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中的青春

出版时间:2009-7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老鬼  页数:39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1972年5月5日,内蒙古锡林格勒草原上的一场大火夺去了69位兵团战士的生命。当年插队落户就在火场附近的知青老鬼,亲眼目睹惨烈场景,内心受到极大震撼,认定这些为抢险救灾而献身的青年人,是可歌可泣的英雄。当时就暗下决心,有一天一定为他们写本书,将他们载入史册。30多年之后,老鬼克服重重困难,逐一寻访了69位烈士家属中的66位。他搜集了烈士的照片、书信、简历等资料,饱含情感地记述他们短暂的一生。全书秉承老鬼的一贯风格,真实可信地再现了40年前内蒙兵团战士的英貌。尽管年代已久,资料有限,但这部极具冲击力和感染力的新作,终于使被烈火吞噬的英魂得以再生,谱写了一曲悲壮的青春之歌。

作者简介

老鬼,1947年生于河北,1966年高中毕业。1968年赴内蒙古锡林格勒盟插队落户,1976年离开草原到山西大同矿机厂当工人。1977年底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1982年大学毕业,曾先后在文艺出版社、《法制日报》社工作。现为自由写作者。其代表作《血色黄昏》影响甚大。 
老鬼作品系列——
《血色黄昏》(1987年)
《血与铁》(1998年)
《母亲杨沫》(2005年)
《烈火中的青春:69位兵团烈士寻访纪实》(2009年)

书籍目录

北京知青1名  杜恒昌·把生命献给大草原赤峰知青9名  高志新·有一颗仁义的心  胡国利·可敬可佩!  李瑞琴·喜欢算命的兵团战士  唐亚志·有志向的赤峰女孩  王爱民·炊事班长的苦衷  王洪远·我的好哥哥王洪远!  王  孝·哥哥啊,今夜好想你!  尹国茹·永远18岁  张国顺·儿子,你出来吧!唐山知青9名  陈玉玲·用生命换来全家翻身  李玉香·唐山姑娘李玉香  任凤彩·“五类分子”的女儿任凤彩  苏小存·委屈你了,苏小存  王绍武·挨批也没垂头丧气  吴富贵·苦干!苦干!再苦干!  张富春·张富春——苦命的孩子  张金来·恪尽职守的拖拉机手  张振来·16岁的炊事兵锡林浩特知青12名  曹荣芝·苦干出来的女生排长  龚占岐·本地农工的小孩  金双全·请转告父母不要难过  赖玉琴·只剩下这块饱经风霜的石碑  刘长海·兵团战士崇尚苦干!  刘慧·让人感叹的女孩  齐远平·16岁还是个初中生哇!  青力春·我们的青春之歌  王学尧·我不是英雄  王占祥·男生排长  毅强·坚毅刚强的一班长  赵玉琴·赵玉琴的最大愿望是入团集宁知青18名  畅孟记·15岁的小孩不该去啊!  陈勇·梦中的同学  郭增喜·死是永生  韩学良·请不要埋怨  李春侠·怀揣4个葱头上路  李富才·穷人的孩子  刘建国·请别忘记我吧  刘建平·让人目瞪口呆  刘孝·刘孝爱养鸽子  马志明·小兵团战士也有精神  聂建新·我真不甘心!  宁田田·你们是死去的我们  王锦·他不是为了让大家记住才去救火  燕亮·好打架的少年勇敢  杨丽华·姐姐呀,真想跟你一起过个年!  张金·母亲的呼唤  张钦弟·烈士是一种精神  赵根柱·兵团战士,好样的!呼和浩特知青20名  敖敦·不幸的漂亮  查日斯·查日斯是栋梁之材  陈敏英·兵团女战士美不可及!  樊淑琴·挺不错的好保管  何丽华·活着干,死了算,扎根边疆意志坚!  力丁·高傲的姑娘  刘玉功·仗义又不声张  马福洪·生命最可贵  舒宝立·舒宝立特会抹墙  王凤英·妈妈,我先睡了  王继光·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坠落了!  王孝忠·烈士  吴炳义·唯一荣获一等功的兵团战士  吴淑琴·可怜的孩子啊,满裤裆的血!  徐克俭·他或许能成为一个艺术家  杨红原·不能落在后面  云金平·善良最美好  张国通·永远让人惋惜  张如成·刚正的小伙子  赵月秋·她一点不孤单后记

