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文学地图

出版时间:2011-8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作者:[美] 福斯特(Brett Foster),[美] 马尔科维茨(Hal Marcovitz)  页数:232  译者:郭尚兴,刘沛  
Tag标签:无  

前言

正是由于罗马作为一座文学之城独特的辉煌和成就,才比意大利人更具国际性。居住在罗马的每一个人都会重游历史的长河,穿越不同层面的罗马遗迹,感受从伊特鲁里亚人(Etruscans)到共和国及帝国时期的古罗马人的生活,了解基督教各个阶段的发展状况。我在罗马大学曾有两段执教经历,一种矛盾现象总是萦绕在我的脑海。那就是后来曾生活在罗马的主要作家都来自不同的国家,包括杜贝莱(Du Bellay)、克拉肖(Crashaw)、蒙田(Montaigne)、歌德、拜伦、雪莱、勃朗宁、霍桑、亨利·詹姆斯等。而意大利充满想象力的最为杰出的作家——但丁、卡瓦尔坎蒂(Cavalcanti)、彼特拉克(Petrarch)、塔索(Tasso)、阿里奥斯托(Ariosto)、莱奥帕尔迪(Leopardi)、曼佐尼(Manzoni)、蒙塔莱(Montale)——却聚集在别处,如佛罗伦萨、米兰、费拉拉(Ferrara)、威尼斯、博洛尼亚(Bologna)、热那亚、那不勒斯抑或是其他什么地方。而意大利这片对国外朝圣者极具吸引力的热土,就精神风貌而言,仍然是一个不安宁的城邦联盟。歌德的《罗马哀歌》(The Roman Elegies)、蒙田优秀的随笔《论虚荣》(Of Vanity)、雪莱的《阿童尼》(Adonais)、勃朗宁的《指环与书》(The Ring and the Book)、霍桑的《大理石牧神》(The MarbleFaun)、亨利·詹姆斯的《黛西·米勒》(Daisy Miller):这些固然都是罗马这座文学之城的无限荣耀。难道是梵蒂冈对精神和世俗世界的统治支配阻碍了意大利人的文学想象力?如果说,在罗马城内的旅行激发出蒙田和歌德、拜伦和雪莱、霍桑和詹姆斯的灵感,难道历史长河中林林总总的世事风雨对培养意大利人的想象力都只是多余的吗?莱奥帕尔迪是继但丁、彼特拉克和塔索之后极其伟大的意大利诗人。他来到罗马就是希望打破自己那种如死一般的孤独状态,但却发现:“在这儿,在罗马,我不是一个作家……而是一位学者……”当我们读到莱奥帕尔迪来自罗马的书简时,我们所能体会到的只有绝望和迷惘,然而他去参观塔索墓时的心情略有不同:周五,即1823年2月15日,我去看了塔索墓——在那里我落泪了。这是我在罗马第一次感受到快乐,也是唯一的一次。蒙田和亨利·詹姆斯从古罗马广场(Forum)虚幻的宏伟气势中看出的是衰败迹象,一种虚假的繁荣,而拜伦也英雄所见略同。可这也只是外人的所见所想。虽然彼特拉克是在罗马戴上桂冠,但他关于文化的思想却是在别处流传开来,如托斯卡纳(Tuscans)和伦巴第地区(Lombards)。在罗马,文学朝圣者的终极目标是到达新教徒公墓(Protestant Cemetery),那里埋葬着济慈和雪莱。我参观这个地方时,心里不由地思索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事实,墓地埋葬的这两位诗人都不信奉基督教。这一事实又使我回想起遍布罗马的更多颇为讽刺的现象。能够代表罗马这座城市的永远只有古老的帝王、文艺复兴以及现代教皇。然而,意大利文学想象力以民主和世俗为主线,即便是在虔诚的曼佐尼身上也能发现这种风格的痕迹,尽管这位伟大的历史小说家一直居住在米兰和巴黎。文学之城罗马是法国人、德国人、英国人和美国人的天下。它位于意大利境内,却不属于她的人民。

