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元号弓箭

出版时间:2008-1  出版社:新华  作者:韩春鸣  页数:178  

内容概要

  聚元号是北京地区唯一一家流传至今的中国传统弓箭制作老字号;而杨福喜是聚元号的第十代传人。  前不久,保存完整的清代宫廷弓箭制作的北京“聚元号弓箭制作技艺”正式成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们一致认为,“类似聚元号弓箭制作技艺这种融技术和艺术为一体的文化品种几乎成为绝唱”。中国弓箭制作技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其“射艺”是传统文化社会中品位的象征,是对君子“六艺”、的具体要求。  聚元号曾经辉煌过,新中国成立初期,其制作的弓还出口到海外很多国家和地区。1957年,杨福喜的父亲还用罕见的白牛角为毛泽东做过一张弓。但在“文革”的“横扫”中,聚元号的牌匾被砸了,弓箭作坊成为“历史的垃圾”被清除,中国传统弓箭制作技艺已经濒临失传的危险……  不能让民族传统技艺流失.杨福喜萌生了重振民族弓箭的念头。做一张弓要经过二百多道工序,而杨福喜年过四十才刚刚迈出学艺的第一步,这其中的故事,酸甜苦辣,让人闻之扼腕。

书籍目录

一、引子二、京城聚元号的来历三、聚元号弓箭与民间弓箭的区别四、聚元号掌柜的什么时候姓了杨?五、聚元号老掌柜的经营之道六、轩辕黄帝怎么成了弓箭行的祖师爷?七、聚元号最困难的岁月八、让人怀念的辉煌往事九、“文化大革命”革了聚元号的命十、割舍不得的传统手艺十一、“老玩意”还有希望吗?十二、父子又成师徒十三、不能让聚元号在咱手里断了根十四、让外界突然关注的小屋十五、与专家学者共同研究课题十六、聚元号今天的价值十七、怎么还没有带徒弟?十八、还没有解开的一道道难题十九、“礼射”观念的深远影响二十、古代射艺与奥林匹克精神二十一、尾声附录聚元号弓箭铺大事记中国传统弓箭小辞典后记

章节摘录

  三、聚元号弓箭与民间弓箭的区别  就像旧时瓷器的生产有官窑和民窑之分一样,清朝的弓箭作坊也有民间作坊和宫廷作坊的区别。聚元号是当年老北京众所周知的宫廷弓箭作坊,曾经直接隶属于内务府造办处弓作。它所生产制作的弓箭,一开始就是专门为皇亲贵戚服务;因而在制作工艺上特别讲究,对原材料的选择上则是精益求精,不惜本钱。特别是对弓的装饰上。可谓极尽奢华;但是,要从实用性上看,则与普通弓没有多少特别之处。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给皇家贵族所制作的这一类弓箭,其用途往往就是悬挂在主人家的室内装饰品,当时对弓箭的悬挂还有“避邪”和“镇物”的说法;可以说是人的精神寄托的一种形式。这类弓箭的主人平时拉几下弓,无非为了锻炼体魄,修身养性;即使要出外围猎,皇家贵族的弓箭也大多是做个样子。因为有众多从人相随.侍从官吏打的猎物也大多算在主人的账上。比如乾隆皇帝围猎一次,从档案的记录上看,几天工夫,皇帝竟然射杀了数十只猛虎,简直不可思议。后来分析得知,皇帝身边的随从,哪个不是武林高手,刀马纯熟,加之皇家围场不允许普通百姓打猎,野生动物蓄养极多,射杀还不是探囊取物一般?而这些人当中哪一个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和皇帝来比谁获取的猎物多寡?还不是明明自己射杀的也睁着眼睛愣说是皇帝神弓所为。因而,聚元号的弓箭主要还是在装饰上下工夫:难怪杨福喜讲。工匠易得,画匠难求,就是因为聚元号对画匠的要求标准比民间作坊高得多.  即使同样是官家弓箭作坊,为兵部所制作的弓箭和为皇族贵戚所做弓箭也有很大的差别。如果这一批弓箭就是为禁卫军所造,或者直接为卫戍部队生产。那么,当然要以实用为第一位。而为皇家所造的弓箭,虽然实用功能一般来说不能差,但在装潢方面一定要特别精心。现在博物馆保存的乾隆皇帝所用的宝弓,注明为乾隆皇帝北狩围猎时使用之物。这把弓为木质,胎面贴以牛角,再以筋胶加固,外贴金桃皮,饰以黄色菱形花纹。弓为双曲度弓形,弓梢处置牛角质垫弦(已脱落),弓中部镶暖木一块,以便于手握。弓弦以牛筋制成,外缠丝线。牛角面上镌刻满、汉两种文字:  乾隆二十二年带领准噶尔投降众人木兰行围上用宝弓在依绵豁罗围场射中一虎……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聚元号弓箭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