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文明史(第2卷)

出版时间:2002-1  出版社: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作者:雅诺什・哈尔马塔  页数:482  译者:徐文堪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亚文明史》第二卷述及公元前700年至公元250年间中亚地区各种人口流动及其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一时期出现了几种游牧文明和定居文明,人们有的居住在草原地送,有的居住在绿洲地带。他们之间的差异因阿黑门尼德帝国的崛起而加剧。亚历山大大帝的入侵改变了这一幕。游牧民族被驱赶回去,定居文明得到加强,而且迅速占据统治地位。    随着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的兴起,中亚文明由於琐罗亚斯德教、希腊宗教和佛教的逐渐混合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此奠定了阿拉伯征服之前中亚文明的基础。公元前一世纪,塞克人在伊朗东部和印度西部建立了一系列王国;至公元一世纪,这些领地便统归帕提亚人统治,他们的帝国从锡斯坦直到印度河,而後又越过印度河。与此同时,贵霜帝国曰益崛起,推翻了帕提亚人的统治,并吞并了其印度省份。    地中海和中国之间的丝绸之路给中亚地区带来繁荣的贸易。尽管开通了海路,但巴克特里亚骆驼商队穿行的这条国际通道一直延用了数百年。直到大约公元234年贵霜帝国才遇到新的强大敌人——萨珊伊朗——并最终崩溃。

作者简介

作者:(匈牙利)哈尔马塔 译者:徐文堪

书籍目录

出版计划说明编写《中亚文明史》国际科学委员会委员名单供稿者名单导言第一章 中亚西部的古代伊朗族游牧民第二章 米底亚和阿黑门尼德伊朗第三章 亚历山大及其在中亚的后继者第四章 中亚的希腊王国第五章 帕提亚第六章 中亚东部的游牧人第七章 月氏人及其迁移第八章 塞克人与印度-帕提亚人第九章 新疆地区的文化第十章 匈奴和汉控制下的西域第十一章 贵霜人第十二章 贵霜时代中亚的经浊与社会制度第十三章 贵霜王国的城市与城市生活第十四章 贵霜帝国的宗教第十五章 贵霜艺术第十六章 希腊-巴克特里亚和塞人王国的语言与文学第十七章 贵霜王朝的语言与文献第十八章 中亚西北部诸政权第十九章 亚历山大入侵后中亚北部的游牧人第二十章 萨珊伊朗的兴起结论地图参考书目索引

