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纪

出版时间:2011-2  出版社:红旗出版社  作者:王自亮  页数:262  字数:237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2008年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机一度让汽车业陷入寒冬…… 就在此时,一起震惊世界的汽车并购案——吉利收购沃尔沃,给这个严冬带来了暖暖春意。这次并购是李书福的胜利,是吉利的辉煌,更是中国的骄傲!它为中国汽车业做出了里程牌式的贡献。吉利一跃成为中国汽车业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  作为吉利控股集团前副总裁和新闻发言人,作者见证了吉利收购沃尔沃始末。他通过亲身经历和深入采访当事人,掌握了第一手独家资料,试图拨开这起并购案的层层迷雾。  本书详细叙述了吉利为并购所做的细致深入的准备,真实再现了谈判过程中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生动刻画了李书福和穆拉利的过人之处,展示主谈判手的高超技巧和个人魅力,深度诠释了并购后沃尔沃的各种出路。本书既是纪事实体的汽车业跨国并购记录、难以复制的商海战役文本,更是惊心动魄的中国当代产业变迁影像,也称得上是金融危机时代的“史诗片段”。

作者简介

  王自亮, 1958年生于浙江台州。诗人、作家、学者,先后担任政府官员、媒体领导、企业高管。
  自1975年高中毕业后下乡,曾经务农、当教师和做手艺人。1977年恢复高考时考入浙江大学(原杭州大学)。1982年起,先后任浙江省台州地区行政公署秘书、《台州日报》总编辑、浙江省政府办公厅研究室主任等职。
  自2006年开始,担任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兼任吉利控股集团新闻发言人。现为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副院长。

