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家族与文学研究

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作者:張劍,呂肖奐,周揚波  页数:41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本书的最终成果。作者运用家族史与文学史、个案与总论、文艺学与文化学相结合的多重视角,对宋代家族与文学的核心问题——文学家族与家族文学做了较为全面的探讨。不仅能丰富我们对文学的社会功能的认识,而且从家族层面入手,为宋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多样化的阐释视角,有利于深化对宋代文学的理解和认识,对于宋代文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知识创新意义。

作者简介

  张剑,1971年生,河南遂平人。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文学遗产》副编审,著有《莫友芝年谱长编》等。

书籍目录

导言上编 第一章 宋代的文学家族与家族文学  一 宋代文学家族及其特征  二 宋代文学家族的教育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三 宋代家族文学的传承与变异 第二章 两宋文学家族与家族文学的不同风貌  一 文学主题的差异  二 文学影响的差异  三 文学观念的差异  四 文学体裁的差异 第三章 两宋地域文化中的文学家族与家族文学  一 两宋文学家族分布的南北差异及其成因  二 文学家族的区域分布及赣、闽的异军突起  三 地域文化对文学家族成员及其创作的影响  四 文学家族对地域文化的建构与影响 第四章 两宋科举与家族及其文学  一 科举制度与宋代科宦家族的形成  二 科举考试对宋代家族教育的直接导向  三 科举内容及相应教育促使科宦家族向文学家族转化  四 文学家族的文化传统对科举制度的超越和回应 第五章 两宋党争与家族及其文学  一 两宋党争中家族因素的凸显  二 家族及其成员在党争中的作用与表现  三 党争对家族及其发展策略的影响  四 党争对家族文学的影响下编 第六章 地域文化篇:江山嵩高柴氏与浙闽赣交境  一 江山嵩高柴氏家族概述  二 嵩高柴氏的发育环境  三 嵩高柴氏的地缘意义  四 小结 第七章 文化传播篇:眉山苏氏与浙学  一 婺州族支的家学传承  二 先人垂范与蜀乡情结  三 苏学与浙学之渊源  四 小结 第八章 文学流派篇:西秦张氏与格律词派  一 西秦张氏的世系  二 家风由武趋文的演进  三 与格律词派的渊源  四 小结 第九章 家族文学史篇:南丰曾氏与家族诗词创作  一 两宋曾氏家族谱系及其诗词创作概况  二 曾氏家族文学的发展阶段及重要诗人的创作  三 曾氏家族文学与地理环境、时代背景的关系  四 曾氏家族成员的关系及家族意识  五 小结附录一 家族与地域风习之关系——以宋代宗泽及其家族为中心    一 家族迁徙与地域风习的形成  二 望族及其名人对地域风习的影响  三 地域风习与望族关系的延伸性探讨附录二上虞刘氏及其家谱文献  一 光绪二十年《上虞刘氏宗谱》  二 宋代上虞刘氏世系及其家族文化  三 《宗谱》的文献价值  四 《宗谱》中所收宋代文献举隅主要参考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家族文学内部的有些变异是自然而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家族中人虽然感情亲近、相互影响,但毕竟各自的经历、个性有所不同,文学创作当然也会千差万别。譬如,《宋史·苏辙传》云:“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苏轼与苏辙所受的教育相同,所生长的大环境和小环境相似,一生经历也近似,而且两人关系亲密,唱和不止,但是即便如此,两人的文风、诗风以及文学成就都有很明显的差异。可见在文学创作上的确有父子兄弟不可相传、不可相强的一面,即便尽力地模仿或因袭,也无法保持“家法”的一成不变。家族同辈的风格、成就不相同,隔代更是如此,譬如,晁氏家族中补之五古奇奥,而公迦五古清浅,风格有着较大的反差,这一点除了两人个性不同之外,还有时代审美思潮变化的影响:从补之生活的北宋中后期到公迦生活的南宋前期,人们的诗歌品味逐渐由雄深雅健走向圆活流畅,而他们所代表的家族文学也与时俱进。因此一个绵延长久型家族的文学史,可以成为整个宋代文学史的缩影。家族文学的变异更多是由家族成员主动向外开拓来完成的。一个家族并非一个封闭独立的社会单位,尤其是宋代,很少有世代聚居同炊的大族,大多数文学家族都是宦学四方、以核心家庭的形式活动,因此他们的文学创作随着年龄增长和阅历增加,受到家族外部环境和师友的影响日益显著。比如,晁补之的七绝是其艺术成就最高的诗体之一,风格中不仅有其父晁端友诗的温厚静深之长,亦兼得其师苏东坡诗清雄恣肆。①至于五古、七古,更接近于苏、黄之体。黄庭坚的诗歌虽得其父之长,但诗中丰富的人文意象、生新廉悍的艺术风貌以及渊博的用典和奇险的押韵,更多源于成年宦游经历中的博览群书和广交师友。可以说,这种现象在宋代文学家族中是一种普遍的存在。家族成员通过社会活动拓展自身的文学能力,促进了家族文学的开放性和变异性,也使家族文学始终与当时的文坛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后记

世上有绝对之真可言吗?有人说,绝对之真实存在于自然科学里。牛顿的经典力学推翻了神学千年的根基,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又颠覆了经典力学一统天下的大厦,然而彭加勒在《科学的价值》中却告诉人们,“与牛顿原理针锋相对的理论结果终将在某一天被抛弃”,“所有这些违背原理的现象只有在无限小的事物中才能遇到……除了已经看到的无限小的事物以外,是否还存在着与之相平衡的其他未看到的无限小的事物呢?”①科学似乎只能提供相对真实,只能无限逼近宇宙之真而永远无法穷尽它。然而人生有涯,求真又是人类确认自己生命不妄的本能要求,于是彭加勒并没简单否定经典理论的价值,而是提出了约定(假定)主义。他认为能够接受实验事实的约定都是可行的,经典物理学和数学中的许多公理都是如此。这种约定或假定其实就是一种相对真实,相对真实适用的范围愈广、时间愈久,距离绝对真实也就愈近。约定或假定在自然科学上被认为是有效的,在社会科学上它也同样如此。传统实证史学的经验告诉我们:让史料自己说话,史学家的任务只是去伪存真地严格考证和客观全面地展示史料。这也是人们热衷于微观研究的原因之一,因为选题越小就越可能把握全部的材料,得出真实客观的结论。

编辑推荐

《宋代家族与文学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宋代家族与文学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这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研究很有深度。是做家族文学研究的人应该参考的一本书。印刷质量也不错,喜欢。
  •   这本书有很多我们上课没有学过的知识和典故,个人觉得还可以
  •   值得,免去自查资料时间
  •   很专业的资料书,有项目资助的,不是很懂。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