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闻学原理与应用

出版时间:2003-1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作者:彭兰  页数:437  字数:345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为网络新闻学的独创性研究著作,在理论上集实证究、文集研究与思辩于一体,在实践上集操作性、指导性、前瞻性为一体,具有科学化、体系化和跨学科的特点。本书对于网络新闻传播要素的分析与传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与作用方式,说明了网络新闻传播的效果形成过程,具有理论上的创新价值,以及实践上的指导意义。本书基于对国内外网络亲闻实践的观察与分析,提出了层次化亲闻、实时化新闻、多媒体新闻、客观性新闻专题、主观新闻专题、网络评论圈等多个新概念,并系统说明了它们的具体动作,是对网络新闻业务的开拓性的科学研究。

作者简介

彭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国家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网络新闻与传播领域的探路者之一。出版专著、合著共4部,在多家新闻传播专业网站开设有个人专栏。

书籍目录

序上编 网络新闻传播的要素第一章	网络新闻传播的媒介第二章	网络新闻传播的专业机构第三章	网络新闻传播的受众第四章	网络新闻传播结构第五章	网络新闻传播的环境下编 网络新闻传播的业务流程第六章	网络新闻业务的特性第七章	网络与新闻采访第八章	网络新闻报道与写作第九章	网络新闻编辑第十章	网络新闻页面的设计第十一章	网络新闻评论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网络新闻学原理与应用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条)

 
 

