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实绩史料汇编 舆论卷

出版时间:2011-10  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作者:陈夏红选编,杨天石审订  页数:35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辛亥革命实绩史料汇编:舆论卷》广泛参考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印行的各种辛亥革命文献,如《孙中山全集》、《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回忆录》和《中华民国建国文献·革命开国文献》,择其精华汇编而成。分为舆论卷、起义卷、组织卷、建制卷四卷,每卷以内容再分类,以期系统地展现辛亥革命的重大事件和历史成就。  《辛亥革命实绩史料汇编:舆论卷》选编史料秉持存真存实的原则,除改正极个别明显的错别字外,一律保持原文面貌;与其他版本文字有别的,以方括号勘正注明。编者按、注释皆为原书所作。

作者简介

本丛书编选者陈夏红现为《中国政法大学学报》编辑。陈夏红以民国时期法律人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研究、访谈、口述历史、书评等各种形式,对中华民国史尤其是民国时期法律人的命运有一定了解与把握。
主要著作有:
江平口述、陈夏红整理:《沉浮与枯荣:八十自述》,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陈夏红著:《百年中国法律人剪影》,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
陈夏红编:《法意阑珊处:20世纪中国法律人自述》,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陈夏红著:《政法往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书籍目录

宣 传
 革命军
 警世钟
 猛回头
论 战
 支那保全分割合论
 支那问题真解
 正仇满论
 民族的国民
 革命与保皇之争
 驳(新民丛报》最近之非革命论
 论社会革命当与政治革命并行
 再驳《新民丛报》之政治革命论
 《民报》与《新民丛报》辩驳之纲领
 驳革命可以召瓜分说
 论惧革命召瓜分者乃不识时务者也
 驳革命可以生内乱说
 就论理学驳《新民丛报》论革命之谬
 与《国民新闻》论支那革命党书
 讨满洲檄
 论革命之趋势
回 忆
 辛亥前后同盟会在港穗新闻界活动杂忆
 《民报》在日本遭封禁始末
 我在檀香山同盟会和《自由新报》工作的回忆
 近年中国革命报之发达
 南洋各地革命党报述略
 同盟会时代《民报》始末记
 同盟会和《民报》片断回忆
 辛亥革命时期上海新闻界动态

章节摘录

  (乙)谓各国借口于内乱而行瓜分。此说所谓小儿之见也。今分二段释明之:第一,各国苟欲瓜分,不必有所借口。凡欲亡人国者,质直坦白宣言于众日,兼弱攻昧,取乱侮亡而已,非有所赧而求有以借口也。且今日各国之不言瓜分者,非患无以借口,一由于维持势力平均,二由于知中国民族之大未可遽言并吞也。第二,各国即欲有所借口,亦不必借口于内乱。今日满洲政府之政治,可以借口者多矣,随时随地,何不足以借口,必坐待有内乱起,然后有以借口乎?举实例言之,台湾之割、朝鲜之割、缅甸之割、安南之割,曾以内乱为借口乎?胶州湾之失,旅顺口、大连湾之失,威海卫之失,广州湾之失,曾以内乱为借口乎?至于庚子之役,则尤非借口。彼拳匪之宗旨,为扶清灭洋,非与满洲政府为敌,乃与外国为敌也,则外国与之为敌,何怪其然?且各国苟欲瓜分.则联军人北京时诚机会矣,于彼时不为,而欲于他日求有以借口乎?故各国之不瓜分,有所惮而不敢为也,非因无内乱以为借口也。  (丙)谓使革命军成功,则各国前此由满洲政府所得之权利,将尽失之,故各国必维持满洲政府,而与革命军不两立。为此言者,由于不知国际法之过也。于国际法,凡国家间由于条约而生之权利义务,条约之效力未消灭,则权利义务依然继续,旧政府虽倾复,新政府固当继承之。何也?条约以国家之名义缔结之,非以私人缔结之故也。故为此言者,自不知国际法之原则。不然,则欲以欺不知国际法之人也。(至于谓满洲政府外交醌劣,与各国结种种不平等条约,宣筹撤改者,则固新政府之责任。然非因政府新旧嬗代,而失条约之效力。故此两事不可混为一。)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辛亥革命实绩史料汇编 舆论卷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条)

