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学思想史(第四卷)

出版时间:2010-11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姜广辉 主编  页数:9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清代经学可以说是中国经学发展史上的一个最后的阶段,在此发展的最后阶段同样培养造就了许多彪炳千秋的大学者和大思想家,《中国经学思想史(第4卷上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清代对儒家经典的认识,传统的诠释与诠释学的传统,以及“清代经学”的发展情况等。

书籍目录

清代经学
 第八十一章 解构与重构:走向近代的经典诠释——清代经学思想演变历程的三个阶段
  一 清代初期对理学的总结与批判思潮
 二 清代中期的经典考据学思潮
 三 清代后期的春秋公羊学思潮
 第八十二章 士风流变与经典尊黜——陈确对《大学》一书的批判
 一 《大学》经学地位变化的社会历史背景
 二 《大学》文本及其诠释取向
 三 陈确对《大学》的批判
 第八十三章 王夫之“六经责我开生面”的经学思想
 一 “六经责我开生面”的提出
 二 《周易外传》的道器观
 三 《尚书引义》的能所观和知行观
 四 《读四书大全说》的理气、理欲观
 五 《春秋家说》的民族观
 第八十四章 清初学者对宋儒图书易学的批判
  一 黄宗羲的《易学象数论》
 二 黄宗炎的《图学辨惑》
 三 毛奇龄对宋儒图书之学的考辨
 四 胡渭的《易图明辨》
 第八十五章 李光地与《周易折中》
 一 折中于朱熹
 二 准天之道,推生民之用
 三 穷理尽性至命
 四 君臣交以实心
 五 养贤以及万民
 第八十六章 顾炎武:清代经典考据学的先行者
 一 顾炎武的生平与学行
 二 “经学即理学”学术纲领的提出及其意义
 三 通经致用的治经宗旨
  四 顾炎武的古音韵研究
 第八十七章 阎若璩与《古文尚书》公案
  一 阎若璩曾大量抄袭梅鸷《尚书考异》吗?
 二 《尚书古文疏证》找到了《古文尚书》辨伪的关键点
 ……
 第一○六章 皮锡瑞的今文经学思想
结语 儒家经学中的十二大价值观念
后记

章节摘录

综上所述,可知顾炎武青少年时代的学习,是在嗣祖顾绍芾、嗣母王氏精心指导下进行的,从他们所教诸书看,注重史书、关注政务实学是其特点。这与当时流行的阳明心学是不同的。顾氏家族对炎武的期望显然不是空谈心性的理学家,而是能究心实学、匡时济世的儒者。顾炎武说:“臣祖乃更诲之,以为士当求实学,凡天文、地理、兵农、水土及一代典章之故,不可不熟悉。”这段学习经历,为顾炎武日后学综百家、融贯经史打下了坚实的学问基础。顾炎武与经学结缘大约在崇祯初。崇祯二年(公元一六二九年),张溥联合诸文社,组成复社。顾炎武加入其中,时年十七岁,这使他有机会广泛地接触当时的进步文人,崇祯六年(公元一六三三年),复社中人大会苏州,千人云集,十一年(公元一六三八年)复社中人又在南京抨击阉党阮大铖,声势甚隆。这年秋,清兵人关,势如破竹,连捣京畿要塞,直下山东济南。当此国难深重之际,顾绍芾以为“士当求实学”,鞭策顾炎武去从事经世致用的实学。崇祯十二年,炎武二十七岁,科考落第,面对清兵数度人关,他“感四国之多虞,耻经生之寡术”(《亭林文集》卷六《天下郡国利病书序》),毅然摆脱科举的桎梏,专注于经世之务的学习。为此,他开始搜集并积累资料,积极探寻明朝国贫民弱的原因,为《天下郡国利病书》的撰写作了资料准备。

编辑推荐

《中国经学思想史(第四卷)(套装上下册)》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经学思想史(第四卷)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条)

 
 

  •   不管研究清代学术,还是研究经学问题,这本书还是值得一看的。
  •   一流学者们枯坐冷板凳写下的一流文章结集!
    有文章说:“国学是一场艳遇”。早先看到这句话,觉得言辞着实的不恭,愤愤然;可是后来的现在,理解了:当下的所谓“国学热”实际上还不配称作“艳遇”!客气的话来说,就是一场挂羊头卖狗肉的闹剧——————早先小孩子们的开蒙读物也被挂上了“国学”的名号在无良书商的吹捧下闹哄哄的兜售,可是,真正国学的重镇“经学”却乏人问津。狗头满街,羊肉不见,说:“国学就是一场艳遇”,很客气了!何谓“国学”?乃经学也!我们虽不必去“读经”,但是,却不可以不去了解经学!
    中国历史,是有思想的人写下的有思想的历史。看懂中国历史,需要知道古人的思想。达到这个目的,有捷径:了解经学!否则,有思想的中国历史,很容易被当作是一部“相斫书”、“厚黑学”、乃至于“故事会”!
    中国人,不可以不知道中国历史,想要真正看懂中国史,先从这些学者们在这套书中的著述中找寻看懂中国史的钥匙吧!
  •   买了一套,是搜集研究经学的相关内容而成的。值得看。
  •   思想史一类的书,内容丰富,思路清晰,视野开阔,读起来让人收获很多
  •   买了第一第二卷作品,觉得不错,就等后面两卷,第四卷的一些作者都是学界前辈,在各自领域都很有创意,大家的研究心得结集出版,很不容易,是本好书。
  •   遗憾的是缺了第三卷
  •   内容不错,只是价钱太高……
  •   就算做文章的参考。
  •   很艰难的一套写作 却是新时期以来有一定风量的写作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