章节摘录

  北京知青1名  杜恒昌(1945—1972)  1945年11月生于河北省定县,汉族,原籍河北定县息仲公社贾村,北京三十一中初中毕业,北京六中高中毕业,196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7年11月赴内蒙古西乌旗宝日格斯台牧场插队落户,曾任场革委会常委,1969年被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五师四十三团接管,任四连副政治指导员。1972年5月5日为扑灭草原大火英勇牺牲,享年26岁,被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授予一等功。  采访记录  杜恒昌烈士的继母张玉英:  我是他的继母。他父亲1945年参军入伍。他母亲是农村妇女。恒昌3岁多时,母亲难产去世。他由爷爷奶奶照看。  农村家人都很疼爱这个孩子。1956年,老杜的大哥见农村条件不好,就把他带到太原,他当时11岁。他父亲1956年调到北京工作,我们1957年结婚,1958年又把他从太原接到北京。  那天是我和他父亲去接的。在车站月台上,他见了我就叫了声:“妈”,让我很感动。当时他已经13岁。  到北京后他上小学四年级。挺腼腆,一说话就脸红,比较爱哭。后来考上了三十一中。他脑子不大灵活,但刻苦。老师对他评价挺好,有农村孩子的朴实。高中考上了北京六中。刚一上初中他就跟我说想入团,我表示支持,还说我入党,你入团,咱们比赛吧,看谁先入。结果恒昌入团比我入党快,不久就当了班干部。他为人厚道诚恳,同学关系很好,上高中时就入了党。我们从来没有为他操过心。  恒昌有1米75的个儿。很内向,不爱说话,从不张扬。他长着一双笑眼儿,稍微动一下就是笑眯眯的样子,非常随和。他没有特别的嗜好。不怎么爱看小说。父亲买了一把小提琴,他曾拉过,也没拉出名堂,就是自己乱拉。  老杜工作很忙,跟恒昌在一起的时间有限,有时也跟他聊聊。记得那是他上初中时,有一次吃饭时为一点小事,父亲说了他,他默默地掉泪了。我批评老杜,吃饭的时候不要说孩子。你这么做孩子还吃不吃饭了?我们大家还吃不吃饭了?老杜则说我惯孩子。我从没骂过恒昌一句,没动过他一个手指头。但我也不惯他。家里就是粗茶淡饭,很少去饭馆。他不爱吃零食,穿衣吃饭从不挑剔。因为他是团支书,工作忙,再加上弟弟妹妹需要安静,上高中后就住校了,一星期回一次家。他很少主动管我们要什么东西,因为当干部,工作需要,我们给他买了块手表。  “文革”中,他这个团支书也靠边站了。对于六中红卫兵打人这事儿,他很反感。他曾在家中对我说,这么打把政治运动庸俗化了。串联时他借了一些钱,后来也都还了。这孩子没一点歪的邪的,跟他父亲一个样。  1967年10月,恒昌报名去内蒙古草原。那次一起走的大约有400多人。他先告诉了我要去内蒙古,我当时表示反对。我说去哪里应由组织决定,不要自己先提出来。组织如果让你上大学,你就直该上大学,这也是革命需要。我认为应该一颗红心,两种准备,不能一种准备。  当时他父亲一个礼拜才回家一次,平时住在单位。等他回来时,恒昌又对父亲说要去内蒙古。他父亲同意了,我也就不再反对,给他准备了些物品。他说我带些旧衣服就行了,简单点。他父亲的军衣有些大,我用剪刀给剪错了。他说没关系,给我缝起来就行。  走那天,在天安门广场有40来辆汽车。我们全家都去送他了。他神采奕奕,我和他父亲、弟弟、妹妹眼看着他上了汽车。到了那儿以后,他来信说一切都好。  1969年初我们去“五七”干校。一开始去牡丹江,珍宝岛事件发生后,又去了贵阳“五七”干校。他知道后来信问父亲,为什么去“五七”干校?是不是犯错误了?你一定要把真实原因告诉我,跟我说清楚。如果犯错误,我将重新认识你。  其实下“五七”干校是一锅端,他父亲啥错误也没犯。  他下乡后,胳膊被马踢断了也没告诉我们。我们看他字迹特别丑,歪七扭八,小学生一样,他父亲一再追问怎么回事?他才说右胳膊给踢断了。  到了1972年春节前他告诉我们要回家探亲。  那时候,他父亲在空军后勤部第四研究所。我们响应毛主席号召,扎根边疆,全家都搬到了贵阳。他父亲原来是室主任,后来担任了科技处处长。  