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翻译续编

出版时间:2004-1  出版社: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作者:金惠康  页数:49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探讨全球语境下的汉英跨文化交际翻译,◇翻译介绍中国文化与汉语语言,◇讨论双语习语、成语、修辞与歇后语的翻译。◇例证翔实精朦胧,阐释简明扼要,观点新颖。  “翻译理论与实务丛书”是由翻译理论研究。专业翻译实践、翻译理论与实务三大部分组成,共50个品种。本丛书已被列入国家“八五”、“九五”、“十五”重点图书出版项目,是我国翻译界理论研究和翻译实践的标志性产品。丛书坚持原创性、实用性和针对性,坚持专家治学,打造精品.自1998年出版以来,深受翻译界专家学者及广大读者的好评,已成为翻译研究和教学领域的必备图书。  本书为跨文化交际翻译的续编,它从跨文化角度研究翻译;多层面、跨学科进行汉英语言文化对比;以实例为主,配以理论指导,以求触类旁通;全球语境视角,观点新颖。  在跨文化产际翻译中,比较英译汉,汉译英尤难,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和深入研究。翻译习语、成语、典故、俗话、套话、俚话、歇后语和众多的修辞格便更难。就拿俗语来说,绝大部分都是与人们的生产劳动、日常生活以及宗教信仰密切相关的。它们具备语言简洁,形象鲜明,含义精辟,表达生动,易于上口等特点。所以要把这些介绍给外国读者绝非易事,汉译英文本要越过文化屏障,能得到国际英文读者的认可、接受甚至欣赏是翻译工作者的永恒追求。必须认识到,翻译就是跨文化传播。汉英翻译的宗旨是让世界了解中国,促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和弘扬中华文明,加强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平等对话。

作者简介

  金惠康,1950年,湖南邵东人,翻译家。现任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英语语言文学教授,中国英汉比较学会理事,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常务理事。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跨文化交际翻译、中国英语。专著有:《贵州旅游》,JEFC&SEFC English Methodolgy,《跨文化交际翻译:汉英语言文化比较》,《汉英跨文化交际翻译》,Guizhou Tourism,Aspects of Guangdong Province,《中国英语》,《跨文化交际翻译》,《跨文化交际翻译续编》。

书籍目录

前 言第一章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1.1跨文化交际(IntercuItural Communication)1.2 跨文化编码与解码(Intercultural Encoding and Decoding)1.3 跨文化文学解读与欣赏(Intercultural Decoding and Appreciationof Literature)1.4 全球化与文化多元(Globalization and Cultural Diversity)第二章 跨文化差异与融合(Intercultural Difference and Integration)2.1 文化的全球化(CuItural G10balization)2.2跨文化交流(Intercuhural Interaction)2.3 跨文化教育中的文化冲击(Culture Shock in Intercultural Education)2.4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因素(Intercultural Influences in TCSL)第三章 跨文化理解与翻译(Intercultural Understanding and Translation)3.1 语言反映文化(Language Reflecting Culture)3.2跨文化交际翻译(Translation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3.3 跨文化翻译中的“错位”(Disorientation in Intercultural Translation)3.4 跨文化视角中的“归化与异化”(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inIntercultural Perspective)3.5 现代汉语流行语及其英译(Popular Modern—Chinese Sayings in English)3.6 汉语惯用语翻译实例(Samples of Translation of Chinese Idioms)3.7 现代企业汉英互译(Translation of Companies of A11 Soas)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介绍第五章 文化旅游翻译第六章 汉英修辞表达第七章 汉英谚语与典故……

