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就上常青藤

出版时间:2009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作者:薛涌  页数:270  
Tag标签:无  

前言

为什么要“一岁就上常青藤”?我们首先必须搞清楚“常青藤”是什么。所谓“常青藤”或“常青藤盟校”,指的是美国东北部最著名的8所大学: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哥伦比亚、康奈尔、布朗、达特茅斯和宾夕法尼亚大学。这8所大学,除了康奈尔建于1865年外,全都是在十七八世纪创建,属于美国历史最悠久也最为精英的大学。到了19世纪末,一批研究性大学崛起,如麻省理工、斯坦福、芝加哥大学等等。如今,这些新起的大学至少已经和常青藤并立而为世界一流名校了。但是,在习惯上,人们还是把精英教育称为常青藤教育。也许,这还不仅仅是习惯而已。即使从今天的角度看,论诺贝尔奖得主,哪个常青藤大概也比不上出了8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的芝加哥大学;论科技人才,麻省理工和斯坦福则大概会超过一般的常青藤盟校。但是,如果你查一查包括总统、议员、政府官员在内的美国政治精英、企业总裁、顶尖的律师、媒体中“大腕”,乃至其他领域的领袖人物,那么常青藤肯定是最为人才辈出的地方。常青藤的教育目标,绝不仅仅是研究导向,更是成功导向。这种成功,也并不仅仅是我们一般意义上有权有势的世俗成功,更是人的成功。常青藤的理想,是培养一个完美的人,一个能让自己幸福也能给别人带来幸福的人。常青藤要培养的是下一代人中的领袖。这代领袖的价值观念、远见和能力,都关系到未来社会的前途。

内容概要

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是权威主义式的:讲究满堂灌、死记硬背,上课很少给学生留出提问和讨论的时间。孩子的教育起点,常常是从背古诗开始。有关研究显示,这种方式对孩子的创造性、人格培养有严重的负面作用。    “常青藤原则”,则是从美国大学的常青藤盟校的教育中总结出来的。它强调教育的对话性和互动性,要求父母或老师尽可能把自己摆在和孩子或学生平等的位置上,通过提问、讨论的方式,培养他们的品格和社会能力;帮助他们吸收知识,让他们自发地提高理解力、分析力、感受力和表达力。在5岁以前,孩子基本可以不读书识字,但这几年却是形成人格的重要阶段。需要父母格外当心。    作者薛涌毕业于北大,负笈美国,获耶鲁博士学位,现任教于美国大学。著述颇丰。作者夫人复旦毕业,现就读耶鲁博士课程。他们悉心观察、揣摩美国家庭和学校教育,汲取精华,并将其贯彻于女儿的教育培养中,成效斐然。其经验和理念极具颠覆和启发性。    作者主张,常青藤教育应该从孩子一岁开始。    这本书就是他们教育女儿的心血、心得之作。

作者简介

薛涌,1961年生,北京人。
  1979—1983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并获学士学位。
  1983—1986年供职于《北京晚报》。
  1986—1993年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
  1995—1997年就读于耶鲁大学东亚研究硕士课程。
  1997—2004年在耶鲁攻读博士课程,2006

书籍目录

常青藤是什么(代序)导读一岁就上常青藤什么是常青藤的教育不平等的童年常青藤的第一课:啼哭用古典音乐帮助孩子入睡“常青藤原则”戒除打孩子孩子要宠不要惯——从分床说起父母:孩子的第一个常青藤教授常青藤式的幼儿园——兼论孩子不必早读书正向心理循环培养孩子与众不同的心态让孩子发出自己的声音让孩子面对观众千万别低估了孩子——女儿的钢琴课有机识字法让大人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让孩子从大人的角度看问题孩子中的政治与权力如何让孩子发展政治智慧小小的领袖们教孩子当世界的主人华尔街怎么养孩子第一,让孩子花自己的钱第二,教理财,更要培养领袖的素质第三,“忆苦思甜”第四,谈贫说富第五,孩子是否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第六,让孩子在感激而不是怨恨中长大第七,让孩子早早打工第八,培养一个负责的孩子第九,教孩子发展稳定的人际关系第十,“少儿总裁班”:企业家的才能、慈善家的品性第十一,品德与经营能力第十二,娃娃大亨第十三,怎样培养金融家美国人为什么不肯留钱给孩子智商与早期教育“智本主义社会”的成功阶梯钱再也挡不住你的孩子上常青藤上大学要多高的智商智力开发能造就神童吗天才危机一代天骄怎样培养白领勤奋的童年新加坡数学征服美国互联网使人变傻了吗  ——美国的阅读危机美国的高中美国的高分复读生美国高中的精英化美国高中的两极分化美国的高考指挥棒是怎么指挥的高中正在消失全美高中排名孟母三迁的美国版  ——学校能否整合分裂的社会美国的教师荒美国人怎么把高中建成了“泰姬陵”从美国教育中学什么穷孩子自卑是父母的问题在美国过万圣节美国的残疾人暑假的孩子美国青少年经济的背后学学美国人的穷访问学者为什么拖家带口地出国看美国小学生的品德教育义务教育要非官僚化

章节摘录

一岁就上常青藤那些望子成龙的家长,从孩子的第一声啼哭开始,就无不希望他或她长大能进常青藤。其实,常青藤教育从自己家里开始,从孩子一岁前后就可以起步。孩子能不能上常青藤,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或她是否接受了常青藤的家教。什么是常青藤的教育所谓“常青藤的家教”,就是把常青藤的基本教育原则,落实到父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中。而要弄清楚什么是常青藤的教育,我们需要对美国的常青藤盟校从硬件到软件进行一番简单的分析。以耶鲁为例,目前有5275位学生,分属于12个寄宿学院(college);未来计划扩招600名学生,为此要建两所新的寄宿学院。统合起来计算,一所寄宿学院,大概400人左右。这种寄宿学院,主要功能就是学生宿舍。但这是一种自足的宿舍体系:其建筑是自我封闭式的,出入需要证件;里面除了宿舍外,还有饭厅、图书馆、计算机房、教室、自习室、健身房、演艺厅、教授办公室等等设施。另外,学院的院长(master)和一些教授及其家庭,也在学院里居住。特别是院长的家非常大,必要时能容纳几百人,同时附加院长客房,供访问者使用。其他常青藤盟校,大多采取这种学院制度,只是名称略有出入。比如哈佛就叫“宿舍”(house)。

