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10 出版社:文物 作者: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 页数:75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自20世纪80年代初全区文物普查之后,才见到有关山嘴沟石窟的记录。之后,也有不少区内的文物工作者到这里调查,但山嘴沟石窟和壁画始终未能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丛刊:山嘴沟西夏石窟(套装上下册)》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即第一章至第五章)是考古调查和清理发掘部分。主要是按照洞窟编号,分别从洞窟形制、窟内堆积、壁画和出土遗物等几个方面进行叙述。在出土遗物中,西夏文佛教文献占绝大多数。后半部分,即结语部分主要是确定山嘴沟石窟和出土遗物的时代以及对部分出土文献的初步认识。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丛刊:山嘴沟西夏石窟(套装上下册)》在附录中还收录了谢继胜从图像学方面,对山嘴沟石窟壁画风格和部分图像源流进行的细致分析。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概述第一节 山嘴沟概况第二节 文献记载西夏在贺兰山中修建的寺院第三节 工作经过一 调查测绘经过二 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第二章 一号窟(K1)第一节 石窟形制和窟内堆积一 石窟形制二 窟内堆积第二节 壁画一 讲经图二 壁画残块第三节 出土遗物一 佛经(一)西夏文印本佛经(二)西夏文写本佛经二 佛画三 佛像(一)泥佛像(二)陶佛像四 擦擦五 瓷器六 贴塑七 建筑构件八 钱币第三章 二号窟(K2)第一节 石窟形制和地层堆积一 石窟形制(一)下层洞窟(二)上层洞窟二 地层堆积第二节 壁画一 通道和外室北壁壁画二 后室北壁壁画三 后室南壁壁画四 洞口前壁壁画五 外室和通道南壁壁画第三节 出土遗物一 佛经(一)西夏文印本佛经(二)西夏文写本佛经(三)汉文佛经(四)藏文经咒二 辞书(一)西夏文《同义》(二)西夏文《同音》(三)西夏文《同音文海宝韵合编》三 其他文献(一)西夏文文献(二)汉文文献(三)夏汉文合璧文献四 佛画五 瓷器六 陶器七 擦擦八 泥佛像九 木器十 铁器十一 泥塑十二 建筑构件十三 钱币第四章 三号窟(K3)第一节 石窟形制和壁画一 石窟形制二 壁画(一)南侧壁画(二)北侧壁画第二节 出土遗物一 佛经(一)西夏文印本佛经(二)西夏文写本佛经二 其他文献(一)西夏文文献(一)藏文文献三 佛画四 泥佛像五 擦擦六 其他遗物第五章 四号窟(K4)第一节 石窟形制第二节 出土遗物一 瓷器二 铁器三 建筑构件四 钱币第六章 相关问题讨论第一节 关于山嘴沟石窟和出土文献的时代一 石窟的开凿和使用二 出土文献的时代第二节 部分出土文献讨论一 《金刚般若经集》二 《妙法莲华经集要义镜注》三 《圣妙吉祥真实名经》四 《圆觉经》五 藏传佛教文献六 其他文献第三节 出土文献反映的西夏印刷技术一 泥活字印本二 木活字印本附录 山嘴沟石窟壁画及其相关的几个问题英文提要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三节 工作经过一调查测绘经过自20世纪80年代初全区文物普查之后,才见到有关山嘴沟石窟的记录。之后,也有不少区内的文物工作者到这里调查,但山嘴沟石窟和壁画始终未能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2002年夏,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及当时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工作的谢继胜共同展开对山嘴沟石窟的调查工作。参加这一次调查工作的有杜玉冰、谢继胜、廖呖、朱存世和孙昌盛。相关人员在山嘴沟石窟工作了两天,除了拍摄照片外,还采集了一些擦擦和小泥佛像。2004年,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向国家文物局申请了贺兰山东麓西夏佛教寺庙遗址调查项目并获得了批准。山嘴沟石窟调查测绘是其中的一个子项目。野外调查测绘工作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2005年8月底至10月初,主要是绘制山嘴沟石窟上层4孔石窟的平、剖面图,同时进行窟内壁画的编号、测量、绘制线图及拍摄照片等工作。工作首先在2号窟展开。由于有的壁画很高,描绘壁画需要架梯子。平整地表时,在土中发现了一些西夏文佛经残页。为保证纸质遗物的安全,在测绘石窟壁画的同时,对石窟及窟前地面.堆积进行了清理,发现了一批珍贵文献。此次调查工作由孙昌盛负责,参加人员有边东冬、乔国平、王仁芳、王银、谢继胜。调查并未涉及下层2孔石窟。一是因为这2孔石窟开凿在断崖上,很难到达。二是这2孔石窟窟顶的岩石结构松散,多已风化,成块剥落。出于安全考虑,只是做了编号。不过,从对面山坡上可以清楚地观察到,这2孔石窟中皆堆积着很厚的浮土和窟顶塌落的石块,窟壁没有涂抹黄泥或白灰泥,窟前均有石砌护壁,说明也曾被利用过,或许是当时僧人生活的地方。第二阶段在2006年7月,主要是测绘山嘴沟石窟地形和石窟位置。参加工作的有孙昌盛、边东冬、童文成、雷昊明、王银。
后记
山嘴沟石窟的调查、发掘和报告的编写由孙昌盛主持。本报告的编写具体分工如下:第一章、第三章、第五章、第六章及英文提要由孙昌盛执笔;第二章由孙昌盛、乔国平执笔;第四章由孙昌盛、边东冬执笔;蒙首都师范大学谢继胜教授慨允将((山嘴沟石窟壁画及其相关的几个问题》收入本报告附录,为本书增色。山嘴沟石窟的调查和发掘曾得到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司,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局,贺兰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银川西夏陵区管理处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罗丰、宁夏大学西夏研究中心韩小忙在本报告的编写过程中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王银、王仁芳在调查、发掘工作中付出不少努力。高文霞、沙妍利用业余时间为本报告的整理做了大量工作。谨此一并致谢!山嘴沟石窟出土文献中绝大部分为西夏文佛经。研究《大藏经》的学者认为,翻译被中国人视为“天语”的梵文佛经并不是印度佛教典籍的简单译介,而是印度佛教学术借助于中国当时、当地汉文化的再创作。西夏文字虽然是仿汉字形态结构创造的一种古代少数民族文字,但是它的修辞方法和语言习惯与汉语大相径庭。所以,要把残缺不全、佶屈拗口的西夏文佛经译出来,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不仅涉及语意本身的对译,还要使翻译过来的汉文符合汉语的语言习惯。这种翻译也是一项研究的过程。语言学并非我们的专长,更何况本报告还涉及佛学、藏学、文献学等学科领域。由于我们水平有限,时间仓促,毋庸讳言,书中存在不少不足和错误,诚望学界同好不吝指正。
编辑推荐
《山嘴沟西夏石窟(上下)》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