1972年春节,我们一家五口团聚了,共住一间房,一大床,一小床。有人建议让杜恒昌住招待所。我们说一家人凑在一起热闹。我和老杜及两个孩子住大床,杜恒昌睡小床。他与弟弟妹妹相处都很融洽,没事时就给他们讲内蒙古的风土人情和打狼的事情。拆洗衣服时,他的伤残胳膊吃力,把大盆摔了,还坚持自己洗。他的棉衣洗完后全成了碎片,烂了不能再穿,只好穿我的毛衣毛裤。本想给他买身新棉衣棉裤,可贵阳竟然买不着。  每天晚上我给他做衣服时,我们就在一起聊天。他讲有个老朋友刘凡刚给他介绍了个女朋友,好像也是北京的,关系还没有确定。这个刘凡是原场革委会副主任,杜恒昌胳膊坏了,就住在他家里养伤,他俩关系特别好。后来当我们去内蒙古看望刘凡时,刘凡的小孩哭了起来,说是想念杜叔叔。  恒昌这次回家探亲,差不多两个礼拜。走之前,从里到外都给他买了新的。返回兵团时,我们给他送到了汽车站,他父亲送得更远一些。我们都没有掉泪。  两个多月后,当听到他牺牲的消息时,我们惊呆了,全家人都大哭一场。我们乘飞机从贵阳到北京,再到赤峰,从赤峰改乘汽车到西乌旗,再到四十三团团部,下到连队后,四连的兵团战士夹道欢迎我们,高呼向烈士学习的口号,场面热烈,气氛悲壮,让人感动。  遗物有一条被子,一件蒙古袍,一把刀。蒙古袍和被子现在我们都还保留着。  恒昌很老实,跟他父亲一个样。他父亲就特别简朴谦和。不管对干部还是战士,见面都打招呼。而且闲不住,无论到哪里,总主动扫院子。厕所有人不冲,他就端水冲洗干净。特爱帮助别人,对面有个菜店,老杜常常帮他们卸白菜。老杜1990年脑出血去世,才67岁。上午抽血时,还帮护士贴标签,下午就不行了。我们家孩子一点没沾他父亲的光。恒昌的弟弟现在还开出租车。  恒昌跟他父亲好像一个模子出来的。老杜白头发多,恒昌也少白头;老杜比较瘦,恒昌也瘦;老杜从不跟人吵嘴,闹意见,恒昌也见了人总和和气气,从没瞪过眼;老杜爱为大家扫雪、清理厕所等,恒昌也如此,公益的事抢着干。这父子俩太像了。  恒昌很自律要强,也很省心。你挑不出他什么毛病,他好像是个小大人,没犯过什么错误,我们很少说他,更没打过他。他老是那么寡言少语,不爱讲自己,我们对他干了什么好事也不清楚。  到草原以后,曾有一个女生的马特别烈,他的马好,就把自己的马与那个女生换了。结果他的胳膊给摔断,也不跟家里说。我们是根据笔迹,发现太不像样了,一再追问,才知道他的胳膊坏了。他自己受了什么苦,有什么困难,来信从不说,总说一切都好。  兵团曾经推荐过他上外语学院,他回绝了。他说草原就是我的大学。结果推荐了吴晓明。恒昌从不张扬自己干的好事,所以他有什么事迹我也不知道,说不出来。  把生命献给大草原  一  杜恒昌的童年在农村度过。11年的农村生活,养成了他朴实善良的个性。    他的父亲1956年调到北京空军后勤部工作,生活稳定后就把杜恒昌接到了北京。按杜恒昌的年龄,应该上北京的小学6年级,由于农村的基础教育差,他却上了小学4年级,所以就成了66届。两年后,1960年秋他考入了北京三十一中(在西单绒线胡同),很快博得了老师和同学的好评。他谦虚平和,遵守纪律,学习努力,敬重老师,性格敦厚,处处谦让,从不跟别人争吵。他衣着朴素,又很整洁,没有农村孩子不讲卫生的陋习。不久就当上班干部,并很快人了团。那时候,初中每班仅有几个团员,能人上团很不容易,都是同学中的佼佼者。  经过三年学习,他的功课慢慢赶了上来,顺利考入北京六中上高中。该学校地处天安门旁边,是北京的一所重点中学,有很多高干子弟。  从高一年级起,他就担任了班上的团支书,一直到高三毕业。高一去南口参加夏收,他以身作则,处处抢重活儿、累活儿。对体力弱或有病的同学关心体谅,从不埋怨责怪。那时候,班里还组织同学去时传祥的单位当淘粪工。大粪特别沉重,从小胡同的院子里淘厕所,再背着粪桶走到汽车处,把肩膀都压肿了。可杜恒昌默默无闻地带头背粪桶,从不言苦。别看他话不多,却以具体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同学。结果,这些干干净净的中学生都争着抢着背粪桶,没人嫌脏怕臭。  高中的数学、物理课,他学起来比较吃力,成绩中等偏下。但非常刻苦,下课了,别人都去玩,他还在教室里用功。