编辑推荐

“常青藤原则”是美国精英教育的不二法门。作者秉承“长青藤原则”的《一岁就上常青藤》中教育经验和理念极具颠覆和启发性。常青藤的教育目标,绝不仅仅是研究导向,更是成功导向。这种成功,也并不仅仅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的世俗成功,更是人的成功。常青藤的理想,是培养一个完美的人,一个能让自己幸福、也能给别人带来幸福的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一岁就上常青藤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54条)

 
 

  •   一岁就上常青藤 你的孩子一出世,你对他或她的教育,就应该体现诱导式、对话式的“常青藤原则”。不平等的童年家庭教育是这种常青藤式的,还是满堂灌式的,对孩子的未来影响巨大。劳动阶层和中产阶层一样爱自己的孩子,也同样花时间给孩子读书。但在方法上有很大的不同。中产阶层父母在给孩子读故事时,鼓励孩子问问题,并通过问题帮助孩子探究故事的内在含义。这是典型的讨论班式的常青藤教育。劳动阶层的父母,对孩子则很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是权威主义式的:讲究满堂灌、死记硬背,上课很少给学生留出提问和讨论的时间。孩子的教育起点,常常是从背古诗开始。有关研究显示,这种方式对孩子的创造性、人格培养有严重的负面作用。 “常青藤原则”,它强调教育的对话性和互动性,要求父母或老师尽可能把自己摆在和孩子或学生平等的位置上,通过提问、讨论的方式,培养他们的品格和社会能力;帮助他们吸收知识,让他们自发地提高理解力、分析力、感受力和表达力。在5岁以前,孩子基本可以不读书识字,但这几年却是形成人格的重要阶段。需要父母格外当心。 作者薛涌毕业于北大,负笈美国,获耶鲁博士学位,现任教于美国大学。著述颇丰。作者夫人复旦毕业,现就读耶鲁博士课程。他们悉心观察、揣摩美国家庭和学校教育,汲取精华,并将其贯彻于女儿的教育培养中,成效斐然。其经验和理念极具颠覆和启发性。作者主张,常青藤教育应该从孩子一岁开始。观点鲜明,语重心长。感人至深。
  •   《一岁就上常青藤》是薛涌博士和夫人悉心观察、揣摩美国家庭和学校教育,汲取精华,并将其贯彻于女儿的教育培养的心血、心得之作。作者主张,常青藤教育应该从孩子一岁开始。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是权威主义式的:讲究满堂灌、死记硬背,上课很少给学生留出提问和讨论的时间。孩子的教育起点,常常是从背古诗开始。有关研究显示,这种方式对孩子的创造性、人格培养有严重的负面作用。“常青藤原则”,则是从美国大学的常青藤盟校的教育中总结出来的。它强调教育的对话性和互动性,要求父母或老师尽可能把自己摆在和孩子或学生平等的位置上,通过提问、讨论的方式,培养他们的品格和社会能力;帮助他们吸收知识,让他们自发地提高理解力、分析力、感受力和表达力。在5岁以前,孩子基本可以不读书识字,但这几年却是形成人格的重要阶段。需要父母格外当心。
  •   最近在看《一岁就上常青藤》,其中提到好几个和该问题相关的例子,给豆妈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借着这个话题和大家分享。天普大学(Templeuniversity)儿童向心理学家KathyHirsh--pasek对来自学术导向的学前班和社会导向(也就是强调游戏和培养孩子彼此之间的关系)的学前班的孩子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到了5岁时,学术导向的学前班出来的孩子认识的数字和字母明显要多。但是,到了一年级(也就是6岁)时,这一优势就消失了。同时,在学习热情和创造力,社会导向的学前班的孩子明显要高。这组实验是针对低龄儿童的,但我相信它在更大的年龄范围内也是适用的。总体上而言,中国的整个学校教育其实都是学术导向的,而以美国为代表的很多国家的教育则趋向于社会导向,明显的表现就是数学深度比我们的浅一两年,但生活更为丰富多彩,学校和社会都非常重视孩子们的文体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等。国人在创造性方面的欠缺,恐怕和这种教育导向不无关系。KathyHirsh的研究还进一步指出:过分进行学术性的早期智力开发,会在孩子大脑里造成神经学上的所谓的“堵塞”,把神经元的突触淤塞占用,而这些组织机体本来是应该为日后更有创造性的活动所保留的。作者薛涌还提到自己女儿的一个例子,对豆妈也有一定震撼作用。接下来(还是在一年级),女儿就被要求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它的一个课堂练习,是学习简单机械原理。问题是:如果一个上坡的斜度加大,我们需要更多的还是更少的力气推动一个物体?女儿的回答很正确:当上坡更高时,需要更多的力气。但她写的英文却充满了拼写错误:itwiltaekmoreforswenitgowshiyr.正确的句子应该是:Itwilltakemoreforcewhenitgoeshigher.对比一下就可以看出,这个简单的句子共出现8个单词,女儿写错了6个,都是她根据发音用字母随意拼出来的。她其他的写作也大同小异。但老师从不纠正。我最初一看,吃惊不小。我们小时候写错一个字,老师常常要罚我们在田字格上再写10遍。怎么这里老师改也不改?后来和老师以及其他家长一交流,才明白这背后的哲学:孩子的注意力和精力就那么一点点,顾了这个就不能顾那个。而当务之急,是鼓励他们用文字表达自己。如果每个字都改,他们顾了拼写,就筋疲力尽了,而且也觉得太枯燥,不想学了,也不可能再用句子表达自己。果然,到了二年级,拼写和标点都慢慢开始学了,孩子没有感到任何压力。女儿已经上到三年级了,还没有被要求背过任何东西,倒是不停的在那里创作。对这种不修改的态度,豆妈既有些认同又有些困惑。之所以认同,是因为看到了大量的反面教材。比如我们从小学英语的时候,一张口老师就会兢兢业业的纠正我们的发音错误,结果,基本没有几个人有开口说英语的兴趣和信心了。后来在工作和生活中使用英语的机会多了起来,豆妈有个体会就是在老外面前说英语更有信心,因为他们很少纠正你的语法错误,而且会经常夸你说的好!久而久之,自然就真的好起来了。为什么困惑呢?家有琴童的家长常说这么一句话“总按错误的练就等于巩固了错误”,这话似乎也很有道理啊。或者,在不同的领域就是有不同的道理,弹琴就得从头就标准,而读书写字之类则会树大自然直?说起来都是早教,通过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早教的内容、方式都可以有天壤之别。那么,早教是不是一种过度教育呢?恐怕要看你是怎么个教法了。
  •   作者讲述养育女儿9年的心得,智商与早期教育的探讨,美国高中的现状等,告诉读者"常青藤原则"以注意培养孩子的品格与社会能力,帮助孩子吸收知识,让孩子能自发地提高理解力、分析力、感受力和表达力。提倡多运用"正向心理循环"的独到见解。是我们希望培养优秀孩子的父母应该阅读的书。
  •   差点和这本书擦肩而过,第一次看到这个书名的时候,觉得这可能是本怎么开发"早期智力"之类的书,对这种书我是敬而远之的.后来读到了作者的序言,就把我吸引住了.拿到书后,很快就读完,感觉收获挺大.不过前半部分作者结合了自己的育女心经,看上去更加亲切,可读性更强.
    作者序言中提到的两点对我触动比较大.
    1、论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