 
 

  •   主要内容以台湾地区“国史馆”编纂的《革命开国文献•史料》三卷本为基础,参酌中国大陆地区印行的各种稀见辛亥革命文献,择其精华汇编而成。舆论卷侧重于革命前革命舆论得兴起、论战、主张等;组织卷侧重于革命团体的发展和参与;起义卷围绕辛亥革命各地作战过程的细节内容组织史料;建制卷侧重辛亥革命前后对政治制度建设、军队制度建设、国家政权制度建设的措施及对后来社会发展的影响 。
  •   众所周知,现今之中国,在历史问题上,卖国主义和投降主义思潮层出不穷,比如说学术败类余桂元颠倒黑白的“兄弟阋墙”论,又比如说种族主义分子姜戎鼓吹对汉族进行种族灭绝的“狼”论,再比如说前清余孽马大正替侵略者涂脂抹粉,歌功颂德的“清兵入关有功论”。种种异端邪说,非欲置汉族于亡国灭种之境地而不可。但凡是有起码良知的汉族人,但凡有一丁点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炎黄子孙莫不惊诧,莫非辛亥义士奋起抗争光复而得的神州古国又要拱手让人了嘛??我们就这么乖乖的让这些精神上的鸦片贩子们对我们洗脑,进而丧失民族认同感,对时刻窥视我们的美日以及其他异族俯首称臣了嘛??当然,这是不可能。祖宗的基业,誓死必守,祖宗的河山,尺土必争。华夏民族,源远流长,生于斯,长于斯。中国是我华夏民族固有之国家,任何人都休想把她从我们手中夺走。于是乎,从余桂元否定岳飞,文天祥民族英雄地位的谬论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网络上,媒体上,在大陆,在台湾,在新加坡,在许许多多有炎黄子孙的地方,大家通过纸笔,通过键盘,通过网络,把余桂元那个充满着卖国主义和投降主义的私货,罔顾历史,颠倒黑白的“兄弟阋墙”谬论驳了个千疮百孔,驳得余桂元哑口无言,最后只得由其的顶头上司教育部专门召开记者招待会平息众怒而收场。从某种程度上说,“高中历史教科书”事件是显示现代华夏民族意识崛起的标志性事件。从近代中国的历史来看。在历史问题上,卖国主义和投降主义思潮的泛起并不是第一次了。远的如辛亥革命前,满清走狗,无耻汉奸的康有为。为了对抗孙中山先生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革命思想,麻痹当时被异族压迫的广大汉族人的反抗意志,放毒说什么“中国只可立宪,不能革命”。更是不知廉耻的把其胡清主子和商汤成周等等上古之圣君类比,错谬百出,臭不可闻,逆族之罪,罄竹难书。章炳麟撰一篇《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以驳之,一句“受其豢养,供其驱使,宁使汉族无自立之日,而必为满洲谋其帝王万世、祈天永命之计,何长素之无人心,一至于是也!”就把康逆辱没祖宗,背族求荣的丑恶嘴脸诏告于天下。于近处说,九一八事变以后,国土沦丧,日寇压境,国家实陷于永嘉靖康之危难局面了。本来么,国人自当团结一心,共赴国难,偏偏又有一些败类跳出来,借论历史问题,为投降造势,替秦桧的“南北议和”翻案,大造和倭寇屈膝和谈的舆论。更有所谓的国学大师惺惺相惜的说什么“秦桧最大的罪恶是因他的所作所为给妥协背上了罪名,自他以后中国就受制于舆论压力,再也不能妥协,因而就只能进不能退了。”我们都知道,“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可见明着看这一些人好像是在讨论宋史,实际上他们是想把他们的祖国像秦桧一样卖给倭寇。所幸当时的国府对此看的明白,为防微杜渐,整肃风气,巩固抗战。把其中的为首者捉了起来。所谓“社稷将倾,必出妖孽”,余桂元,马大正这号人物现在跳出来也绝不是偶然的,大家都知道,现在的世界并不太平,霸权主义日嚣尘上,美日亡我中国之心不死,余桂元,马大正那些卖国主义和投降主义的反动历史观何尝不是为了和那些洋主子遥相呼应呢??