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思想史(上下)

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朱永新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06出版)  作者:朱永新  

内容概要

  《中国教育思想史(上下)》是一部内容详备的中国教育思想史,完整、系统地论述了我国从古至今的各个时期的教育思想,深入探讨了中国教育思想的起源与发展、各时期主要内容和重要理论、代表人物思想结构、教学观、德育观、中西教育思想融合,以及职业教育、平民教育、乡村教育、生活教育、教育心理、教育改革等思想。全书分为“古代卷”、“近现代卷”和“当代卷”三大部分,每一部分都按纵、横两个模块展开论述,纵向以时代发展为序,横向则着重于教育思想特点,相得益彰,独具特色。  《中国教育思想史(上下)》不少探讨问题多为学界首次涉及,颇具首创价值。《中国教育思想史(套装上下册)》是中华文明史研究大系之一。

作者简介

朱永新,1958年生,江苏大丰人。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曾在江苏师范学院(现苏州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等多所大学学习,获博士学位。主修教育心理学。日本上智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曾任江苏省苏州市主管教育的副市长,被媒体称为中国市长中“学教育、研究教育和主管教育”的第一人。30年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0余篇,出版论著有《朱永新教育文集》(10卷本,中、韩、日文版,英文版待出)、《中华教育思想研究》、《心灵的轨迹——中国本土心理学论稿》、《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新教育》、《回到教育原点》、《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等著作。主编有《当代日本教育丛书》、《新世纪教育文库》等30余种。2005年被评为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候选人,2006年被全国政协教科文卫委员会等主办的评选活动评为“中国十大教育英才”,2007年被中国改革与发展论坛组委会评为第七届“中国改革十大新闻人物”,2008年被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媒体评为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风云人物”。

书籍目录

导论我们为什么需要教育思想史一、教育思想史的性质及特点二、教师为什么要学习教育思想史三、教师如何学习教育思想史古代卷第一章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起源与发展一、古代教育思想的滥觞二、两朵奇葩:孔子和《学记》三、古代教育思想的发展轨迹第二章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主要特质一、古代教育思想的生态环境二、古代教育思想的主要特质三、古代教育思想的现代意义第三章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一、冶乱学说——教育与社会发展二、人性理论——教育与人的发展三、人才观念——教育目的与价值第四章 中国古代的德育观一、德育的功用二、德育的过程三、德育的原则与方法第五章 中国古代的教学论一、教学的意义二、教学的内容三、教学的过程四、教学的原则与方法第六章 中国古代的教师说一、师之变迁二、师之功能三、为师之道四、师生关系第七章 中国古代的读书法一、读书法的纲领二、读书法的精华三、读书精要第八章 科举与中国古代教育一、科举的创立二、科举的变迁三、科举的功过第九章 书院与中国古代教育一、书院的起源与勃兴二、书院的发展与沿革三、书院教育的特色与贡献第十章 蒙学与中国古代教育一、蒙学的内容二、蒙学的特点三、训蒙的方法近现代卷第一章 中西教育思想的会通与融合一、西学东渐与近代教育学的诞生二、近代教育思想的演变三、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第二章 中国近代的洋务教育思想一、洋务教育思想的缘起二、洋务教育思想的体系三、洋务教育思想的评价第三章 中国近代的维新教育思想一、早期维新派的教育理念二、昙花一现的教育改革与改良派的教育蓝图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教育思想四、维新教育思想概观第四章 中国现代的个性教育思想一、新文化运动与个性解放二、科玄论争与人生观追求三、社会改造与个性塑造四、青年毛泽东与人格主义教育五、个性教育思想的透视第五章 中国现代的职业教育思想一、职业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二、职业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三、职业教育思想的意义第六章 中国现代的平民教育思想一、平民教育的宗旨与使命二、平民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三、平民教育思想的地位与影响第七章 中国现代的乡村教育思想一、乡村教育运动与乡村建设二、乡村教育理论的建构三、乡村教育思想的分析第八章 中国现代的生活教育思想一、生活教育运动的历程二、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三、生活教育思想的价值第九章 中国现代的活教育思想一、“活教育”的酝酿与提出二、活教育理论的体系与原则三、活教育思想的贡献与局限第十章 根据地和解放区的革命教育思想一、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教育方针二、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办学思想三、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德育思想四、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教学理论五、根据地和解放区革命教育思想的启示当代卷第一章 中国当代教育发展的历程一、当代教育的成就与问题……

