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城乡关系概论

出版时间:2006-12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聂华林、李泉  页数:298  字数:360000  

内容概要

本书是笔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西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三农问题及对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本书从科学发展观和“五统筹”的基本思想出发,对发达国家城乡关系和中国的城乡关系演进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特别对西部的城乡关系演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行的比较全面的剖析,提出了西部城乡网络非均衡的发展模式,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形成城乡统筹发展的格局,以破解西部严重的三农问题。      本书是中国西部新农村建设研究丛书之一,是一部关于城乡关系的农村研究专著,内容涉及导论、西部地区城乡关系的历史演变与反思、西部地区城乡关系现状与问题、西部地区城乡关系协调的模式与机制、西部城乡关系协调发展的对策体系等,适合农村问题研究人员参考学习。

作者简介

聂华林,陕西泾阳人,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区域经济学博士生导师;兰州大学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心主任、兰州大学西北开发综合研究所所长;国家“211工程”建设项目专家、国家“985工程”建设项目——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副主任、首席专家;中央直接掌握联系的高级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甘肃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特约政策研究员、甘肃省专家咨询顾问团经济组成员;甘肃省管理协会常务理事、甘肃灰色系统研究会理事长;多个地方政府的经济顾问或科技顾问,多所高校的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等。 聂华林教授长期从事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和发展生态经济问题的研究与教学工作,成果显著,在学术界有一定影响。主持完成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点基金项目和地方重要项目20多项,其中所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西北不发达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课题,其中间成果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优秀论文奖(1999),最终成果专著《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论》(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获得甘肃省社会科学政府奖一等奖(2001);同时还多次获得甘肃省社会科学政府奖一、二、三等奖(1995、1997、1999)等奖项。已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在国内重要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一些重要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还进入了省级政府决策,或被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经济决策参考”选摘或被国内重要网站收录,供各级领导和学术界参阅。正在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西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三农”问题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04-ZD018),已取得了一部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经济决策参考”已多次选摘,在《改革》等重要学术期刊已发表部分成果,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