马大正谬言“比如清兵入关,我们会站在17世纪40年代的立场,当时中国需要一个强大的政治核心来领导,这个统一确实有好处,它随后导致的康乾盛世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可圈可点的。”(见11月8日《新京报》)。学者郭松民随即就在《光明日报》上撰文质问“现在世界混乱的局面也“需要一个强大的政治核心来领导”,环顾全球,谁有资格充当这个“政治核心”呢?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态度来对待它呢?。”这个问题马大正回答起来其实不难的,只不过不好明说罢了,那就只好由我们把马先生的“美国洋大人”搬出来替他来圆场了。综上所述,对在历史问题上的卖国主义和投降主义的谬论,我们是一定要批判的。这不但是应该的,而且是必须的。因为这事关民族是否能延续和发展。在批判的过程中,我们又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首先。我们不能否定现今的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的事实,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我们国家的多民族性质是逐渐形成的。并非与身俱来的。在分析历史问题上,尤其是宋史和明史。我们要用客观事实和历史唯物主义来看待。契丹,金,蒙元和满清对中国发动的战争,绝不是什么“兄弟阋墙”,而是侵略与反侵略,压迫与反压迫,烧杀劫掠与保家卫国之间的斗争。正如《满清消灭明朝的战争并非是一场单纯的改朝换代的国内战争》一文中指出的那样。我们不应该以今天的国家观念加给明末清初的人民,,同样也不能强加给两宋年间的人民。在长期斗争中,各自民族与国家的立场从来是很鲜明的,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像岳飞那样奋起反抗才是值得弘扬的,像秦桧,洪承畴那样的无耻汉奸被历史和人民所唾弃。再者,我们有的网友在批判卖国主义和投降主义的历史观的时候,喜欢把持有这种反动历史观的人称为“伪中华”,这就很不妥当。中华无伪。中华者,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仪,故谓之中华。又曰:中华者,中国之诸华也。可见中华和华夏同源,只是说法不同。中华民族和华夏民族是一致,而不是相互对立的。虽然中华民族的形成是渐进的。而汉族不但是中华民族的主干,而且还是中华民族的本体。余桂元,马大正这种人不是伪不伪的问题,他们的历史观完全是卖国主义和投降主义。对于持这种历史观的人,我们应该直接称呼其为卖国主义者和投降主义者。把他们的思想直接称呼其为卖国主义思想和投降主义思想。把他们的历史观直接称呼其为卖国主义历史观和投降主义历史观。至于那个姜戎,则另当别论,同余桂元,马大正这种人,主要还是文斗,对于姜戎,直接把他塞进大炮,打到乌兰巴托,让他和他的狼朋友汇合才被认为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这既如他所愿,也如我们所愿。以上这些,希同胞们注意。来源秋雁南回(***.backbird****) 原文:****://***.backbird****/dispbbs_10_251991_10_1.html
  •   辛亥革命成为一个词,却没有了内容,今天见到,亲切。尽管存在编辑的取舍,还是可见一斑。
  •   补充前期史料不足
  •   可以了解一点历史,真好!
  •   研究之需要
  •   《革命军》、《警世钟》、《猛回头》......,一篇篇战斗的檄文,使人感受到革命党人高昂的斗志。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