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力量

出版时间:2005-6  出版社:中国社科  作者:龙镇洋,周建顺 著  页数:32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这不是一个人的传记,而是一个时代的传奇。    这不是一个企业的成功史,而是一个国家力量的勃发。    本书以大历史的视角,以宏大叙事的手法,将出生于1954年的楼忠福的人生命运和广厦创业经历放在国家和社会发展、变化的大背景下来叙述和解读。从他充满传奇的人生和广厦成功的创业中,读者不仅可以看到他以及很多和他一样优秀的中国企业家身上杰出的精神品质和企业家精神,还可以见证新中国每一个阶段的发展和变化。    记录楼忠福和广厦的成功,,不是记录一个孤立的人和一个孤立的企业,而是为了记录一个开天辟地的时代。    记录一段至关重要的历史,记录一个社会必须容纳的一个群体,记录一个民族必须赞颂的一种精神,录一个国家必须具备和厚积的一种力量。

作者简介

龙镇洋,1970年生于广东吴川,求学于长春师范学院外文系和中国新闻学院国际新闻系,双文学士。在校期间曾单独骑车周游于吉、辽、津、京、蒙,露宿玉米地里20余天。曾供职于广东省外经贸研究所和深圳特区报,2000年底任香港商报首席记者,以《湛江经济陆沉解谜》、《汕头经济陷危机》、《广东经济:中间开花 三面死火》等深度文章震动广东朝野。2001年以《长三角与珠三角世纪大比拼》系列报道摘取香港报业经济新闻报道奖冠军,被武侠大师、资深报人查良镛指“给香港经济报道带来新文风、新视野、新高度和新活力”。2002年以《粤港融合须谋战略突破》、2003年以《大佛山重组宜早不宜迟》、2004年以《海洋经济战略攸关中国崛起》等系列重大报道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周建顺,浙江省江山市人。1978年至1981年在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就读;1997年至1999年在浙江大学新闻系读硕士研究生。1981年之后,历任讲师、记者、编辑、机关公务员。1996年至今,供职于《香港商报》,现任总编辑助理。

书籍目录

前言  革故鼎新  与时俱进代序  没有中国企业家  就没有中国未来第1章  时间开始了  一个“坚硬”的铁匠  “锻造”于打铁铺里的新生命  “妈妈别哭,让我去!”  伏牛少年  十六岁的童话:狮子与天鹅的爱情第2章  走出旧约  1976;终结就是开始  换了人间  散沙里有黄金  第一只变成青蛙的蝌蚪  东阳: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长江浪里“读”时势  坚硬的铁锤  狼群里有一头狮子第3章  八仙桌上吃牛排  “合作秩序的扩展”  顺着体制的河道行船  浙江大象能跳舞  既有绣花功也有劈柴力  麻烦是最好的老师  最初的“帽子戏法”  硬汉子偏爱“软力量”  吃饭筷子可撑船第4章  向天堂的方向快跑  走后娜拉的天花  参考附件1  百年小平  百年中国    广厦——春天就是“准生证”    推开自由的大门  参考附件2  财产权、繁荣与千年教训    北海栽花花不发    东阳插柳柳成荫    “独食”非为霸气    “乡人”入城:总部迁入杭州    给人才的软肋补钙    上市——生死时速第5章  桃子熟了第6章  激情燃烧的地产第7章  国人国力  后置的前言  梳理历史的长发附录1  楼忠福简介附录2  广厦控股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章节摘录

