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期青花瓷

出版时间:2012-10  出版社:谢小铨 文物出版社 (2012-10出版)  作者:谢小铨  

内容概要

《中国国家博物馆•学术丛书系列:过渡期青花瓷》中扬州唐城出土的白地蓝花青花瓷残片,是迄今所见最早的青花瓷实物,它将中国青花瓷出现的年代前推到9世纪前后,两宋时期,青花瓷虽有烧造,但未成气候,青花瓷的真正成熟时期是在元代。

作者简介

谢小铨,1970年生于重庆潼南。199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专业,同年进入中国历史博物馆。现为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

书籍目录

引言 慨念 一、“过渡期”概念的提出与研究现状 二、过渡期分期之歧异 范围 一、品类杂陈 二、官民之别 三、内外同销 工艺 一、社会需求 二、御窑厂生产力量、技术的转化与民窑的勃兴 三、制瓷技术的演进 风格 一、传统装饰题材与风格的弱化 二、文人绘画对过渡期青花瓷装饰的影响 三、市民文化的影响 四、“士商合流”的文化现象与过渡期青花瓷装饰之格调 五、文化的地域流动与过渡期青花瓷装饰之文化归属 六、艺术品评风尚变化与过渡期青花瓷之复古倾向 七、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过渡期青花瓷的外来因素 结论 参学书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明末清初,国势飘摇不定,御窑厂的生产活动基本废停。目前所见的落“天启”、“崇祯”、“顺治”三朝年号款的作品极其稀见,且这段时期御窑厂的生产情况更是罕见文献记载。 万历早期,因瓷器烧造之苦,民力困瘁,曾多次停免瓷器烧造。 据《神宗实录》,万历十一年(1583年)、十二年(1584年)、十四(1586年)年均有不同程度裁减瓷器烧造的记载。可见,从万历中期开始,御窑厂的生产活动已逐渐走向衰退。明代御窑厂究竟何时停烧?据《明史》卷八十二“烧造”条:“万历十九年(1591年)命造(瓷器)十五万九千,既而复增八万,至三十八年(1610年)未毕工,自后役亦渐寝。”《神宗实录》卷四百三十载:“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六月丙辰,工部侍郎刘元震请罢新昌等县土青……查江西烧造自万历十九年,内承运库正派瓷器十五万九千余件,已经运完,所有续派八万余件,分为八运,除完七运外,只一万余件,所需不多,宜行停止,或令有司,如数造完,以陛下往年恩诏,即宝井珠池,悉行封禁奈何?何以区区土青为盛德所累乎?自是役亦渐寝。”

编辑推荐

《中国国家博物馆•学术丛书系列:过渡期青花瓷》中国使用钴蓝颜料做呈色剂的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时期,两爵之间,青瓷的烧造出现了有意识的釉下彩装饰,但没有发现使用钻料的情况,隋代出现了成熟的白瓷,使青花瓷的出现具备了必要条件。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过渡期青花瓷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