书籍目录

谨以此书献给将目光投向世界的企业家们 目 录 楔子:时世造英雄Chapter 1 天方夜谭 “只有隐藏在内心的力量,才是最强大的。”终于,李书福实现了 他的“好车梦”。在吉利与沃尔沃的并购交割满百天之际,李书福的手 第一次与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紧紧地握在一起……Chapter 2 卧薪尝胆 李书福经常自称为“穷苦人家的孩子”,如果仔细琢磨,你能品味出这句 看似心酸的话里,却包含着几分骄傲的意味———穷苦人家的孩子成长得 更为迅速,更为坚实。吉利早期的造车史不仅悲壮,而且有点悲凉……Chapter 3 初试锋芒 “李书福到底有什么魅力,能让他的团队围绕着他的意志做 事,几年时间就迸发出如此大的能量?”从罗孚到锰铜再到DSI,吉 利在收购征途上不断演练,积蓄着更大的能量……Chapter 4 峰回路转 “一旦启动收购程序,将第一时间通知你们”。吉利,这个来自 东方的“农村青年”,以其朴实无华的作风和对沃尔沃一以贯之的 “爱情”,感动了穆拉利们……Chapter 5 力的角逐 经过多方力量的角逐,吉利赢得竞购沃尔沃的“入场券”:2009 年10 月28 日,福特宣布吉利为沃尔沃“首选竞购方”。但吉利最终 能否将沃尔沃收归旗下?一个大大的问号。Chapter 6 天马嘶云 要在气势上压倒别人,还得要有实力。要决胜千里,还得有先锋 和干将,有压阵人马和辎重。可吉利的英雄在哪里呢?智囊们又在 何方?吉利决胜的筹码又是什么呢?Chapter7 纵横捭阖 这不是一场单纯的海外并购谈判,而是从精神到体力的“马拉 松”赛跑;这不是“马拉松”赛跑,而是一次绝境逢生的国际顶级商 业“对弈”;这不是“对弈”,而是人生智慧和胆识的较量,民族意志 在全球市场上的升旗仪式。Chapter8 瞒天过海 整个吉利并购沃尔沃的过程,就是不断透露信息和收集公众反 应的过程,也是吉利与福特、沃尔沃各方在全球媒体面前亮相的过 程,更是商业机密的保守与反保守、并购走势顺畅抑或受阻、干扰 与反干扰的过程。Chapter9 险象环生 财团的搅局,与工会、供应商、经销商的磨合,一时呈现出诡谲 的局势,复杂的情节;多方利益的博弈,各种悬念的迭起,让吉利并 购沃尔沃的过程更加跌宕起伏……Chapter10 尘埃落定 瑰丽的永夜星光,此刻变成耀眼的白昼光芒。 在协议书上落笔后,满脸笑容的李书福紧紧握住了路易斯•布 斯的手。没有人会否认,这一刻对于中国汽车工业的重大意义。 这是真正的“光荣日”。Chapter11 交割百日 伦敦,泰晤士河奔腾不息,就像一位不知疲倦的见证者。吉利并 购沃尔沃交割仪式,于2010 年8 月2 日在这里进行。于是,诞生了 新架构、新面孔、新生产基地、新运营模式,沃尔沃与吉利携手并 肩,且歌且行……Chapter12 东方智慧 既然“世界向东”,就有向东的规律。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故事里, 有世界汽车工业转移和重组的规律,有金融危机后的风云际会,也 有“东方智慧”的闪光。也许,李书福并不一定是“东方智慧”的代 表,但他在其汽车生涯中对此有所领悟,有所运思,有所整合,有所 延伸,终成大事。 尾声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吉利并购沃尔沃大事记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黎明之前出发”历史是不经意间写就的,虽然字迹潦草,却力透纸背。2008年9月16日清晨,我驱车前往坐落于杭州滨江的吉利汽车总部,参加一个极为重要的集团高层会议。太阳照常升起,虎跑精神气爽,满觉陇暗香浮动。大约车子开过钱塘江大桥时,我打开收音机收听“早间新闻”。这时,声音浑厚的男中音正在播报一则海外电讯,报道雷曼兄弟公司垮台的消息。令人震惊!这条“早间新闻”最后说,继美国两家著名的对冲基金出现巨额亏损,信用评级机构下调抵押贷款债券信用等级后,几个月来,雷曼兄弟就像被施了魔咒一样,朝着预测的深渊迅速滑落。在雷曼股票价格暴跌94%的第二天,各信用评级机构将雷曼兄弟的评级调低至D,意味着它破产了。趁着会议还没有开始,我在总部办公楼与李书福见面时,赶紧与他交换对“雷曼兄弟”事件的看法。