    体育在西方自古以来就是精英教育的核心,是培养领袖的必修课。体育教给孩子遵守规则的法律意识、和队友合作的“团队精神”、激励和团结全队的领袖才能、必胜的决心和竞争的勇气、正确地面对失败、尊重对手的公正精神等等。这些正是市场经济社会中基本的游戏规则。渗透到儿童教育层面,信奉这种教育原则的托儿所、幼儿园,也是通过游戏来培养孩子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技能。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在中国一般是让孩子背下来,不管是否理解都能脱口而出。但我女儿在幼儿园里则不是这么训练的:老师鼓励孩子们分享自己的玩具。如果一个男孩子把女儿的玩具抢走,闹得女儿大哭起来,老师就停下来开导那男孩儿:“如果一个更大的孩子抢走你的玩具怎么办?你是不是也会象她这样哭呢?”直到孩子们都懂了这个道理。(我们教育孩子往往是让他们背规则,要他们听话,但是这些强加的东西,很难内化成孩子自己的东西,所以即使是“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能闯红灯”这么简单的道理,也没有几个中国人会自觉执行。对于体育精神的扭曲,我想也没有哪个国家比我们更为异化了,体育精神是什么?我们看到的只有“名”和“利”两个字。)
    2、从孩子的问题开始,让孩子自己启动自己的大脑
    奥巴马小时候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据说是经常要归根结底地问一个问题:这样是不是公平?如果说他那时有什么“总统相”的话,这就是最大的“总统相”。政治家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不就是个公平吗?是他的思考决定了他日后成为什么样的人,而不是他背会了什么书。想想看,在中国传统的教育中,孩子们最大的责任就是记住大人告诉自己的事情,很少有讨论,更不用说提问了。常青藤的教育则正好相反,总要从孩子的问题开始、让孩子自己启动自己的大脑。孩子只要学会挑战大人,长大可能超过自己的上一辈、建设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因此,我们在教育女儿时,并非仅仅“传道、授业、解惑”,更要时时告诉她我们都从她身上学到了什么。每次大家对一件事情有不同看法,都要细致讨论。如果女儿对了,我们就及时向她致谢,帮助她看到自己这么小小的年纪是如何教育了父母。这样,她从小面对世界就建立了自己信心,能发出自己的声音(有自己的观点并且勇于表达),相信自己有改变世界的力量。这就是常青藤的教育。这种教育绝不仅仅限于课堂,而是渗透到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从孩子啼哭时是否要抱,到出去购物怎么花钱,几乎无所不包。(有自己的观点并勇于表达,这是我最欠缺的一种东西。)
  •   常青藤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崭新的名词,原来还真是没有听说过,国外还有这样的学府!——新鲜!看到一半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告诉大家,有时间真可以看一看这本书。作者薛涌,以自己成长的经历和他自己育女的过程,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很有借鉴价值的图书!薛涌从亲身经历,从自己心里的转变,从对女儿的宠爱,从对女儿无处不在的教育……它的真实,它的近距离,它的多角度,这都是这本书的价值所在。薛涌善于与女儿沟通,这也是我们许多家长所难以达到的,总想成为孩子的朋友,但是在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下,家长的身姿总是高大伟岸的,站在高处的。而我们在教育上的改革,总是显得很不实际。总是显得很愚蠢,不改还好,改了更糟!而看一看作者女儿,在快乐地学习,积极地求知,还有全社会的支持,真的好不羡慕!看着薛涌在文中写到,人们要心存感激去面对生活,不要总是认为社会对不起我们,我们是来讨回属于我们的东西!“让孩子在感激而不是怨恨中长大”——在美国的黑人有许多在各种政策照顾下,放弃了自己的义务,认为政府就应该地他们有所照顾。一份工资收入低的工作,本土黑人是不会去做的,而刚从非洲过来的黑人,马上会去。因为他们认为这已经比在非洲强上百倍了!曾经拳王阿里也有过这样的误区,但后来他去过一次非洲,便彻底改变了这种观点,甚至:感谢我的祖辈被卖到美国!
  •   拿到书就一口气读了一大半!很多观点很新鲜,也很有道理:教育的目标分为三部分——灵魂、品格和能力。孩子要宠但不能惯,所谓宠,是指满足孩子的一切感情要求,但是另一方面,该严要严,绝不能放任孩子养成坏习惯。我非常赞成作者的观点:每个家长都应该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天才。只是不知道孩子是什么天才。你的责任,就是要把这种天才开发出来,至于怎么开发,家长就如同孩子一样,茫然无知,要从头学起。早些年就听朋友推荐“薛涌”这个作者了,说他写的有关美国的书籍很值得一读!可惜我一直没看他的作品。《一岁就上常青藤》是薛涌关于孩子教育的书籍,非常赞!还打算买他最新的作品《参与孩子的成长》。
  •   我现在看了前三章,觉得章章精彩,但没有感觉到"充满了炫耀,让国内的父母们为不能带孩子到国外而惭愧",为自己的子女所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是很人之常情,既然用了相当篇幅介绍薛涌夫妇自己教育女儿的经验,当然会带有主观色彩,但这样的经验才让我们感到切合实际是深有体会的文字,否则仅仅依靠道听途说的案例总不见得那么靠谱。“说出了一些教育原理,但并不新鲜”这个是确实的,但最大的妙处作者以“常青藤”模式的原则贯穿始终,以实际生活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选择了阐述这个培育孩子成长的过程,对这个原则做了充分的思考和解释,便于我们为家长的灵活掌握和运用,以前我从各方面得到的教育知识感觉十分散碎,东鳞西爪,而这本书将带给我重新思考一个统一的教育原则及问题处理模式。
  •   很好,很有指导意义,要想培养教育孩子,家长不付出时间和精力是不行得,妄想通过现代科技产品来教育孩子,那只会毁了孩子,孩子其实最需要的就是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爱,每个人都会爱自己的孩子,可是你真的学会怎样来爱自己的孩子了吗?来看看一岁就上常青藤吧,他就像一阵悦耳的钟声敲响了所有的梦中人,本书的作者是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决定了这本书的观点起点很高,因为文化的差异,和国情的差异,可能会有在我们中国不能实行的教育方法,但是整体的教育观点和思想是很值得我们来好好学习和借鉴的,一本所有想当好父母的都值得学习的书
  •   听朋友介绍这本书,买回家一看,从一上眼就被作者独特的见解所吸引,迫不急待的读下去,心灵的震撼,赞成书中部分的育儿理念,但有些个人认为还是有些偏激的,比如说中国家长不可能让孩子上一个需要消息1200美元的幼儿园,中国的孩子也不会在2个月就被送到幼儿园。
    语言环境,中国再富有的家庭也创造不出这么丰富的语言环境。