章节摘录

插图:这样,我们就能体会孔子告诫弟子的良苦用心了,无论是“不患无位,患所以立”,还是“学也,禄在其中矣”,都反映了孔子重政务的倾向。如果我们考察一下中国古代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大致可以发现一条“心理-伦理-政治”的轨迹,最典型的表述见于《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就是说,“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心理工夫,是为了达到“修身”、“齐家”的伦理境界;而“修身”、“齐家”的伦理境界,又是为了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这个“心理-伦理-政治”的道德教育程序,经过朱熹的阐发,成为后世封建教育的基本模式。而科举考试制度则从行政与法律的角度,把这个程序或模式强有力地固定下来,使教育完全成了统治者实行“德治”,维护封建社会稳定秩序的一种工具。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这种重政务而轻自然的特质具有明显的两重性格,从积极方面讲,它鼓励人们介入社会政治生活,使知识分子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政治使命感,在国家的生死存亡关头能不畏缩退避,慷慨赴义。从消极方面讲,由于过分强调教育所具有的治国安邦、教化人民的政治功能,虽然在形式上抬高了教育的地位,但实际上却导致了教育功能的“窄化”,限制了古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和生产技艺的进步,也限制了自然科学与生产技艺的教育。陈独秀在《随感录·学术独立》一文中分析了中国古代学术不发达的原因,他说:“中国学术不发达之最大原因,莫如学者自身不知学术独立之神圣。譬如文学白有其独立之价值也,而文学家自身不承认之,必欲攀附《六经》,妄称‘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以自贬抑。史学亦自有其独立之价值也,而史学家自身不承认之,必欲攀附《春秋》,着眼大义名分,甘以史学为伦理学之附属品。音乐亦自有其独立之价值也,而音乐家自身不承认之,必欲攀附圣功王道,甘以音乐学为政治学之附属品。医药、拳技亦自有独立之价值也,而医家、拳术家自身不承认之,必欲攀附道术,如何养神,如何练气,方‘与天地鬼神合德’,方称‘艺而近于道’。

编辑推荐

《中国教育思想史(套装上下册)》: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袁振国教授的推荐:朱永新教授不仅对中国的教育发展有着深刻的反思,他还是一化思想活跃、笔耕不辍的学者与实践者。多年来,朱教授完成和参与完成了多部学术著作,具有深厚的思想史研究基础。这本《中国敦育思想史》历史跨度人,系统总结、分析了从远古到新世纪中国教育思想史的发展历程,并特别提出了教育思想的独特贡献和学术成就。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充分展示了朱水新教授学术视野开阔、学术功底深厚的“另一面”,是一部优秀的学术论著。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的推荐:山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朱永新教授撰写的《中国教育思思史》,系统地研究r从远古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教育思想的发展史。这部“思想史”打破了传统的以时间为经、人物为纬的教育思想史写法,采用专题研究与时代发展相结合的多种手法.既脉络清晰,更突出作者的思想观点。这本近百万字的学术专著,还注意从中两比较、占今对照的多重研究视角,把博大精深、传承有序的中国教育思想史放在一个宏大的参照系平台上进行对比研究,对中国教育思想史的个性特征提出更深刻的见解。这是朱教授长期以来对这一领域潜心研究和理性思考的结晶,是有别于传统“思想史”的胜人之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这部著作的内容人部分是关于古代教育的阐述,但全书文字流畅,没有阅读其他思想史著作时常有的沉闷、晦涩和枯燥感。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教育思想史(上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