他习惯性地把脸往上扬,紧了紧那条青灰色斜纹领带,然后迅速看了我一眼,意味深长地说:“看来这个世界要乱套了,我估计全球经济会有好多年缓不过神来。也许机会就在这里,我们要有心理准备,你觉得呢?”就在我与李书福这次简短对话前后,包括贝尔斯登、“两房”、美林、AIG等那些曾在全球金融市场中称雄一时的霸主们几乎无一幸免,“多米诺骨牌”被一只“巨兽”干脆整个拱翻。这只“巨兽”就是“欲望”。从那一刻开始,历史被永远改写了。于是我们看到,人们从生存姿态到出门神情,从购物习惯到求偶心理,从总统选举到社区议事,从丛林游击战到“狂欢派对”,一切都在改变。以往我去纽约,总会抽点时间去寻访华尔街。因为只要有空,我就想研究金融史和资本“罪恶史”,特别是华尔街史。突然间我发现,现在人们投向华尔街的眼光,除了残留的钦羡之外,似乎还夹杂了许多鄙夷、绝望和愤怒。这条街道代表着美国的光荣与梦想,位于纽约市曼哈顿区南部,全长不过三分之一英里,宽仅11米,街面狭窄而短促。如今它带着多少人的哀怨和期待,在寒风中默然伫立。从那时起,全球汽车业也步入“艰难时世”。有个场景我始终铭刻在心,2009年初春参加中央电视台录制“对话”节目时,主持人陈伟鸿指着屏幕上一张来自底特律的照片让大家看,只见及膝大雪把停在户外的汽车几乎完全覆盖了,只隐约露出“福特(Ford)”的标识。他神情迷惘地向全场嘉宾发问:“世界汽车业的严冬果真到了吗?”。我和我的同事们清楚地记得那些日子里发生了什么。当时世界汽车行业的主要厂商相继大幅下调全年利润目标,预发裁员通知,并敦促政府加大扶持力度。美国CNBC电视台2009年3月3日报道说,“世界汽车业正处在彻底的动荡中”。此时正值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宣布将撤掉数条生产线,包括“土星”车型生产线。美国汽车市场低迷,2009年1月国内市场销量仅为65.69万辆。我所在的吉利汽车公司,多年来一直以丰田汽车为标杆。可丰田也面临与美国汽车业同样悲惨的命运,此时,丰田汽车公司正向日本政府申请高达2000亿日元的资金援助,继通用之后也走上向政府求助之路。日本汽车销售协会理事伏见刚表示:“消费者的心理受到影响,目前是完全看不到未来。”我的欧洲同行也给我打来电话,带着一种“前线吃紧”的急切语气,诉说着欧洲汽车制造商们纷纷发出盈利警讯并宣布减产的情形。一向被看作行业标兵的德国汽车工业也陷入危机之中,戴姆勒公司决定给德国的15万名员工放一个圣诞长假,宝马公司在德国莱比锡的生产线停止运行。法国的标致、雪铁龙和雷诺汽车公司也宣布大规模减少汽车产量。瑞典的沃尔沃卡车公司利润大减。意大利的菲亚特汽车公司表示下一年度可能会出现最糟糕的情况,汽车销量最多或许下降20%……人类很多次重大危机,都发生在人们神经即将松弛的“好时光”,就像噩梦总是潜伏于惊醒与昏睡的边界。从长时段看,无数事件内部的纠结和反复,各种巨大危机造就的撕裂,多少次如撼磐石般的挫折感,都不禁使人产生“习惯性恐惧”。就在全世界汽车业处在被猛击一棍的晕厥中尚未醒来之时,有人在黎明之前上路了。他就是一位名叫李书福的“东方之子”,中国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我经常称之为“老板”的人。他的身后,有来自中国和世界各地的汽车业精英,研发、营销、生产、品牌、传播诸领域专家,还有1600余名汽车工程师,近两万名员工。其时我将进入“知天命”之年,成了汽车业的职业经理人。那天早上李书福对我说的“做好准备了吗”,就是问我是否可以做到“黎明之前上路”的意思。在日常生活中,他总是睡得很晚,“黎明即起”简直会要他的命,而在精神上他永远是个“早起者”。认识李书福将近18年了,加上这几年的共事,我太了解这一点了。新的整合即将开始,一场汽车业的大转移、大分化、大组合拉开了序幕。在东方,在亚洲,世界汽车业的另一条“战线”正在日夜开辟之中,就像抗战后期开辟的中缅战场。李书福,这位来自东方的实业家,在金融危机来临之前,就大刀阔斧地实施战略转型,寒流到来后,他要求自己的企业做好“冬泳”准备。他有一个更大的“图谋”正在酝酿中,很快就会付诸实施。世界汽车产业的重组机遇令他倍感兴奋,当别人大谈该如何躲过这次灾难之时,他却说,“机遇终于来了!”