    读此书我还有一个大的收获就是,父母在孩子的教育方面一定要达成共识,不能妈妈一套,爸爸一套,这样孩子很迷惑。

    常青藤教育法则我想我会慢慢整理吸收,尽量给孩子短暂的童年留下美好的回忆,而不是过早的被所谓的知识所侵害。

    非常庆幸自己现在读到了这本书,我想现在改变还为时不晚。
    看看中国现在的幼儿园教育吧,不懂英语的老师还在教着孩子英语,连自己都不知道的发音还在教孩子,孩子坐在教室里一动不动的听老师一个人在前面讲故事,师生之间一点互动都没有,怪不得孩子刚入园以后一出校门就长话连篇,嘴一刻都不闲着。
    小学教育更是如此啊!
  •   书名很夸张,但有实货。好在两点:1)讲出了不少我们大家能感觉到但又说不清的、那些在我们传统教育中缺少或错误的、而正好又是西方当代主流教育理念中擅长的东西。它强调的是完整的成长:不仅是智力上的成长,更重要的是情感和社会能力的成长。2)作者以对东西方历史的渊博知识及深刻认识,和养育自己女儿(现年8岁左右)的经历,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结合,讲的相当精彩、吸引人,像讲故事一样。不足之处:1)作者不是教育方面的专家,其主张往往有思想上的依据,但说不出教育学理论上的依据。2)讲的比较散、不系统。书中看不到一个其主张的列表或体系,读者要想践行,没有checklist可用,只能像看散文集一样通过逐篇阅读来一条条总结,——虽然一些重要主张在文中用了醒目的黑体。关于作者。名叫薛涌,小时候调皮不好学,79年考入北大中文系,后来去美国念了八九年耶鲁历史博士,深喑英美经验主义理性的思想传统;现与妻女生活在波士顿,以自己在一个社区性大学里教书为生。其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xueyong上有这本书的大段连载。实际效果。书里有段话:当她的一个同学知道我们是租房住后,就直截了当地说:“真是太糟了,你们住的房子也不是自己的。”对此,女儿都能淡然处之,从来不觉得自己比谁低。而我们周围不少人都为女儿的快乐而感动,会问我们:“你们有什么办法让孩子这么快乐?”甚至我们健身房的一位服务人员称他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快乐的孩子。这些话当然有许多客气的成分。但女儿的幸福感和自信心,则是无庸置疑的。(http://blog.sina.com.cn/s/blog_45f00ef40100dsba.html)总之,强烈推荐!
  •   我觉得这本书应该作为教科书普及给为人父母的家长!倒不是说常青藤是怎么怎么好,关键是其中强调的对孩子人品的培养!我觉得现在的教育好像有点偏离教育的本质!你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事业发达。但是, 她或他如果是个极度自私, 六亲不认的人,甚至是个恶人,那么才干和成功对你没有任何意义!
  •   一岁,对孩子来说是一个转折点。这之前,对他(她)来说最重要的事是“养”,为人父母者要将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他(她)的吃、喝、拉、撒上,因而许多关于如何喂养的书是案头必备之物。当家长第一次为孩子点燃生日蜡烛,第一次唱响生日快乐后,父母工作的重心就要从“养”转到“育”上来了,因为小家伙已经长大了,他(她)心智上的生长已明显超过身体的成长。如何引导这个已经相当有思想的小人儿呢,如何设计他(她)的一生呢,也许你已经有了具体的想法,但不妨听听别人,特别是别的家长的意见。“常青藤”正适合这类父母。作者的观点也许你并不能完全认同,但却可以开阔你的思路。这本书有几个好处:1、这是作者的亲身育儿经验,有经验有教训;2、作者生长于中国,现生活在美国,他们对东西方育儿方法优劣都有亲身体会;3、文章通俗易读,比起《正面管教》一类的书来说,无论是接受还是操作都更容易。看看吧,几十块钱的书,只要其中有一句话点醒你,都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何乐而不为!
  •   这本书是一位在国内成长,并且从国内知名高等学府学完本科教育后出国,后又在国外顶级大学深造的学子从自身的经历,从自己对生长在国外的孩子的培养的经历中领悟出的国内和国外实施英才教育的不同理念出发,论证如何结合中西方教育理念,培养“常青藤”英才。对我们希望孩子能快乐成功的家庭是一本非常有益的好书!
  •   一直在买教育的书,这本是非常经典的一本,让我对中国教育体制产生了深深的担忧,希望在基础教育的同时多多发挥孩子的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如果在一岁就能贯用常青藤的教学理念,中国就一定能培养出更多的精英。
  •   看了网上关于本书的负面评论,顶着压力买了也看完了这本书,真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原以为“常青藤”仅指美国的十几所知名大学而已,想不到作者把它概括为美式教育的一种“常青藤”原则,是从小就要贯穿于儿童教育之中的一种理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果您希望您的小孩去美国或者是欧洲留学,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教材。用一些发生在美国校园里的真实的故事来讲解一个个实用的“常青藤”原则,此书的可读性堪比《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真是假,请您在阅读之后了断!
  •   一岁就上常青藤 "常青藤原则" 是美国精英教育的不二法门
  •   这是一本值得中国的父母认真阅读和学习的好书。它不是以说教的方式告诉读者该如何去做,而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证明在“常青藤原则”的教育方法下长大的孩子是怎样的优秀,这是一本众多育子教育书籍中唯一一部让我爱不释手的佳作,希望有更多的朋友读到这本书。相信你们的感受应该和我一样。
  •   非常有启发性,作者不但把道理写得显浅明白,而且又以自已具体的生活例子辅以说明,再把大世界的基本轮廓描述清楚,是一本任何人都能读懂,能理解,能感悟,能学习到有用东西的超级好书。看了这本书后,我再看《好父母胜过好老师》显得《好。。。。》这本书相对弱了一个层次,理论粗糙,例子不生动,参考意义不算太大。再想一下,每本书的作者写出来的作品,都和自己的生活经历相关,没有作者的生活轨迹是一样的,大家的观点自然不尽相同,写作水平,高度自然也不同。能遇到一个阅历丰富、有理论高度,有实际经验,又有强烈爱儿童之心的高水平作者,实在是我的幸运,希望更多人能够看到这本好书,为自己的孩子创造更美好的环境。