内容概要

由布雷特·福斯特和哈尔·马尔科维茨编著的《罗马文学地图》为《布鲁姆文学地图译丛》之一。《罗马文学地图》以罗马文学发展为脉络,以罗马的历史兴衰为时间轴,以台伯河为地理坐标,向读者展示了一副完整的罗马文学地图。从古罗马到神圣罗马帝国,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你可以通过这本书感受几千年的历史浩荡。从椭圆形竞技场到万神殿,从彼得大教堂到特雷维喷泉,你可以体味到罗马的恢宏雄伟。无论是维吉尔、奥维德、但丁、彼特拉克,还是雪莱、拜伦,抑或是亨利·詹姆斯、菲茨杰拉德,你都可以在这本文学地图中寻找到其非凡笔迹。作者将历史、宗教、建筑和文化巧妙地融入了文学中,显示了罗马的独特魅力,为读者提供了一场文学盛宴。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布雷特·福斯特 (Foster.B.) (美国)哈尔·马尔科维茨 (Marcovitz.H.) 译者:郭尚兴 刘沛 丛书主编:哈罗德·布鲁姆 (Harold Bloom)哈罗德·布鲁姆(Harold Bloom),美国当代著名文学批评家,耶鲁大学人文讲座教授,1973年出版《影响的焦虑》,“用一本小书敲了一下所有人的神经”,1994年出版《西方正典》,也引起巨大反响。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看到罗马就看到了一切
 古迹
第二章 邂逅罗马:古老的起源
 罗马的建立
 共和国的战争
 从金字塔到真理之口
 古罗马之山
第三章 神圣帝国:早期基督教统治下的罗马
 圣城之间的竞争
 踏着皇帝的足迹
 衰落时期的皇帝们
 罗马和基督教
第四章 中世纪罗马的奶牛山和钟塔
 罗马的文化皈依
 战争与神圣罗马帝国
 遗弃与衰败
 回归光荣
 但丁和《神曲》
 桂冠诗人彼特拉克
 中世纪罗马的景观
第五章 人才荟萃:文艺复兴早期及全盛时期的罗马
 人文主义来到罗马
 波焦?布拉乔利尼
 尼古拉五世
 艾伯蒂与圣彼得大教堂
 庇护二世
 保罗二世
 西斯笃四世
 亚历山大六世
 尤里乌斯二世
 杰出作品
 利奥十世和克莱门特七世
 克莱门特七世及罗马之劫
第六章 修业旅行者的罗马之旅
 爱德华?吉本的不眠之夜
 约翰?弥尔顿和披着羊皮的狼
 自北方进入的托拜厄斯?斯莫利特
第七章 浪漫主义诗人在罗马
 雪莱与《钦契》
 拜伦的心灵之城
 歌德与科尔索
 司汤达的罗马日记
 民族主义的火焰
第八章 美国人来了
 亨利?詹姆斯及罗马精神
 伊迪丝?华顿的乡村之旅
 弗?司科特?菲茨杰拉德在罗马的伤感之夜
第九章 浪漫之城,神秘之城
 田纳西?威廉姆斯在伯吉斯花园群
 多姿多彩、妖娆性感又颇为古怪的罗马
 梵蒂冈领地之内
 间谍与侦探
 
文学圣地
参考书目
进一步阅读书目
译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司汤达的罗马日记法国小说家马利·亨利·贝尔(Marie-Henri Beyle)的罗马游记颇受读者崇拜。贝尔使用司汤达这一笔名进行创作。他原是拿破仑政府中的一位外交官。然而,1815年,拿破仑兵败滑铁卢,同时也结束了他在外交使团的职业生涯。拿破仑失败后,司汤达一直居住在米兰,1821年才返回巴黎。在意大利期间,他撰写了一些历史书籍和人物传记,但都不是上乘的文学作品。为他赢得赞誉的是后来出版的小说《红与黑》(The Red and the Black)以及《巴马修道院》(The Charterhouse of Parma)。前者描写了一位年轻士兵的内心痛苦。他既希望对君主国忠诚,又渴望自由。后者以虚构的形式复述了阿尔桑多·法尔内塞(Alessandro Farnese)如何在狡猾的姑姑的帮助下当上了教皇。不过,司汤达关于罗马的主要作品是《罗马日记》(A Rome Journal),一本介绍不朽之城的旅游指南。书中记载了作者自己于1827年到1829年期间在罗马的经历。这本书的作用不仅仅是为19世纪的旅行者提供帮助。当时,司汤达在巴黎并不走运。他的一个表兄建议他创作一本关于罗马的书。司汤达立即将撰写这本书视为一次机会。借此机会,他可以生动、真实地记录下欧洲最具吸引力的城市,可以深入描述罗马的历史,及自己对那里的人民、建筑和文化的印象。多年以后,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文学教授哈康·希瓦利埃(Haakon Chevalier)将《罗马日记》翻译成英文。他曾这样写道:“读者刚开始会觉得这是一本日记,记录了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和一群朋友的愉快之旅……决心在为期一至两年的罗马旅行中取得最大收获(Stendhal,13)。”希瓦利埃接着论述道,事实上这本书包含的内容远不止这些。“它详细描述了实际发生的情况,无穷无尽的游览、步行、对话、偶遇、在数个大使馆及宫廷受到的招待等等,满纸尽是各式各样的趣事逸闻及新奇经历。书中还穿插有一系列稍长一些的故事,为作者后来创作的各篇小说的主题埋下伏笔。这本书发人深省、信息丰富、内容有趣;读者对其信服且备感愉悦”(Stendhal,13)。司汤达带领读者游遍全城,生动描绘了19世纪罗马城的景致、气味及音响。其中,最为独特的要数对罗马椭圆形竞技场的记录。首先,他简要介绍了竞技场的历史——韦伯芗皇帝及其儿子提图斯动用12 000名犹太战俘于公元80年建成。司汤达写道,“当时,世界上从未出现过如此宏伟的建筑,”“它总体高度为157英尺,外围周长1 641英尺。用于角斗士搏斗的场地长285英尺,宽182英尺。在提图斯举办的竞技场落成典礼上,为了取悦罗马人民,5000只狮子、老虎及其他动物被杀死,接近3000名角斗士也葬身于此地。类似游戏活动总共持续了100天”(Stendhal,33)。为了记录,他观察到表演场地最底层的座位与表演沙地之间由一堵高墙隔开,以防狮子和老虎一跃而起伤及观众。司汤达发现,他在西班牙见到的同一时期的斗牛场里也实行了类似保护观众的措施。他推测,西班牙人从韦伯芗皇帝时代的几位建筑师那里获取了创作灵感。司汤达还带着读者登上竞技场的楼梯,和他们一同感受那里的景观。他写道,“你可以沿经过修缮的楼梯攀至通道上面几层……当你到达这座遗迹的最高一层,从站着的地方依旧向北望去,穿过一片大树,就能看到几乎处于同一高度的温科利的圣彼得大教堂(San Pietro in Vincoli)。这座教堂以尤里乌斯二世坟墓和米开朗基罗所画的摩西像而闻名”(Stendhal,31)。《罗马日记》继续描写了司汤达在罗马看到的艺术品,以及他所了解的罗马艺术大师——仔细检查了拉斐尔的头骨之后,司汤达认为这位画家“身材矮小”(Sterdhal 47)。他深入研究了罗马四周的城墙,为他的读者记录说,城墙仅有16英里长,按照纥那留(Jonorius)皇帝的命令于公元402年开始修建。他抱怨凌晨四点响起的风笛声吵醒了他。演奏者是一些乡村乐师,他们正在参加一个圣诞前夕举行的仪式,举办地恰好在他住所下面的街道上。他气呼呼地说:“没有什么比半夜被这些人吹出的哀伤笛声吵醒更令人发狂了”(Stendhal,105)。他发现,古罗马广场的范围缩小不少,因为11世纪入侵的高卢人曾亵渎它,掠走其大量珍贵物品。对此,司汤达尤为哀痛。他到达该广场的时候,罗马人正将它用作贩牛的集市。即便如此,司汤达仍然喜欢他所见到的大部分景观,从未厌倦自己的旅行。他说:“我们热衷于参观这座名城,在我们看来,没有一处细节过于简单或者微不足道。当正在观察某一事物时,我们渴望探知有关它的一切”(Stendhal,249)。

