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研究

出版时间:2009-3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梅萍  页数:326  

内容概要

  这是一个竞争的年代,一个生存压力变大的年代,一个生命越来越被忽视而又越来越被呼唤需要尊重的年代……  对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指导大学生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进而既活在当下、珍惜此刻,又超越现实、提升生命的基础工程……

书籍目录

导言:生命,须诗意地安居于大地第一章 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内涵与本质一、生命的多维解读二、价值、生命价值与生命价值观三、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本质之思与内涵之辩第二章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祈求与追寻一、历史的追寻二、现实的祈求第三章 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与承接——尊重生命的教育一、生命必须得到尊重——生命“四度”的内涵诠释二、尊重生命的珍贵——死亡教育和当下教育三、尊重生命的质量——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四、尊重生命的和谐——心理健康教育第四章 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与创新——发展生命的教育一一、探询生命的意义——生命意义教育二、确立生命的信仰——生命信仰教育三、明确生活的目标——人生理想教育四、承担生命的责任——人生责任教育五、创造生活的幸福——人生幸福教育第五章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方法与运用一、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方法的基本理念二、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原则规定三、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方法的具体运用第六章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外部环境与优化一、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外部环境的变迁与影响二、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外部环境的适应与优化第七章 国外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启示与借鉴一、美国的生命及生命价值观教育二、英国的生命及生命价值观教育三、国外生命与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启示附录1 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与价值取向的实证分析附录2 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与价值取向的调查问卷附录3 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与价值取向的访谈提纲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内涵与本质  生命是世界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更是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马克思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人类的生命存在及其创造历史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生命价值观的导引与驱动下进行的。在人类漫长的求真、求善、求美、求圣的历程中,总是有意或无意、直接或间接地表达着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对已有本我的超越、对自身有限性的突破,正是无数个体对生命价值的寻绎绘就了色彩斑斓、波澜壮阔的人类历史画卷。虽然在不同的时空体验中具有不同的生命价值观,但是,从根本上来说,能否具有科学的、适时的、进步的生命价值观,既关系到个体生命的精彩与否,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  生命价值观从层次上看,既有原始的、朴素的、零碎的,也有科学的、系统化、理论化的。前者更多的是感性的、自发的,而后者则更多的是理性的、自觉生成的。教育是生成科学的、理论化、系统化的生命价值观的重要杠杆与路径。显性或隐性的教育导引着每一个平凡的生命去面对、去感受、去体验生命历程中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从而使生命价值观逐渐摆脱自发、感性、零碎的痕迹而超升到理性、系统和科学的境界。  对大学生加强生命价值观教育,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指导大学生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进而既活在当下、珍惜此刻,又超越现实、提升生命的基础性工程。要在实践中推进生命价值观教育工程,首先必须在理论上厘清和探究生命价值观教育的本质与内涵,这是生命价值观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元问题,若不能加以妥善解决,必将从源头上污染和误导生命价值观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本章以探讨生命的含义、形态和特征作为切入点,进一步界定价值、生命价值、生命价值观等相关概念,在此基础上,力图科学揭示生命价值观教育的一般本质和科学内涵。  一、生命的多维解读  (一)生命的本义  对生命含义的追索无疑是生命价值观教育研究的理论之基,而对这一问题从不同的学科介入可以有不同的答案,因此,学术界的诠释也是仁智互见。比如,从生物学上看,生命是由高分子的核酸蛋白体和其他物质组成的生物体所特有的现象。从经济学角度来解释,生命是指一个人经济收入能力的诞生与存在。此外,还可以从人类学、社会学的角度来解释生命。其实,对于生命我们不妨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从广义看,生命是指一切具有新陈代谢力、繁殖力、生长力和环境适应力的动植物和无机物,《韦伯百科全书》就是从这个意义上理解生命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也是从广义上来理解生命的,它对生命的定义是:生命是由许多相互关联的有机反应的开放系统所组成的。