编辑推荐

  用真实再现烈火中英雄之魂,以真情谱写又一曲青春之歌。  老鬼又一部与青春有关的著作。  他们是死去的我们,我们是活着的他们。  纪念知青上山下乡40周年,老鬼继《血色黄昏》、《血与铁》之后又推新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烈火中的青春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0条)

 
 

  •   《血色黄昏》中专门有一节“顶风救火”,与故事主线无关。牛连长等想立功升官,竟然拿知青的生命开玩笑,让根本不懂草原救火知识、被“革命英雄主义”毒害的知青去救火,结果很快烧死69人。年轻男女受高温炙烤的痛苦和死后遗体的惨状简直......而内蒙生产建设兵团的官们无一伤亡。这起重大责任事故竟然无人受处分,反而受到吹嘘什么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作者并不是这个连的,但是知道真相,并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甚至那本书名《血色黄昏》就来自这个惨烈的场景。他写道:“我发誓将来一定要把这场大火如实的写出来”。这就是本书。
  •   用真实再现烈火中英雄之魂,以真情谱写的又一曲青春之歌。读后可了解那个年代。年轻人更应该读读。
  •   老鬼作品,我支持。
  •   从性格上来说,老鬼是固执的,从创作上来说,老鬼是认真的。不过作为小说的艺术性确实差了些,故事大同小异,缺少深度。不过欣赏老鬼创作的求真姿态。
  •   那个时代的人单纯又狂热,谢谢作者老鬼写下这本书,让我们不要忘记他们。
  •   很真实、很感人。
  •   爸爸 很喜欢
  •   读过老鬼的血色青春,觉得这本不是那么精彩*
  •   那段历史一直是迷,希望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点
  •   感觉一般,纸张质量不是很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