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党议与晚明文学活动

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张永刚  页数:32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东林党议纵亘晚明政坛,导引社会各领域的变革。政治层面而言,缙绅树党,纲纪废弛,国事日靡;学术层面而言,程朱式微,王学突起,信仰危机;文学层面而言,流派分呈,社团林立,关乎世运。《东林党议与晚明文学活动》以政治与学术的双重视角,逐层观照东林党议对晚明文学活动(诸如流派更迭、社团演变、思潮沿革)的全方位影响,兼及地域的关涉,对复杂多变的晚明文学提出了“两期说”:即以天启四年为界,前期的性灵文学与后期的社团文学形成递嬗的局面。全书资料扎实,视角独特,论证严谨,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具有很高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张永刚,男,1977年生,山东枣庄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复旦大学在站博士后,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晚明政治与文学研究。已在《文学遗产》等刊物发表论文近60篇。

书籍目录

序绪论第一章 东林书院与东林党的关联第一节 东林书院与东林党的构成一 “天下东林讲学书院二 东林书院与东林党的关联第二节 东林书院与东林党的旨向一 东林学术与王学的斗法二 东林党的实学思想及政治理念第二章 东林书院与东林党的文学活动第一节 东林书院的文学活动一 东林书院的讲经活动二 东林书院的文社活动第二节 东林党的文学活动一 刘宗周及证人社二 钱谦益及虞山诗派第三章 东林党的地域分布及文学创作第一节 东林党的地域分布及文学创作一 南直双璧:顾宪成、高攀龙二 北直二杰:赵南星、孙承宗三 山左三彦:冯琦、公鼐、王象春第二节 东林党“六君子”、“七君子”的节义诗一 “六君子”的节义诗二 “七君子”的节义诗第四章 东林党议与复、几社的文学活动第一节 复、几社与东林党的关联一 复社与东林党的政治关联二 复社与东林党的学术关联三 几社的政治性转变第二节 复、几社的文学活动一 复社的源流二 复社的社集三 几社与《、经世文编》的编纂第五章 东林党议与性灵派的文学活动第一节 公安派的文学活动一 东林学术与“狂禅”的分野二 “狂禅”运动与公安派的兴衰第二节 竟陵派的文学活动一 钟、谭与东林党议二 “钟谭体”的形成……第六章 钱谦益对晚明文学的总结结语:东林党议视野下晚明文学的历史分期附录主要参考文献后记作者已发表相关论文目录辑览

章节摘录

  第二节东林书院与东林党的旨向  一东林学术与王学的斗法  东林学派崛起于王学末流障目天下,甚嚣尘上之际。是时,学风日靡,士大夫谈禅之风尤盛。虽然万历七年(1579),张居正已窥其流弊,力挽狂澜而禁讲学,但在其殁后两年,阳明在王学门人的努力下得以人祀孔庙,获得了统治者认定的合法地位。庙堂林野空谈心性之风日隆,动摇了程朱思想的统治地位,“嘉隆而后,笃信程朱,不迁异说者,无复几人矣”。①正所谓盛极必衰,王学成于讲学,败于讲学,阳明之后,王门弟子分散各处,各治一方,日益分化成不同的流派,“然阳明在军日久,享年不永,其所倡良知宗旨,犹多未及究。其平常言教,颇杂老释与宋贤陈言,与其良知之说多有错差,而阳明包和混会,不及剖析。故其深厚,门人后学即多分歧,梨洲所谓‘各以意见掺和,说玄说妙,几同射覆也。”’②思想的多元化发展给了程朱理学复苏的可乘之机。以顾宪成为首的东林学派以讲学为依托,起而纠王学之弊。胡献征《顾宪成年谱序》认为其“言之直接透彻,令学者如拨云雾见青天。砥姚江(王守仁)颓澜,遏娄东(管东溟)之狂焰,功不在孟子下”。事实上,东林学派对王学的纠弹,又反之于顾宪成等人所受王学之教益,“东林领袖顾宪成的学术渊源在王学,这是不必争论的,但他不囿于王学,并能洞察到王学的弊端,进而超越王学,也是一个明显的事实。顾宪成的超越王学,在形式上,表现为复兴朱熹思想,但因他思想是直面于现实的产物,故断不宜以为只是简单地返归考亭而已。继承顾宪成事业的学生高攀龙,以及那许多归于旗下的同志,学术思想上的门径均宜作如是观。”①故而其争论愈坚,影响益大,逐渐取王学而代之,成为晚明学术思想领域内具有统治地位的思想派别。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东林党议与晚明文学活动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