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文明史(第四卷 上)

出版时间:2010-01  出版社: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作者:【塔吉克斯坦】M.S.阿西莫夫,【英】C.E.博斯沃思  页数:393  译者:华涛  
Tag标签:无  

前言

教科文组织在其《组织法》中宣布的目标之一,便是“发展及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交往手段,并借此种手段之运用促成相互了解,达到对彼此之生活有一更真实、更全面认识之目的。”1968年出版的《人类科学文化发展史》是教科文组织早期的一项重大举措,旨在大力宣扬世界各国人民对人类历史的特殊贡献,加强他们对集体命运的意识。这部世界性的历史巨著目前正在进行重大修改,而紧接其后则是一系列区域性出版项目,其中包括《非洲通史》以及尚处于计划阶段的关于拉丁美洲、加勒比地区和论述伊斯兰文化方面的史学著作。目前推出的《中亚文明史》也是这一扩大的出版计划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教科文组织将中亚列为这套区域性史学著作的第二部,是恰当的。因为,中亚地区与非洲一样,其文化遗产往往不能成为史学界关注的主要焦点。但是自远古时代起,该地区就是欧亚大陆人口流动的发生地。尤其是古代和中世纪世界,其历史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从里海到蒙古高原这片广大地区延续不断源自草原、沙漠、绿洲和山区的各族人民。从荷马史诗《奥德赛》中提到的基密里安人,希罗多德描述的斯基泰人,因其不断进犯而迫使中国皇帝修筑长城的匈奴,公元六世纪将其帝国扩大到拜占廷边界的突厥人,古代中国声名远扬的契丹人,一直到13世纪突然出现在世界历史中的成吉思汗统治的蒙古人,中亚地区的游牧民族共同为欧亚两大文明界定了范围,考验了其勇气和耐力。仅仅用游牧民族的文化来认定中亚各族人民是不够的。因为这样就忽略了中亚地区内部游牧与定居之间,畜牧者与务农者之间复杂的共生现象。而最主要的是忽略了中亚地区一些大城市的出现,如撒马尔罕、布哈拉和希瓦,它们都建于中世纪晚期,后成为智力探索和艺术创造的杰出中心。哲学家兼科学家阿维森纳(布哈拉人)的重要著作以及帖木儿王朝那些永不过时的建筑艺术精品,集中体现了中亚地区草原和沙漠上中世纪文化的繁荣昌盛。中亚文明当然不是从虚无中发展而成。伊斯兰的影响无处不在,且根深蒂固。欧亚大陆周边的伟大文明也对这片土地产生过重要影响。在大约1500年的时间内,这片贫瘠的内陆之海——远离地球上真正的海洋——一直是沟通中国、印度、伊朗和欧洲的商路(主要是丝绸)和思想之路的关键地区。

内容概要

多卷本《中亚文明史》是全面描述中亚文明这一重大主题的首次尝试。出版这套史书与教科文组织的宗旨完全吻合,该组织一个著名的国际专家小组多年来协同合作,已经进行了有关的基础研究,力图向更多的公众介绍位于欧亚大陆心脏地带这一辽阔区域的文明史实。    六卷本《中亚文明史》将揭示中亚地区从文明之初到当今时代各种文化的兴盛和衰亡。该地区只有很少一些地名,如撒马尔罕、布哈拉或希瓦,是公众所熟悉的;如今一些知名的专家通过此书为我们揭开了帷幕,显示了中亚文明更加丰富多彩的一面。从一个大的范围讲,古代和中古世界史就是由欧亚腹地各族人民的迁徒而形成的,迁徒的范围从西部的黑海一直延伸到东部的中国本土边境。    《中亚文明史》第四卷(上)述及中亚的王朝史、政治史和军事史。第四卷(下)则涉足这一广大地区各族人民的文化成就:手工艺、语言、书写文字、文学、建筑,音乐、科学、医学和技术。中亚腹地的大草原、沙漠和森林的边界在公元750~1500年期间一直变化不定。起初,伊斯兰的宗教信仰和伊斯兰文化不得不与中亚更早确立的宗教信仰相竞争,如袄教、摩尼教、基督教和佛教。四百多年来,伊斯兰教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其向东北方向的扩展则产生了深远影响。在14和15世纪期间,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在阿姆河及其以北地区压倒所有对手,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在印度西北及印度次大陆南部地区站稳了脚跟。历史上因此出现了一个独特的时期,思想及物质文化各方面以中亚作为媒介得到交流。西方和南方、近东、伊朗世界以及印度的宗教信仰,对更远的东方和北方地区产生了影响。与此传播方向相反,商业、高度熟练的工艺(如制陶技术)和技术成果(如丝绸生产和木版水印)则由中国传到伊斯兰世界,转而传入欧洲。

