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与唯美

出版时间:200802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作者: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西蒙基金会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古典与唯美(西蒙基金会藏欧洲19世纪绘画精品)》主要介绍100幅与卢浮宫、大英博物馆、大都会中的藏品等量级的绘画精品,它们的创作者是欧洲19世纪一系列声望与作品同样响亮的艺术家:莱顿、罗塞蒂、透纳、柯罗、米勒、莫·、雷诺阿、毕沙罗、提索特、蒙克、佐恩……。这也是100幅很少为人所知的绘画精品,因为它们在其艺术价值还不为大众所赏识的年代就被各位独具慧眼的私人收藏家收藏,并在90年代辗转成为墨西哥/西班牙出色企业家安东尼奥·佩雷斯·西蒙先生(Juan Antonio P·rez Sim·n)的所有,包括这100幅在内的所有藏品也成就了西蒙先生作为全美洲最重要的艺术品收藏家之一的地位。

书籍目录

致辞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 致辞上海美术馆 致辞湖南省博物馆 致辞广东美术馆 致辞西蒙基金会 致辞前言古典美与现实美——为"西蒙基金会藏欧洲19世纪绘画精品展"而作十九世纪的美学革命:从学院派到美好时代图版第一部分:学院派与古典人体第二部分:浪漫风情与怀古第三部分:光与色的交响第四部分:劳动的赞歌附录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古典与唯美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2条)

 
 

  •      古典与唯美,这并列的两个词无论是哪一个都值得我为之驻足,昨天我刚好在广东美术馆参观了以此为题的欧洲19世纪绘画精品展。
      
       美术馆里很安静,偶有低声的交流,我喜欢自己理解画面,恰好有高人在比划高光和二维分割当然也不抗拒,我就当一块海绵,把这空间里面的一点一滴都吸进去。
      
       藏品来自一个对欧洲文化仰慕的墨西哥电信大亨,他的目光从学院派古典人体、浪漫主义古希腊狂热、印象派的叛逆光影、一直投到现实主义的劳作场景,从中可以看出他的美学中唯美的脉络。
      
       撇开那些画作被解读出的伟大意义,在美术馆里踱步徘徊静默灵魂出窍……本身就是一桩愉悦的事情。
      
       称得上breathtaking的是其中一些色彩浓烈、质地绵密的油画作品,美艳一如维多利亚时期的一切,铺天盖地,不可一世。
      
       例如,埃拉加巴卢斯的玫瑰——Lawrence A.T 画面恣肆瑰丽,花瓣、大理石、绸缎、青铜器等等构成一个宫廷宴饮的场面,然而现实与画面反差鲜明——君王埃拉加巴卢斯为娱乐大众王宾客身上洒玫瑰花瓣。但花瓣多如洪水决堤,甚至令人窒息。(真正的breathtaking,请见相册)
      
       至于那些有着沉静美感的作品,或表面安宁却涌动深不可测的暗流,或折射着the light of heaven,令人无从评价,只能静默以对,带着朝圣的心情。
      
       单纯,宁静,典雅,崇高,浪漫,激越,孤独,残酷……笔触再细腻,也敏感不过神经末梢。思绪徜徉其中,敲着键盘的手,却掬不住感觉纷纷如微尘。
      
       记得老师曾经让我尝试理性地分析《少年维特之烦恼》,撩起情感的面纱,把握作品中以理智统摄的脉络,这对于我困难重重。
      
       任何一首诗,都是一个永恒的谜。一朵自《诗经》中缓缓吐露的莲花到了余光中的笔下冉冉开放,谁也无法断定,它为什么这么美。欣赏音乐的体验也与之相似,我知道自己正与一首伟大的乐曲交流了,却不知道交流的是什么。庄子偏偏推崇这种境界,称之为“得鱼忘筌”。总之我习惯于打开自己的直觉之门,让那些最外显的美自瞳孔、耳膜而内心地征服我摇撼我占据我。如同塞尚所说,一幅画,只是眼睛的节日,色彩的逻辑。
      
       我猜,人们之所以消费某种艺术品时懒得为理解艺术家的梦呓煞费心神,排除其作品本身并不高明的因素,就是因为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既然作者也不期望被彻底读懂,那么观者也就可以随意解读,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然而很多人已经习惯逻辑至上,没有能力对眼前的美做出第一判断,听到别人判断,才能引经据典地作出评价。
      
       一切伟大作品必有其神秘之处,那是缪斯女神的恩赐,是分析不出来的。
      
      (原谅我行文不中不西,有些单词从来不存在相对的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末了,5星推荐这个画展,“迄今为止广东举办的同类型最高规格画展”!2月8日完毕,不看要悔青肠子了!2月7日还有夜场,或许别具风味~(记得带学生证 :p)
      
