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多样化

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作者:黄清云  页数:333  

前言

  教育犹如奔腾的长河,前浪不止见后浪,奔腾向前;教育犹如无际的大海,宽阔无垠而深邃,厚积薄发;教育又如连绵的山脉,高峰之外是峻岭,层层攀升……上海的高等教育承先人之传,又在近百年间发展、提升。如今,一个崭新的、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已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老一辈人都知道,以前上海能进入高等学府深造的人,堪称凤毛麟角。而到了2005年上海已拥有63所普通高等院校,52万青年才俊借此深造成才;以前我国自行培养的研究生寥若晨星,如今上海在校研究生已超过8万人;以前上海企事业单位中高中毕业生是少之又少,如今在各行各业,学士、硕士、博士毕业生挑起了上海飞速发展的重担……  30年不过弹指一挥间,其间有难以计数的家庭因为教育而改变了命运;有难以计数的学生得以在知识的宫殿里增知成才;又有难以计数的青年学人引领着时代的创新潮流……上海的高等教育撑起了一方发展的万年基石,莘莘学子以骄人的业绩开辟了一个又一个崭新天地。因为高等教育,上海变得更强了。在这辉煌的30年中,各界志士仁人、万千辛勤园丁思考、探索、创新、追求、奉献,付出了许多许多。

内容概要

  《教育多样化:我的亲历与求索》记叙了作者极具特色的多样化教育人生经历以及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电视大学、上海建桥学院的不解之缘。全书以丰富的个人经历和前瞻性的教育理念,从侧面反映了中国成人高等教育、远程高等教育及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进步历程,也彰显了作者在这一奋斗过程中求实探索、激昂向上、奋发创新的精神品质以及令人敬佩的工作业绩。  《教育多样化:我的亲历与求索》可作为高校领导和教育研究人员研究和了解中国高等教育特别是成人教育、远程教育和民办教育发展历程的参考读本。

作者简介

  黄清云,男,1939年1月生,祖籍上海浦东。196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物理专业。1961年~1992年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讲师、副教授、教务处长、副校长。1992年~2000年任上海电视大学教授、校长。2000年至今任上海建桥学院校长。上海市第十届、第十一届人大代表。2005年被评为上海市职业教育杰出院(校)长、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2007年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曾被聘任为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国民办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在国内外相关专业会议和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书籍目录

我亲历的多样化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同成长——我和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弄堂大学”里有广阔天地半工半读的一面旗帜成人高教改革的排头兵千方百计让在职优秀人才进得来让学生学得下去并学有成效选拔优秀专科生到本科学习探索高职教育模式接受学士学位授予权复审坚持校企合作的办学道路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参与上海成人高等教育研究室筹建创新发展远程教育——我和上海电视大学我与上海电大的渊源对电大定位的思考聘请副市长兼任校务委员会主任团结能干事的好班子推动电大系统建设开展电大教育“异化”大讨论低谷期起步探索电大办学的特色之路筹建市电大教学改革的“试验田”专科开放教育试点的重大突破率先试点电大“专升本”开放教育积极参与中央电大系统的各项活动从多媒体工作室到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推进教学资源建设构建具有远程教育特色的师资队伍形成“四种媒体,七种手段”的教学模式建立严格的质量保证机制改革创新持续走在电大系统的前列“上海经验”被领导肯定并推广兼任中央电大试点评估课题组组长承办“上海市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项目跨境合作开展国际财务与会计证书培训开拓转型期的干部素质系列培训开展妇女再就业培训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并重与沟通创办“上海市交通安全教育学校”为残障人员打开高等教育之门创建“空中老年大学”主办“’93上海国际视听教育研讨会”第一次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触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远程教育网络教席主办1998“上海远程教育国际研讨会”召开“纪念邓小平批准创办电大20周年座谈会”建立第一个海外远程教育分校荣获联合国亚太经社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银奖编辑出版《外国远程教育发展与研究》学术文集筹办校庆40周年暨中外远程教育专家学术报告会获香港公开大学授予的荣誉博士学位在民办教育“快车道”上驰骋——我和上海建桥学院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迅速我结识了一位民营企业家第一个开学典礼坚持民办教育的公益性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把民办教育当作一项事业来做第一次搞学历文凭教育生源大战“重要组成部分”——暖了民办高校心我去“康办”汇报工作始终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心成立学校党委民办高校和谐发展的政治资源制定章程依法治校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非典”、“黄牌”与校风投资方办后勤彰显民办高校体制优势首次试点依法自主招生成为上海首批挂牌技师学院市辅导员培训基地落户建桥创建文明单位坚持发展职业教育成立科研处与研究所转型期的思想解放质量工程“6+1”四访台湾两个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构建继续教育体系指挥合唱“教师之歌”感谢学生温州会议进入“中国民办大学10强”之列我的教育理念关于我国远程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我对远程教育若干问题的再思考抓住机遇再创佳绩——上海电视大学建校四十年发挥优势开拓进取办出特色关于上海市民办高校发展的若干思考针对民办高校学生特点做好思想教育工作重视民办高校发展的瓶颈问题附录黄清云:民办大学仍需松绑传承颁授黄清云教授荣誉文学博士学位赞辞三所院校简介后记

章节摘录

  从1961年到1992年我调任上海电视大学校长,我在二工大工作了31年。这31年,是二工大成长发展的31年,我也从一名不谙世事的大学毕业生,成为一名副教授、教研室主任,1980年担任教务处副处长,1984年担任教务处长,1989年任校长助理,1990年任主管教学副校长,在此期间,我亲身经历、积极参与和推动了二工大在办学和教学方面一系列的改革,这些改革的经验,不仅对二工大来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为我以后在电视大学和建桥学院的工作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二工大在“文革”后迅速恢复办学,遵循中央关于“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指导思想,坚持主动、直接、有效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办学方向,在专业结构、师资结构调整和教学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探索和试点,如与大中型企业的联合办学、以加强能力培养为目标的83级机械大专班试点、以适应成人在职业余学习为目标的卢湾分校83级学分制试点、1983年由长宁分校首行的专业证书教育试点、由管理系首创以改革招生制度优先录取骨干为目标的能力考试试点、举办劳动模范教学班、以学制改革加快骨干培养为目标的专升本试点、举办全日制职业技术师范本科班、专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继续教育的探索,以及教学领域中精简课时、加强实践性环节、开展教学评估等一系列改革与探索。  198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同意二工大成为授予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的试点单位。当时在全国,由省级政府主办的成人高校本来就不多,能达到二工大这样的规模,并认真探索、开拓成人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则更少。因此,二工大很快就成为教育部相关工作的参与者和试验者。记得在1982年,当时教育部成人高教司在广州开会,制定全国成人高校4个专业的指导性计划,就邀请二工大参会,我代表二工大参加了这次会议。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教育多样化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