    补充一点,如果有书友在想,买《好父母胜过好老师》还是《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我的亲身体会是,《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也是一本非常非常难得的好书,推荐把《一岁就上常青藤》和《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以及“小巫”系列的书收回家中的书架。

    而《好父母胜过好老师》《12岁前,妈妈改变孩子的一生》(印象中书名是这样,但可能不完全一样,有上下两集的),这类书不必买了,不如把钱省下来,买些好看的儿童读物送给孩子。
  •   这本书,我看了后,就立下志向,让我的孩子也能接受最好的早期教育,让他长大后能上最好的常青藤大学。这本书最大的启迪就是清晰的讲述了早教投入的重要性,有了好的早期教育基础,孩子就容易成才,就能获得全额奖学金去免费上最好的常青藤大学。孩子的未来真的是父母决定的。愿意天下的父母都能认识到这一点。早读这本书就能早明白这个道理! 此外书中还讲明了孩子是否应该打,孩子怎样才能发展的更加健康和全面。所以,让我收获很多!
  •   作者有着很好的中西文化背景,可以通过中国人的视角看待美国的教育。这个视角远远和我从前了解的美国教育有所不同,比方说学区制度,并非所有的学校都很棒,富人聚居的地方,教育自然也更好,有点类似我国人民热衷的学区房;精英主义,是的,美国初级教育很简单,但是课外和素质教育却跟得上,但是到了初高中,也有繁重的课业,能够挤进常青藤学校,也需要动脑筋,比方说抹掉复读经历,富人远赴非洲搞援助已然提不起面试官的兴趣等等,是一些美国教育中很现实的问题,非常好,值得推荐
  •   作者从自己作为学生以及教师的角度分析了常青藤精神,并将之联系到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我认为对于现在大多数关心子女成长的父母,是很有启发的。我宝宝已经两队,觉得自己看晚了,应该在宝宝生出来之前就看。现在在看第二遍。
  •   读了这本书很受刺激,最受刺激的一句话是薛涌说:看看周围的环境,再同周围的父母聊聊,就会庆幸自己的女儿生在美国受教育。(大意)
    有人说,中国的小学、中学、甚至大学教育同美国的教育差距都不大,差距大在硕士和博士教育上。真的是这样吗?
    看看我们的基础教育在做什么吧!我的女儿上幼儿园大班,5岁半,握笔写字还不利索,幼儿园已经开始每天给他们留作业了,前天的作业是把自己的名字和“大二”班别各写一页纸。我一看就火大,觉得这是“变态作业”。我对女儿说“只要会写就可以了,名字和班别各写三遍,然后不想写就不用写了,或者把其他会写的字写上一遍”。可是女儿害怕老师批评,还是老老实实写满了一页,一页有145个字,她的名字笔画各是5、11、16划,她一笔一划写得认真又用力,整整花了45分钟,写完这页毫无创意也无乐趣的作业小手都僵硬了,我当时就说“改名叫丁一好了!”
    美国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呢?薛涌的女儿6岁时参加童子军,瑟瑟发抖地走上街头卖饼干,别人帮助了她,她也学会了回馈别人;她参加戏剧社,热衷于登台表演;她写一句话,十个单词九个拼写错误,老师没有纠正她,她体会到的是表达的自信和乐趣......
    有人说:这有什么!我们的基础教育扎实,我们的孩子到了美国学习知识很快,能领先他们好几年呢!不错,这也是我曾经的想法。但是如果我们不曾激发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想象力和创造力、自主意识和自信心,没有培养他们健康健全的人格,孩子的脑袋就算学成了百科全书,不也象没有灵魂的机器人吗?
    时下流行的一句话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比较一下就知道我们的行为和口号是南辕北辙。
    国人对美国教育有很多误读和误解,这一方面固然因为我们没有切身的体验和比较,另一方面也有政治和文化意识上的误导,使我们产生一种错觉,以为我们的文化是站在高峰可以睥睨别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太缺乏有见识、有精神、敢担当的知识分子,他们要么躲在象牙塔里不知所云,要么吧这种责任视为蚍蜉撼大树的畏途而噤声,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应该感谢薛涌!
  •   见解深刻独到 颠覆以往的教育观念 从常青藤教育看到更具人性化的关爱 对孩子稚嫩心灵的呵护 对他们好奇心与探索精神的培养 才是教育的目的 值得一看
  •   这是一本让人奋进的好书,一本受益非浅的书,书中作者不仅讲述了自己养育女儿的经验,又让我们了解了什么叫“常青藤原则”,给我们这些做父母树立了一个目标,一个方向。
  •   孩子早教越早开始越好,巴普洛夫说孩子从出生第二天开始教育已经晚了一天。看这书能学到很多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更有针对性。其实我对孩子是否能上常青藤不在意,只要孩子能有好的性格和社会能力就行。
  •   虽属精英教育 但是对普通家长也很有启发 我们虽提供不了完全的常青藤环境 但是至少可以在宝宝的最初几年尽可能给予她民主 平等的家庭环境
  •   说起常青藤大家都耳熟能详,但对她的本质又了解多少呢?薛涌在本书中写得非常详细、深刻,受教了!
  •   常青藤有基因么,或者凡人可以尝试一番呢,等拿到手看完了跟大家交流读后感,与此同时 ,我还买了类似耶鲁家训之类的常春藤书籍
  •   很庆幸自己知道这本书 非常赞同常青藤的教育理念
  •   受益匪浅,思考如何做常青藤教育。把它推荐给每一位老师和好朋友。
  •   以前一直迟迟没买,可能是这个书名的原因。当时觉得很功利的感觉。
    现在看了很,觉得写得很好,给家长更多的提醒。常青藤更多的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孩子。
    希望更多的家长都能读读,哪怕在网上看也好。只是,我是喜欢直接买书看。
  •   很佩服作者的个人奋斗史,可惜他自己也没有一岁就上常青藤,当然这是大环境使然。但是现在作者终于一家人跻身于常青藤了,这当然又是小环境使然。此书值得一看。
  •   一岁就上常青藤这本书非常好看,非常满意
  •   很不错的图书,希望将来娃娃也上常青藤学校。
  •   不错,明白了常青藤学校的真实现状
  •   刚看完,觉得很多育儿观念,我们也需要与时俱进了,常青藤确实有常青藤不一样的育儿法则
  •   看过薛涌写的目前出版的所有的书籍,这本书依然还是延续了他的风格。引用资料翔实,内容丰富。他的书带着浓厚的耶鲁气息。这本书所写的教育风格也是耶鲁的教育风格,也是对之间所写的“精英的阶梯”,“谁的大学”一系列美国教育考察的很好的一个补充,可以说是儿童版,里面的教育方法是在整个美国的大环境下,毕竟和中国的教育环境有所不同,但是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条件灵活掌握。
