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义位释义的框架模式研究

出版时间:2007-11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于屏方  页数:31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动作义位释义的框架模式研究》析取结构语义学和框架语义学的相关理论,以动作义位作为封闭域,在对汉、英相关词典中动作义位的释义进行比较、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汉语词典中存在的问题,力图建立汉语学习词典中动作义位的优化释义模式。

作者简介

  于屏方,山东烟台人,2000年获烟台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字学硕士学位,2006年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博士学位。研究兴趣包括词典学、语义学、汉英对比等。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两部。

书籍目录

序言图表目录缩略语说明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研究主题和对象一 研究主题二 对研究对象的细化和限定第二节 研究理据一 意义研究的重要性二 动词义位词典释义的缺陷与不足第三节 研究的具体问题、方法及论文主体框架一 研究的具体问题二 研究方法三 论文主体框架第二章 相关研究述评第一节 按范畴释义的认知语言学根据一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对语言范畴中范畴成员隶属度的研究二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对语言范畴相似性的研究第二节 按词类不同进行区别释义的相关研究一 国外按词类释义的相关理论研究二 国内按词类释义的相关理论研究三 按词类释义的词典实践四 小结第三节 针对动词义位进行的相关研究一 从语法视角对动词及其共现成分的研究二 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对动词及其共现成分的研究第四节 对相关研究的反思第三章 意义的不同层面及其对应框架第一节 词典编纂视角下意义分析的三个层面一 对“意义”的意义的回溯二 词典释义的整合意义观三 词典释义过程中的意义分层观第二节 在词典编纂视角下对“框架”模式的分析和分类一 认知语言学的主要理论二 对认知语言学中意义分析模式术语的梳理三 对意义分析的“框架”模式的分析四 对“框架”的探索性分类第三节 认知框架与认知意义一 认知框架的内部结构二 以认知框架为参照的认知意义三 认知意义在词典编纂过程中的作用四 小结第四节 语言框架和语言意义一 认知框架和语言框架分别对应的意义分析法二 语言框架的内部结构三 语言框架参照下的语言意义四 语言意义在目前词典释义中的地位第四章 认知和语言框架双重制约下的动作义位第五章 汉、英词典中动作义位释义的统计分析:基于抽象意义参数的定量一定性研究第六章 基于抽象意义参数的动作义位释义的优化模式第七章 基于语义与语法对应关系的动作义位例证的选择第八章 抽象意义参数的历时演变对动作义位释义的影响第九章 结语参考文献附录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主题和对象  一 研究主题  本研究析取结构语义学和框架语义学的相关理论(菲尔默、阿特金,1994;菲尔默、约翰逊等,2003;贝克、菲尔默等,2003;菲尔默和佩特鲁克,2003;阿特金和朗德尔,2003),以动作义位作为封闭域,在对汉、.英相关词典中动作义位的释义进行比较、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汉语词典中存在的问题,力图建立汉语学习词典中动作义位的优化释义模式。以动作义位为切入点,体现系统释义原则下的范畴释义观。  “词的意义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非单一性对象。”(倪波、顾柏林,1995:4)因此,意义作为一个整体的、笼统的概念,具有内部分层的特点。意义总是以一定背景框架为参照的选择性显示。意义分析过程中所选择的框架不同,决定了意义分析的不同结果。按意义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式的不同,意义可分为:认知意义、语言意义和词典释义;三者分别对应于认知框架、语言框架和释义框架。在理论构建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部分是展示释义框架如何受到认知框架和语言框架的双重制约以及在这种双重制约下释义框架的特点。  具体到动作义位,本研究认为:动作义位的释义同样受到认知框架和语义框架的双重制约。认知框架中的动作义位,描述了一个典型情景中相对完整的动作事件,该动作事件是由不同的概念范畴组成的意象图式。在语义框架中,认知概念范畴投射为不同的抽象意义参数,意义参数在动作义位的释义配列式中递归性地出现;在释义框架中,相关抽象意义参数通过语义赋值得以具体化。因此,我们认为,动作义位的释义整体上可以进行系统化、模式化、规律化的框架研究和描写,上述观点成为本研究的主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动作义位释义的框架模式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