章节摘录

  当然各人的情况不同会产生许多不同的症状,程度也会因人而异,然而总的经历体会可以划成几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观光阶段。这是一个兴奋期。初到一个国家,人们突然面对一个新奇、充满异国情调的文化环境会感到很兴奋,有一种大开眼界,好奇心得到满足的感受,喜欢去讲外语并努力去寻找两种文化的类似之处。第二阶段:陌生、失落阶段。这时人们慢慢地感到不舒服,饮食不对胃口,与当地人往来不知如何应付。开始发现这个新环境中有许多事情自己难以理解,与本国文化中的情况大不相同。语言不通或是不能很好地应付人和事,经常造成误解,很难解释或是沟通思想与感情,陷于一种无能为力的处境。此时,极想同本国来的人住在一起,思乡心切,看新东西不顺眼的感受互相传染。第三阶段:恢复阶段。对周围的环境、情况和人开始熟悉,生活和学习中开始与当地的同事、朋友谈论自己初来的体会,因而获得大量学习目标语的机会,对新的文化又重新感兴趣,跨文化敏感度增高。第四阶段:基本适应阶段。能大致理解这个新文化社会的运转情况,接受它并开始认同。语言学习迅速提高,与当地朋友、同事交流开始心领神会,有了自如运用目标语的感受,对当地特有的文化现象持开发态度,并极力去理解。  对于上面谈的种种文化差异感受和认识变化,人们也持有种种不同的态度和应对方法。有些人根本就没有发展像上面的那些认识变化,而是采用一种逃避的策略,同来自本国的同胞或文化社团住在一起,孤立于新环境之外,尽量不参与,成了水中的一块石头,依然故我。但多数人是把自己的文化传统、语言暂搁一边去追求同化,“西方化”或是“东方化”。完全沉浸在新的文化、语言之中。还有些人则采取抵制的态度,试图去改变新环境中自己不喜欢的那部分,而不是去适应。事实上,第一、三种人的态度和做法会加重文化冲击的消极方面,他们像鸭群中的鸡,速度、步调和习惯都不合拍。很容易产生本民族中心论的偏见,一切都以本民族文化为标准来判断,结果工作、学习、人际关系都受到严重影响,外碍水平也停滞不前。第二种人则好得多,在追求同化的过程中,得到不少好处,思想开放,外语习得迅速,很快其水平就可以与本地人相差无几。生活方式也当地化,基本适应目标语社会生活。时间一长,他们最终会发现自己仍然与当地人及其文化有一定差距。除了自己的民族标记,如肤色、眼睛、头发等不可改变以外,重要的是许多从小养成的习惯根深蒂固,不时地要冒出来干扰自己,从心底冒出一种对本民族文化传统、语言的失落感;自己不可能成为地道的当地人,没有归宿的感觉时常袭上心头。  看来这三种方式和态度都有令人不满意的地方,那么还有什么更好的态度和方式来适应这种文化冲击呢?或许人们首先得了解自己,自己的信仰,自己的文化认同及怎样与当地人交往。第二应该去了解这个新文化及其中的文化、价值观与行为模式。努力学习目标语,去了解本民族的与新文化现实之间的差异,接受这种差异。这样你就能不断地调整自己,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必须明白你终究不同于当地人,你有自己的根源,但你也能适应新的环境。除了要掌握新的语言,同当地人和谐相处之外,还要了解到这整个过程都需要不断地自我调整、变化以适应周围的环境。其实,当地人也需要不断地调整,不断地适应变化的社会和世界。虽然变化、调整、适应打乱常规,改变人的习惯,使人沮丧,但变化的世界要求人们也不断地变化、调整、适应。这些都是基本的,不可避免的,否则就有被社会淘汰的危险。  选择改变自己,适应新的环境是一个困难的过程。人们必须思想开放,无所畏惧地去学会新的习惯、新的生活方式、新的语言及表达方式,在新的文化中审视自己。在适应过程初期,人们不得不忘掉自己,放弃自己自然而然学会的母语及其中的种种习惯。这是一种为了获取的必要放弃。它使人们比较迅速地接受新的文化,掌握新的语言。同时新的语言还向人们展示了另一个博大精深的精神世界,使人们更加充实,进一步认识自己。新的语言不仅给人一种新的思维和认识世界的方式,也把人们同新的社会文化、。环境联系起来,给人的生命带来新的内容。促使消极的文化感受转向积极的文化感受,文化冲击就会变成一个极有价值,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虽然它迫使人们去习惯种种新的方式,但它也给人们打开了自我意识和进一步理解人类社会的大门。它的意义归纳起来有四个大的方面:  1)人的精神主要部分是母语及其文化铸成的,其中包括思维方式、行为模式、文化及价值观、心理结构、甚至饮食习惯,要改变这些是痛苦的,但意义重大;  2)除了母语和本族文化之外,还有许多别的语言和文化,它们都包含有荟萃多样不同的世界,人可以有种种不同的思维和认识世界的方式;  3)跨文化交际是一个人们变化、调整、适应环境的过程。它来国际间的相互了解,促进思想开放和自我意识,丰富思想和知识;  4)文化冲击是一个横的文化切人,极大地促进人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开放思想,缩小了世界各民族间的差异和差距。  这些都是我们研究文化冲击的意义,现在让我们重复上面讲的那段话作为结束语吧:变化使人沮丧,且永远如此,扰乱常规,改变习惯。但变化的世界要求人们也不断地变化、调整适应。这些都是基本的,不可避免的,否则就有被社会淘汰的危险。  2.3.2 西方学生的汉文化震惊(westem Students’Han culture ShOck)  文化作为一种复杂社会现象,主要是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言语方式、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等行为方式不同形态的特质所构成的复合体,它无所不包,文化是有社会和民族属性的,每种文化都有独特的风格和内涵。而语言是文化产生、发展的重要伴随因素。社会文化的发展又反过来使语言更加丰富、细密。文化具有导人的特征,即不同的文化是可以互相影响、互相传授的。但交际文化的导入就需要通过语言来做中介。这就要求在对外教学中重视文化的介绍与诠释,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向西方学生介绍中国文化及人文历史。  语言是一种社会文化因素,每个民族由于生产方式、文化素养、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因素不同而形成独特的民族文化,这些因素也必然反映在民族语言里,于是在民族语言里就增加了一层文化色彩,这就产生了语言的社会化意义。知识文化是以物质为表现形式的,所以容易为人们所接受。例如,中国的太极拳在国外流行,肯德基在中国出现都属于这种文化的互相影响与传播,而和语言密切相关的交际文化则并不能顺利地为人们所接受,对来华学习汉语的留学生也一样。所以,这种交际文化的介绍就显得十分重要了。留学生在华接受第二语言的交际文化过程中出现障碍是引起文化震惊的主要原因。  众所周知,语言所能表达的范围是无穷无尽的,人类的语言是如何靠这些有限的词来生成无限的意义的呢?是人类的智慧,是人的大脑对词语的处理能力。留学生在与中国人进行交际时有时因缺乏交际文化知识,缺乏第二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而不能顺利进行下去。例如,在接受一段时间的汉语教育后,留学生仍然很难理解下面这段话:  甲:什么时候吃你的喜糖啊?  乙:八字还没一撇呢!  甲:那我来做你的月下老吧。  下面是对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文化思维方式的分析:  1)汉语的整体思维。客观来说,不同的民族文化对于事物的反映存在共性,同时也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生活环境、心理因素及思想方法不同而产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不尽相同:汉民族具有一种整体思维观念,这也是受历史的影响。  ……

