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出版时间:2002-1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作者:[美] 塞缪尔·亨廷顿  页数:432  译者:周琪,刘绯,张立平,王圆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作者塞缪尔·亨廷顿,国际政治研究领域著名学者,再任美国哈佛国际和地区问题研究所长,曾多次访华,1993年夏,他在美国《外交》杂志上发表了题为《文明冲突?》的文章,引起国际学术界普遍关注和争论。  作者认为,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表现为七大或八大文明,即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还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百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本书所持观点公允与否,在学术界大有争论。但书中对现今世界各种文明的深入研究和剖析对读者会有重大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塞缪尔·亨廷顿 解说词:侯井天

书籍目录

中文版序言前言第一部分 一个多文明的世界 第一章 世界政治的新时代  引论:旗帜与文化认同  一个多极和多文化的世界  其他世界?  不同世界的比较:现实 主义、简化和预测 第二章 历史上的文明和今天的文明  文明的性质  文明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 普世文明?现代化与西方化  普世文明:含义  普世文明:来源  西方与现代化  对西方和现代化的回应第二部分 变动中的各文明力量对比 第四章 西方的衰落:权力、文化和本土化  本土化:非西方文化的复兴  上帝的报复 第五章 经济、人口和挑战者文明  亚洲的自我肯定  伊斯兰教的复兴  挑战的变化第三部分 正在形成的文明秩序 第六章 全球政治的文化重构  寻求结盟:认同的政治  文化与经济合作  文明的结构  无所适从的国家:文明转变的失败 第七章 核心国家、同心圆和文明秩序  文明和秩序  西方边界的形成  俄罗斯与其近邻  大中华及其共荣圈  伊斯兰:没有凝聚力的意识第四部分 文明的冲突 第八章 西方和非西方:文明间的问题  西方的普世主义  武器扩散  人权和民主  移民 第九章 多文明的全球政治 ……第五部分 文明的未来附录

章节摘录

中国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中国人对其文明的独特性和成就亦有非常清楚的意识。中国学者因此十分自然地从文明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并且把世界看作是一个具有各种不同文明的、而且有时是相互竞争的文明的世界。因此,据我所知,中国学者对我1993年的文章《文明的冲突?》所作的评论总的来说精深而富有洞见,虽然他们有时也误解了我论证中的政策含义,并对之持相当批评的态度。为此,我的完整著作现在尤其应与中国读者见面,这样他们便可以了解我对世界政治所作的分析的更全面、更精确和更详尽的版本,而不仅仅是从一篇30页的文章中可能了解的东西。   为什么我的文章在世界上引起了这么大的兴趣并刺激了这么多的讨论,为什么我的著作至今已被翻译成22种不同的文字,并具有相应的影响?我认为,答案是,人们正在寻求并迫切地需要一个关于世界政治的思维框架。冷战期间,人们很容易把全球政治理解为包含了美国及其盟国、苏联及其盟国,以及在其中发生了大量冷战斗争的不结盟国家组成的第三世界。这些集团之间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据政治意识形态和经济意识形态来界定的。随着冷战的结束,意识形态不再重要,各国开始发展新的对抗和协调模式。为此,人们需要一个新的框架来理解世界政治,而“文明的冲突”模式似乎满足了这一需要。这一模式强调文化在塑造全球政治中的主要作用,它唤起了人们对文化因素的注意,而它长期以来曾一直为西方的国际关系学者所忽视;同时在全世界,人们正在根据文化来重新界定自己的认同。文明的分析框架因此提供了一个对正在呈现的现实的洞见。它也提出了一个全世界许多人们认为似乎可能和合意的论点,即:在未来的岁月里,世界上将不会出现一个单一的普世文化,而是将有许多不同的文化和文明相互并存。那些最大的文明也拥有世界上的主要权力。它们的领导国家或是核心国家——美国、欧洲联盟、中国、俄罗斯、日本和印度,将来可能还有巴西和南非,或许再加上某个伊斯兰国家,将是世界舞台的主要活动者。在人类历史上,全球政治首次成了多极的和多文化的。……

编辑推荐

举世震惊的美国“9·11”事件,使声名赫赫的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1996年出版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急剧升温,持续列《华盛顿邮报》,图书排行榜百小说类榜首。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8条)

 
 