作者简介

作者:(英国)博斯沃思 (塔吉克斯坦)阿西莫夫 译者:华涛

书籍目录

出版计划说明编写《中亚文明史》国际科学委员会委员名单供稿者名单导言第一章  伍麦叶王朝和早期阿巴斯王朝时代的中亚第二章  伍麦叶王朝和阿巴斯王朝初期伊朗、呼罗珊和中亚河中的教派和民族运动第三章  乌古思、基马克和钦察各国第四章  萨曼王朝第五章  哥疾宁王朝第六章  喀喇汗王朝第七章  塞尔柱人和花刺子模沙第八章  古耳王朝第九章  回鹘、黠戛斯和党项(8至13世纪)第十章  喜马拉雅西部各国第十一章  契丹与哈喇契丹第十二章  12至13世纪的蒙古人及其政权比拉第十三章  成吉思汗继承人统治下的中亚第十四章  德里苏丹王国第十五章  信德、俾路支、木勒坛和克什米尔地区的历史、社会和经济状况第十六章  帖木儿王朝统治下的中亚(1370年至15世纪早期)第十七章  15和16世纪帖木儿后王诸国第十八章  阿巴斯王朝以后的宗教潮流和苏菲派对大众的影响第十九章  社会经济发展:伊朗东部和中亚的食品与服饰第二十章  钱币和货币制度结束语地图参考书目词汇表索引

章节摘录

虽然萨曼家族的兄弟们最初听命于塔希尔统治者,但基本上自主掌管着本人的领地,以自己的名义铸造铜币,自己征召军队与周邻地区征战。精力充沛的努哈·本·阿萨德为萨曼王朝的发展及其在中亚河中的巩固,贡献颇大,他于839-840年臣服了与游牧突厥语部族接壤的白水城地(Isfijab)区。但未来统一的萨曼国家是由几个兄弟中最能干的阿赫马德·本·阿萨德奠定的基础。阿赫马德有七个儿子,即纳赛尔(Nasr)、叶耳孤白(Ya。qfib)、叶哈雅(Yahya)、阿萨德(Asad)、伊斯马因、易司哈格(Is'haq)和哈米德(Hamid)。努哈·本·阿萨德于841或842年去世后,撒麻耳干的统治转到阿赫马德之子纳赛尔的手中,叶海亚·本·阿萨德去世后,柘折和苏对沙那的统治转给了阿赫马德另一个儿子叶耳孤白。这样到9世纪中期,中亚河中主要省区为阿赫马德家族统治,第一次实现了部分统一。统一萨曼王朝的创建是在纳赛尔的兄弟伊斯马因·本·阿赫马德走上政治舞台后完成的。他精力充沛,精明并眼光远大,成为萨曼王朝真正的创建人。伊斯马因(卒于849年)的活动开始于不花刺。在塔希尔王朝于874年垮台后,伊斯马因的哥哥纳赛尔(865-892年)请他统领不花剌。随着伊斯马因及其封地不花刺的强盛,888年兄弟间发生了军事冲突,伊斯马因战胜了纳赛尔,增强了自己在中亚河中的实际权力。在随后的统治生涯中,伊斯马因表现出卓越的才干,建立起有序的中央和地方行政制度(diwdn,迪万),组建军队以保障国内外的安全,创造条件发展经济和贸易,复兴当地科学和文学传统。898和900年他对萨法尔王朝的军事胜利,使得萨曼王朝并人了呼罗珊、昔斯坦、吐火罗、喀布尔地区(Kabulistan)等地,同时他在锡尔河流域从白水城到塔刺斯(Taraz)和费尔干纳东部,建堡设寨,加强边防。稍晚,在萨曼王朝势力最强大时,王朝的南部边界一直伸展到苏来曼(Sulayman)山脉、哥疾宁(Ghazna)、坎大哈和波斯湾。但与此同时,边缘省区保持着很大程度上的自治,甚至没有定期朝贡,许多当地小王朝实际上并未被取代。某种程度的宗教自由仍然继续。阿姆河上游地区民众并未全部皈依伊斯兰教,报达山(Bada-khshan/巴达赫伤)、瓦罕(Wakhan)、识匿(Shughnan)等地居民继续他们的古代宗教信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亚文明史(第四卷 上)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6条)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多位专家合作而成的六卷中亚文明史。很不错。可惜就是第六卷还没出。
  •   好书,研究中亚史、游牧民族之必备
  •   历史书一定要看国外作者的,本书虽然不够详细,但很全面,完全值得收藏。
  •   不枉让人等了这么多年!
  •   为什么这套书每次都不封装呢,下不为例好吗
  •   活动价买入的挺合适的O(∩_∩)O
  •   要买全了
  •   书的内容及质量都非常好
  •   是不是正版我不知道,但内容中有排版错误,书籍保存不好,疑似存书有一段时间。说好的刷POSS机,快递员到的时候竟然没带,只能支付现金。同时在另一个指名网站订购的书,人家到货比你们早两天。
  •   又旧又破又脏,难道是当二手书卖的吗
  •   书的封面及里面多处折角,书也较旧,2010年版的书不应该如此旧。
  •   质量很好发货速度也快,最重要的是书的内容就令人受益匪浅
  •   好书 作者视角独特,译者文笔也很好 大家风范,惟印刷用纸稍次
  •   成套书的一本,很重要
  •   重要的历史部分,翻译的很好
  •   之前的即几卷都是在图书大厦买的,没想到网上也能买到而且还更优惠,真不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