由此可见,生命的存有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生命体不能脱离与外界的关系而存在;二是构成生命的各个系统内部、系统之间以及系统与外界之间能作出有机反应;三是生命的各个组成系统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正是在开放中才能与外物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实现生命的成长与发展。因此,从广义上我们可以把一切生命有机体的存在都确证为生命的存在,“生命表现为无数种植物和动物的形态”。从狭义上看,生命就专指人的生命。尉犀淦从狭义上揭示了生命的特质,他认为生命具有三个特质:一是与其他个体密切关联;二是具有一个内在的完整结构,这个结构是一个有系统的整体,因此是一个生物;三是经过不断努力的自我超越,以达到更高形式的自我实现或自我改造。这三个特质中,前两个特质是一切生命所共有的,第三个特质则是人的生命所特有的,因为其他生命都不具有自我超越、自我改造、自我实现的特性。因此,完全符合这三个特质的生命只有人的生命,即狭义上的生命。它相对于动植物和其他形式的生命而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讲,生命是指人所具有的、在实践中生成的、不断与生存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价值、意义交换的系统。这一定义具有四层含义:第一,生命的主体是“人”。这里的“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具体的、现实的、活生生的个体的人。第二,生命的存在需要与人的生存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与价值意义的双重交换活动。这一点是与其他生命的根本区别。其他形式的生命存在只需要与其生存环境之间进行单一的物质能量交换,现有的大自然就是其家园,而人的生命存在不但需要与生存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交换,以维系自然生命的存在;还必须进行价值和意义交换,不断追求、挖掘世界的意义来超越,改造自身,同时把自己创造的意义与价值留印于世界,从而用价值和意义建造起属于“人”的家园,不断获取和延续人的文化生命。第三,生命是人的内在的一种系统,而不是某种单一的生命体。第四,生命作为一个系统是在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实践中生成的,离开了实践,就既难以维系人的自然生命,又不能获得人的文化生命,实践是人获得完整生命的唯一通道。  本书中所指认的生命就是这种狭义的生命,即人的生命,这种界定是基于三点考虑:第一,如果从广义上来谈生命价值观教育,势必将人的生命湮没于物的生命之中而难以凸显人的生命的特殊性,既缺乏针对性而难免流于空冷,又难以突破传统的以“物”的方式认识“人”的逻辑与方式。第二,对物的生命价值的认识更多属于科学理性范畴,而对人的生命价值的追问则更多的是从价值理性的高度所进行的哲学考量,而价值观正是哲学的重要论域。第三,人的生命是“万物之灵长,宇宙之精华”,对人的生命价值的体认和生命价值观的建构,也必将为树立物的生命价值观奠定基础。  与“生命”相关的还有两个概念,一个是“生活”,一个是“生存”。“生活”是人在其一生中所经历的人生事件、人生过程、人生滋味的总和, “生命”是“生活”的基础,没有“生命”就没有“生活”;“生活”是“生命”的表征和显现。一般而言,生活的存在更多地带有特殊性,每个人所经历的人生事件、人生过程和体验到的人生滋味都各不相同;但从生命的存在角度看,则更多地显现出“普遍性”的品格:人的自然生命都源于一种血缘性存在,都具有相同的生命构成的化合物,人的文化生命都源于人的超越性本能,这可称之为生命的“大同”。但是,这种生命的“大同”只是一种基础性存在,由于人的生活的“个性化”倾向和“特殊性”特征,每一个人所演绎出的现实的生命画卷又驳杂纷呈,这就造就了生命的“大异”,生活就是生命从“大同”走向大异的中介。“生存”泛指一切生命的存在,即一切有生命的东西的存在都可称为“生存”,它是一种物性、感性的对象性的实存。对人而言,“生存”是指人的生命的最起码的存活状况。“生命”是“生存”的前提,也是“生存”始终围绕着展开和旋转的轴心和主体。为了更准确、全面地把握生命的含义,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厘清生命的层次和特征。  (二)生命层次的双重诠释  生命作为人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属性,本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本然意义上是不可泾渭分明地分为若干清晰可辨的层次的。否则,对生命的认识也就难以称为“奥秘”。但是,从认知性探索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根据人在现实中生存所面对的各种关系以及生命在这些关系维度中的体现,将生命划分为若干层次。对于这一问题,不同学者的划分也各具特色,有的将生命划分为两个层次,即种生命和类生命;有的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自然生理性的肉体生命;二是超越自然生理性的精神生命;三是关联人的肉体和精神而又具有某种客观普遍性的社会生命。有人把人的生命划分为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智慧生命。也有人把人的生命划分为自然生命、价值生命、智慧生命和超越生命四个层次。刘济良博士在其《生命教育论》一书中将人的生命进一步划分为自然生命、精神生命、价值生命和智慧生命。从上述各种划分来看,其共同点是都认可“自然生命”的层次,其分歧在于对人在自身自觉的实践活动中基于超越性本能而形成的生命属性的认识各有差异,其实精神生命、智慧生命、价值生命、超越生命等层次都可称为文化生命,而且将人的自然生命之外的层次称为精神生命、智慧生命、价值生命或超越生命都不十分准确,它们之间并不构成逻辑的并列关系,而是相互交叉或相互包含的关系。比如,超越生命中就包含价值生命的旨趣,价值生命里也不可缺乏智慧生命,一切智慧生命也都离不开价值生命的导引,精神生命又广泛渗透于智慧生命、价值生命和超越生命之中,但精神生命、智慧生命、价值生命、超越生命等都可以用“文化生命”进行统摄。因此,本书将生命的层次划分为自然生命和文化生命两个层次,也可以把自然生命称为人的第一生命,文化生命是人的第二生命。  人的生命从最初的、最基本的意义来看,首先是一种与动物没有太大差异的自然生命。每个个体从呱呱落地的时刻起,就获得了一种与肉身结为一体的、遵循生物体的运行机理和规律的、具有有限本能的自在的自然生命。对于人的自然生命,我们必须把握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自然生命是人之为人的前提和基础,漠视和否认这一点,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就会陷入唯心主义的幻想抽象。人的生命首先是一个自然存在物,像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鸟兽虫鱼一样,是整个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生命既是大自然给予的,又必须在与大自然的物质能量的交换中得到完善、发展。因此,它源于自然、长于自然,最终又归于自然,看不到人的生命的自然层次,就会将人抽象化,把人等同于具有绝对理念或自我意识的精神实体。因此,马克思指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