  •   现在世界的分界线不再是国家,而是文明。
    伊斯兰教在所有与其他文明的分界线上打击其他文明,是战争的根源!
    他们除了在英法荷意澳一直打架闹事外,还在许多国家搞针对异教徒的屠杀,有中国、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阿尔巴尼亚、苏丹、格鲁吉亚、卢旺达、乌干达、乍得、塞尔维亚、印尼、亚美尼亚、泰国、阿尔及利亚等。在阿尔巴尼亚、孟加拉、马来西亚、埃及、伊朗用政策对异教徒进行歧视。从埃塞俄比亚、塞浦路斯、南斯拉夫中分裂,并尝试在吉尔吉斯斯坦、车臣和马其顿、菲律宾搞分裂,在以下国家发动内战:苏丹、也门、索马里、黎巴嫩。在埃及、约旦、塔吉克斯坦、印度、巴基斯坦、西班牙、俄罗斯、荷兰搞恐怖袭击。并在缅甸、法国、坦桑尼亚、象牙海岸、肯尼亚挑起社会动乱。根据他们人数比例不同和当地治安不同,他们暴乱的程度也不同。
    他们正在向中原推进,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   本书不是也并不打算成为一本社会科学著作,而是要对冷战之后全球政治的演变作出解释。他渴望提出一个对学者有意义的和对于决策者有用的看待全球政治的框架或范式。对于其意义和有用性的检验不在于看它是否说明了正发生于全球政治中所有的事情,它显然做不到这一点,而在于它是否比其他任何可供选择的范式提供了一个更有意义的和更有用的观察国际发展的视角。
  •   书有点旧,感觉上面有灰尘。。。不过除此外都很好,我从高中就一直想要这本书,终于到我手了,哈哈哈,太开心了~
  •   好书,值得一读
  •   不错,送货挺快,书质量也可以
  •   俺订了一本,正在读。老实说,这不是一本让人能一口气读完的著作,例如保罗肯尼迪的大国的兴衰。这本书写得非常学术化,如果不是对国际政治很感兴趣的话,还是劝您别买了。
  •   此书很有预见性,生重要。
  •   书有点破损噢。倒不影响阅读。算是美中不足吧。
  •   1.文明的冲突是观察国际关系的一个视点,但决不应该是全部。2.作为学者,立场基本客观,观点基本公允。3.本书观点鲜明,但也仅此而已。不知分析国际关系的书是否历来如此?思考肤浅,论证逻辑混乱,概念随意不清,如文明与文化的区别与联系?文明与文化冲突的区别?文明与国家、民族冲突的关系等,一概不清不楚。4.本书中最精彩的是关于断层线战争的分析。这大概与成书背景时间恰是波黑战争期间有关。
  •   放到床头读读,倒也不错。
  •   想要读这本书已经很久了,所以拿到书以后,就以最快的速度阅览了一遍。总体感受,不负我的期望。内容浅显易懂,叙述简洁明了,遣词造句平朴直白,无任何学究气。所论述之观点见解,虽非颠扑不破之真理,但确实成一家之言,并能够和现实相印证。作者从世界上的主要文明演化发展的角度来解释目前世界上的纵横捭阖,阐述了西方文明的式微,以及伊斯兰文明和东方儒教文明的崛起,掩卷而思,却是颇切中如今世界纷争的根本要害。一本好书,值得花时间细细阅读。
  •   1991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美国取得了冷战的胜利。在一片欢庆声中,亨廷顿焦虑了,突然失去了对手怎么得了?为了避免美国安乐死,必须重新树立对手,于是“文明冲突论”就此诞生了。“文明冲突论”于93年一经抛出,立刻引起了世界的强烈反响,因为他的冲突预测比前两次世界大战还可怕。他所说的文明冲突是伊斯兰文明与儒教文明联合对抗西方文明,试想这样的冲突还有什么文明能置身事外?伊斯兰文明15亿人,地域包括北部非洲、中东地区、西亚、南亚和东南亚,还有散居世界各地的伊斯兰信众。儒教文明也有12—13亿,包括中国大陆,港、澳、台,还有海外5千万华人。这里还不算儒教文明的子文明。更为复杂的是即便中国大陆有其他宗教的信众,但他们同时也不排斥儒家文化,或者就生活在儒家文化之中。西方文明也很复杂,不光包括西欧、北美和澳洲,还应包括东欧、拉美等子文明,不管你欢迎与否这都是事实。这样一算,世界还有多少人能置身事外,这样的冲突不是太可怕了吗?亨廷顿凭93年的文章和96年的书而博得大名。