章节摘录

书摘    事实上亚历山大并未直接向阿尔诺斯进军,这说明他对土著酋长们蔽居地带的地形相当了解,而且得到了其他部族首领很好的指引,这些部落首领是谁,属于什么派别呢?我们知道其中两个人的名字——柯法尤斯(cophaeus,可能是下喀布尔谷地的一个首领)和阿萨盖特(Assagates,可能即Asvagupta,阿希婆笈多)。但除了在进军阿尔诺斯时曾与亚历山大保持联系外,再没有关于他们的消息。    阿里安告诉我们亚历山大加固了欧拉和马萨伽的工事,以便统治这一地区以及巴济拉城。他派尼卡诺担任“印度河这边地带的总督”,又加固了另一座叫奥洛拔提城(Orobatis)的工事,该城大致在伐鲁萨(今马尔丹地区的沙巴兹加尔希,Shahbazgarhi),那里发现有阿育王摩崖敕令。因为这里位于战略要地,能够作为进攻布纳尔敌军的基地,加固其工事是很好理解的。可能正是在这里,亚历山大制订了未来的作战计划,把敌人赶出阿尔诺斯以及防止阿比萨瑞斯干涉这一地区。   攻克阿尔诺斯   斯坦因从语音上判定阿尔诺斯(Aornos)U口位于印度斯科希斯坦印度河边的乌纳山,靠近今喀喇昆仑高速公路的塔科特,但“布纳尔”可能是“阿尔诺斯”一词的讹形。果真如此,布纳尔的任何一座高峰(这里有好几座)都可能是这次最后围攻的地方。亚历山大决心占领阿尔诺斯,于是向那里进发。他到达的第一个城叫埃博利马,即古代的安卜利马(Ambulima)。因其位于紧邻印度河通往乌纳山的路上,斯坦因认为即安布(Arab),而埃格尔蒙则认为是安贝拉,一个重要关口,从沙巴兹加尔希可以到那里。两地都是战略要冲。作为优秀的战略家,亚历山大留下富有经验的克拉特拉斯和一部分部队,便亲自向阿尔诺斯进军。如果像狄奥多鲁斯和古尔梯乌斯所记述的那样,阿尔诺斯坐落在印度河右岸,那么这须承认它就在乌纳山的皮尔萨尔,从安布沿印度河或从安贝拉经卡格鲁姆和查克萨尔关可以到那里。但很难理解当埃利赛斯(阿萨赛努之弟)占领阿萨西尼亚的地盘即布纳尔的时候,亚历山大怎样能够到达皮尔萨尔。古典史家使我们相信亚历山大攻克阿尔诺斯之后着手对付埃利赛斯。如果可以断定埃利赛斯就是从巴里科特逃亡的部队首领,埃格尔蒙认为他将躲在埃兰山,因为埃兰位于卡拉卡尔关西北部。不管怎样,攻克阿尔诺斯是亚历山大布纳尔战役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次胜利后他加固了这个地方的工事,“把驻军交给西西科塔斯掌管”(阿里安,IV.30.4)。这场艰苦的战役之后,亚历山大最终能够征服阿萨西尼亚人和整个印度河西岸地区。当尼卡诺被派任为总督时,我们知道还有两个土著酋长:朴塞劳提斯的散格斯和布纳尔最远端的西西科塔斯(Sasigupta)。亚历山大与塔克西拉    79    艰苦的布纳尔战役之后,亚历山大回师在印度河一处已架好桥的地方渡河。阿里安(V.3.5)描述了他的行动:    到迭印度河时,亚历山大发现赫菲斯提昂已在河上架了一座桥,还造了两艘30桨战舰和许多小船。他还看到印度人塔克西利斯送来的许多礼物,有200塔仑银子、3000头牛、10,000余头羊以供祭祀之用,还有30头象。塔克西利斯还派了700余骑兵来增援,他声称要把印度河与希达斯皮斯河之间最大的塔克西拉城献给亚历山大。阿里安(V.8.2及以下)继续写道:    然后亚历山大从印度河出发,来到繁华的大都市塔克西拉,这座城的确是印度河和希达斯皮斯河之间最大的一座城。他受到该城首领塔克西利斯和当地印度人的友好接待。他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把邻近地区划给他们。山地印度人的领袖阿比萨瑞斯派使者前来,其中包括阿比萨瑞斯之弟以及其他头面人物。这一地区的首领多哈勒斯也派使者送来礼物。在塔克西拉,亚历山大还举行了常规祭典以及体育和赛马活动。他任命马柴塔斯之子菲力普斯为该地区督办,留下驻军和伤病员,然后向希迭斯皮斯河进军。    阿里安称阿比萨瑞斯为“山地印度人的领袖”是很有意思的。如果这一情况属实,我们不就可以猜测在高加米拉战斗的山地印度人的部队就是由他派遣的吗?阿比萨瑞斯一直反对亚历山大,而他的敌人奥姆菲斯则站在亚历山大一边,这一事实也可以作为一个旁证。阿比萨瑞斯曾经派他的部队支援欧拉和布纳尔的阿萨西尼亚人抵抗亚历山大。现在仅仅派友好使节去塔克西拉而决不亲自去陪同亚历山大,不过亚历山大将计就计,接受了他的假意归顺。古尔梯乌斯(Ⅷ.12.12—16)提供了更多的材料:    当亚历山大问奥姆菲斯是要更多的壮劳力还是士兵时,他回答道,他正与两个部落首领打仗,因此需要更多的士兵而不是庄稼汉。这两个首领是阿比萨瑞斯和波拉斯。