  •   有启发,值得一读。我本人在国外留过学。但回国后还是不免入乡随俗,遵循很多传统的教育方式。有时也会受父母的影响,用中国式的方法教育孩子,可内心又觉得其中应该有些不妥之处但又不得其解。然而我从来不否定父母必然尤其独到之处,虽然有些语言方式需改进,但其核心思路却与这位留学学者有着某种相同之处,这让我很惊讶。原来成功的教育方式都是相通的,给孩子自由,尊重孩子,履行诺言,与孩子站在平等的平台充分发表对事物的客观看法。望子成龙,是所有家长的心愿。可并不所有的孩子都能成‘龙’。做一个有用的健康的虫又未偿不可?其实反而是望子成龙的愿望在某些时候成了孩子的负担,成为其成长过程的障碍。作者的很多思想值得我们思考借鉴。
  •   非常好的一本书,原来是在北京青年报上看的连载,不过瘾,赶紧从当当买来全书,一读就放不下,感觉真值。相信喜欢小巫的读者也会喜欢这本书,都是从中西教育观念的差别来讲如何教育孩子的,虽然只是教育自家孩子的个别经验,但作者融贯东西的文化,有很多深刻独到的见解。尤其贯穿全书的黄金戒律“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虽是一句中国话,但哪个中国父母重视这句话呢?哪个中国父母在教育中在贯彻这句话呢?也许有人会说他那是美国那一套,不适合中国国情,可是中国父母可想到,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咱们的孩子将来长大了,是要和在西方文化教育中长大的人进行竞争的,不是只在自己窝里混啦!所以,了解一下人家的教育理念,了解一下人家的成长环境,也是好的。
  •   不错的一本书,传达了一种全新的理念,对教育孩子大有益处。本书从培养孩子的优秀品质开始,顺应孩子的兴趣,让她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让孩子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培养孩子学习生活的能力、生存的技能,体会生活得艰辛,让孩子拥有高才高能和健全的人格,全面发展,只要幸福快乐,是不是有所建树并不重要。只是作者文笔不是太好,结构不是太科学,但这不影响全新理念的传达,只要认真体会,对教育孩子会有所帮助。
  •   一直以来,就觉得国外的儿童读书特别轻松,读过此书,才发现,要读真正的精英大学,不付出相当的努力是不行的。以前,我觉得在孩子的读书问题上不必过于在意,有的孩子天生是读书的料,有的孩子的天赋不在读书上。实际上,从小教育好了,引导好了,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都可以发挥自己的潜力。美国相对宽松的环境和育儿理念,给孩子很多自由,而且从小锻炼,社会实践,都非常不错。只可惜我们中国人口太多,大环境达不到,即便家长想学这些方法,也没地方实施。只能在现有的条件下,尽量给孩子最适宜的环境。
  •   我觉得这本书的优点并不是理念有多好,当然,他的理念确实不错,而是一个学历史的人客观的表达了中国,美国的教育现状和对比。给那些一味认为美国的教育很好,或者一味认为国内的教育一塌糊涂的人一个客观的观点。我觉得,薛涌给中国父母最大的贡献就在此。我买过当当无数的书,我觉得现在的很多评价也很水。我只对我认为优秀的书做评价,希望给后来的妈妈有启发。
  •   为什么一定要求作者的完美呢。任何东西都要博采众长,教育也是如此。美国的教育无论好坏,总还有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吧,我们绝大多数中国人不可能亲自去美国学习体验他们的教育,需要有一些代表去学习,然后再告诉我们。本书不就是起到了这样一个作用吗。作者所提到的一些教育理念,如平等、沟通、表达等等,的确是很有必要的,对我们自己教育孩子很有启发。你花十几块钱买这本书,用几天读一遍,了解一些美国教育最与众不同的东西,作为自己的参考,这不是很划算么。为什么要把人家臭骂一顿。不要管作者的心态、意识如何,这本书的价值不可否认。大家都在抱怨,现在社会如何如何,根子就在教育。而且,教育失误的恶果才刚刚开始体现,以后会越来越严重的。
  •   教育是一门艺术,作者在书中所展现的观点我很认同,但具体操作,却因人而异,涌哥开篇就提醒了!他的观点让人警醒,这个社会在发展,父母将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付出代价的,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也是如此。智商有高低,能力有大小,有些东西不是我们想就能实现的。如果孩子成不了出类拔萃的人,但至少要有灵魂、品格,懂得做人的最基本的道理!
  •   这本书非常有价值,薛涌老师从东西文化不同的视角出发,对比中美教育差别,让人从中受到很大启发。这本书不光有怎样教育小孩的意义,还有自我教育的意义。今年在看超女比赛辩论的时候,双方亲友团并不是在议论,而是在吵架,我想这是中国大多数家长的缩影。也许在中国这样一个教育背景和生活环境下,我们多年的生活经历已经让我们成为了非常令我们自己不满意的自己。这本书可贵之处就是说怎样做一个可贵的健康的快乐丰足的人,人性光辉十足。其价值观不光是培养小孩需要的,而是无论是现在做了家长的还是马上准备要做家长的都需要的。家长只有完成了良好的自我教育才能教育培养出健康快乐的小孩!
  •   中国的家长都望子成龙,过于急功近利,又没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成长,寄希望于重点学校,结果孩子得此失彼,未必能成为人格完整,充满创造力的人,这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这本书指出问题的关键,我们的教育理念和美国有很大的偏差,是到了我们好好反省的时候了。
  •   重视孩子教育的父母都应该买来读读,真是一本好书啊。整本书都几乎被我标注了,准备一有空就拿来读读。一是让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闻,知道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美国求学文化,否定了很多的以前的道听途说;二是让我学到了作者很多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三是引发了我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思考。非常感谢作者的开诚布公!
  •   看过无数留美国人对教育的看法和评价,终于明白了我们的这几十年的教育是多么地没有人性,多么地没有理性。可以这样讲,我们现在对孩子的教育全是自恋,以自以为是的逻辑来给孩子设定目标,孩子就成了我们实现某个目标的工具!而各种培训班就是帮凶,怪不得我们的孩子一个个全是受了欺负的样子,全然没有了快乐的天性!
    想做个好的父母,做个好的教育者,请您看这本书!
    另外可以参考新浪博客 清一 关于中小学孩子的教文章。
    这本书很值得为人父母者购买 !