书籍目录

前 言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西部地区城乡关系研究的依据和意义  一 研究范畴及研究区域的界定  二 西部城乡关系问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城乡关系研究现状与文献述评  一 国外研究现状与文献述评  二 国内研究现状与文献述评  三 中国西部地区城乡关系研究框架  四 简短的结语第二章 西部地区城乡关系的历史演变与反思 第一节 西部地区城乡关系演变的历史考察  一 建国初期(1949—1957年)西部地区开放对流的城乡关系  二 改革开放前(1958—1978年)西部地区城乡关系的逐步制度化隔离  三 改革开放以来(1979年至今)西部地区城乡关系的逐步松动 第二节 西部地区城乡关系演变的经济学反思  一 城乡关系失调对西部城乡发展的影响与后果  二 两个假设:西部地区城乡关系演变的经济学反思  三 城乡改革与西部地区城乡关系演变的现实困境 第三节 中国东西部区域城乡发展对比分析  一 中央政府及其决策层对中国城乡关系的理论认识  二 东西部地区区域发展实践与阶段性分析  三 东西部地区城乡发展的特点对比分析第三章 西部地区城乡关系现状与问题 第一节 关于西部地区城乡发展关系  一 西部地区城乡发展关系分析与评价  二 西部地区城乡互动与关联发展分析 第二节 关于西部地区城乡经济关系  一 城乡产业经济及其结构发展关系分析  二 城乡经济发展的结构关系分析 第三节 关于西部地区城乡二元结构关系  一 西部地区城乡二元空间结构分析  二 西部地区城乡二元税制结构的历史考察  三 西部地区城乡二元社会文化结构 第四节 关于西部地区城乡制度关系  一 城乡制度变迁的特点  二 城乡制度需求及其变迁的差异性分析  三 城乡制度变迁的比较分析第四章 西部地区城乡关系协调的模式与机制 第一节 中外处理城乡关系的实践与启示  一 发达国家城乡关系发展的实践  二 发展中国家处理城乡关系的实践  三 几个案例:中国东部发达区域处理城乡关系的实践  四 中外处理城乡关系的基本启示 第二节 西部地区协调城乡关系的模式选择  一 “城乡网络非均衡”模式的理论阐释  二 “城乡网络非均衡”模式的实现条件  三 “城乡网络非均衡”模式的实现路径  四 “城乡网络非均衡”模式实现的动力机制  五 “城乡网络非均衡”模式实现的市场保障体系 第三节 西部地区城乡关系协调的机制与支撑体系  一 城乡网络化发展的利益枢纽:构建稳定的反哺农业机制  二 城乡网络化发展的产业枢纽: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  三 城乡网络化发展的创新团队:重视农业企业家培育机制  四 城乡网络化发展的必要支撑:构筑乡村工业化推进机制  五 城乡网络化发展的节点枢纽:重视区域城镇化推进机制  六 城乡网络化发展的关键环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机制  七 城乡网络化发展的制度保障:城乡制度创新机制  八 城乡网络化发展的生态保障:城乡生态协调机制  九 城乡网络化发展的文化链接:城乡文化整合机制 第四节 西部城乡关系协调与“三农”问题的破解  一 城乡居民发展机会平等是城乡关系重建的前提  二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是城乡关系协调的基本立足点  三 调整乡镇企业发展战略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物质力量  四 农村城镇化是城乡关系重建的根本动力第五章 西部城乡关系协调发展的对策体系 第一节 体制改革、制度创新与西部城乡关系的协调  一 城乡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二 城乡土地产权制度创新  三 人口管理制度创新  四 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创新  五 政府管理制度创新  六 财税金融制度创新  七 公共品供给制度创新  八 城乡教育制度创新 第二节 加快推进城市化与西部城乡关系的协调  一 科学规划与合理布局:西部城市化推进的基本前提  二 培育经营城市机制:西部城市化实现的市场理念  三 重视城市经济发展:西部城市化实现的物质基础  四 提升基础设施水平:西部城市化推进的基本保障  五 促进生态城市建设:西部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六 构建区域城乡网络体系:西部城市化推进的战略目标 第四节 乡村工业化与西部城乡关系的协调  一 壮大乡镇企业:西部乡村工业化的主体力量和微观基础  二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西部乡村工业化的市场基础  三 农业企业家阶层:西部乡村工业化推进的主体培育 第五节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西部城乡关系的协调  一 立足农业农村,继续扩大西部剩余劳动力的内部转移  二 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  三 促进创新,利用外部力量推动剩余劳动力转移 第六节 西部城乡关系协调政策的实施原则  一 深刻认识西部城乡关系协调政策的实施难度  二 西部城乡关系协调政策的实施原则第六章 西部城乡关系问题研究的基本结论 第一节 传统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是中国城乡发展偏离协调目标的总根源 第二节 城乡关系的内在矛盾决定了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科学处理城乡关系 第三节 城乡关系协调的内在动力生成于城市和乡村之间诸多的相互作用 第四节 基于城乡时空演化规律上的城乡经济发展是统筹城乡的本质内涵 第五节 “城乡网络非均衡”发展模式是适应市场经济的城乡区域创新过程 第六节 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和促进经济发展是科学处理城乡关系的基本要求   一 协调城乡关系是城乡诸多关联关系的多方面协调  二 优化城乡要素配置是科学处理城乡关系的基本属性和基本要求  三 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城乡关系走向协调的根本物质保障和推动力量 第七节 “城乡网络非均衡”发展模式是发展中区域协调城乡关系的理论范式  一 “城乡网络非均衡”发展模式强调城镇体系的网络化  二 “城乡网络非均衡”发展模式强调农村城镇与产业发展的网络化  三 稀缺性的城乡非均衡网络化发展为处理城乡空间组织关系提供理论范式主要参考文献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西部城乡关系概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