但波拉斯实力更强,影响更大。这二人控制着希迭斯皮斯河,并决心与任何来犯之敌一赌输赢。奥姆菲斯征得亚历山大同意并根据当地习俗,打出拥有他父亲名号的王族旗帜,人们称他为太克西利斯,因为这一名号伴随着王族权力的交接。所以他热情款待了亚历山大三天,第四天他把供给赫法斯提昂部队的优质军粮让亚历山大看,然后赠给亚历山大及其所有战友金冠和80塔仑银币。奥姆菲斯的慷慨大度令亚历山大喜出望外,于是他不仅送还奥姆菲斯赠的许多礼物,而且还从战利品中拿出1000塔仑、许多金银器皿大批波斯织物和他的30匹战马并配上他本人用的鞍座。古尔梯乌斯(Ⅷ.13.3)告诉我们:    亚历山大决心越过希迭斯皮斯河,当时唆使阿拉霍西亚人叛乱的巴散提斯已被押解到他面前,还缴获了30头象。……印度小邦的一个首领萨马库斯(Samaxus)也被绑来。他曾支持过巴散提斯叛乱。亚历山大把这个叛贼及其同党囚禁起来,把象交给塔克西利斯看管,便向希达斯皮斯河进发。这条史料使人们重新审视在高加米拉对印度河各土司的战斗。巴散提斯不知道是在哪里被捕的,但如果萨马库斯即信德的桑布斯之说可信的话(据埃格尔蒙的意见),我们便可以了解亚历山大在印度河流域整个战役的意图,而俘虏巴散提斯则是高加米拉大战中印度河流域各土司在此上演的一部重头戏。关于这些事件普鲁塔克补充道;    因此收到许多塔克西利斯的礼物之后,亚历山大回赠以更多的礼物,最后还为塔克西利斯的健康祝酒,并送给他1000塔仑银币。在这个时期塔克西拉有一个叫侨底里耶(Kautilya)的人,即论述印度政事的名著《政事论》的作者,他因为做了孔雀王朝创立者旃陀罗笈多的老师而闻名天下。普鲁塔克记载道:    旃陀罗笈多(塞德罗科塔斯,sandroc:0ttos)本人那时还是个青年,见过亚历山大。后来他经常说亚历山大能够轻而易举地占有整个国家。因为国王(即恒河谷地难陀王朝的一个国王)性情恶劣且出身寒门,受到臣僚的憎恶和鄙视。    查士丁(Justin,XV.4.15)补充说:    这个人虽出身低微,但却为超凡的勇气所激励,渴望得到王权,他因大胆发表演说反对亚历山大而被下令处死。但他溜之大吉而幸免于难。可惜我们不知道旃陀罗笈多是在何时何地与亚历山大会面的,但因为亚历山大当时在塔克西拉,那里似乎是他们最可能会面的地方。亚历山大和波拉斯    他热情款待了亚历山大三天,第四天他把供给赫法斯提昂部队的优质军粮让亚历山大看,然后赠给亚历山大及其所有战友金冠和80塔仑银币。奥姆菲斯的慷慨大度令亚历山大喜出望外,于是他不仅送还奥姆菲斯赠的许多礼物,而且还从战利品中拿出1000塔仑、许多金银器皿 大批波斯织物和他的30匹战马并配上他本人用的鞍座。古尔梯乌斯(Ⅷ.13.3)告诉我们:    亚历山大决心越过希迭斯皮斯河,当时唆使阿拉霍西亚人叛乱的巴散提斯已被押解到他面前,还缴获了30头象。……印度小邦的一个首领萨马库斯(Samaxus)也被绑来。他曾支持过巴散提斯叛乱。亚历山大把这个叛贼及其同党囚禁起来,把象交给塔克西利斯看管,便向希达斯皮斯河进发。这条史料使人们重新审视在高加米拉对印度河各土司的战斗。巴散提斯不知道是在哪里被捕的,但如果萨马库斯即信德的桑布斯之说可信的话(据埃格尔蒙的意见),我们便可以了解亚历山大在印度河流域整个战役的意图,而俘虏巴散提斯则是高加米拉大战中印度河流域各土司在此上演的一部重头戏。  关于这些事件普鲁塔克补充道;    因此收到许多塔克西利斯的礼物之后,亚历山大回赠以更多的礼    物,最后还为塔克西利斯的健康祝酒,并送给他1000塔仑银币。在这个时期塔克西拉有一个叫侨底里耶(Kautilya)的人,即论述印度政事的名著《政事论》的作者,他因为做了孔雀王朝创立者旃陀罗笈多的老师而闻名天下。普鲁塔克记载道:    旃陀罗笈多(塞德罗科塔斯,sandroc:0ttos)本人那时还是个青年,    见过亚历山大。后来他经常说亚历山大能够轻而易举地占有整个国家。因为国王(即恒河谷地难陀王朝的一个国王)性情恶劣且出身寒门,受到臣僚的憎恶和鄙视。查士丁(Justin,XV.4.15)补充说:    这个人虽出身低微,但却为超凡的勇气所激励,渴望得到王权,他因大胆发表演说反对亚历山大而被下令处死。但他溜之大吉而幸免于难。可惜我们不知道旃陀罗笈多是在何时何地与亚历山大会面的,但因为亚历山大当时在塔克西拉,那里似乎是他们最可能会面的地方。亚历山大和波拉斯从塔克西拉到希达斯皮斯河,亚历山大有两条主干道可选择。