  •   这本书也许没有蒙台梭利的专业,但是他通过自身经历,深入分析了中美教育的差异,揭示了中国目前教育的种种弊病。作者最基本的观点是,关注孩子的人格,胜过孩子的智力。人格的完善才是一个人获得幸福的基础。
  •   读我们新的父母教育孩子还是很有启发的。但是毕竟国情不同,我们大多数人还是要面对国内的教育背景的,中国的教育环境和美国差的太远了,一些理念的东西还是可以吸收的。
  •   我觉得看完后对我很有收获,尤其是关于孩子兴趣的培养以及美国人教育孩子的方式上。通过一些实例得到一些启发。只是书名起得有点功利,不太喜欢。
  •   薛涌的书买了不少,读来颇有些收获。建议大家读读这本书,思考并比较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与想法。尤其是刚做了爸爸妈妈的,更应该一读,规划一下孩子的未来,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一定要达成一致。我还没有读完这本书,读完之后再写写自己的感受吧。
  •   偶然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翻开2页后,就被里面的内容吸引了,并且深深为作者的见地折服,书中的观点给我的触动很大,改变了我一直认为的教育孩子的方式,虽然也看过一些教育类得书籍,但是这本是迄今为止对我影响最大的。我认为这是初为父母者的必看书,实不为过。国内的应试教育方式真是抹杀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虽然一直在进行教育改革,可是丝毫未见改变。还是老一套的教学方式,大量的作业、重复的考试、晚自习、早自习、晚补课、周六周日补课、假期补课,我身边都是这些东西,改革到底改在哪里?我没有看到,学校仍然把分数放在第一,素质教育还是停留在口号上,我所见过的学校,没有体育精神,甚至道德精神都很淡然,这样下去中国还怎么前进,德育缺失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文明的缺失,这样下去中国是没有可能成为强国的,希望那些政府官员和教育工作者们好好想思考一下!
  •   快看完了,会被里面的家长希望教育好孩子的心情感动哭。对比美国社会的教育,中国的教育制度是对人性的摧残,再看看现在中国主流的价值观已经被扭曲,社会对人的灵魂毫不关心,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对社会真的是没什么责任感,而且也极端自私。这就限制了他们看问题的高度,从而一生也不会有太大的成就。
  •   太遗憾,未早看到这本书。但迟看总比不看强,现正将一些原则用于孩子的教育上。谢谢薛涌!
  •   如果家有幼儿,如果以教育为职业,还是可以花时间读一下这本书的。尽管,作者一直在表述自己如何如何关注女儿的成长,而且对自己仅有的八年的育儿经验是非常地满意。撇开这些个人的东西,相关的人们还是可以从中受到不少好的启发的。尽管作者有“我做人真地道”的嫌疑,但是,他所宣扬的概念,观点还是值得为人父母为人师表的当今国人借鉴的。作者也毫不隐瞒与读者分享一家人在美国历尽千辛万苦,但最后还是苦尽甘来的历程。这一点,大多数爱面子的当代国人或海龟是没有勇气展露的。相信也有不少读者会以此来检验自己的育儿经验的。
  •   初次知道薛涌是因为他的博客,后来知道有这么一本书,就决定买下来读。作者的一些观点是让很多中国人难以接受的,但事实不会因为你不去接受而想你妥协。作者为人朴实,观点鲜明,对我们理解自己的生活很有帮助,不光是教育孩子方面。如果能够认真的去读的话,一定能够悟出很多的东西。我对以上的话负责,欢迎大家在购买之前跟我联系和交流,我的EMAIL:jinli1986@gmail.com
  •   这本书提供了较翔实的美国精英教育特色,对国内父母来讲非常值得一读。文中的观点也是对国内教育有益的补充。另外,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将来去留学、去美国发展、具备国际竞争力,那书中的观点绝对值得学习!
  •   我和老公都正在看,从美国教育的优势角度反思中国的教育不当之处,从而提出父母如何成为孩子第一位老师,决定着孩子的未来!可以参考和借鉴!
  •   是书名先吸引我的眼球,然后是拿到书,才真正了解作者提出不同于现在多数父母教育孩子的一般思维模式。我之所以能接受这不同以往的教育方式,是由于目睹太多手孩子在固有的教育模式中所出现的“高分低能”,或者是在生活自理上过份依赖父母。也不想让自己变成“守孩奴”给自己和孩子都留出各自的私人空间。如果你也想了解更多有效的改善的方式可以细读。
  •   非常好.告诉中国的父母该怎么教育孩子,由此也反思中国父母亲或者说爷爷奶奶该怎么教育孩子.这也是中美两国文化的交锋,融合和比较,只有经过比较,才知道优劣,也才知道美国为什么始终是世界第一大国第一强国.
  •   开始是朋友送的一本,看着还不错,虽然作者有些理念不完全认同,但作者在东西方都有生活经历,其中许多理念还是很值得我们长在红旗下的一代借鉴的,也能够引起自己在对待孩子态度上的一些思考,后来几个同事看着也不错,就又买了一些送同学、朋友,大家都感觉还是挺受启发的。虽然总在当当上买书,但很少发表评论,今天看了其他几位读者的评论,觉得对这本书确实有些不公平,作者本身成功与否与他所描述的事情并无直接关系的,还是那句话,只要我们能通过这本书了解到一些值得借鉴的、国内不容易接触到的理念就非常有意义了。要一定找一本完全得到自己观念认同的书,首先是很难找到,就算找到了,又对我们的教育有什么帮助呢?
  •   不象某些读者说的,作者的心态有问题,我觉得书中的育儿体验或是心得可能只是一家之言,也许某些家长读后并不认同 ,因为毕竟育儿理论很多,每人也有自己的理解和操作,这个就没什么可以争论的,但是后半部分谈到美国的教育问题,还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借鉴的,反倒是国内的同志们应该多多思考好好反思,毕竟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或说心愿,希望我们的国家富强希望我们的后代比我们更强,那么就该深刻地思考和反思,这本书在这方面会给我们提供一些帮助,当然书中的信息以及见解可能还很不够,但是也要非常感谢作者,我认为作者的写作是非常认真的,并且可以感到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建议读读这本书。
  •   一本很不错的家庭教育书,书中写出了中国教育和美国教育的不同,指出其中的利与弊,比一些空泛吹牛讲自己教子教女多成功家庭教育的书更有帮助!
  •   这本书很不错,作者主要想表达的思想很明确,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格,而非一味的追求成绩,我家的宝宝1岁多,很多困惑(是否去早教,是否叫认字,......)在这里都有了答案.当然里面有些个人炫耀的地方,(为人父母都能理解),但是主题思想还是不错的
