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肺病预防知识

出版时间:2011-5  出版社:工人出版社  作者:王一平 编著  页数:110  字数:47000  

内容概要

  《职业病及预防教育培训读本:尘肺病预防知识(图文版)》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尘肺病对人体的危害以及尘肺病的防治措施。重点介绍我国职业病防治的方针,粉尘对健康的影响,在劳动过程中预防尘肺病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职业在尘肺病防治中的权利和义务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职业病防治的方针
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二、职业卫生的“三级预防”原则
三、职业病防治法确立的主要制度与措施
 第二节 劳动者在尘肺病预防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
一、劳动者在尘肺病预防过程中的权利
二、劳动者在尘肺病预防过程中的义务
第二章 粉尘的种类及其特性
 第一节 粉尘的来源及种类
一、粉尘的来源
二、粉尘的种类
 第二节 粉尘的特性
一、粉尘的浓度
二、粉尘中二氧化硅的含量
三、粉尘的分散度
四、粉尘的荷电性
五、粉尘的溶解度
六、粉尘的爆炸性
第三章 粉尘对人体的危害
第一节 粉尘对健康的影响
一、粉尘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
二、人体的防御机能
三、与粉尘有关的职业性疾病
四、粉尘作业的禁忌症
 第二节 尘肺病及其种类
一、什么是尘肺病
二、尘肺病的症状
三、尘肺病的种类
第四章 尘肺病的防治措施
 第一节 尘肺病危害的前期预防
一、工作场所的要求.
二、职业危害管理制度的设立
 第二节 预防尘肺病的个人防护用品
  一、什么是个人防护用品
二、个人防护用品的种类及选用原则
三、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
 第三节 粉尘控制的工程技术措施
第五章 尘肺病病人的待遇保障
附录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志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皮肤吸收的毒物一般是通过表皮屏障到达真皮,进入血液循环的。 3.生产环境中单纯从消化道吸收的机会比较少见,往往是由于手被污染后直接用污染的手拿食物吃,造成粉尘随食物进入消化道。 消化道吸收的有毒性粉尘主要部位在小肠,尤其是脂溶性粉尘在肠内吸收较快。绝大部分由肠道吸入血循环的有毒性粉尘,都将流经肝脏,一部分被解毒转化为无毒或毒性较小的物质,一部分随胆汁分泌到肠道,随排泄物排出体外,其中少部分可被吸收。 二、人体的防御机能 人体对进入呼吸道的粉尘具有防御机能,能通过吐痰、擤鼻涕等各种方法将大部分尘粒清除掉。防御机能包括滤尘机能、传送机能和吞噬机能。这三种机能互有联系,不能截然分开。 1.滤尘机能 尘粒进入呼吸道时,由于上呼吸道的生理结构,可以使气流方向发生改变,其分泌的黏液,可以使大于10微米的尘粒在鼻腔和上呼吸道沉积下来而被清除掉。据研究,鼻腔滤尘效能约为吸气中粉尘总量的30%至50%。 由于粉尘对上呼吸道黏膜的刺激作用,使鼻腔黏膜机能亢进,毛细血管扩张,大量分泌黏液,借以直接阻留更多的粉尘。这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但毛细血管长期扩张会引起肥大性鼻炎。此后黏膜细胞由于营养供应不足而萎缩,逐渐形成萎缩性鼻炎,滤尘机能显著下降,由此还会引起咽炎、喉炎、气管炎及支气管炎等。 2.传送机能 在下呼吸道,由于支气管的逐级分支、气流速度减慢和方向改变,可使尘粒沉积粘在支气管壁及其分支管壁上。这部分尘粒大小直径约在2至10微米。其中大多数尘粒通过黏膜上皮的纤毛运动伴随黏液往外移动而被传送出去,并通过咳嗽反射排出体外。

编辑推荐

《"十二五"职工职业病及预防教育丛书:尘肺病预防知识(图文版)》是一部易于掌握、重视实用实效的职工职业病及预防知识培训读本,也是各行业职业安全与卫生作业人员、劳动保护业务人员、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身边必备的读物。《"十二五"职工职业病及预防教育丛书:尘肺病预防知识(图文版)》也可成为广大职工、农民工及相关读者、部门预防尘肺病的通俗读物,也适合作为有粉尘作业企业中职工职业卫生教育实用培训教材。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尘肺病预防知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图文版的,简单明了,容易引起读者注意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