  •      作为对新近发生事件的报道和传播,新闻的发展与传播技术是密不可分的。从最开始的口头传播形式,到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而先后产生的报刊新闻、广播新闻及电视新闻,其传播形式一直向多元与多彩的方向发展。近年来随计算机及通信技术、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新闻这一第四大新闻媒体得以出现。从黑白的文字到多彩的图片,从静止的页面到活动的影像,一种集文字、图片和语音等多种媒体信息于一体的新闻已初露端倪,它就是多媒体新闻。毫无疑问,多媒体新闻已成为新世纪新闻媒体青睐的宠儿,它以声情并茂、图文相接的魅力迅速占领着大众的视野。
       而另一方面,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信息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手段,也使以多媒体新闻为主的网络新闻成为网民上网的第一需要。举个例子,据新浪网公布的有关数字显示,该网站在“神六”发射当天所制作的专题浏览量超过了当天国内报纸读者的总和,达到4.5亿人次。就算是国内发行量比较大的几份报纸,例如:人民日报、扬子晚报等,也不过百万而已。仅仅一个新浪网在一个专题上的影响力足以胜过国内几家主流大报,让传统新闻媒体自叹不如。有人预言传统媒体将成为网络时代的恐龙,互联网将摧毁传统媒体生存的基础。从多媒体新闻和传统新闻两者的目的来看,它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做好新闻信息传播,满足受众的需求,这是它们的共同特点。但是,多媒体新闻之所以能迅速发展,与其特有的优势特点是分不开的。那么,多媒体新闻与传统新闻相比的优势特点究竟体现在哪里呢?
       目前来说,网络对传统新闻媒体的威胁还没到摧毁性的地步,传统媒体新闻还是受众首选。传统媒体也可以从网络新闻上借鉴很多东西,不断丰富自己的形式,把新闻做得让大众喜欢。但多媒体新闻仍具有传统媒体永远也无法比拟的优势。若要将其优势具体分类,我们需先从人类对新闻信息的需求谈起。人类面对的是一个不断变化着的、五彩缤纷的世界,因此,人们要求反映这个世界所发生事件的新闻信息也应是动态的、多彩的,只是受当时历史条件和技术手段的制约,无法得以全面满足而已。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新闻信息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提高,并逐步得到较好的满足。人类按其自然本性,要求新闻信息具有以下五个特性:即多样性、交互性、时效性、联想性及直观性。
       多样性:众所周知,处于不同年龄、职业经历、文化程度与兴趣爱好的人对新闻信息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如此才能在社范围内自然地形成各种各样、需求相同或相近的受众群体。为满足这些群体和个人的不同需要,新闻信息被要求具有多样性,即“信息源多、信息量大、花色品种丰富多彩。”
       交互性:出于人们对新闻信息的个性化需求,新闻信息不仅被要求具有多样性,而且应具有交互性,即使受众拥有方便快捷、又能负担得起的双向选择的手段,实现主体的换位,即将“新闻媒体给受众什么,你就看什么”变成“你要看什么,我就给你什么”。
       时效性: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时间要求不外乎两个,一是对受众想急切知道的重要新闻信息,要讲求及时性,即重要事件一旦发生,就要尽快让受众知道,这就是所谓的“即生即得”;二是对不需要即刻知道的一般新闻信息,要讲求即时性,即受众想什么时候看,就能在什么时候看,不需要非等到某个特定的时间不可,这就是所谓的“即需即得”。
       联想性:人类的思维活动是网状结构,而不是线性的。但传统新闻媒体的表达方式恰恰相反,是顺序的、线性的,而不是跳跃的、多向的。人们要求新的新闻媒体能够突破线性表达的桎梏,采用网形表达方式,使其具有联想功能,从而更接近于人类对知识、概念、思想的表达习惯。
       直观性:人类的感知系统包栝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及味觉等五种感觉器官,能使受众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的新闻媒体(例如电视新闻),更接近人类原本的接收信息模式,因而更具直观性、生动性。这里讲的直观性,也不仅仅指电视图像,还包栝文字表达。阅读文字新闻更便于人们思考、回味、记忆,使印象更加深刻,这是为什么一场精彩的记者招待会电视实况转播之后,人们还要争相阅读报纸的有关文字报道的道理。
       以上五点方面,多媒体新闻均以其独特的优势战胜传统新闻一筹。需求是发展的动力。人们对新闻信息“五性”的要求,呼唤着新型新闻媒体——多媒体新闻的出现。
       另外从网络新闻本身的特征来看,多媒体新闻也有着十足的吸引力。首先,它是供网民多元阅读的“活性文本”。传统媒体所提供的新闻一般都是有选择的,有保留的,受众只能跟随传播者的意图,被动地接受媒体所传出的信息;网络新闻却采用“集装箱”的方式,把关于某一新闻事件的所有信息全部无保留地摆在你的面前,为受众提供了一个进行多元阅读的“活性文本”。通过比较和参照来自不同媒体和政党、不同国家的信息,受众得以吸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如果说有“比较文学”的存在,那么趋向于进行多元阅读的当代知识分子也希望能出现“比较新闻”,即不带着习惯性思维和已有的结论去阅读新闻,而是拥有一个自己思考的空间。其次,传统媒体大多以报道单篇新闻为主,而单篇新闻因受篇幅限制,往往只重视报道“结果”,忽视报道“过程”,致使真实事件失去鲜活的生活气息,真实人物缺乏独特的个性色彩。网络新闻专题却十分重视报道“过程”。它采用“跟随”的手法,注意去表现事件发展的连续性,表现事件每个发展阶段的情景,把细节放大,让生活还原,使网民能耳闻目睹事件的渐次形成,在与事件同行的过程中获取更多共时性审美体验和更多的阅读乐趣。从表面看,“跟随”是尊重生活;从本质看,“跟随”是尊重受众。
       除此之外,多媒体新闻多姿多彩的“超文本结构”将原本只能用黑色无声的文字来记叙的新闻事件还原成有声有色的现实生活;将只能用短短数百字的文字勾画的场面还原成大气磅礴的壮观景象。以声音文本、图画文本、动画文本甚至影视文本相互连接,使新闻专题中的每一个人名和事例不再是线性的,而是网状的。由此极大地拓宽了信息的范围和受众的想象空间。例如第二十七届奥运会,许多大型网站推出的奥运专题就采用了这种超文本的结构方式。