其实亨氏早在60年代就凭《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而奠定了国际政治学界的地位。后来他不甘于寂寞而进入政界,演变为一个政治家。这就是余英时、许倬云辈作为亨氏的哈佛同事,不屑于亨氏的理论而又无法达到亨氏的国际政治境界的原因。当亨氏的影响刚刚减弱,紧接着爆发了9·11,似乎证实了亨氏的先见之明。接着是美国侵略阿富汗,伊拉克;...又接着是有西方背景的一系列伊斯兰国家革命,十年又过去了。今天,亨氏作古了。但留下了传人,一个是日裔美国人弗朗西斯·福山,另一个是印裔美国人法理德·扎卡利亚。今后这两位如何表演,我们试目以待。 阅读更多 ›
  •   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论”,至今影响巨大。他认为,自从“资本主义阵营”和“共产主义阵营”的冷战结束之后,世界需要新的划分法。他认为应该从文明来划分,认为西方文明、中华文明、伊斯兰文明构成21世纪世界的冲突图谱。他的这种划分,似乎被“9·11”事件所证实。 其实,各大文明之间,融合远远超过冲突。只要是文明,互相之间一定有共同的语言,也有共同的敌人。人类不能放过必须一起面对的灾难(如自然灾害、生态恶化、核竞赛、恐怖主义、人口爆炸),而回过头来自相冲突。 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熟悉“阶级斗争论”,这五个中国字的组合模式,与“文明冲突论”完全一致。阶级和阶级斗争不是不存在,但“阶级斗争论”却把一切偶然现象上升为必然,把一切片断事件扩大为整体,把一切变动状态固定成为永恒,把一切争取融合的努力批判为投降,结果,诱发了巨大的历史灾难。 譬如,在一个居民社区里,长期居住南方人、中原人、东北人。他们早就生息与共,互相通婚。社区里出现过一些流氓斗殴和盗窃的事件,也都一一惩处了。但是,不知哪一天,突然来了几位文化学者,研究不同地域的心理基因,整理历史上的血泪冤仇,排查发生过的盗贼的祖籍,再由此分析出南方人、中原人、东北人的不同特质。照这样做下去,时间一长,这个社区还会太平吗? 警惕“文明冲突论”,警惕“亨廷顿”!
  •   算是亨廷顿的代表作了写的很好,翻译的也很好。文字通俗易懂,里边的道理就要自己思考了作者对于中国比较了解,对世界文化的剖析也很正确,但我感觉有些理论略显牵强,把所有的国际政治都归到文化上去了。建议初学政治的人都读读
  •   书纸蛮差,内容可以 也就这样了稍微便宜点
  •   这本书我已经瞄过三遍,不错!学习文化,学习政治,学习哲学,了解文化的软实力在一个国度里角色的重要程度如何?这的却是首选之一的好书。
  •   可以领会作者的意思,但是翻译是硬伤,毫无可读性。四星给原文
  •   鉴于要写文章,需要亨廷顿的这本文明的冲突就在卓越上买了一本,发货很快,纸张还不错,跟在图书馆里看到的是不太一样,不知道新书是不是都是这样的
  •   封面与图片有较大出入。。但比上图好多啦。字体有些小,页间距也不大,但纸质很软翻看起来不费劲。亨廷顿的书都很发人深省,喜欢
  •   分析角度很有特点,实力作,理论有理有据
  •   这边书感觉是不错的,但不是我的菜,内容有些乏味,现在还没看完。。
  •   很早就看过这本书,有思想,出来之后引起很大反响,但是观点有待商榷!
  •   很早以前就想买了,终于到手了
  •   真的很好,送货很快,下次还来买书。
  •   讲得挺好的,当然今天看来,里面也有很多明显的错误。比如俄罗斯是一个无所适从的国家,那么中国呢?不一样是一个意识形态已经死亡,核心文化分裂的国家吗?不能因为经济上的表面膨胀而无视文化内涵的混乱崩溃。另外,哪怕西方不接受日本,但日本依然是一个西化的非常成功的案例,把它作为坚持自我核心文化而成功的论据,在东方人眼中缺乏说服力。
  •   超级有前瞻性的书,看看现在的大乌克兰的事情,看看中国的各种领土纷争,看看俄罗斯日本美国的表现吧!此书在十几年前就分析出来了!
  •   13年读到的最好的社科书,如果你关注中亚,地缘政治,或者穆斯林问题,一定不要错过!
  •   正版图书,孩子很喜欢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