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影评的生存状态及其走向研究

出版时间:2010年6月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作者:李建强等著  页数:305  字数:278000  
Tag标签:无  

前言

我们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从20世纪开始,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类的一切行为都与科技息息相关。事实上,技术不仅塑造了我们现在的物质生活,也塑造着我们的精神生活。从文化艺术的发展史来看,技术对文化与艺术的影响和介入显而易见。从人类脱离了茹毛饮血,逐步迈向文明之后,几乎每一种新的文化艺术形式的问世都是技术催生的结果。印刷技术的发明成就了文学,电与摄影技术的发明促成了电影的诞生。就电影本身而言,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窄银幕到宽银幕,从单声道到立体声,一直发展到当下的数字电影、3D电影,技术的演进给电影风格、样式与类型的变化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阿凡达》在世界与中国内地所掀起的票房飓风,使人们对于技术的威力震惊不已。相比电影创作而言,电影理论、评论受科学技术的影响似乎没有那样显著,而事实则并非如此。比如,数字技术的诞生,直接影响到对电影本体的认识,连电影的定义都要重新改写。而随之而来的全球化的信息网络的构建,及与此同时产生的网络文化,对电影评论的影响更不容小视。

内容概要

本书将目光集中于当前中国的网络影评,对其发展现状进行一番扫描,较全面地总结和归纳网络影评的各种发布渠道和主要阵地,并结合调研数据,揭示受众对网络影评的接受程度和使用情况,探索网络影评与传统影评的共存状态。在与传统影评的比较中,研究网络影评独有的特征和优势,及其对影评发展所起到的正面作用。通过对美国等电影大国网络影评状态的介绍和分析,提供新的、宽阔的认识和研究视角。从影评学、传播学、文化心理学等角度深入分析当前网络影评存在的诸多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在此基础上探索网络影评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性,并对它的走向做出客观的预估。本书是目前国内第一部研究中国网络影评的专著,可作为电影文化研究者、传媒专业大学生和青年读者的参考读物。

作者简介

李建强,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出版《高等教育改革与人的全面发展》、《区域创新体系探索的理论与实践》、《影视艺术鉴赏》、《中国电影批评2000-2006》等7本著作,在《求是》、《中国高等教育》、《Joumalof Popular Culture》等报刊发表各类文章130余篇。

书籍目录

序章  柏青第一章  我国网络影评发展生态描述  第一节  网络影评的兴起与发展  第二节  网络影评的多种发布渠道  第三节  网络影评的受众及其使用情况调查第二章  网络影评的特征和优势  第一节  网络影评的特征  第二节  网络影评的优势  第三节  网络影评与传统影评的渗透交织第三章  网络影评对中国影评发展的效应和作用  第一节  扩展言论平台推动大众影评的发展  第二节  开拓影评思维促进影评形式和理论的创新  第三节  凝聚人气为影评事业发展聚集后备力量  第四节  还原“本质”  繁荣和重塑电影文化第四章  网络影评存在问题之透析  第一节  主体之困惑  第二节  客体之制约第五章  网络影评未来发展的若干期待  第一节  关注扶持一批新人  第二节  内容形式双向突进  第三节  吸引“草根”走向大众第六章  境外网络影评态势扫描  第一节  港台地区的网络影评  第二节  美国的网络影评  第三节  英国的网络影评附录一  周黎明采访实录附录二  卫西谛采访实录附录三  国内名家博客及博文选介附录四  网络影评网站选登附录五  网络影评受众调查问卷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总而言之,网络影评开放性的特征,极大地拓展了影评的发布群体和影评的接受群体,并且给予了双方最为自由的言论空间。所有这一切,都是传统的影评望其项背、无法企及的。(二)互动性网络媒体的又一特性是互动性,这也是传统媒体所欠缺而网络媒体最具生命力的显著特征。这种互动性存在于网络媒介本身,不像平面媒介或广播电视媒介需要依靠信件、电话等辅助手段。并且这种互动不是周期较长的互动,而是即时性的互动。社区论坛、博客、评论(或称留言)是体现网络影评传播互动性特征的最好形式。众所周知,影评是创作者的主观精神与客观评论对象之间的统一。不同的评论者总是以自己的主观精神把握作品中错综复杂的不同侧面,出色的影评在阐释电影作品的同时也在进行着审美创造,评论家要运用自己的理解和体验对作品进行美学再发现,对审美创造再度进行审美创造。影评作为一项艺术活动,不能不受到评论者自身对社会生活、对艺术作品的主观认识的影响,他一方面要客观地理解作品,另一方面也不能不以其主观精神去感受作品。在传统传媒中,传播者与大众的连通性不强。从影评人和读者双方的传播角色看,双方地位和职能泾渭分明,这往往导致影评人批评的侧重面和观点与大众欣赏口味的脱节。因为写不写、写什么是一回事,看不看、怎么看是另一回事。虽然有少量的电影杂志提供专栏作为影评人和读者沟通的桥梁(如《看电影》每期占一页版面的“挺进报专栏”),但这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单一”的从传播到接受的走向,况且这种反馈次数和规模有限且不一定时时畅通,中阻的环节和现象比比皆是,并随时可能发生。而网络的互动性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后记

说实话,自2008年暑假完成《影视动画艺术鉴赏》一书的写作后,我暗自下过决心,今后再也不涉足电影方面的著作了。因为为了撰写《鉴赏》这本书,我将近一年的业余时间几乎全部扑在了资料的整理、章节的设计和文本的写作上。对我这样年逾半百,日常以管理工作为主、且整日忙碌的人来说,个中的甘苦大概真的只有自己才能深切地感知。本书的缘起要从2006年初开始说起。当时,看到电影论坛和电影博客在网络快速兴起,我让我的研究生吉莉在大学生中做了一次关于电影论坛和影评博客的专题调研。调研的收获是丰盛的,大学生们对于这种新的电影评论形式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借助这些一手材料,我和吉莉一起完成了《网络影评态势扫描》一文,发表在《电影艺术》2006年第6期上。这是国内较早的一篇研究网络影评的专文,其中的一些论述常被后来的研究者引用。转眼到了2009年的秋天,新入学的几位研究生在和我的交流中谈到,他们读过我的那篇《网络影评态势扫描》,对网络影评都很有兴趣且已多有涉足。这多少有些出人意料,也重新触发了我研究网络影评的兴致。之后的半年多时间,就又有了我每天挑灯夜战的“覆辙”。正应了一句老话:积习难改,禀性难移啊;或者说是,苦中作乐吧!我要感谢我的研究生梁钦同学,她不仅和我一起商讨全书大纲,还发动她的同学一起找材料、发问卷、撰写部分初稿、选配各种图片,并积极联络得到各方的理解和支持。先后参加工作的同学有赵菲、徐蕾、余滔、杜方舒、李敬水、陈晨。远在美国的李白璐同学也通过E-mile,提出了很好的系列建议。

编辑推荐

《网络影评的生存状态及其走向研究》:当传统的电影批评仍坚守在报纸、杂志等纸质媒体的不良生态下艰难喘息时,网络影评却在虚拟世界中悄悄开辟了一片无限宽广的天地。短短几年之内,各类电影论坛和影评博客悄然兴起,迅速发展,汇聚人气。《网络影评的生存状态及其走向研究》是目前国内第一部研究中国网络影评的专著,可作为电影文化研究者、传媒专业大学生和青年读者的参考读物。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网络影评的生存状态及其走向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当资料使用吧,不过很快就会过时的。
  •     2010年6月出版, 我国第一本直接针对网络影评进行研究的著作。
        
        其研究方法的选择与调查问卷的设计还是不错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