研过程:百折不挠的顽强进取精神四、科研目的:追求真理为人类造福的奉献精神第三节 诺贝尔奖精神一、诺贝尔奖精神的内涵二、诺贝尔奖精神的具体体现三、弘扬诺贝尔奖精神的意义第七章 中国科学家与诺贝尔科学奖第一节 中国科学家的诺贝尔科学奖之路一、中国科学家痛失的几次获奖机会二、华人科学家的成功探索三、中国科学家的不懈科学追求第二节 中国科学家未获诺贝尔奖的原因分析一、教育因素二、制度因素三、社会因素四、科学研究内部因素第三节 中国科学家挑战诺贝尔奖的努力方向一、中国科学家与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二、挑战诺贝尔奖的11大标准条件三、中国科学家冲击诺贝尔奖的基本对策第八章 “两弹一星”与中国科学家第一节 “两弹一星”研制历程简介一、首颗原子弹的研制历程及核武器的发展二、首枚导弹的研制历程及发展三、首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历程及发展第二节 “两弹一星”工程的成功经验一、“两弹一星”精神二、“两弹一星”成功历史层面上的经验三、“两弹一星”成功技术层面上的经验四、“两弹一星”工程与科学精神第三节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一、“两弹一星”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巩固了大国地位二、“两弹一星”开启了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先河附录1901~2008年度诺贝尔科学奖的获奖名录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章 诺贝尔与诺贝尔科学奖在世界科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还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奖励后人,鼓励他们向科学的高峰努力攀登。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最高科学大奖。他的名字和人类在科学探索中取得的成就一道,永远地留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史册上。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就是世人皆知的瑞典化学家、发明者、实业家、黄色炸药及更大威力之炸药的发明家——阿尔弗雷德•伯哈德•诺贝尔(AlfredBernhardNobel)。诺贝尔科学奖从1901年开始正式颁发,迄今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历程,它记录了19世纪末,特别是20世纪以来重大的科学成就。到2008年为止,已有525位不同国籍的科学家获此殊荣,获奖人数之多和奖金数额之大都是史无前例的,诺贝尔奖以它的特殊性,倍受到全世界广泛的关注。今天,当人们赏心悦目地尽情赞美诺贝尔科学奖成果给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勃勃生机和巨大动力时,便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这项大奖的发起人——伟大的阿尔弗雷德•伯哈德•诺贝尔的竭尽全力的创业精神、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无私无畏的献身精神;情不自禁地对诺贝尔的丰硕成果、博大胸怀和伟大人格产生由衷的钦佩和崇高的敬意。第一节 诺贝尔努力拼搏的一生一、艰难的成才之路阿尔弗雷德•伯哈德•诺贝尔于l833年10月21日出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诺贝尔”是地道的瑞典姓氏,这个姓原本叫做“诺贝留斯”(Nobelius),是依该家族出身的教区名称而来,直到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祖父才将这拉丁语式的姓缩短为Nobel。按照瑞典人的命名习惯,阿尔弗雷德是名,诺贝尔是姓。不过按照后来约定俗成的叫法,诺贝尔家族的姓后来通常也就用以指阿尔弗雷德本人。

编辑推荐

《诺贝尔科学奖与科学精神》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诺贝尔科学奖与科学精神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