后记

写作本书是我一生中最为奇特,也最难以忘怀的经历之一。事实上,说不清是折磨还是愉悦,也无法解释写作的动力和成因,我只知道动笔之后,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着我,逼迫着我,挤压着我,让我去写吉利并购沃尔沃跌宕起伏的全过程,催促我通过在吉利汽车的岁月里的亲身经历,以及各种切身体验,把自己所了解的一切,包括利用直接或间接得到的素材,做一番完整而真实的描述。借用一句套话,就是将此事“向全世界做个报告”。很显然,这应该是一本纪事体的汽车业跨国并购记录,一种难以复制的商海战役文本,一部惊心动魄的当代产业变迁影像,也许,还是金融危机时代的史料片段。可是我扪心自问,能担当此任吗?能赢得读者的信任吗?这项工作一旦启动,就无法停歇,日夜轰鸣地转动了两个月。天哪,这是什么样的写作状态?简直是昏夭黑地,无休无止。一个个时辰过去,一行行文字出来。好多个通宵,一刻也没有休息,高度紧张的神经,直到此刻,终于可以罢笔了!在出版社领导、编辑、朋友和学生的帮助下,我按时交稿,完成了本书。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首先是由于受到老朋友、钱江晚报社吴蒂的启发,遭到红旗出版社总编辑鲁强兄的“步步紧逼”,当然,浙江日报社社长高海浩先生不依不饶的“高压政策”(因为友情,更要施加“高压”)也发生了显著作用。其次,自己还有很多事要做,这本书不早日完成,就内心不得安宁。虽然我的几位大学同学半夸奖、半挖苦地说我可以“同时做五件事”,说实在的,我对这本书还真的不敢掉以轻心。吉利并购沃尔沃从开始到终了,国内外的文章和报道浩如烟海,似乎每个情节都被挖掘放大了一遍,李书福和穆拉利的每一句话、每个音节都被回放了无数次。如果没有找到一个新的角度,对这起新近发生的国际并购事件加以深入探寻和挖掘,以求做出更为详尽的记录和叙述,我的书就没有任何意义,也就丧失了它的存在价值。所以我得努力为之,做我自己可以做,也相信做得好的事。写作此书,需要“忠实”和“透析”,需要“举一反三”,需要“溯源’’和“前瞻”。总之,要在当下的事实中,梳理出中国企业家把目光投向世界时的心态,把握世界汽车业分化和组合的规律,以及金融危机阴影中的一线希望。可以宽慰的是,我已经尽力了。也许我并没有那么多的野心,或所谓的雄心。我只追求真实,追求精准刻画,追求在把握事件时眼光与角度的变化。虽然书中不乏议论和分析,但更多的是对这桩举世瞩目的并购案前因后果的勾勒,大小“事件”和“变故”的透视,对各种登场人物的端详和品评,还有对场景和细节的描述。也就是说,我把这个故事完整地、并非平铺直叙地“回放”了一遍,把这个可以比作好莱坞影片的戏剧性事件,大幅度地剪辑和整合了一次。吉利并购沃尔沃,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个绝妙的剧本。我只不过是一个“速记员”。相信我的笔不笨,而所谓真实,就来自对“傲慢与偏见”的消解。这就是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本书:《风云纪——吉利收购沃尔沃全记录》。汽车是工业之花,当代社会的道具。跟随李书福造车4年,其中甘苦酸辣,寸心自知。但当下中国汽车业活跃着的人物、事件和变局,世界汽车产业烽火硝烟,我是历历在目,咀嚼于心的。现在,我离开了汽车公司,从另一种角度看,这样恰好可以更为明晰地把握这一切,也可以以局外人和见证者的角度,更好地记录和描述这一切。在五行八作中,我永远是一个过客。从内心说,我很难归属于任伺企业、事业和机构,我是一个匆忙的“漫游者”,也是一个文明的“蛮子”,一块抵抗一切侵蚀的“海绵”,一个热衷于工作的“逃避者”,一个只观看自己导演的“自我与他者”这出戏剧的普通观众。这样看来,由我来写这本书反而是好的。正如《革枕子》反复说的那句话,“这是很有意思的”。写完本书,我终于松了一口气。我把它交给读者,交给当事人,请大家来评判,来诠释,来决定它的命运。不管我有多大的能耐,没有我的师长、朋友、学生和家人的帮助,我是写不出这本书的。在本书里,他们从未出现,却居功厥伟。我要感谢他们,我要向他们鞠躬。要致谢的人很多,我无法在此一一列举,只能举其概要。首先得感谢本书主角、我的前“老板”——沃尔沃轿车公司董事长、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正是他,给了我写作本书的主要灵感。感谢我在吉利汽车公司期间的领导和同事,特别要感谢杨健先生、尹大庆先生、赵福全先生和张芄先生等,他们一如既往地欢迎我,并接受我漫长的采访;感谢吉利汽车公司的伙伴们,特别是我的原助手纪洪涛,以及我在吉利汽车工作期间,一切帮助过我的人。感谢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领导、专家和同事的支持和帮助,他们是:蒋承勇、张仁寿、罗卫东、陈剩勇、史晋』II、姚宪国、金祥荣、于宏钧、张丽等,其中著名学者、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陈剩勇先生对我帮助尤多,我也要感谢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全体老师对我的关怀和支持。感谢海内外媒体朋友,感谢中国汽车行业协会的领导,尤其是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张小虞会长、中国汽车工程协会付于武会长的长期支持和帮助,感谢中国汽车界的前辈和专家们,尤其是郭孔辉院士和清华大学欧阳明高教授在我投身吉利期间的指点。感谢父母、家人和朋友们对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感谢我的表叔、著名英语专家郑恩岳先生的关心和支持。在本书写作过程中,得到了我的学生鼎力相助。他们帮助我整理大量资料、校核事实和数据、搜集图片、整理大事记、摘录参考文献并反复校阅全书,并时刻伴随我写作。这些学生主要是以下几位:我的研究生吴小榕,本科生林玛刑、郑璐、陈伟晶,公管学院研究生张瑞霞、王芳等。尤其是吴小榕、林玛刑、郑璐三位,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耗费了很多心血,付出了艰巨的、富有创造性的劳动。她们对我无私的支持与帮助,感人至深。浙江工商大学正在攻读企业管理博士的李玮老师,也给我很大的学术支持,尤其是在本书结构、体例和相关知识上的帮助。感谢红旗出版社、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和钱江晚报诸位领导和朋友的支持和帮助,他们是:高海浩先生、鲁强先生、李杲先生、吴蒂小姐、竺大文先生和丁鋆小姐,没有他们的鼓励、支持和催促,这本书几乎不可能完成,起码不可能如此之快地完成。感谢与我生命相遇的一切人。王自亮2010年12月30日,于北京

