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语言学理论与应用研究

出版时间:2010-12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刘国辉  页数:53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当代语言学理论与应用研究》是作者刘国辉近十年来语言学研究的汇总与聚焦,共涉40个专题:不仅有当代语言学理论研究,也有语言应用研究;不仅有定性研究,也有定量研究;不仅有英语问题研究,也有汉语问题研究;不仅有宏观研究,也有微观研究;不仅有个案研究,也有共性问题研究;不仅有独创性研究,也有书评综述;不仅关注学术规范,也有科研方法探讨。《当代语言学理论与应用研究》是一部难得的教学和科研参考书,涉及面广、适用性强,可供英语、汉语专业研究者研习,也可供语言爱好者参阅。

作者简介

  刘国辉,四川人,现为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语言教育研究会理事,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认知语言学会常务理事。曾为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浙江省外文学会常务理事,杭州市外文学会会长,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重庆市外文学会理事,重庆市第二届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003年6月毕业于复旦大学外文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理论语言学研究,特别是认知语言学、语用学和英汉对比研究。近年来已在专业核心或权威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近60篇,出版学术专著5部。代表作有:《历史比较语言学概论》、《英汉请求策略理论与实证对比研究——礼貌语用学视野》和《当代语言学理论与应用研究》。获省部级科研优秀成果奖6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4项,复旦大学读博期间获GE奖和光华二等奖。

书籍目录

序一序二第1章 理论语言研究框架之“科学”定位1.1 引言1.2 我国语言研究之现状及出路简述1.3 理论语言研究框架之“科学”定位1.4 检查乔式框架之科学性1.5 结语第2章 纵观西方语言学研究嬗变之启示:观察、描写和阐释2.1 引言2.2 西方语言学研究嬗变启示之一:观察2.3 西方语言学研究嬗变启示之二:描写2.4 西方语言学研究嬗变启示之三:阐释2.5 反观中国语言学研究之路2.6 结语第3章 索绪尔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3.1 引言3.2 索绪尔的语言符号任意观基本内涵3.3 笔者的观点3.4 结语第4章 意象图式概念及其认知语义解读功能:求同性与求异性4.1 引言4.2 意象图式概念4.3 意象图式的认知语义解读功能4.4 意象图式对语言教学实践的启示4.5 结语第5章 图形背景空间概念及其在语言中的隐喻性表征5.1 引言5.2 图形背景论建立的基础5.3 图形背景论在语言中的应用5.4 图形背景论存在的问题5.5 结语第6章 非对称性:事件图式与识解之关系6.1 引言6.2 事件图式与识解概念6.3 事件图式的认知识解6.4 事件图式识解之理论与实践意义6。5结语第7章 动态三维介词“into”之意象图式及其认知语义特征7.1 引言7.2 “into”意象图式7.3 “into”认知语义特征7.4 结语第8章 诗歌意象建构的认知途径:象似性与隐喻性表征8.1 引言8.2 诗歌意象概念8.3 诗歌意象建构之一:象似性表征8.4 诗歌意象建构之二:隐喻性表征……第9章 隐喻之于转喻吗?——以映射为视点第10章 Halliday语法隐喻之科学性第11章 名化、级差转移、原型范畴及名.化研究框架体系思考第12章 主谓结构中句首主语的认知语义基础第13章 认知句法学的研究目标、原则和方法第14章 美国广告主题变异及其认知理据第15章 框架语义学对翻译的“三步曲”启示——认知图式、框架和识解第16章 英汉互译的双向语量“增生”及其量化理据第17章 汉英语篇“等量”翻译之始源困境考察——以认知范畴观照下的汉英字词组构为视点第18章 歧义生成之认知路径扫描第19章 词汇语义泛化表征、认知理据及其教学意义第20章 近三十年来反义词现象研究回溯与思考第21章 构式语法的“构式”之辩第22章 花园幽径句的特殊思维激活图式浅析第23章 “王冕三岁死了父亲”的认知构式剖析第24章 汉语空间方位词“上”的认知语义构式体系第25章 数字成语组构模式及其奇偶数比例之量化考察与理据——基于国内最大的《中华成语辞海》第26章 向心结构还是领属结构——以英语“of”结构和汉语“的”字结构为视点第27章 英语后缀“-er”对应汉语后缀“一者”吗第28章 英汉方位词“东、西、南、北”的应用模式及其文化认知取向对比研究第29章 “吃”概念的认知语义网络及其文化取向第30章 我国海事英语研究之现状、问题与对策·第31章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式英语”的论争与思考第32章 儿童语言习得假说的认知建构考察——基于“白板说”与“天赋说”之缺陷第33章 “事实”胜于“雄辩”吗——基于语料库量化之“功、过”考察第34章 当前外语科研现状及自主创新之路第35章 动态语法观之辩证考量——兼论语法教学之科学态度第36章 认知语境在语篇推理中的局限性第37章 距离礼貌论第38章 言语礼貌·认知期待·语境文化规约第39章 《认知文体学——语篇分析中的语言与认知》评介第40章 《语法构式:溯源》述评后记

章节摘录

  如果从空间角度看,可分为全史和国别史,前者如中国的岑麒祥(同上),后者如中国的王力(同上)。然而,这些并不是笔者在此所关注的,我们所关注的是具有普遍意义或规律的研究方法,即不管这些学派也好,思潮也好,其根本差异在于其研究方法或理论框架。纵观西方语言学研究之历程,最基本而又具共性的宏观研究方法是:首先,观察语言现象;然后,描写分析语言现象;最后,对这些现象背后所隐含的理据进行阐释。当然,可能存在个别特殊情况,如溯因推理法(由果及因)。为此,本章将在下面主要讨论这三种情况,供对此感兴趣的读者参阅。  2.2 西方语言学研究嬗变启示之一:观察  人类行为学在定义人的主要学习途径时就特别强调从观察中学习和从经验中学习,而观察学习作为人类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就是通过观察,从我们周围的客观世界那里获得新的信息。观察在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研究中非常重要,已有的语言研究范式明确告之我们,首先必须学会观察语言现象(含口语和书面语),如果没有合适(含不同文体/语体范围、数量和质量等)的语料作为观察对象,其结果可想而知。正如朱诗勇(2008)在科学哲学中提出,任何科学概念和理论都必须以可观察的事实为基础,为经验所验证。其实,纵观历史比较语言学之整个历程,从最早琼斯的偶然发现到施莱歇尔的印欧语系构建等(刘国辉.2 000),无不建立在语言现象的观察基础之上,参见姚小平(1995)等对19世纪语言学的研究和评述。其中一个典型就是1786年2月2日,在亚洲学会第三次年会上印度殖民官员威廉·琼斯发表《论印度人》的演讲,就特地谈道:“梵语不管多么古老,它的结构是令人惊叹的,它比希腊语更完美,比拉丁语更丰富,比二者更精练,但与它们在动词词根和语法形式方面都有很显著的相似性,这不可能是偶然出现的,这种相似性如此显著,没有一个考察这三种语言的语文学家会不相信它们同出一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当代语言学理论与应用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