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文艺理论研究

出版时间:2011-12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高建平 编  页数:56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文学理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中国人的社会和文化生活中,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从新中国成立初年的一些文艺论争对当时的政治走向的影响,到“文化大革命”期间文艺进入到思想文化领域的核心地带的状况,到改革开放初期文艺对推动意识形态转型的重大意义,再到新世纪头十年文艺学研究在当代社会文化建设中所扮演的角色,本书都作了认真的研究。高建平主编的《当代中国文艺理论研究(1949-2009)》的特点在于,作者并不是将主要注意力放在六十多年的历史过程描述之上,而是以问题为纲,选取21个六十多年来文艺学论争的中心问题进行专题探讨,努力做到以论带史,以论见史,深入到这些论争的内部进行资料的梳理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因此,《当代中国文艺理论研究(1949-2009)》的目的,就不仅限于对这六十年文艺理论的历史进行记录,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温故而知新,对新时代建设新的文艺理论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思路。

书籍目录

中国文学理论的凝结、坚守与突进(代序)
上编
 第一章 新中国建构文学理论的话语资源
  第一节 政治权威话语——毛泽东文艺思想
  第二节 学术权威话语——苏联文学理论
  第三节 边缘话语——中、西方文论传统
 第二章 关于“胡风文艺思想”的讨论与批判
  第一节 胡风文艺理论的关键词及思想逻辑
  第二节 间隙初生:重庆座谈会
  第三节 批判序幕:香港《大众文艺丛刊》
  第四节 批判渐次升级:1949—1955
 第三章 “黑八论”批判及反思
  第一节 “黑八论”产生的历史文化语境
  第二节 “黑八论”的出笼及其主要内容
  第三节 “黑八论”评述
 第四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学理论——“样板戏”与“三突出”的历史教训
  第一节 “八个革命样板戏”
  第二节 从“两结合”到“根本任务”论
  第三节 “主题先行”和“三突出”论
  第四节 政治与文学的双重迷误
 第五章 关于文学艺术批评标准的讨论
  第一节 毛泽东的《讲话》与新中国文艺批评标准的确立
  第二节 文艺理论家对《讲话》精神的解读
  第三节 新时期对文艺批评标准问题的反思与重建
 第六章 人性、人道主义问题大讨论
  第一节 五六十年代关于人性与文艺关系的探索
  第二节 七八十年代关于人性、人道主义与文艺关系的探索
 第七章 “形象思维”说的发展、终结与变容
  第一节 “形象思维”概念的提出
  第二节 “形象思维”讨论在中国的兴起
  第三节 改革开放与“形象思维”
  第四节 对“形象思维”的反思
  第五节 “形象思维”论的三个发展
  第六节 从形象思维到符号思维
 第八章 文学主体性的超越与局限
  第一节 文学主体性的哲学来源
  第二节 文艺学自身的历史脉络
  第三节 “文学是人学”的来龙去脉
  第四节 文学主体性的意义
  第五节 “文学主体性”的局限
中编
 第九章 文艺与意识形态
  第一节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关于文艺与意识形态关系的探索
  第二节 20世纪70—90年代关于文艺与意识形态关系的探索
  第三节 新时期关于“审美意识形态”的讨论
 第十章 文学人类学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第一节 民族文学、比较文学、文学人类学
  第二节 文学人类学的学科建构:西方与中国
  第三节 神话学、原型批评与文化阐释派的崛起
  第四节 中国的文学人类学派之前景展望
 第十一章 科学方法论在文学研究领域的历险
  第一节 “老三论”在文学研究中的运用
  第二节 “新三论”及其他科学方法论在文学研究领域中的历险
  第三节 科学方法论的反思
 第十二章 新时期文艺与政治、经济关系的重组与文论范式的转型
  第一节 文艺与政治、经济的关系与文论转型
  第二节 围绕通俗文艺、金庸经典化、文艺商品化、大众文化等问题的论争
  第三节 “人文精神”论争与钱中文等的“新理性精神”建构
  第四节 重新审视文艺审美自主化及其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第十三章 文学本体论研究的理论思考
  第一节 文学本体论研究的历史描述
  第二节 文学本体论研究的历史价值
  第三节 文学本体论研究的不足及其前景
 第十四章 “后”语境中的文学理论研究
  第一节 选择与借鉴:“后”语境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接受取向
  第二节 转折与变革:“后”语境下中国当代文学理论范式的转变
  第三节 扩张与批判: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研究的现代性立场
  第四节 危机与重建:“后”语境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重构
 第十五章 文化研究对文学研究的挑战
  第一节 文化研究之兴起
  第二节 文化研究对文学理论的挑战
  第三节 困境与机遇
 第十六章 新媒介的出现及对文学理论的挑战
  第一节 媒介的概念与文学新媒介
  第二节 媒介研究现状与文论发展动向
下编
 第十七章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当代发展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概述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若干问题
 第十八章 新中国文艺政策的建构、演变和发展
  第一节 第一次文代会与新中国文艺政策的建构
  第二节 《纪要》与新中国文艺政策的挫折
  第三节 20世纪80年代文艺政策的调整
  第四节 20世纪90年代文艺政策的转型
  第五节 新世纪文艺政策的发展
 第十九章 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与文学理论研究
  第一节 从世纪初的草创到20世纪前50年中国美学的两条主线
  第二节 从50年代到60年代前期的美学大讨论及其意义
  第三节 70年代末至80年代前期的“美学热”
  第四节 美学的复兴与新的做美学的方式
 第二十章 60年外国文学理论的译介与中国文学理论的建构
  第一节 20世纪50一60年代:全面借鉴苏联文艺理论
  第二节 20世纪80年代:西方文论的大规模输入
  第三节 新世纪:走向多元对话
 第二十一章 60年代文学理论教学与教材建设
  第一节 民国时期文学概论教学概述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文学理论教学和教材建设
  第三节 新时期文学理论教学与教材建设
  第四节 面向21世纪的文学理论教材建设
  附录 当代中国文学理论大事记