  •   前年就看过,今年一个文学青年朋友生孩子,我首先就想到送此书,该书难得的中西对比,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美国教育实况披露,对了解美国的教育很有帮助。
  •   环境造就人,美国人也是一样的。无数中国家长找关系、交赞助费也要让孩子读重点,这本书让我们了解到美国家长如何给孩子一出生就选择良好的教育环境。
  •   最初在网易上在线读到了这本“一岁就上常春藤”,很感兴趣,在线阅读只有书的一部分,所以就在当当上买了,期待从中学习借鉴,看看美国教育理念对自己育儿有何帮助吧。
  •   挺好的,看看被人是如何教育孩子的,不过只是看,不见得咱就要用,因为他在美国,咱在中国
  •   作者的教育见解独到,打开了我们的思维,受到很多启发。培养小孩越早越好。想去美国读书的也不妨借鉴一下。
  •   读过这本书,第一愿望就是以后有了孩子一定会送孩子出国学习,学贯中西,势必是以后的趋势。中国的教育从孔子说道开始就是如此满堂灌,叫嚣改革了若干年也没看到什么变化,失望了~
  •   看了别人推荐后买的,也是培养孩子的教育书籍,作为家长多看看多吸收里面的精华有利于去帮助你做个合格的家长。
  •   对我来说这本书很有用处,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教育方式,看看美国及作者是怎么样教育小朋友的,对我很有帮助,只不过中国和美国不同,国情不同造就不一样的教育方式,上面的方式不能照搬,但是很多观念可以借鉴。
    总这用处非常大,经常拿出来读的一本书!全五星。
  •   为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培养孩子,应该从大人的理念更新开始。这本书应该认真阅读。
  •   薛涌先生学贯中西,用很具体生动的笔法描述了育儿心得,能很好的结合中西方子女教育经验,并上升到文化层面的解读,很有见地。是刚为人父人母的年轻人应该拜读的好书。
  •   关于教育小孩的书很多,什么美式的,德式的,但终究是个参考。国内情况在哪摆着呢。作者说女儿上幼儿园,2个老师带5、6个小孩,偶尔还有一两个小孩请假,就是一个老师带2个小孩,国内行吗?行也是超级贵的吧。。
  •   好书,让我对自己的平时教育孩子的方式有深切的反思。不是教育专家,却因为教育自己的孩子成为专家,这让我们每个平常的普通的父母都能看到希望!
  •   一开始觉得这个名字取得有点功利,所以没有太看好他,北京青年报有连载我都没看过一次,可后来老公买回来了,打开一看,受益匪浅,这本书并不是填鸭式的早教,也不是给家长压力,而是给大家讲如何进行素质教育,如何才能让孩子快乐,事实上和升学无关,但都是水到渠成。另外作者有一定的文化功底,所以读起他的书来,在学习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写作水平,哈哈
  •   这是一本好书,是我看过最好的书之一,讲述好多中国与美国教育的差别,从中不禁为女儿一代的教育而担心,也找到一些在家庭教育女儿的方向,这是一本作为家长不得不看的一本好书.
  •   本书的教育理念非常有道理,值得1岁到17岁的孩子家长参考。
  •   本书是我能够初步了解美国教育的现状。原来美国的不平等更严重,教育资源分配更不公平,真正的好学生原来也要报很多课外班,负担比国内还要重。
  •   我是新爹 孩子马上2岁 我喜欢这本书 学到很多新的观点 可以从新的角度看问题 特备好 喜欢薛涌
  •   本书的观点独特,鲜明,通过对美国教育的分析反思出我国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帮助,相信也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这也是一本非常好的家庭教育教材,适合所有的家长和老师阅读。我也喜欢看薜涌老师的其它著作,更希望他能写出关于教育的更多著作,期待中。。。。。
  •   我是从报纸上的连载发现这本书的,读后发现其教育孩子的理念非常好,就不再等着看连载了,索性买来阅读。;并推荐给周围有孩子的同事。
  •   第一次看薛涌的书,意外之喜。不同于一般的家庭教育的书籍,有内容,有思想,有文笔,个人认为他的其它书应该也错不了。
  •   让我们了解了很多国外的教育理念,更加使我坚信了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   比较喜欢作者的写作风格,每个孩子的生长历程都是不一样的,主要还是看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了,想教育好孩子,自己就得具备一定的素质。
  •   作者客观深刻的分析了美国精英教育的本质和现状,很多观点和方法都很受用,在公司里推广,居然有16个同事都买了这本书。
  •   从年前盼到现在,此书终于到手了!兴奋之余,不忘写下自己的激动心情!一直以来,我非常推崇薛老师的书,其文章分析精辟,见解独到,其对美国思想,社会文化的观察与记录,让我看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在愉快的阅读中,获得丰富的知识,也树立了追求思想的自由,努力奋斗人身的信念!--读书学习才有智慧,才有幸福快乐的生活。而且要读好书,这就是一本好书,值得我们用心去读!
  •   对真正的教育有了很深的感悟。谢谢作者薛涌。
  •   美国精英教育的不二法门
  •   因为所处的环境不一样,不能完全照搬书上的教育方法,应该结合自身情况和实际需要,选择更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
  •   此书对于家中有上中学孩子的家长和学生很值得一读,比较借鉴一下中美精英教育的差别和相似之处,有利于理解目前中国教育的现状。
  •   不是给孩子立目标的书,而是转变父母在教育中的观念的书。是父母在亲子教育时必读的书,是我在父母网上看到给父母列出的必读书目,就转到当当来买了。
  •   非常值得一看。

    对孩子的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并让人重新思考如何教育孩子,让他们能过得幸福。
  •   这本书很值得一看。作者以女儿的培养经历给家长很多启示和借鉴。用心用脑的家长一定会培养出出色的孩子。沟通与交流是孩子最基本的人生能力,这个常被学习成绩与听话所替代了..这本书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   真的很不错,这本书能教给很多父母怎么去教育孩子,真的不错,一本值得收藏的书。
  •   一直纠结自己是不是在教育方法上放任孩子多一些,看了这本书觉得有些做法还算过得去。推荐这本书给愿意给孩子多一些自由和尊重的父母!书里的话虽然不是专家之言,但作为一个用心的父亲,蛮值得看。
  •   读了本书,充分地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家长的努力将对孩子的人生产生重大影响。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