      
  •     儿童节,一个人跑到世纪坛美术馆看了西蒙基金会藏画展。100幅画,基本涵盖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及拉斐尔前派等风格的作品。主要画家包括莱顿、罗塞蒂、透纳、莫罗、柯罗、米勒、莫奈、雷诺阿、毕沙罗、高更、提索特、蒙克、佐恩、巴斯蒂达、布雷东……一路看下来,基本上对西洋油画从古典主义学院派到现代主义前期做了一个梳理。遇到的讲解员老师介绍的很细致,一幅画都没跳过,自己又来回扫了两遍,整整看了4个多小时。
      
      扯扯几幅印象最深的。
      
      雷诺阿,《扎白围裙的女孩》。四岁的小女孩眼神忧郁,嘴角轻轻挑起,淡定素雅,有种成熟女性的韵味,又不失小孩子的天真,很美。虽说这是雷诺阿告别印象派,重返定式画法后的作品,但在色彩光影上依然能看到点印象派的影子。雷诺阿很多人像作品画的都是这小姑娘的亲戚,原因很简单,小姑娘他爹,大款保罗·贝拉尔德向雷大师定制了他们全家的肖像……
      
      莫奈,《塞纳河畔·韦特伊附近》。不愧是印象派大师,云、树林、河流,光线的律动跃然布上。这画中没有阳光,冷色调表现阴沉的天气,明显的感觉到一团寒意。
      
      毕沙罗,《收牧草的农妇》。西蒙好像收藏了不少毕沙罗的作品,这次来了大概5、6幅的样子,《收牧草的农妇》算是代表。毕沙罗作品的色调都很柔和,很暖,不像莫奈中后期略显冷峻(据说与莫奈患了白内障有关)。绿油油的田野映射秋天的阳光,蓝衣农妇站在树旁小憩,远处还有一个小童,躲在麦丛里。小童的出现更像是画家为了使画面构图稳定而刻意为之,小童的头与近景农妇的头和脚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使得画面除了色彩的温柔更多了层结构的美。
      
      佐恩,《在沃纳划的船上》。佐恩的女人体粗旷,不像古典主义学院派对女人体描摹的那么细致且不食人间烟火,佐恩的女体很真实,很生活,有种平凡的力在里面,丰腴的女体没有丝毫神话色彩,依然伟大。
      
      布格罗,《迷失的仙女》。古典主义的女人体,那条精致的曲线太美了,女人体的结构美表现的淋漓尽致,舒展的臂膀,纤细的腰,紧绷的大腿,直直的光滑的小腿……(真受不了这小腿,有股淫欲之美哇!)这些古典主义的女体看照片是真的体会不到真迹带来的冲击,除了一连串的赞叹还是赞叹。但学院派的作品略显刻板了点,远没有印象派那种光影交错的淋漓感。
      
      另两幅幅很震撼的学院派作品来自格威德的《古典美》和莱顿的《科琳娜·达格尔的宁芙女神》。先说格威德,四分之三侧影的希腊少女散发着地中海湿漉漉的味道,柔美的脖颈与的略带娇羞的嘴角无不显出一种高贵之气。再看莱顿的女神,薄纱轻掩,双臂交叉于胸前,半低着头,青涩的耸着肩,不仅高贵,还有股神秘的宗教感。这些学院派的典雅作品与佐恩的朴素女体站在天平的两端。
      
      最后扯扯这次展出的唯一一幅蒙克作品《仲夏夜》。一路走来可以基本理出西洋油画的一个发展脉络,从重视构图、表现结构美和细节描摹的古典主义学院派逐渐开始走向户外走向阳光,由科罗等人的巴比松画派,再到莫奈的老师欧仁·布丹,画家们开始捕捉阳光的色彩,捕捉太阳带给土地的力,终于由莫奈将印象派带临这多彩的世界,然后是高更、梵高更为热烈的后印象派,光线似乎被他们表现尽了,画家们开始向心灵内部探求,去捕捉另一个世界的色彩。蒙克可以算是其中一位。蒙克的画里看不到人体柔美的曲线,看不到光影的变换,看到的只是画家内心痛苦的纠结,潜意识里的另一种动感,色调永远是阴沉灰暗,就算仲夏夜恋人们的亲吻都沾染着厚重的死亡气息。抱在一起的恋人与这黑夜是同样的颜色,更像是不期而遇的游魂,通过这种方式去消弭他们自身内在的孤独……
  •   这个展览在北京已经很久了,我现在等着它来上海!
  •   一直很想知道中华世纪坛的展览讲解的时间安排是怎么样的,是整点有讲解吗?网上都查不到...
  •   讲解好像是随机安排的,可以租一个导览机。
  •   嘿嘿,才子 soulyang~
  •   谢谢Soulyang的回答~~~
    星期五赶在端午节假期前跑去看展览,一个人静静地反复的看着,最近以来的那份浮躁气慢慢的淡了下来。
    真是很好的展览呢,可惜在北京的展期已经结束了...
  •   已经在上海展出了,真的很唯美……
  •   现在在广东了~~~都是真品吧?!数量多吗?!
  •   昨天去看了,不错,在二沙岛上~
  •   终于到广州站了
  •   蒙克已经是架上的末期时代,毕竟杜尚算是他同年代的人,之后就是当代艺术的全面崛起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