  没有中国企业家就没有中国未来历史的教训是沉痛的,但更为可悲的是,我们往往只承受了历史的痛而不接受历史的教。所以说,今天中国民营企业家群体如果能够被更好容纳、理解和尊重,这与其说是他们这个群体的幸运,不如说是我们整个国家、民族和文明的希望。    我是一个历史感特别强烈的人,所以作为一个常常奔走于内地与香港之间的香港传媒记者,我一直感觉自己像掉进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时间隧道”一样。    作为“时间隧道”的行者,我一直用左眼看着香港,用右眼看着大陆。2003年我的左眼看到了香港政局的纷争,而右眼看到了中国民营经济力量从历史的后台走向时代的前台。    所以在2003年底,我的老毛病又来了。我叫自己写两本书:一本名为《香港:一个城市和一个国家的命运》,另一本是《民营企业家:一个群体和一个国家的命运》。但是这么多年来,动不动就想写书的我却像个习惯性流产的妇女一样,“怀孕”很多,但从未成功“生产”。    不过,这一次却因为很多偶然的因素改变了我的“习惯性流产”,因此便有了本书。    2004年3月全国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召开期间,参加会议的6位浙江民营企业家全国人大代表举行专场记者招待会。因为民营企业家和全国人大代表的双重身份所散发的新闻魅力,加上这是整个人大会期的首个专场记者招待会,所以二百多中外记者蜂拥而至。其间,德国《明镜周刊》的记者向他们提问:“如果马克思到浙江,你们说他会有什么感想?”    这是一个看似无趣但却十分刁钻、严肃的问题。向来务实,习惯在无趣和无聊面前装傻的浙江企业家们,本想以笑声和打哈哈来消解这个看似无趣的问题。    但广厦控股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楼忠福却不肯因为表面的无趣而丢掉一个严肃的问题,所以等大家打完哈哈之后,他主动接招。    他说:“我再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我想马克思如果看到浙江经济发展得这么成功,首先肯定会很高兴,第二他也会很惊讶,因为他看到我们的实践已经超越了他的理论。”    马克思仍然是一个沉甸甸的、能钩起无数往事的中国历史和现实关键词。楼忠福是在内地有标杆意义的民营企业家之一。民营企业家群体是分量越来越沉甸甸的、能寄托很多梦想的中国未来关键词。    所以这个看似波澜不惊的简短对答,对于一个有“宏大叙事”毛病、常常在“时间隧道”中穿行的我,有如巨石击水,久久不能停止思索。这一幕不仅冲击着我的内心,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我写《民营企业家:一个群体和一个国家的命运》的愿望。    无巧不成书。两会归来一个月后,我的同事香港商报总编辑助理周建顺先生,正打算写一本关于楼忠福的传记,而且邀请我一起合作。于是我的写书计划再向前走了一步。    通过几个月的调查和采访,我们被楼忠福先生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创业经历深深吸引,被他以及其他浙江民营企业家身上健旺的企业家精神深深感动。楼忠福先生不仅个人命运曲线的起伏跟新中国的国运曲线完全吻合,而且他个人经历中的很多细节也跟国家当时的变化起伏丝丝入扣。    选择了渐进改革的中国,每一个阶段的进步,都离不开在体制边沿上创新的中国民营经济力量。而中国民营经济力量每一阶段的成长,又反过来推动了旧体制的变革。一个令世界惊诧的中国经济奇迹,一个日见其好的改革开放局面,其实就是一场体制内外力量协调的“双人舞”。    正当我们为楼忠福艰难曲折的早期人生经历、筚路蓝缕的创业经历,以及他身上所蕴涵的中国民营企业家群体的伟大精神而激动不已的时候,素来对中国内地民企极端不友善的个别本港学者再次向中国内地民营企业“发炮”。其后,其“剑锋”直指中国主流经济学者,以及整个中国民营企业家群体。一场始料未及的争论,就此在一个虚拟的空间爆发并迅速蔓延。    如果见诸媒体的报道属实,那么最让我们始料不及的是,号称给外国学生讲中共党史的个别本港学者不仅全盘否定“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而且否定中国民营企业家群体,甚至连整个中国改革的大方向都否定了。    与此同时,历来对改革开放政策基本全盘否定、主张关起门来自力更生的个别北京学者也在北京振臂高呼:“我们不仅需要中国的普京”,而且还要“展开系统的秋后算账”--言辞之激烈,大有“金猴奋起千钧棒”的气势。    史家袁伟时曾经说,中国“历史包袱非常沉重。死的拖住活的,该死的不死,这是两百年来中国苦难的最重要的根源”,“一部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内容,就是冲破这个‘铁桶江山’的苦难史”。    个别人愿意过什么样的生活、喜欢什么样的明星感觉,是他们自己的自由和权利。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方向、国企改革的大方向、民营企业家的巨大作用--这些事关重大的问题,是不能含糊,也是含糊不起的。这些问题的是非对错,不是谁拍胸脯就可以给出答案的,这些答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很长时间的实践中付出了巨大试错成本之后的慎重抉择。    基于这些考虑,基于我们对个别学者貌似崇高而实质荒谬的言论的担忧,我们在动手写作本书的时候,抛去了传统人物传记的写法--我们不是为了写一个人物而写一个人物,我们试图通过这本书来对这场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争论作一个解答。    所以说,这本书不是写楼忠福的个人成功史。我们是怀着求证的目的、以一种大历史的眼光,去考察一个国家、一段历史和一个时代。我们表面上是写一个人,但实质上我们在写一群人、一个国家、一段重要的历史和一个伟大的时代。    起于1978年的中国改革,注定是一场前无古人的革命。这场前无古人的革命,如果要取得成功,注定只能是一场改革。在这场注定只能是改革的革命中,民营企业家就注定是其中最伟大的战士。而对于战士,不管是站着的还是已经倒下了,我们都必须报以敬意。    正如鲁迅先生在纪念国民革命的先烈时所说的:“然而,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去罢,苍蝇们!虽然生着翅子,还能营营,总不会超过战士的。”    对于我们这个苦难的民族,今天的民营企业家,和革命的战士是同样的伟大和值得尊敬的。    尊敬他们,就是尊敬他们身上的伟大精神--企业家精神,这种精神征服了西方并重塑了西方,进而征服了世界并重塑了整个世界。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公认最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民族之一,可惜我们一直在蔑视它、践踏它,所以它也蔑视我们、践踏我们。因此1840年以来,我们这个民族的命运就只能是被践踏、被重塑--这与其说是被外族和外来文明打败,不如说是我们的中华文明不曾善待过的企业家精神对我们文明的报应。    历史的教训是沉痛的,但更为可悲的是我们往往只承受了历史的痛而不接受历史的教。所以说,今天中国民营企业家群体如果能够被更好地容纳、理解和尊重,这与其说是他们这个群体的幸运,不如说是我们整个国家、民族和文明的希望。    本书写完后,本来打算请德高望重、一直以来为中国民营经济仗义执言的茅于轼先生或者吴敬琏先生为本书作序的。但两位百事缠身的老前辈实在太忙,所以只好自己代劳。    情之所至,百感交集,语无伦次!    谨以这些语无伦次的话语,纪念那些为中国改革开放大业摸索过河之石的勇敢先驱们,纪念那些仍然站着或者已经倒下的中国民营企业家们,同时也算是本书之序吧!    龙镇洋 甲申年冬于香港

编辑推荐

  谨以《中国力量:以楼忠福和广厦为坐标》,纪念那些为中国改革开放大业摸着石头过河的勇者,纪念那些仍然站着或者已经倒下的中国民营企业家们。  我们怀着求证和实证的目的,以一种大历史的眼光,去考察一个国家的起伏、一段历史的功过和一个时代的变迁。我们表层上是在写一个人,但实质上我们是在写一群人、一个国家、一段关键的历史和一个伟大的时代。  作者题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力量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书还没看,不过是正品,收货过程很曲折。
  •   不知所云!没有什么看头!作者就是三流记者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