后记

罗马是一个伟大的城市。她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建筑、多彩的艺术、特殊的宗教地位,向世人昭示其古老绵长的文明和自然而然在欧洲,乃至全世界的中心地位和巨大影响。这一切使无数大大小小的作家和诗人竞折腰。他们怀着不同的价值观和历史观,从不同的视角,以各异的风格对这座“不朽之城”的沧海桑田、一街一巷、一砖一石,毫不吝惜笔墨地予以赞美或批评;对引人注目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激扬文字;对文化遗迹和风景名胜娓娓描述,纵横褒贬。本书没有,也不打算对上述文学家和诗人的作品本身进行评说,但对这些作家造访罗马的前因后果、对作品的来龙去脉、文化背景及与罗马千丝万缕的联系画龙点睛,使读者对作家和作品的认识骤然加深。本书把罗马的历史、地理、人文和文学错落有致地交织在一起,既具学术性又有趣味性,文学爱好者不可不看,文化研究者不可不读,旅游发烧友不可不备。本书由刘沛女士通译,郭尚兴先生审读。对这样一个信息传递和情感表达兼而有之的文本,译者只好老老实实地做作者的“奴仆”,从内容和风格上尽可能反映原作,至于效果如何,待广大读者评说指点。

编辑推荐

《罗马文学地图》:罗马,一座艺术的宝库、文化的名城。由布雷特·福斯特和哈尔·马尔科维茨编著的这本《罗马文学地图》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以文学的视角审视罗马,通过穿插众多来自不同时期、不同国别的作家描写罗马的文字作品以及他们居住在罗马时的切身经历,巧妙地串联起罗马的历史、宗教和文化,凸显了这座文学之城的国际性特色与魅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罗马文学地图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条)

 
 

  •   罗马文学地图罗马文学地图罗马文学地图
  •   在**买了一套,就缺这一本,赶紧补上。非旅游地图指南类。文化人物文学景点的介绍吧。
  •   构思独特,以城市为脉络,探寻小说家的文学想象,很有启发。
  •   将空间轴和时间轴结合在一起,这是有文化底蕴的城市的特征,也是一个很有新意的文学史写法。
  •   别人推荐的书,适合旅行的时候读
  •   “文学地图”,其实就是以文学的脉络走过罗马的很多地方。但没有“地图”,地图在字里行间。这样,对于我们这些对罗马陌生的人来说,读起来就很是生涩了。
    不过,作者的知识和笔力却不容小觑。文字很有韵味,就像是一个智者带着你游览罗马(只不过自己是蒙着眼睛的)。内容也很丰富,笔触及的不仅是文学,也有艺术、历史、有哲学等等。
    它是一本学术界的随笔,也是本游览书中最深邃的了。
  •   另辟蹊径的选题,文人荟萃的文化圣地。
  •   资料翔实,文笔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