       最重要的也是多媒体新闻最鲜明的特征,则是容量巨大的“数据库”功能。数字压缩和存储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网络媒体拥有无限的信息空间,比如人民网的平台数据库中,目前存有100多亿汉字的信息,而且还以每天900万字的速度向里录入。而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版面和时间的限制,传播者要对信息进行大量的筛选,真正传播出来的新闻信息根本无法满足受众的需求。受众只能被动地接受传播者传出去的信息。不同的是,网络新闻的超链接方式使网络新闻的内容在理论上具有无限的扩展性与丰富性。
       指的一提的是,网络上的视觉传达与艺术表现也造就了传统新闻与多媒体新闻的一大鲜明对比。在二十一世纪这个信息爆炸时代,多媒体是最热门的人际沟通方式。为了增加沟通的效果,人类常用不同形式的媒体与不同的沟通方式表达自己的意念,譬如人类说话时经常伴随着一些肢体和眼睛的动作。古代的戏剧运用歌队和演奏者随着演出的进行提供音乐;电影和戏剧也都随剧情发展加上一些配乐以增加气氛。在计算机科技发展之后,科学家们也常利用计算机绘图和动画表现枯燥无味的科学数据。回顾人类进化的过程,我们经常看到人类利用各种媒体进行沟通、传递信息。即使在面对面时,也尽量运用多种媒体相互交谈表达心中的理念和情感。现在人类已进入二十一世纪所谓“多媒体传播时代”,运用电脑储存与再取信息的技术,将各种沟通媒体如文字、图像、声音、影像、动画和录像结合成不同的多媒体系统,随时随地与在不同时候,不同地点的人互通信息。 因此从人类进化的角度来看,多媒体并不是一个时髦的名词;甚至多媒体的沟通方式乃人类最自然的沟通方式。若从科际整合的角度来看,多媒体则是艺术、戏剧、传播与新媒体科技的结合。
       从目前使用的多媒体新闻的几大特点观察,其以“融合”为主,“链接”、“交互”、“共享”几大特征也将其与传统媒体区分了开来。
       “融合”,就是根据新闻内容,调动不同新闻形式的优势,加以有机配合和互补,比如,浏览新闻图片时配以画外音,观看视频新闻时跟进文字报道等,更充分调动受众的五官感觉能力,以达到生动形象、真实可信的新闻效果。一个多媒体新闻几乎包含了目前大众接受媒介的主要形式。立体全方位的“融合”报道是目前的多媒体新闻的趋势,目前主流网站新闻专题在一个页面下融合所有的报道,包括电视报道、文字专题滚动、Flash介绍、图片专题滚动、BBS讨论组、RSS、Blog等形式在一个页面中;而且现在电视新闻中,BBS互动、网络视频、网络图片等素材也广泛运用,丰富报道的内容。而传统的新闻报道中,文字占据了主要的地位,文字的对新闻事件的新闻要素的交代成为新闻稿的一种范式,同时,传统新闻中,图片新闻一直成为文字新闻稿的补充与说明,在多媒体新闻稿件中,图片成为首要吸引受众的因素,大量的专题图片搜集与报道,辅以按分钟频次更新的文字消息,文字与图片不再是从属关系,而是成为立体的报道方式来对新闻事件的各个方面(视点)最大可能的还原新闻的真实。另外通过新闻背景、名词解释、相关报道等多种形式的“链接”,提高新闻信息表现形式与人的逻辑和创造力结合的程度,实现新闻内容的检索、翻译、摘要、缩编等功能的“交互”,采用了基于XML的“新闻标识语言”标准的多媒体新闻,可以被电脑、手机、PDA等多种不同传媒工具所接受和显示,以满足不同用户群的不同需要,并有助于提升传媒机构的工作效率和受众收看的新闻时效的“共享”特征也都不容忽视。
       现在来看传统新闻与多媒体新闻在开发制作过程中的差异。传统新闻具有审核、编选、加工、制作标题、版面设计编排等工作流程,这些与网络新闻编辑的工作流程总体上是一致的。但是,网络新闻信息大容量、多媒体、互动性等特点,使得网络新闻编辑在工作内容上,既要与传统新闻编辑一致,又要为适应的网络新闻传播特点而呈现出差异性。此外,多媒体赖以产生和发展的技术基础也是它们开发过程中的一大区别。首先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高速CPU和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发展,大大拓展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平台。其次是信息存储设备性能的提高。多媒体信息,特别是可视听信息的数据量非常大,因此,存储和传输多媒体信息需要很大的存储空间和时间开销。可擦写光盘及由许多台光盘机组成的光盘阵列的推出,为多媒体信息提供了高可靠、快响应、大容量的存储手段。再次是数据压缩技术的不断完善。仅靠计算机现有的运算速度和存储能力是根本无法实现多媒体信息的存储的,因此,数据压缩技术就成了多媒体技术的关键之一。第四是多媒体协同工作环境和著作工具技术的可喜进展。多媒体协同工作环境是融汇了计算机的交互性、网络的分布性及多媒体的综合性的集成系统,它可以为位于不同地点的多个用户共同完成多媒体作品的创作任务,是制作多媒体新闻所必不可少的工作环境。适合非专业人员使用的、具有多媒体数据集成、良好的编辑功能和很强的连接能力的多媒体著作工具,则是多媒体新闻编辑人员所必备的著作工具。第五是多媒体数据库的开发应用。目前,面向对象的多媒体数据库——数字图书馆已经出现,它能支撑包栝文本、图形、声音及视频等多种媒体的存储、查询和检索,并在对图像、语音进行基于内容的查询检索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将为多媒体新闻的编辑、制作提供丰富的多媒体信息资源。多媒体及其相关技术的开发成果,为多媒体信息的采集、存储、编辑、制作提供了所需的技术手段,从而为多媒体新闻这一新型新闻媒体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技术条件。
       另外,在新闻策划方面,多媒体新闻策划系统内部要素渗透与融合的程度更高。标题制作方面,由于其受众接受目的和接受心理的特殊性,以及网络媒体自身的特点,使其标题的重要性更加凸显。照片运用中,新闻照片可以作为导航的手段:利用“图像映像”的方式,还可以在一张新闻照片上实现多个链接,而传统平面媒体中,新闻照片只静 止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以上是对于多媒体新闻与传统新闻比较的思考以及两者在开发制作过程中差异的分析。
  •   妹纸是武大的咩?
  •   是呀 你也是吗~~
  •   QAQ我们一节选修课……
  •   。。。握爪。。邹炼咩。。。
  •   对的……题目暴露你了哈哈哈
  •   妹子好眼力!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