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天文与人文

出版时间:2006-1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冯时  页数:349  字数:29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的研究虽以五个章次展开,但论证的前提却是对于古代时空的重建。毋庸置疑,原始的空间与时间观念的建立乃是构筑古代知识体系的基础,因而也是创造文明的基础。对于中国古人而言,空间的测量不仅具有决定时间的意义,而且传统的空间观念本身便蕴涵着传统的政治观和地理观,其中始终被强调的“中”的观念甚至逐渐发展为作为儒家哲学的核心内涵的“中庸”思想的本源。因此,古代时空观的研究显然不能仅仅视为一项科学课题,它其实直接导致了传统认知方式的确立,关乎古代政治史、宗教史、哲学史和科学史研究。    本书利用考古发掘的古代遗迹、遗物,结合古文字学和古文献学进行研究,探索古代时空观的形成、发展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探讨了中国古代天文与人文的关系,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源。

书籍目录

弁言第一章 论时空  第一节 从空间到时间  第二节 中央与四方    一、说“中”    二、说“方”  第三节 古代时空观的演进  第四节 方位、时间与八卦的关系  第五节 时间的对称与延伸第二章 礼天与祭祖  第一节 上帝与人祖  第二节 帝廷的建构    一、帝臣与帝佐    二、四子神话的考古学研究  第三节 以祖配天  第四节 夏社研究    一、陶寺文化与夏文化    二、句龙与夏社    三、句龙、夏姒与夏祖第三章 封禅文化研究  第一节 封禅文化之滥觞    一、新石器时代的天地崇拜    二、殷代的天地崇拜  第二节 新莽封禅玉牒研究    一、玉牒之时代    二、玉牒之书体    三、玉牒之性质    四、玉牌之释读  第三节 封禅礼仪之演变第四章 古代天文学与古典哲学  第一节 战国竹书《太一生水》研究    一、古代宇宙生成观念的进步    二、《太一生水》思想的数术基础    三、“道”与“德”  第二节 儒家道德思想渊源考    一、“文”与“德”    二、“孝”与“信”    三、燹公盨铭文所见西周道德观第五章 古代天文学与古典数学  第一节 红山文化圜丘与2的原始表达式  第二节 红山文化方丘与勾股定理的证明  第三节 红山文化圜丘、方丘的综合分析与圆周率后记征引文献简称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章 论时空第一节 从空间到时间粗疏的时间划分,于一日无外乎昼夜,于一年无外乎季节,这一点其实并不难办到。人们可以根据日月的出没了解昼夜,根据物候的变化了解季节。但是,一旦人们需要建立比昼夜或季节更为精确的时间框架,就必须借助科学的方法才能实现。事实上,正像古人早已懂得昼夜的变化周期是由太阳的出没所决定的道理一样,他们知道,准确的时间周期的确立标准只能到天上去寻找。中国天文学由于受观测者所处地理位置的局限而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方面,观测者必须把注意力投注到北天区,重视观测北斗以及它周围的拱极星。因为在黄河流域的纬度,北斗位于恒显圈,而且由于岁差的缘故,数千年前它的位置较今日更接近北天极,所以终年常显不隐,观测十分容易。随着地球的自转,斗杓呈围绕北天极做周日旋转,犹如表盘上的指针,在没有任何计时设备的古代,可以指示夜间时间的早晚;又由于地球的公转,斗杓呈围绕北天极做周年旋转,人们根据斗杓的指向可以掌握寒暑季节的更替。与此同时,他们又异常重视观测与极轴垂直的天赤道附近的某些星象,并以它们在天球上行移位置的变化决定季节,如《尚书·尧典》所讲的鸟、火、虚、昴四仲中星;又以它们重新回归某一特定位置的行移周期决定一年,如《春秋》内外传所述及的参星和商星(大火星)。古人正是利用了北斗这种终年可见及赤道带星官所具有的固定的行移周期的特点,建立起了最早的时间系统。但是,北斗以及赤道带星官只有在夜晚才能看到,如果人们需要了解白天时间的早晚,或者需要更准确地掌握时令的变化,那就必须创立一种新的计时方法,这就是观测太阳天球视位置的行移变化。但是,太阳碍于过于明亮而无法观测,如何建立恒星与观测者之间的有效联系,如何将天人之间的联系合一,便是古人必须解决的问题,于是人们学会了立表测影。众所周知,日影在一天中会不断地改变方向,如果观察每天正午时刻的日影,一年中又会不断地改变长度,因此,古人一旦掌握了日影的这种变化规律,决定时间便不再会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事实上,表作为一种最原始的天文仪器,它的利用不仅是占代空间与时问体系创立的基础,而且毫无疑问是使空间与时间概念得以精确化与科学化的革命。因此,表的发明对于人类文明与科学的进步而言,其意义是怎样评价也不过分的。

后记

这本《中国古代的天文与人文》是我从天文考古学的角度探讨上古宇宙观的一次尝试。古人知天敬天的历史也就是他们创造文明的历史,因此,天文学对于传统的时空观、政治观、宗教观、哲学观、科学观的形成都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祭祀制度、丧葬制度、礼仪制度以及典章名物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显然,天文学作为传统文化之源,无疑是解读中国传统文化的必由途径,而钩沉天文学与古代时空体系、宗教思想、礼仪制度、古典哲学、古典科学的基本脉络,则是我目前正在从事的工作。拙作初版清样虽经我反复校覈,但付梓之后仍然发现不少错误。校雠之难,深所领悟。其间,许多朋友间或指出我未及发现的问题,尤其文友孙基然先生,更函电有所是正。今蒙黄燕生主任决定再版此书,使我可以及时对书中的失校与罅漏重作订正,并有机会向关心此书的朋友致以诚挚的谢忱。此书再版,为保持初版原貌,唯于文字修订润饰,个别意犹未尽处略有增补。初版后记中提到的两文以及其后发表的相关论作未予收入。读者如有参考,深望不吝予以指正。

编辑推荐

《中国古代的天文与人文(修订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古代的天文与人文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冯老师的书考证精审内容详实
  •   内容与冯氏其他书重复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