编辑推荐

《风云纪:吉利收购沃尔沃全记录》:为什么吉利能PK掉全世界的竞争对手?为什么最后的收购价能降到18亿美元?为什么开始“寸土必争”,到后来却相拥而笑?为什么新闻发言人要和媒体玩“躲猫猫”?为什么李书福只用三个单词就化解了沃尔沃工会的不信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风云纪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条)

 
 

  •   要不是吉利收购了沃尔沃,我想沃尔沃至今也很难引起国人的注意啊!正因为关注吉利,所以才知道沃尔沃!试着去了解沃尔沃的车型,理念等等。
  •   感觉不错,本来打算买12本送人,结果当当缺货只能买三本,o(︶︿︶)o 唉,当当生意太火爆了,下次要多进点呀
  •   很好,货到的也蛮快的,服务态度很好。
  •   这本书基本上可以全程把握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全过程,但仅此而已,一些内幕性的、技术性的谈判技巧或要点还是没法学习掌握。
  •   读了也就明白了volvo被收购的具体情况了。
  •   不错,能够观察到企业背后的一些故事,基本还算满意吧。
  •   自说自话的内容,当成新闻稿读吧。
  •   质量很好 字迹清晰呢
  •   订单 8950152393,11月7号下的单,已经半个月了,货没收到,也没法申请退款处理,跟客服投诉了N遍都没用,后来甚至电话都打不通了,强烈质疑当当的服务质量!!!!!希望大家一定要选货到付款!!!!!我的教训,希望给大家提个醒!!!!!!!!!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