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序教科文组织总干事                                费德里科·马约尔    教科文组织在其《组织法》中宣布的目标之一,便是“发展及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交往手段,并借此种手段之运用促成相互了解,达到对彼此之生活有一更真实、更全面认识之目的。”1968年出版的《人类科学文化发展史》是教科文组织早期的一项重大举措,旨在大力宣扬世界各国人民对人类历史的特殊贡献,加强他们对集体命运的意识。这部世界性的历史巨著目前正在进行重大修改,而紧接其后则是一系列区域性出版项目,其中包括《非洲通史》以及尚处于计划阶段的关于拉丁美洲、加勒比地区和论述伊斯兰文化方面的史学著作。目前推出的《中亚文明史》也是这一扩大的出版计划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教科文组织将中亚列为这套区域性史学著作的第二部,是恰当的。因为,中亚地区与非洲一样,其文化遗产往往不能成为史学界关注的主要焦点。但是自远古时代起,该地区就是欧亚大陆人口流动的发生地。尤其是古代和中世纪世界,其历史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从里海到蒙古高原这片广大地区延续不断源自草原、沙漠、绿洲和山区的各族人民。从荷马史诗《奥德赛》中提到的基密里安人,希罗多德描述的斯基泰人,因其不断进犯而迫使中国皇帝修筑长城的匈奴,公元六世纪将其帝国扩大到拜占廷边界的突厥人,古代中国声名远扬的契丹人,一直到十三世纪突然出现在世界历史中的成吉思汗统治的蒙古人,中亚地区的游牧民族共同为欧亚两大文明界定了范围,考验了其勇气和耐力。    仅仅用游牧民族的文化来认定中亚各族人民是不够的。因为这样就忽略了中亚地区内部游牧与定居之间,畜牧者与务农者之间复杂的共生现象。而最主要的是忽略了中亚地区一些大城市的出现,如撒马尔罕、布哈拉和希瓦,它们都建于中世纪晚期,后成为智力探索和艺术创造的杰出中心。哲学家兼科学家阿维森纳(布哈拉人)的重要著作以及帖木儿王朝那些永不过时的建筑艺术精品,集中体现了中亚地区草原和沙漠上中世纪文化的繁荣昌盛。    中亚文明当然不是从虚无中发展而成。伊斯兰的影响无处不在,且根深蒂固。欧亚大陆周边的伟大文明也对这片土地产生过重要影响。在大约1500年的时间内,这片贫瘠的内陆之海——远离地球上真正的海洋——一直是沟通中国、印度、伊朗和欧洲的商路(主要是丝绸)和思想之路的关键地区。伊朗的文明中心虽然地处西南亚,但它的影响特别强,以致于有时竟难以明确界定伊朗本土文明与中亚边远地区的文明。    中亚地区民族的多样性也因此而受到多重的外来影响。千百年来,该地区不断涌入外来的艺术和思想,撞击着中亚固有的模式并逐渐与之融合。移民和经常发生的军事入侵的冲击,使一些民族和文化或融合,或取替,致使这片广大地区始终处于流动状态。    世世代代人口流动的收缩和扩张更增加了界定这一地区的困难,因为仅靠其地表无法得出明确界限。因此当教科文组织第十九届大会决定出版《中亚文明史》时,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便是界定该地区的范围。后来在1978年教科文组织的一次会议上商定,对中亚的研究应针对有关阿富汗、伊朗东北部地区、巴基斯坦、印度北部地区、中国西部地区、蒙古和前苏联的几个中亚共和国的文明。本部历史所用“中亚”这一名称即指这一地区,与可明确辨别的文化和历史现实相符。    教科文组织号召专家,尤其是中亚地区当地学者参与这项工作,并得到广泛而慷慨的响应。学术界认为这一项目是拉开长期遮蔽中亚的帷幕的极好机会。然而,这项任务工程之浩大是谁也不会怀疑的。    1980年成立了一个特设国际科学委员会,对这项工作进行计划和筹备,并商定出版六卷本中亚史,从远古时代一直写到今天。该委员会最初的工作是决定眼前这幅宽阔的画布上哪一部分应最为突出。通过适当的过程,已作出公平的安排,并选出了主编和作者队伍。    目前,《中亚文明史》的筹备工作进展顺利,研究和考古方面所用的各种资源都是最好的,以求工作精益求精;在该地区各大中心查阅的编年史数不胜数。我衷心祝愿本书第三卷和以后各卷对世界的读者有所教益,并使他们从中得到满足。    我还要感谢国际科学委员会的主席、报告员和各位委员,以及主编、作者和各组专家,他们通力合作,详细叙述了中亚地区那极其重要而又激动人心的历史,使人们对该地区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我确信这部史学著作必将证明是对研究各国文化并使之互相欣赏的一项显著的贡献,而这些文化则是人类共同继承的遗产。