章节摘录

  第二节 围绕通俗文艺、金庸经典化、文艺商品化、大众文化等问题的论争  改革开放政策对市场经济体制的启动,必然会带来商业消费型文艺的复兴,而在理论观念上必然带来学界对这种文艺价值的重新认识,商业消费化文艺观开始逐渐得以建构--这在文学史及具体作家作品研究上就具体表现为雅俗并存文学史的重写(所谓“两个翅膀论”)及金庸经典化等理论诉求。  王先霈等主编的《80年代中国通俗文学》可以说是新时期以来理论界对通俗文学现象所作的较早而较系统的理论关注,该书基本上是一种“类型学的研究”,对研究对象作了较为客观的清理,在基本价值观上,该书强调“通俗”而“非文学”的不在研究之列,表现出对传统文学基本价值观和审美底线的持守。钱理群《现代文学三十年》把通俗文学的发展作为一种连续性的线索作了描述和分析,陈平原《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史》第一卷对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早期发展更是作了大篇幅的论述--总体来说以上二书尚无竭力提升通俗文学地位的强烈诉求--而范伯群主编的《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则显示出了这方面的强烈诉求,范在该书《绪论》中指出,以往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只涉及了“半部中国现代文学史”,而“文学的母体应分为‘纯’‘俗’两大子系”,在此基础上,他对五四新文学以来戴在鸳鸯蝴蝶派文学头上的三顶帽子“地主思想与买办意识的混血种”、“半封建半殖民地十里洋场的畸形胎儿”、“游戏的消遣的金钱主义”作了辩驳:文学的功能是非常宽泛的,例如有战斗功能、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审美功能和娱乐功能等等。我们不能一般地反对文学的娱乐功能或蔑视文学的趣味性……通俗文学除了娱乐消遣的本色之外,“金钱主义”恐怕也应是它的一种本色。我们对“金钱主义”的理解是局限于通俗文学的商品性……今天,对许多“纯”文学作家来说,文学作品的商品性的观点,也已经为他们所接受,更不可能作为一种“罪状”来加以罗织。他也在中国文学现代化三向度上展开分析:对纯文学的不少作家来说,“遵命文学”的写作目的往往侧重于强调了政治性与功利型;而以“传奇”为目的,在消遣前提下生发教诲作用的通俗文学来说,它们在客观上是强调了文化性和娱乐性。两者都在侧重发挥文学的“之一”功能……就纯文学中持革命态度的作家而言,他们崇尚“前瞻”,以改造世界为己任;在纯文学中还有一批膜拜艺术为己任的“为艺术而艺术”者,他们倾向“唯美”而以“美的使者”自居;而通俗文学作家,在政治党派性上大多是“超脱”的,他们所考虑的是要使他们的“看官们”读小说时感到非常有兴趣,达到消遣的目的。他对通俗文学概念的界定是:“基于符合民族欣赏习惯的优势,形成了以广大市民层为主的读者群,是一种被他们视为精神消费品的,也必然会反映他们的社会价值观的商品性文学”,“近现代通俗文学具有它自己的特色,在发挥文艺功能上它完全可以与纯文学相互补。纯文学与通俗文学是各有其各自的审美规律的”,于是就形成了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两个翅膀论”--袁良骏不同意这一观点,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与范进行过面对面的论争。新文学只写“精英”的那“半部”,其实是历史形成的,有着其政治背景;而我们强调的是:后来的人力捧通俗文学,其实是后来才出现的文学观的体现,其背后同样有着非常具体的社会背景.即市场经济体制转型。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当代中国文艺理论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对研究文艺理论的人来说值得一看
  •   有点综述前人意见的意思 还算不错
  •   总结性的专业书籍。我喜欢
  •   这个集子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做的系列文集其中的一部,是将新中国以来到本世纪初,中国文艺理论研究的历史文献的汇集和历史发展的梳理,内容比较充实,能基本体现出当时的文艺理论研究面貌。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