媒体关注与评论

  总序  近百年来,翻译理论层出不穷,从严复的“信达雅”到鲁迅的“宁信而不顺”,从卡特福德(Cafford)和纽马克(Newmark)的翻译语言论,到奈达(EugeneA,Nida)的动态等值翻译,还有当今流行的诠释学派、操纵学振、文艺学派、符号学派等翻译学派,洋洋洒洒,蔚为壮观。但翻译依旧以自己的实际出发,我行我素。这是为什么呢?从哲学的视角来看,任何翻译理论都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并随着语言的社会实践的变化而更新发展,为满足社会需求进行语  言翻译实践才是语言翻译真正的目的,正是这种社会需求确定了语言翻译实践和理论的未来走向——跨文化交际翻译。翻译活动明显是一种社会背景与文化传统很不相同的两种文化间的交往交流,是一种“非常规对话”。因为它不同于在同一社会和文化背景中的“常规对话”。后者是具有共同基础、前提和规范的交流和往来。而前者则缺乏这样的共同基础,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前提和规范下的交流与往来。这实际成为一种“哲学对话”,一场真正的人类文明的对话!因为它更突现对话的本质。  目前,信息论与传播学的最新成果对翻译产生的深远的影响正在逐步显现。随着通讯技术与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跨文化交际活动极大地摆脱时空的限制,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与世界上的几乎任何网民进行交流。现代的大众媒体的全球性的信息传播对跨文化交际翻译影响日盛,因而理解和诠释(翻译)对方的信息变得非常重要,这给跨国界、跨时空、跨民族、跨文化翻译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当前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翻译研究正在走出传统译学研究的窠臼,向邻近学科开放并朝多元方向发展,逐渐发展成一门综合性的独立学科。当今,翻译不仅仅被看成一种符号转换的文本活动,更被看成一种社会行为,一种文化间的交流与传通。由于现代哲学语言论的转向,传统译论受到了空前的挑战。原来对意义确定性的思考与翻译标准一致性的追求受到了冲击,使得人们对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中的主客体的关系的认识发生了变化,原来单一的文本语境也变成了国际背景下的文本,形成了这种新的译学研究内容和新的发展方向。从本质上说,翻译就是国际语境下的跨文化信息传通。具体地说,文学翻译即美学信息的跨文化传播,科技翻译就是科技信息的跨文化传播,而应用文体的翻译则是实用信息的跨文化传播。翻译学的本体理论研究应该是以追求普遍规律为最终目的,是理性的、言语学的,是对人类交往问题的研究,关系到跨文化交往的资质及其规律。树立这样一种有普遍意义的、跨文化语用学的翻译观才能建立翻译学的本体理论框架。  作为一种跨文化和跨语符的翻译显然是一种跨时空的活动,所涉及的三个主体(作者、译者和读者)可能分属于不同的文化传统,生活在不同的时代或是不同的地域。他们的共时性人生体会和历时性人生经历都有很大的差异,对同一文本会有不同的解读,对不同于自己的文化中的语言更是有一种本能的曲解(本民族中心论)。因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积淀、意识形态和审美倾向都渗透在语言之中,存在于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诠释上。这样一来,在意义产生的构成中意义功能就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其结果可能是意指相同,而意谓不同,其意义会有很大的差别。可见在翻译中,熟悉两种语言(目标语与源语)的词语语义和相关的文化信息、翻译文本的互文关系(intertntuality)和互动关系都是十分重要的,是一个合格译员所必须具备的。  ……

编辑推荐

  ◇探讨全球语境下的汉英跨文化交际翻译,◇翻译介绍中国文化与汉语语言,◇讨论双语习语、成语、修辞与歇后语的翻译。◇例证翔实精朦胧,阐释简明扼要,观点新颖。  “翻译理论与实务丛书”是由翻译理论研究。专业翻译实践、翻译理论与实务三大部分组成,共50个品种。本丛书已被列入国家“八五”、“九五”、“十五”重点图书出版项目,是我国翻译界理论研究和翻译实践的标志性产品。丛书坚持原创性、实用性和针对性,坚持专家治学,打造精品.自1998年出版以来,深受翻译界专家学者及广大读者的好评,已成为翻译研究和教学领域的必备图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跨文化交际翻译续编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