编辑推荐

  多卷本《中亚文明史》是全面描述中亚文明这一重大主题的首次尝次。出版这套史书与教科文组织的宗旨完全吻合,该组织一个著名的国际专家小组多年来协同合作, 已经进行了有关的基础研究,力图向更多的公众介绍位于欧亚大陆心脏地带这一辽阔区域的文明史实。  六卷本《中亚文明史》将揭示中亚地区从文明之初到当今时代各种文化的兴盛和衰亡。该地区只有很少一些地名,如撒马尔罕、布哈拉或希瓦,是公众所熟悉的:如今一些知名的专家(许多是当地人)通过本书为我们揭开了帷幕,显示了中亚文明更加丰富多彩的一面。从一个大的范围讲,古代和中古世界史就由欧亚腹地各族人民的迁徒而形成的,迁徒的范围从西部的黑海一直延伸到东部的中国本土边境。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亚文明史(第2卷)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1条)

 
 

  •   多位专家的论述, 展开了中亚各民族的丰富历史, 态度严谨, 眼界开阔, 依据了语言, 钱币,碑文, 各国的历史资料来研究,不似中国只从本国史料来分析.很有参考价值.
  •   非常不错的关于中亚的史书,慢慢读吧
  •   一部更宽广背景下的、全景式的古北印度及中印度文化史,如果要了解汉传佛教的来龙,本书是颇具启发性的!
  •   值得一看 这本书和一卷 和西域通史 可以了解新疆古代历史 史前全貌
  •   对于希望了解古代丝路文化的读者而言非常值得收藏
  •   不花哨,封面还简陋,但这都不重要。内容详实,好书!
  •   It's very helpful for me to read this kind of books.It's a missing history of the world!
  •   这套书最大的优点在于,是组织了世界上一流学者的学术荟萃之作,构思巧妙,将中亚各国和周边国家的历史,结合起来综述,值得收藏。
  •   写的还行,印刷不行,还贵
  •   封面满意,内容也很喜欢。
  •   UNESCO是调动全球的力量编写这套书的,对中国而言,也是填补中亚历史研究翻译著作的空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